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绿脓杆菌是引起水貂出血性肺炎的病原体之一,夏、秋季节在水貂饲养区极易流行和发病,应当引起养殖户的重视。1绿脓杆菌的特性1.1病原特性绿脓杆菌属鞭毛杆菌,体长1.5~3.0μm、体宽0.5~0.6μm,在千倍显微镜下是细长的中等大小的杆菌,一端有1~3根鞭毛,一般环境中不形成芽胞,也不形成荚膜。在肠道中多数是散在,也有的成对,或几个长链或短链的形式存在。1.2染色特性绿脓杆菌革兰氏染色阳性呈紫色的菌体。1.3培养特性  相似文献   

2.
<正>多杀性巴氏杆菌对水貂的危害是极大的,特别是早春气候变化突然的季节,是多杀性巴氏杆菌繁殖、适宜侵入机体发病的流行时期,如果环境卫生搞不好,就会引起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的发生,因此,在配种结束后应做好多杀性巴氏杆菌的防卫和污染物的清理工作。1形态特性巴氏杆菌可分为7种不同的类型,对水貂致病的主要类型是多杀性巴氏杆菌。菌体形态为两端钝圆,中间微鼓;长1.0~1.5μm、宽0.3~0.6μm,  相似文献   

3.
水貂在夏季养殖时常出现出血性肺炎症状,病原大部分为铜绿假单胞菌。然而近10 a来采自河北、山东、辽宁等地水貂部分出血性肺炎病例中没有分离到铜绿假单胞菌,为探清病原,针对以上病料进行其他病原的分离鉴定。通过病料的细菌分离、常规鉴定,16S rRNA基因测序,动物回归试验、毒力试验、免疫原性试验及攻毒保护试验等,确定6株分离菌株有致病性,并被鉴定为肺炎克雷伯杆菌,分别命名为FY1、FY2、FY3、FY4、FY5、FY6,其中FY3为毒性最强的肺炎克雷伯氏菌(ZC1108株)。以该毒株对10月龄健康水貂进行肌肉注射,结果显示其致死率为100%(5/5);以该菌株制备的灭活疫苗免疫水貂后攻毒保护率达100% (5/5),试验水貂全部健活。表明肺炎克雷伯氏菌(ZC1108株)灭活疫苗免疫原性良好。  相似文献   

4.
正秋季是巴氏杆菌流行的季节,在水貂养殖场中常发现巴氏杆菌肺炎的病例,其主要原因是卫生环境的净化技术差,秋冬季节气候变化突然,适应巴氏杆菌繁殖的温度。当被污染的饲料进入水貂口腔、气管和食道会引发水貂的机体细胞的警惕,包溶和消化巴氏杆菌,在机体抵抗力低时,巴氏杆菌会乘虚而入定植气管、肺部进行繁殖,继续侵害水貂的机体,捋夺  相似文献   

5.
水貂出血性肺炎流行病学调查及绿脓杆菌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绿脓杆菌引起的水貂出血性肺炎近几年在我国各地养殖场频繁发病。总结了该病发病情况和流行特点,概述了水貂出血性肺炎疫苗的研究进展。调查发现,我国水貂出血性肺炎的死亡率为6%~54%,以沿海气候潮湿的地区发病较多,全国流行的血清型以G、B、C型为主,与国外流行的主要血清型相同。目前用于防治水貂出血性肺炎的疫苗产品以灭活疫苗为主,外膜蛋白(OMP)、脂多糖(LPS)和鞭毛等组分疫苗和基因工程疫苗在人医上尝试较多,兽医领域应用较少,但OMP疫苗和基因工程疫苗有提供共同保护性抗原的优点,在预防水貂出血性肺炎上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鸡肺炎克雷伯氏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从自然病死鸡体内分离到一种革兰氏阴性的粗短杆菌,大小约0.5~0.9μm×0.8~1.6μm,两端顿圆或略尖,单个散在或两两相连,外有英膜包围,在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形成粘稠性粉红色菌落,不运动,不产生芽跑,经细菌学鉴定为肺炎克雷伯氏菌。该菌可致死小白鼠,对庆大霉素等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7.
分娩床尺寸与母猪品种体型有关,一般长2.2m~2.3m,宽1.7m~2.0m,母猪限位栏宽0.6m~0.65m,多采用0.6m,高1m;母猪限位栅栏,离地高度为30cm,并每隔30cm焊一孤脚。  相似文献   

