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对共和盆地1990、2000、2010年三期TM数据进行处理与信息提取,获得了20年来沙漠化土地空间分布信息,在GIS技术支持下,分析了各类沙漠化土地的类间转化特征及时空变化。结果表明:研究区沙漠化土地以正在发展中沙漠化土地、强烈发展中沙漠化土地、严重沙漠化土地为主,1990年研究区沙漠化土地总面积为573.66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83%;2000年沙漠化土地总面积为577.44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85%;2010年沙漠化土地总面积为630.57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12%。从空间分布上土地沙漠化最严重的区域分布在龙羊峡库区周围的木格滩、河卡滩、塔拉滩。1990年到2000年沙漠化土地总面积增加3.78km2,年均增加0.38km2,2000年到2010年沙漠化土地面积增加57.13km2,年均增加5.31km2。总体来看研究区沙漠化土地面积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2.
松嫩沙地荒漠化现状和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松嫩沙地2000年的遥感监测表明:松嫩沙地共有盐渍化土地面积1613.17 km2和沙漠化土地面积3765.38km2,分别占整个沙地面积的3.13%和7.3%。盐渍化最严重的是大安,共有盐渍化土地894.19 km2,占到总盐渍化土地面积的55.43%;在沙漠化土地中,草场沙漠化土地3130.51 km2占沙漠化总面积的83.14%,耕地沙漠化土地634.87 km2占沙漠化土地总面积的16.86%。其中以轻度和中度沙漠化土地为主,分别占50.72%和36.81%,重度沙漠化土地占12.23%,严重沙漠化土地面积较少,仅占0.24%。土地沙漠化最严重的是大庆,占整个行政区域面积的19.15%,面积达到969.65km2。在文章的结尾,简要分析了松嫩沙地荒漠化发生的自然和人为原因。  相似文献   

3.
黑河流域土地沙漠化变迁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论文在野外试验和室内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以下结论。在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质地貌、风沙活动及自然灾害等影响下,历史时期黑河流域绿洲和沙漠化土地交替发展。气候温暖期也正是沙漠化土地减弱时期,寒冷期则是沙漠化发生强烈阶段。研究表明90年代与80年代中期相比,额济纳旗沙漠化土地面积增加29.1%,中游地区沙漠化发展速率相对较慢,中游地区1990年比1949年增加约9.4%,年增长速率0.27%。1990年以来,沙漠化呈稳定态势。2000年黑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沙漠化土地共有13508.4km2,占监测区域的11.8%。其中,临泽沙漠化土地的面积占监测区域沙漠化土地面积的1.7%,高台占1.707%,肃南(部分)占1.427%,酒泉占0.851%,嘉峪关占0.276%,金塔占9.391%,额济纳旗沙漠化土地的面积为11434.64km2,占84.648%。由此看出,黑河流域下游地区的土地沙漠化形势严峻。同时分析了造成黑河流域土地沙漠化发生、发展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以达拉特旗中部的展旦召苏木为研究区域,以达拉特旗1987、1995、2000和2003年四期遥感影像为信息源,在3S技术支持下,对遥感影像进行解译,获得1987~2003年来沙漠化动态变化数据,分析了展旦召地区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21世纪初的沙漠化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该地区近20 a来,沙漠化土地处于逆转-发展-逆转的过程中;半固定沙丘面积变幅最大,而流动沙丘面积变幅最小;就斑块数量而言,近20 a来,沙漠化土地斑块数量大体呈现增长的趋势,其中,流动沙丘的斑块数量呈现减少-增加-减少的变化趋势,而其余类型的沙漠化土地斑块数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在沙漠化发展变化的原因分析中,定量描述了年平均气温、年平均风速、年平均降水量、人口、牲畜数量等因子对沙漠化的影响,在各种影响因子中,人口、牲畜量和年均风速对沙漠化的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河北坝上地区土地利用/覆盖遥感动态监测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以两期TM遥感图像为数据源,在遥感图像处理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支持下,获取了坝上地区1987-1999年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信息。结果表明:12 a间,增加的面积是居民地、林地、高覆盖度草地和耕地;减少的面积是沙盐碱地、水体和低覆盖度草地。研究区的沙盐碱地面积从1985.89 km2减少到1250.75 km2,减少了37.02%,年动态度为-3.08%。坝上东部沙漠化得到遏制,而西部张北、康保一带沙盐碱化土地有所扩展。研究成果为合理准确分析坝上地区的土地沙化成因机制及环境变化趋势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支持,同时为政府制定改善坝上地区生态环境的措施提供有力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6.
拾零     
《干旱区研究》2005,22(2):278-278
新疆,沙漠化土地在全国面积最大、分布最广、危害最严重,也是世界上沙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全区1.66×106km2的土地面积,沙漠化面积就达7.96×105km2,占新疆国土总面积的47.7%。全区85个县市和172个农垦团场中,有80个县市和90多个农垦团场有沙漠化土地分布,近2/3的土地和1200多万人正受到沙漠化的危害和威胁,大大小小近千块绿洲无不处在连绵沙丘和无垠荒漠的分割包围之中。位于天山与昆仑山之间的塔里木盆地(面积4.00×105km2以上)中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面积约达3.30×105km2,是中国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阿尔泰山与天山…  相似文献   

