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土壤水分、盐分是盐渍化土壤的2个重要属性,是进行土壤盐渍化监测和治理的重要参数。利用Hydra土壤水分/盐分/温度测试仪在现代黄河三角洲进行了土壤水分、盐分测定试验,结果表明:Hydra土壤水分/盐分/温度测试仪土壤水分有效测量仅在中度盐渍化程度以下土壤中适用,对于类似于现代黄河三角洲盐渍化程度严重的地区,利用该仪器进行土壤水分、盐分监测研究不太适合,其主要原因就是土壤盐分过高引起土壤水分(WFV)测量出现溢出值。  相似文献   

2.
土壤通常是导电的,其电阻率随其含水量的大小而变化,电阻式土壤水分动态测定仪就是基于这种原理进行测量的。通过土壤电阻率的突变可以判断土壤水分湿润锋到达的时间,不同深度的探头组合就可以分析得出土壤水分入渗速率,可以定量研究土壤水分的入渗过程。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喷灌土壤水分入渗时间和入渗深度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对数形式。电阻法测定土壤水分入渗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在苹果园进行传感器探针固定时测量值的稳定性、微小范围内探针的微小移动对土壤水分含量测量值的波动性影响、探针与地面角度与土壤水分含量测量值之间的关系及探针插入土壤深度与土壤水分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探针在固定位置时测量的土壤水分含量比较稳定,同一位置点最大的测量极差为0.18%;在同一微小子区域内,探针的轻微移动会造成测量结果的波动,同一微小区域内的测量极差最大为5.13%;探针与地面的角度及探针插入土壤的深度均与土壤水分含量测量值线性相关,给出了拟合公式,为一些测量场景下土壤水分的预测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4.
土壤水分传感器实用性能对比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该文针对时域反射法(TDR)、频率分解法(FD)型土壤水分传感器和中国农业大学研制的基于驻波率原理(SWR)的新型土壤水分传感器,在德国北部典型的沙壤土、黄土、含煤沙土及含铅壤土土样上做了试验.根据采集的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SWR型土壤水分传感器是一种高精度、高可靠性、受土壤质地影响不明显的快速土壤水分测量传感器,其性能可与世界先进TDR型和FD型土壤水分测量传感器相媲美.   相似文献   

5.
在对多个台站的自动土壤水分站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纳的基础上,针对土壤水分站的自身结构特点并结合其测量原理,提出日常维护及故障排查处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以库布齐沙漠南缘典型抛物线沙丘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沙丘土壤水分含量与紧实度的测量,分析了沙丘形态特征与土壤水分含量、紧实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沙丘臂间平地水分含量与其周围本底值相似,高于沙丘其它地貌部位。沙丘土壤水分含量高的区域,紧实度较大,抗侵蚀能力较强。沙丘土壤水分含量、紧实度等物理性状特征也影响植被的发育与分布。  相似文献   

7.
光学测量法是土壤水分测量中一类重要方法,但是对其在田间土壤理化特性变异情况下的适应性还缺乏分析。该文以我国几种有代表性理化特性变异资料为依据,分析土壤颗粒的介电特性、折射率的变异,进而研究光学测量时土壤容重、化学成份、质地及其温度变化对测量的影响。研究得出;利用光学方法来测量土壤水分将强烈地受土壤进化特性变异的影响,田间应用的潜力不甚乐观。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一种新的用于土壤水分测量的边缘电场平面传感器,设计了平面电容土壤水分传感器的调制检测电路和数据处理系统,通过参数优化可以得到一种能够实现在线测试的土壤水分传感器及检测仪器.试验表明,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变化,其传感器的响应有较大的变化,且在低于25%的含水量范围,土壤含水量与被电压之间近似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9.
自动土壤水分站是近些年普遍投入使用的测量土壤各参数的精密气象仪器。介绍了抚顺地区自动土壤水分站的布局,从土壤水分传感器工作原理、仪器标定与数据订正、野外实地标定与实验室标定结合方法等方面介绍了自动土壤水分站的应用情况,以期为气象部门提供更准确的基础数据服务。  相似文献   

