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对安徽长江段胭脂鱼的资源现状进行分析,捕捞驯养胭脂鱼12尾,成活率75%.2005~2006年向长江放流规格为5~7 cm的胭脂鱼苗种72 500尾,年底监测规格已经达到350~450g.提出了对胭脂鱼进行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对胭脂鱼仔幼鱼发育的形态特征及其主要生活习性进行了描述,探讨了胭脂鱼苗种的不同培育方法,其培育成活率为55.2%~97.4%;采用水蚯蚓、鳗鱼饵料、鱼虾蚌肉、动物肝脏及豆制品等多种饵料喂养胭脂鱼鱼种,其综合饵料系数为4.3~5.6,日均增长长度为0.87~1.01mm,日均增长体重为0.09~0.45g, 全长与全长/体高的关系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海龟处于海洋生态结构的顶端,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稳定性起到了重要的调控作用。根据2009~2019年科学观察员对热带大西洋公海海域(15°N~15°S, 15°W ~45°W)金枪鱼延绳钓渔业的调查数据,分析了兼捕海龟现象。结果发现:共误捕到蠵龟(Caretta caretta)、大西洋丽龟(Lepidochelys kempii)和棱皮龟(Dermochelys coriacea)3种累计108 只,其中海龟死亡32只。年兼捕率范围在0.0016~0.0693只/千钩,直接咬钩和被支绳缠绕是兼捕的主要方式;兼捕时间上存在一定季节性差异,高兼捕率BPUE(By-catch Per Unit Effort)发生在10月到翌年5月;赤道以北兼捕率年际间出现波动,但总体变化幅度不大,赤道以南兼捕率年际差异较大,2009~2013年间未发现海龟兼捕,但自2013年后南纬BPUE增长趋势明显,于2015年达最大值,随后BPUE逐渐降低至2019年到达最小值;海龟兼捕易受到月相强度的影响,往往在满月或接近满月的环境下兼捕现象明显增多;某些特定温度区间会出现不同种类海龟的兼捕,棱皮龟在水温24 ~26 ℃时兼捕更易发生,丽龟兼捕则在26 ~27 ℃间更为集中。此外,本文探究了近年来中国船队海龟兼捕存活率提高的原因,建议在今后为有效降低热带大西洋金枪鱼延绳钓渔业中海龟兼捕,应根据作业海域、目标鱼种和环境因子的不同适时调整相关养护对策。  相似文献   

4.
胭脂鱼(chinese sucker),又称火烧鳊、燕雀鱼,属鲤形目、胭脂鱼科、胭脂鱼,是我国特有的珍稀鱼类,其自然分布主要在长江干、支流及其附属湖泊.由于它在鱼类学和动物地理学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使之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和较高的经济价值,被列为国家二类重点保护动物.为探索胭脂鱼的资源增殖保护及人工繁育技术,我们于2004~2005年开展了胭脂鱼子一代苗种培育与人工放流试验.  相似文献   

5.
美国大口胭脂鱼属鲤形目、胭脂鱼科,是原产于北美洲的大型淡水经济鱼类。该鱼头部橄榄色,侧线上部褐绿色,后下部青绿色,幼鱼及成鱼阶段背鳍基部左右各有一列反光鳞片,腹部白色,成鱼体色在阳光下呈五彩斑澜,异常美丽,群众又称之为“美国鲫鱼”。该鱼具有肉味美、个体大、生长快、成熟早、繁殖力强等优点。其肉味优于鲤鱼,起捕率比鲤鱼高得多,三网起捕率可达80%以上,饲料系数比鲤鱼低,故在许多地区被作为鲤鱼的替代品种。  相似文献   