7.
环青海湖区沙漠化综合治理规划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环青海湖区沙漠化土地总面积 16 95 .12km2 ,根据其分布特点分为潜在沙漠化土地、正在发展中的沙漠化土地、强烈发展中的沙漠化土地和严重沙漠化土地 4个等级。研究了沙漠化发展趋势、防沙治沙和生态环境建设的规划 ,针对环青海湖区沙漠化危害特点提出了防治原则和目标、综合防治方案、防治工程和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8.
基于遥感数据的西藏自治区土地沙漠化监测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高原是我国沙漠化发生发展较为强烈的地区之一,沙漠化的监测和防治非常重要。文中以整个西藏自治区为研究区域,首先根据野外考察的样本数据、照片、对应Landsat TM/ETM图像,目视解译获取各地类样本,然后利用NDVI数据集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待分类影像,最后采用监督分类和决策树等分类方法,完成了2011年最新的西藏土地沙漠化现状图:西藏自治区沙漠化土地面积为218286.60km2,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18.18%,程度以中度为主,地区主要分布在阿里地区,那曲地区和日喀则地区。  相似文献   

9.
科尔沁沙地的土地利用与沙漠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1985年和200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和从相同时期的TM影像上提取的土地沙漠化数据,运用ARC/INFO软件和Access统计软件,分析科尔沁沙地近20年来土地利用和沙漠化土地的构成及变化特点、土地利用与土地沙漠化之间的关系。主要结论草地和耕地是土地利用的主要类型,未利用地面积较大,其它利用类型面积较小;15年来,耕地和林地增加幅度最大,草地减少幅度最大,土地利用转移的主要方向是草地变为耕地和林地。科尔沁沙地沙漠化土地比例大,占一半左右,以中度类型为主;变化趋势是沙化面积增加,程度减轻。在持续强度利用条件下,面积广大的草地和耕地发生退化,由潜在沙漠化土地发展为轻度和中度为主的沙漠化土地;而土地利用方式变化所形成的沙漠化土地面积较小,在新增沙漠化土地中的比例亦很小。所以,草地、耕地等土地利用强度的增大是沙漠化土地面积扩大的最主要原因,而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能加快土地沙漠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基于生态绿当量原理及方法,设计不同土地覆被类型的生态服务功能评分标准,构建生态绿当量计算模型,通过计算玛纳斯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变化,测算典型年份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当量分值,并依此构建生态效益评价模型。结果表明:近37 a研究区各土地利用类型生态当量面积净增加150.71 km2,呈小幅波动增量变化趋势。其中,增量最大的是农田、水域,分别增加456.63 km2和181.7 km2,约占2013年当量面积的29.25%和77.32%;减量最大的是天然牧草地、未利用地、荒草地,分别减少129.12 km2、132.98 km2和230.36 km2,约占2013年当量面积的29.48%、11.32%和17.49%,人类土地经营总体上增加了景观的生态效益,但土地垦殖和草地退化处于脆弱的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11.
陕甘宁青草地变化的遥感动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陕甘宁青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和2000年的TM影像为信息源,运用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结合建立了两期全区土地资源数据库,通过对从中提取的草地专题时空数据的分析得出:2000年全区有草地面积61694471hm2,占总面积的44.75%;14年间全区新增草地279028hm2,同期减少草地534071hm2,增减抵消草地净减少255043hm2,占草地面积的0.41%。全区草地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草地被开垦为耕地,其次是为恢复植被而将部分草地植树变为林地以及草地沙漠化变为沙地和草地变为水域;而草地增加的主要来源是沙地变为草地,其次是林地变为草地以及耕地和水域变为草地。  相似文献   

12.
沙漠化草地分布格局及其动态监测是北方重要生态功能区防风固沙功能基线评估的基础数据。为开展防风固沙功能基线评估,以正蓝旗为典型研究区,地面调查与遥感解译相结合,以2002年和2011年TM影像为信息源,建立目视解译标志,利用ERDAS的图像和数据处理功能,获得正蓝旗2002-2011年草地沙漠化动态变化图,计算不同程度沙漠化草地之间的转换面积。探讨了北方防风固沙重要区近10年的沙漠化草地分布格局及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2011年正蓝旗沙漠化草地总面积为5246.62km2,其中轻度沙漠化草地面积所占比例最大,为49.15%,沙漠化草地主要分布在北部地区。(2)2002-2011年间,正蓝旗沙漠化草地面积减少了16.05%。(3)沙漠化逆转面积是沙漠化发展面积的1.5倍,草原沙漠化趋势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逆转,但仍有20.1%的地区沙漠化程度加重。沙漠化发展的动态趋势是整体逆转,局部扩张。  相似文献   