8.
蘑菇黑斑病病原菌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广西横县云表镇病蘑菇作为分离材料,通过室内分离培养与田间(棚内)接种,获得对蘑菇有致病性的黑根霉菌。对黑根霉菌的形态特征观察结果表明,病菌孢囊梗大小为984.7-1798.6(1179.9)μm×13.0-29.1(22.8)μm,孢子囊球形或近球形,直径为87.5~208.4(140.5)μm,孢囊孢子球形或近球形或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大小为6.1-12.2(9.3)μm×5.6-11.3(7.8)μm;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所分离的黑根霉菌是蘑菇黑斑病的病原真菌。  相似文献   

9.
测量了‘海瑞特兹’、‘秋福’、‘秋红’和‘四季红’4个树莓品种的光合曲线、CO2曲线与光合特征日变化。结果表明:4个树莓品种光饱和点为742.50~887.50μmol·m -2· s-1,光合有效辐射超过饱和点后光抑制现象不明显。光补偿点为20.58~72.09μmol· m-2· s-1,光饱和光合速率为9.82~17.73μmol· m-2· s-1,表观量子效率为0.0381~0.0445。4个树莓品种CO2补偿点为89.95~104.43μmol· mol-1,CO2饱和点为1136.67~2860.00μmol· mol-1,最大再生速率为25.75~45.41μmol· m-2· s-1,羧化效率为0.0258~0.0393。4个树莓品种的净光合效率日变化曲线均呈双峰型,峰值分别大约出现于08:00和16:00。4个树莓品种均具阴生植物特征。露地栽培时四季红净光合速率最高,在高CO 2摩尔分数条件下,秋红和海瑞特兹碳同化能力最优。  相似文献   

10.
复合生物杀虫剂防治刚竹毒蛾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应用苏云金杆菌 80 1 0、白僵菌建瓯菌株、保丰 3种杀虫剂对 2~ 3龄刚竹毒蛾幼虫进行毒力测定 ,筛选出复合生物杀虫剂最佳组合为苏云金杆菌 1 .6× 1 0 6个孢子 / m L+白僵菌 1 .4× 1 0 6个孢子 / m L+保丰 60 0 0倍液 .应用复合生物杀虫剂与低浓度的 2 0 %杀灭菊酯混合 ,分别对2~ 3龄幼虫进行毒力测定和林间防治试验 ,试验表明 :苏云金杆菌 1 .6× 1 0 7个孢子 / m L+白僵菌 1 .4× 1 0 8个孢子 / m L+保丰 40 0 0倍液 +杀灭菊酯 1 0 0 0 0倍液为林间防治 2~ 3龄幼虫的最佳组合 ;复合生物杀虫剂添加低浓度的杀灭菊酯有一定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1.
张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1097-11099
[自的]克隆辽西地区饲养水貂的MLPH基因第一外显子序列及其侧翼序列,预测其结构特征,为培育彩色水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扩增水貂MLPH基因第一外显子和5’侧翼序列,利用SignalP3.0Server、ClustalX1.83,Mega4.1、TMHM2.0、ProtComp—v6.0等生物学软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测序得到1029bp长的序列片段,利用Mega4.1软件计算水貂与大家鼠的遗传距离是最近的0.5405,与人的遗传距离是最远的0.6552,构建水貂分子系统进化树。[结论]水貂MLPH基因是一个分泌蛋白。  相似文献   