10.
土壤水分是地表水循环的关键环节,也是农林系统的重要状态指标。土壤水分观测系统的研制有利于土壤水分的有效观测,从而及时掌握其时空动态变化规律。当前存在多种土壤水分传感器,如常见的基于不同工作原理的频域传感器(Frequency domain spec-troscopy,FDS)和电感传感器等,其成本、土壤含水量-信号曲线以及影响因素均有较大差异。选用国产的FDS传感器,研制了信号采集和长期存储的数据采集器,制成了低成本土壤水分观测系统。同时设计了基于不同试验条件与水分含量的室内控制试验和室外现场同步观测试验,将研制系统的观测结果与美国HOBO土壤水分观测系统的观测结果、环刀取样测试结果进行了比对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含量较低时,研制的土壤水分观测系统观测结果与实际值较接近,优于HOBO观测结果,且适用于瞬时速测和定点长期观测。HOBO传感器在不同环境下表现更为稳定,观测结果值域变化范围较小。盐度对2种土壤水分传感器测量结果均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对克拉玛依城市外围防护绿地灌溉后的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特征进行观测。结果表明:不同树种结构的防护林对土壤含水率没有显著的影响,10 d后土壤含水率都趋于一致;6月在灌水后土壤水分比9月下降要快,且平均土壤含水率比9月要低,但到第10天,69、月测得的土壤含水率基本相同。垂直梯度变化表现为研究区东西两侧土壤水分的剖面特征较相似,大体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小的波动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半干旱矿区不同作物在不同阶段对土壤含水率和土壤圆锥指数的影响.[方法]在对同一块耕地进行均匀施肥、统一耕作以及灌溉后,划分4个区域,分别种植黄豆、玉米、大豆、绿豆4种作物.分别于作物收割前22 d、作物收割前1 d以及收割后33 d对4种农作物种植区的土壤进行土壤圆锥指数和土壤质量含水率的测定,研究同一作物在不同阶段对土壤圆锥指数和土壤质量含水率的影响,以及不同作物同一阶段对土壤圆锥指数和土壤质量含水率的影响.[结果]种植作物可以增加土壤表层的土壤质量含水率,同时降低土壤圆锥指数;不同作物对土壤圆锥指数和土壤质量含水率的影响程度存在一定差异;线性模型能够较好地表征土壤质量含水率与土壤圆锥指数的定量化关系.[结论] 该研究为半干旱矿区土壤环境治理和土地复垦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不同土壤含水量对辣椒果实抗氧化物质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相对含水量的逐渐下降,果实辣椒素、黄酮、自由酚、维生素C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呈逐渐增加趋势,当土壤相对含水量为20%时达到最高水平, 土壤含水量80%时为最低;叶绿素含量随着土壤含水量的下降而不断降低,其中土壤含水量为80%时含量最高,土壤含水量为20%时含量最低;SOD、POD、PAL、PPO的活性随着土壤干旱程度的加剧呈逐渐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4.
通过盆栽大方线辣椒,研究了土壤水分含量与施氮量对辣椒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含量和施氮量对产量影响显著,其中土壤水分下限为60%、0.2 g/kg干土产量最高;同一土壤水分含量,施氮能显著增加辣椒素、Vc、干物质、可溶性糖等物质含量,但施氮过多辣椒素、Vc含量下降;同一施氮量,土壤水分含量下降辣椒素、Vc含量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5.
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在荒漠绿洲过渡带的防风固沙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土壤含水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梭梭的生长状况。研究梭梭根区土壤含水量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对进一步探究荒漠绿洲过渡带斑块植被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在黑河中游荒漠绿洲过渡带的半固定沙地上于2017年5月下旬和10月中旬选取5株梭梭灌丛,对其根区土壤含水量的分布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花期土壤含水量在土层深度0~10 cm和80~120 cm较高, 10~40 cm次之,40~80 cm最低;果期土壤含水量则呈现出逐层增大的变化趋势;2)土壤温度影响土壤水分蒸发,温度越高,蒸发越大,导致花期土壤含水量随土壤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当温度低于一定范围时,蒸发受到抑制,土壤温度升高,土壤持水能力则随之增强,导致果期土壤含水量随土壤温度的升高而增大;3)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大,促使团聚体和胶体形成,土壤吸附水分能力增强,即花期和果期土壤含水量均随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而增加;4)土壤中粗砂含量越少,中砂含量越多,土壤孔隙越小,持水能力越好。因此,花期和果期梭梭根区土壤含水量随粗砂含量的增加而减小,随中砂含量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6.
海南西部桉树人工林春季土壤水分时空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海南儋州桉树林与椰林样地连续定点采样,分析春季桉树林土壤水分时空变化及其与椰林土壤水分差异。结果表明:(1)1─4月为土壤水分消耗期,土壤水分逐渐降低,桉树林土壤水分明显低于椰林。(2)土壤水分表层、次表层、深层差异明显。桉树林土壤表层含水量较低,变化较大;次表层土壤含水量相对较为稳定;深层含水量较多,也较稳定。(3)连载代次和树龄与土壤水分含量有明显的关系。与连载代次相比,树龄对土壤水分的影响更大;树龄愈长土壤水分含量愈少;采伐之后1龄桉树林土壤水分处于恢复阶段,含水量较高。短伐连栽生产和经营方式对桉树林水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7.
穴播地膜小麦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地膜冬小麦不同生育时期和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测定结果表明 ,在冬小麦越冬期 ,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地膜小麦明显大于露地小麦 ;在返青期和拔节期 ,40~ 6 0 cm以上土层土壤含水量地膜小麦略大于露地小麦 ;孕穗期 ,土壤含水量地膜小麦小于露地小麦。随着生育期延后 ,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地膜小麦多数表现为降低的趋势 ,而露地小麦在 0~ 2 0 cm和 2 0~ 40 cm土层以上土壤含水量变化有波动 ,40~ 6 0 cm以下土层均表现为近似抛物线形。这种规律性变化与覆地膜后引起土壤水分动态运动及外界降水有关。土层内平均土壤含水量 ,地膜小麦较露地小麦增加值随生育期延后呈由高到低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18.
滨海盐土灌水脱盐动态的土壤质地和水质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在天津滨海新区的野外灌水脱盐试验,对比分析了灌溉淡水、中水和微咸水的中壤质、重壤质土和粘土土壤含盐量及pH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粘质滨海盐土经灌淡水后的土壤全盐量降低是逐渐的;重壤质滨海盐土的土壤全盐变化趋势与粘质土相似,最初4次灌水使各层土壤全盐累积降幅较大;中壤质滨海盐土则第一次灌水后土壤含盐量降低较多,表层(0~20cm)由1.75%降到0.511%,以后灌溉土壤全盐量降低得较缓慢,20~40cm土层的含盐量始终降低得较缓慢。灌溉淡水、中水、微咸水均能使土壤全盐量降低,灌溉中水、微咸水后表层和土体下层土壤的含盐量均逐渐降低,而灌溉淡水的表层土壤全盐量以初次降低明显,土体下层的土壤全盐量始终变化幅度较小。同灌淡水的情况下,中壤质滨海盐土的土壤pH较为稳定,在7.5~8.5范围,而重壤质和粘土在最初表现下降,至约7.5后上升到8.5~9.0范围,质地越粘土壤pH越高。灌溉淡水、中水、微咸水均使土壤pH有升高的趋势,灌溉淡水后表层土壤pH能够上升到9.0,灌溉微咸水、中水后土壤pH能够升高至8.5左右。  相似文献   