6.
万全  李飞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122-1123
[目的]研究胭脂鱼精子的低温保存方法,为胭脂鱼的人工繁殖和人工授精提供基础依据。[方法]试验配制了A、B、C、D4种精子保存液,以0.7%的NaCl溶液作为对照,以精子被激活后的活率为指标,对4种精子保存液保存成熟的胭脂鱼精子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在低温(0~4℃)条件下,4种精子保存液之间及其与对照溶液之间的差异比较明显。其中保存效果最好的是B液,能在120h内使精子的活率保持为80%;D液次之,能在84h内使精子的活率保持为80%。胭脂鱼在淡水中快速运动时间为(24.0±3.5)s,寿命为(128.0±9.5)s。2007~2008年精子保存B液在胭脂鱼的人工授精中进行应用,受精率为53%~85%。[结论]用精子保存液低温保存胭脂鱼精子的方法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2008—2010年进行分级网箱商品胭脂鱼养殖试验,结果表明:商品胭脂鱼饲养阶段放养密度为30~40尾/m2,最高单产25 kg/m2,饵料系数平均为1.65,商品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8.
海龟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现存海龟仅有2科6属7种,且都处于濒危状态,国际上十分重视海龟保护工作。在海洋渔业捕捞活动中,经常误捕到海龟,捕虾拖网、刺网、延绳钓渔业对海龟资源的误捕和伤害性最大。目前,国际上已形成了以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为主导,各区域性渔业组织及捕鱼国政府部门为管理主体的法律政策框架,制定通过了一系列有关海龟养护、减少海龟误捕及伤害的决议性文件。主要的管理手段有:渔民培训、渔具渔法优化设计、信息收集与交流、港口检查措施、观察员制度、规范渔捞日志等。在技术措施方面,拖网捕捞中的"海龟逃生装置"、刺网捕捞中的"窄网"和提高拉杆长度、延绳钓渔业中采用的圆形钓钩和鲐鱼饵料,都产生了积极的效应。我国的渔业管理制度对减少渔业活动中的海龟误捕伤害涉及不多,研究很少,缺乏具体的法律法规来指导,亟需完善。建议:(1)普及基于生态系统的渔业管理方法和理念;(2)不断加强信息交流与合作;(3)制定可行的管理标准,并使用市场机制;(4)相应的控制手段要适当,并与其他措施相结合;(5)渔民培训与保育观念的宣传。我国已经开始重视发展可持续性渔业,为进一步规范海洋捕捞、减少对海龟等珍稀物种的伤害误捕提供了契机,如何与国际社会的管理"接轨",实现海洋生物多样性与渔民生计的"双赢",都是需要管理部门着重考虑的。  相似文献   

9.
美国大口胭脂鱼又名巨口牛鲤 ,属鲤形目 ,胭脂鱼科 ,是原产于北美洲的大型淡水经济鱼类。该鱼具有肉味美 ,个体大、生长快、成熟早、易繁殖、易捕捞等优点 ,我国于 1994年从美国引进 ,目前在许多地区予以推广。美国大口胭脂鱼体型呈纺锤形 ,成熟的个体婚姻色较明显 ,在阳光的映  相似文献   

10.
鱼池套养胭脂鱼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养殖条件较为完善的精养鱼池套养胭脂鱼,成鱼池一般选择10~15 cm/尾(60~200 g/尾)春片鱼种进行套养,套放鱼种密度为750~825尾/hm2;鱼种池一般配套放养3~5 cm/尾的胭脂鱼鱼种1 500~2 250尾/hm2。成鱼池胭脂鱼鱼种经240 d的生长,平均产量达697.5 kg/hm2,出池规格在1.1 kg/尾以上,新增纯利润3.15万元/hm2以上;鱼种池胭脂鱼经180 d左右饲养管理,个体规格均达到0.46 kg/尾,平均产量达588.0 kg/hm2,新增纯利润2.1万元/hm2。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胭脂鱼池塘主养商品鱼技术,并对其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以期为胭脂鱼的池塘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胭脂鱼是一种生产潜力大、很有发展前途的养殖品种,国内外市场的需求量较大。主要阐述了胭脂鱼的生物学特性、池塘成鱼养殖和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3.
胭脂鱼精子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胭脂鱼精子的结构进行研究,并在光学显微镜下对精子各部分的长度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胭脂鱼的精子主要分为头部、中段和尾部(鞭毛);头部在光学显微镜下近圆形,透射电镜下头部纵切似马蹄形;头部无顶体,主要由细胞核组成,核内染色质致密,核内有核空泡;核外可见清晰的核膜,头部几乎无细胞质存在;头部后端中央处有一较深的植入窝,深度占细胞核总长约2/3,植入窝内有中心粒复合体.精子的中片紧连在核的后端,由中心粒复合体和袖套组成;袖套两边接近对称;中心粒复合体由近端中心粒和远端中心粒组成;近端中心粒与远端中心粒之间的角度近直角,呈"T"字形;精子尾部轴丝与细胞膜之间有较大的空间,轴丝与细胞膜之间还有囊泡等细胞器;精子尾部有侧鳍;尾部可分为主段和末段,尾部主段具有典型的"9+2"的轴丝结构.光学显微镜测定结果表明,精子头长约(2.56±0.14)μm,尾部约(52.69±5.59)μm,全长约(55.51±5.67)μm.  相似文献   