12.
白三叶草中绿原酸的提取及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70%的甲醇溶液为提取剂,索氏提取法对白三叶草中绿原酸进行提取,HPLC法对其中绿原酸进行检测。Luna C18柱(4.6nml×15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4%磷酸溶液(体积比1:9),波长327nm,流速1.0mL/min。绿原酸在0.240~3.600μg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为0.9996。结果表明白三叶草中含有绿原酸且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3.
不同薄膜包装对黄花菜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不同薄膜包装对黄花菜保鲜效果的影响,以黄花菜为试验材料,在0~2℃贮藏条件下,研究了5种薄膜[5.40μm聚乙烯袋(P1处理)、12.75μm聚乙烯袋(P2处理)、15.55μm聚乙烯袋(P3处理)、32.70μm聚乙烯袋( P4处理)、5.40μm带孔聚乙烯袋( CK)]对黄花菜贮藏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P4处理可在包装袋微环境中形成高浓度CO2(10.23%~11.73%)和低浓度O2(0.19%~2.53%),显著延缓采后黄花菜叶绿素的降解以及pH值的下降,从而明显抑制黄花菜的腐烂进程,并明显延长其贮藏保鲜期。综合比较可知,P4处理可以显著降低采后黄花菜品质的下降,延长其保鲜期。  相似文献   

14.
嗜酸乳杆菌生产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以质量浓度 10 0 g/ L 脱脂乳为培养基 ,对嗜酸乳杆菌在乳中的生长能力、产酸能力、产香能力以及蛋白质分解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 37℃条件下 ,嗜酸乳杆菌可在乳中生长、繁殖 ,对数期细菌数达 10 9m L- 1 以上。在 10 %接种量条件下 ,36 h嗜酸乳杆菌可在乳中产生 10 3.2 5~ 10 8.5 6°T的酸度 ,p H值达 3.83~3.91,2 4~ 30 h产生 1.8716~ 2 .14 4 0 m mol/ m L双乙酰 ,3.2 32 2~ 3.6 84 4 m mol/ m L乙醛 ,使发酵乳具有良好的风味。同时 ,嗜酸乳杆菌具有较强的蛋白质分解能力 ,4 8h可以产生 171.6 7~ 182 .5 5μg/ m L的氨基酸 ,使发酵乳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5.
秋末初冬气候变化异常,畜禽养殖易流行传染性巴氏杆菌病。今年8月底,文登市某镇一水貂养殖场有307只当年出生的幼貂发病,发病原因主要是长时间饲喂污染的饲料,导致水貂抵抗力下降,加之天气突然变化带来的应激反应,引发以咳嗽、气喘为主要症状的急性肺炎性巴氏杆菌传染病,经多方面综合抢救,患情才得以控制,现将诊治过程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8月18日清晨,饲养人员发现有2只体重达1.7kg水貂死亡,便在饲料中添加了氨苄青霉素,  相似文献   

16.
锥栗和茅栗淀粉颗粒的特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显微观察、X-射线衍射分析和碘电位滴定法等对锥栗和茅栗淀粉颗粒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锥栗和茅栗淀粉颗粒的形状比较规则,具有明显的偏光十字,大小分别在1.0~18.6μm和1.5~19.1μm之间,颗粒的晶体结构均屑于C型;锥栗和茅栗淀粉的物化温度分别为63.5~74.5℃和64.0~73.5℃,直链淀粉含量分别为22.33%和22.87%;两种淀粉颗粒的溶解度和膨账度较小,而其膨胀度在75℃时出现迅速增长,属限制型膨胀淀粉。  相似文献   