19.
祁连山林区土壤水分条件的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祁连山林区云杉林、圆柏林、灌丛林和牧草地等4种主要植被类型土壤水分动态进行长期定位研究,揭示出生长季节内各植被类型的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从土壤水分的变化特征,土壤水分有效性等几个方面对祁连山林区主要植被类型的土壤水分条件进行了分析与评价,表明祁连山林区主要植被类型的土壤水分垂直变化可分为土壤水分弱利用层、土壤水分利用层、土壤水分调节层;林地土壤水分的季节变化可分为土壤水分消耗期、土壤水分补偿期、土壤水分消退期、土壤水分稳定期4个时期.根据土壤水分对植物的有效性,将土壤水分划分为易效水、中效水和难效水三种状态,评价土壤水分有效性认为云杉林水分供应状况最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揭示冬小麦产量与籽粒蛋白质含量协同变化特点,为小麦高产优质栽培决策提供依据。【方法】根据盆栽水肥和田间肥料试验数据建立冬小麦产量和籽粒蛋白质含量关于土壤水分含量及氮磷肥的单因素和两因素效应函数,通过对函数曲线变化状态及其特点的分析,揭示小麦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在不同水肥条件下的协同变化特点及其条件,并据此确定各种条件下高产优质的水肥管理方案。【结果】低肥和中肥(或土壤水分含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50%和60%)条件下,产量和籽粒蛋白质含量随土壤水分含量(或施氮量)增加的曲线分别为凸型和凹型。蛋白质含量最低值和产量最高值之间对应的施氮量为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在土壤水分含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50%和60%条件下协同变化的施氮量区间。在高肥和土壤水分含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和80%条件下,产量和蛋白质含量曲线均为凸型,蛋白质含量达到最大值之前对应的土壤水分含量为高肥条件下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协同变化区间;产量达到最大值之前对应的施氮量为土壤水分含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和80%条件下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协同变化区间。【结论】在一定的水肥条件下,小麦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协同变化是可能的。用极差变换将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理论值标准化,其标准值曲线的交点即为二者的最佳结合点。用等值线图描述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水氮和氮磷两因素效应,分析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变化规律及其关系,确定实现一定生产目标的水肥管理方案。这为小麦高产优质水肥调控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