14.
万全  张家男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227-18228,18232
[目的]研究常用水产药物对胭脂鱼幼鱼的急性毒性。[方法]采用静水生物毒性试验法,在室温条件下,进行KMnO4、二溴海因和阿维菌素共3种渔药对胭脂鱼幼鱼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KMnO4、二溴海因和阿维菌素对胭脂鱼24 h的LC50值分别为3.05、3.14和0.031 82 mg/L;48 h的LC50值分别为2.86、3.10和0.028 23 mg/L;96 h的LC50值分别为2.46、2.93和0.021 80 mg/L;安全浓度分别为0.75、0.91和0.006 67 mg/L;3种药物对胭脂鱼幼鱼的毒性从大到小依次为阿维菌素〉KMnO4〉二溴海因。[结论]该研究为胭脂鱼人工苗种繁育过程中合理用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根据2007-2009年舟山沿岸定置张网作业渔业资源调查资料,对休渔前后(5月和9月)张网作业渔获物组成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休渔前(5月)优势种为鳀鱼、矛尾鰕虎鱼、带鱼、银鲳和黄鲫,其渔获重量占总渔获重量的96.2%;休渔后(9月)以龙头鱼、带鱼、黄鲫和小黄鱼为优势种,其渔获量占总渔获量的77.6%。5月平均每网每天共损害带鱼、小黄鱼和银鲳幼鱼1 030尾,9月平均每网每天损害带鱼、小黄鱼和银鲳幼鱼587尾,比5月减少75.5%。舟山近岸张网休渔后(9月)主要经济种类渔获个体和重量均较休渔前(5月)有大幅增加,通过3个月的休渔,对经济种类的资源养护确实有一定效果,但是渔获个体仍然较小,大多数个体仍然没有达到开捕规格,建议定置张网休渔可以向前推移1个月。  相似文献   

16.
西非海域包括中东大西洋和东南大西洋两个渔区,是全球重要的渔业生产区域,科学预测其未来渔获量变化趋势,有利于该海域渔业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开发。根据2000—2020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提供的渔获量数据,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和灰色预测理论,分别分析了影响中东大西洋和东南大西洋总渔获量的主要渔获类别,建立多种 GM (1,N)模型并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利用2018—2020年渔获量数据进行验证,获得最优GM(1,N)模型预测2021—2025年中东大西洋和东南大西洋总渔获量。本研究分析发现两海域最优预测模型均为GM(1,6),模型预测值与原始值的灰色关联系数均最大,分别为0.825和0.867,平均相对误差均为最小,分别为2.705%和1.734%;2018—2020年渔获量预测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4.63%和8.24%;2021—2025年中东大西洋和东南大西洋总渔获量预测值分别为497.67~588.79万t和138.20~147.41万t。研究认为,中东大西洋总渔获量在十四五期间最多增长约为48万t,增长幅度较小,建议加强资源养护、管控捕捞规模,制定和实施禁渔期等有效管理养护措施,建立科学合理渔业合作机制;东南大西洋总渔获量呈平稳波动状态,建议加强重点鱼种的养护管理,深化区域渔业合作,适当扩大捕捞海域范围,实现渔业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7.
西北太平洋柔鱼渔获群体组成及生长率的年间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2007年(高产年份)、2009年(低产年份)我国鱿钓船生产采集的柔鱼样本数据,对西北太平洋渔汛期间7-10月柔鱼渔获物组成及其生长率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认为,2007年柔鱼胴长范围为200~440 mm,优势胴长为240~310 mm,占总数的75.41%;体重范围为280~2 540 g,优势体重为400~790 g,占总数的63.11%。2009年柔鱼胴长范围为160~430 mm,优势胴长为220~280 mm,占总数的66.87%;体重范围为43~9 310 g,优势体重为300~510 g,占总数的53.75%。研究发现,2007年和2009年7-10月渔获群体均存在2个群体,即大型群体(L型群)和小型群体(S型群)。2007年S型群在渔获物中出现在9月中旬,约占样本总数的32.6%;2009年S型群则提前出现在9月初,约占样本总数的16.2%。2个年份的L型群生长速率相当,2007年略微小于2009年,而2007年S型群的生长速率明显比2009年快。结合了渔场表温等环境因子对西北太平洋柔鱼渔获群体组成及其生长速度的年间差异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