13.
基于遥感、GIS的内蒙古沙漠和沙质荒漠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利用内蒙古20世纪80年代末和2000年两期TM影像数据为信息源,提取两期 沙质荒漠化数据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2000年全区沙质荒漠化现状,同时统计计算了内蒙古 中部地区十年内不同程度沙质荒漠化土地之间的转换面积,采用转移矩阵法和数学模型法,建 立了20世纪80年代末—2000年沙质荒漠化土地转移矩阵和动态度。得出如下结论:①内蒙 古土地沙质荒漠化严重,沙质荒漠化土地面积(含沙漠和潜在沙质荒漠化土地)占全区总面积 的67.72%;②沙质荒漠化土地的分布具有明显的纬度地带性规律,根据遥感影像特征及影像 解译结果可分三个纬度带,即呼伦贝尔沙质荒漠化带(48°—52°N)、阴山后山—浑善达克—科 尔沁沙质荒漠化带(42°—44°N)、阿拉善—毛乌素沙质荒漠化带(38°—40°N);③内蒙古中部地 区是沙质荒漠化严重且强烈发展的地区,中度以上沙质荒漠化土地占该地区总面积的22%以 上;④内蒙古中部地区80年代末至2000年间沙质荒漠化土地净增约10万hm2;⑤轻度风蚀 荒漠化土地增加了121011.45hm2,中度风蚀荒漠化土地增加了327831.59hm2,强烈和严重沙 质荒漠化土地分别增加了402497.13hm2和143998.67hm2;⑥沙质荒漠化的强烈发展,严重制 约着自治区社会经济的稳定、持续的发展,也威胁?  相似文献   

14.
20年来环青海湖区沙漠化土地的空间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RS和GIS技术,选择青海省环青海湖地区为研究对象,以1987年和2006年这两个时期的TM影像数据为主要信息源,并辅助以1995年环湖区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及其它资料,以基于人机交互解译的分类方法,对环湖区土地利用进行监测,提取环湖区近20年来的沙漠化土地的变化信息,采用转移矩阵法分析研究其空间变化,并对导致其变化的驱动力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力求对该区未来的规划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近15年来新疆耕地开垦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90-2000年、2000-2005的新疆土地利用动态图及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GIS空间分析及遥感影像人工解译,提取新疆近15年的耕地开垦数据,并从现状、发展动态等方面对耕地开垦的时空格局和开发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耕地开垦面积急剧增加,由绿洲向沙地、戈壁地区扩展;耕地开垦主要来源为草地、林地和未利用地,对草地的开发由低覆盖度草地转向高、中覆盖度草地;未利用地开垦的年均变化率最大,空间上由阿克苏、天山北麓山前平原、吐鲁番盆地转向全疆全面开发,由开发裸土地和盐碱地为主转向沙地、戈壁、盐碱地为主。耕地开垦在空间上由零星、分散转向连续、集中。除新疆中部和西南部少数区域,新疆大部分地区对林、草地的年均开垦速度有减缓趋势;中部和东南部地区对水域的开发速度有减缓趋势。  相似文献   

16.
以宁夏中部干旱带1978年MSS及1987、1996和2007年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为信息源,在3S技术支持下,对不同时期土地利用与沙漠化与沙漠化变化响应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耕地和草地是该地区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别占总面积的27.7%,24.7%。近30a来,耕地、城镇用地面积增幅较大,分别增加...  相似文献   

17.
以干旱区典型流域-玛纳斯河流域为研究区,利用1976、1989、20005年三期遥感影像结合G IS软件,探查近30年玛纳斯河流域耕地时空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结果表明:该流域耕地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耕地总量在不断增加,由1976年3418.71km2增至2005年5907.62km2,且1989~2005年间耕地年均增长较1976~1989年更快。矩阵分析则表明了耕地的增加是依靠开垦草地与盐碱地。耕地的减少主要是由于建设占用耕地、耕地撂荒转变为盐碱地或沙地以及退耕还林。空间上流域耕地范围扩大,在绿洲区分布趋于连片,而绿洲边缘的耕地破碎性有所增强,耕地成为流域最主要的景观。由于耕地的不断扩大,致使流域生态环境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出现了如尾闾湖干涸、草场退化、土地退化、生物多样性降低等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8.
珍稀特有植物四合木种群动态时空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1977年MSS及1990、2000、2005年TM影像数据为基本信息源,在RS与GIS技术的支持下,对西鄂尔多斯特有种四合木的种群动态进行了时空分析。结果表明:四合木分布区总面积约2824km2,由8个种群斑块组成,但其空间分布格局极不均衡;28 a来四合木种群数量迅速减少,且其减少速率在不同时空尺度上并不相同,而人为干扰方式及程度不同是导致四合木种群动态时空差异显著的主要原因;研究期内四合木主要向沙地、以白刺为主的其它植被及工矿用地转化,表明工业的发展及由此引发的土地沙化是四合木生存的主要威胁。  相似文献   

19.
基于RS与GIS的定西市安定区土地利用变化与土壤侵蚀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1993年和2005年两期的遥感影像数据,在GIS软件支持下,计算了定西市安定区的植被覆盖度和土地利用类型;利用栅格数字高程模型DEM,计算安定区的地表坡度,最终对安定区的土壤侵蚀进行分级.定量分析了定西市安定区的土地利用及土壤侵蚀的时空动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2年来林草地、建设用地、水域面积增加,其中林草地和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