17.
建立利用HPLC测定椰子胚乳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ase)活性的方法。色谱柱为德国MN nucleosil C18(4.60mmi.d×250mm,5.0μm),流动相为10mmol/L磷酸二氢钾(pH6.7):甲醇=90:10(y:y)。结果表明:Malonyl—CoA浓度在0.02~0.12μg/mL,色谱方法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Malonyl—CoA最低检测浓度为0.02μg/mL.最终测定椰子胚乳ACCase活性为1.20ng Malonyl—CoA/min/μg酶蛋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测定头孢喹肟对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半体内药动-药效学数据,以期为临床提供合理的给药方案。[方法]利用半体内PK/PD模型,研究头孢喹肟对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药动学参数。[结果]体外抗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头孢喹肟在血清中和肉汤中的MIC值均为0.008μg/m L,MBC值均为0.016μg/m L。单次剂量肌内注射1 mg/kg头孢喹肟后,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符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硫酸头孢喹肟通过肌内注射,吸收迅速并且在体内的持续时间较长。非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头孢喹肟对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抗菌效应与PK/PD指数(AUC_(0-24)/MIC)的相关性最强(R~2=0.996 7),C_(max)/MIC为0.8056。产生抑菌、抗菌和清除效应时的AUC_(0-24)/MIC值分别为116.0、175.5和218.5。[结论]单次注射1 mg/kg头孢喹肟,即可对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起到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蛤蜊人工育苗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8年4—10月在庄河海洋贝类养殖场对中国蛤蜊Mactra chinenzis的人工育苗技术进行了研究,至10月份成功培育出壳长为(9.124-1.13)mm的稚贝共计64030粒。结果表明:在海区采集的中国蛤蜊亲贝的雌雄比例为1.02:1,产卵量为74.1万粒/个;在温度为23~24℃、盐度为24—26、pH为8.02的条件下,受精卵经过23.5h发育为D形幼虫;中国蛤蜊的卵径、D形幼虫、足面盘幼虫的大小分别为(54.4±1.64)、(70.91±3.75)、(216.5±12.48)μm,变态规格、出现单水管、双水管的稚贝大小分别为(240.42±6.56)、(248.22±14.14)、(1175±72.31) μm。浮游期间(0~10日龄),水温为22.7~23.4℃,幼虫生长速度为(11.16±0.45)μm/d,存活率为(92.80±2.34)%;变态期间(10~1513龄),水温为22.4—24.2℃,幼虫生长速度为(10.91±0.54)μm/d,变态率为(73.16±8.32)%,变态过程持续5~6d。稚贝期间(15—40日龄),水温为24.2~27.0℃,双水管稚贝的生长速度明显快于单水管稚贝,但存活率明显下降。单水管稚贝的生长速度为(73.98±9.05)μm/d,存活率为(73.6±6.58)%;双水管稚贝的生长速度为(87.95.±8.34)μm/d,由于水温过高(〉30.0℃),存活率仅为(13.78±3.65)%。幼贝期间(40—100日龄),其生长速度为(111.24±13.08)μm/d,存活率为(62.75±5.35)%。  相似文献   

20.
京津地区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中的有机污染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使用气溶胶粒度分布采样器对北京和天津不同地区的6个样点的大气颗粒物进行采样,结果得到的颗粒物质量浓度的归一化分布除个别点外均为双峰态。又采用加速溶剂提取仪萃取并分析了颗粒中的正构烷烃和多环芳烃,发现这些污染物在≤1.1~2.1μm和≥2.1~3.3μm的颗粒中具有明显不同的分布特征。正构烷烃在≤1.1~2.1μm的颗粒上开始具有双峰分布;2~3环PAHs随粒径的变化规律不明显,环数增加,PAHs含量随颗粒粒径减小而增加,在≤1.1~2.1μm颗粒上PAHs种类和含量增加明显。2~3环,4环,5~6环PAHs和PAH16(16种优控PAHs和)在≤1.1~2.1μm的颗粒上集中程度分别为45.3%~63.2%,62.7%~77.6%,86.4%~100%和65.9%~80.6%、颗粒物中小同环数PAHs及PAH16(16种优控PAHs总量)含量与粒径呈对数线性相关。本次采样结果显示,天津大气颗粒物中PAHs的污染比北京严重,北京城区颗粒物中PAHs的含量高一郊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