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龙从霞  左太安  苏维词  游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848-19851
在阐述毕节喀斯特山区脆弱性的基础上,分析了3S技术在毕节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治理中的应用,主要包括生态环境数据调查、生态环境动态监测、生态环境数据管理、生态环境3D模拟与分析、生态环境预警分析以及生态环境信息传播6个方面的应用。同时对3S技术在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治理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生态环境脆弱性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对认识、保护和改造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分析生态环境脆弱性的内涵和机理,认为生态环境脆弱性具有复合性、动态性、相对性和可控性等表现特征,并对生态环境脆弱性静态评价和动态评价进行比较分析.脆弱性静态评价只是对脆弱性的空间定性描述,不能满足人们认识、改善和利用生态环境的客观需求;只有进行动态评价,掌握脆弱生态环境的成因、过程、结果、尺度,从而调整外力对生态环境干扰的类型、特征、强度等,实现对脆弱性变化的调控,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态环境脆弱性动态评价是今后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生态环境综合信息图谱是在生态环境调查与动态监测基础上,利用生态环境基础与动态数据库的大量数字信息,经过图形思维与抽象概括,以计算机多维动态可视化技术,显示生态环境及其各要素空间形态结构与时空变化规律的一种方法与手段.本文对生态环境综合信息图谱进行了初步研究与探讨,对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性和生态环境综合信息图谱研究的意义、生态环境综合信息图谱要达到的目的与要求作了初步分析,重点阐述了生态环境综合信息图谱设计与建立的方法和步骤,包括:生态环境综合信息图谱指标体系的确定、类型的概括与提炼、界线的概括与生成、数据库的设计、计算机可视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数学模型的建立等.  相似文献   

4.
摘要:通过论述青海湖北岸生态环境现状和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说明了青海湖北岸生态环境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针对环湖生态保护与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大湖北岸生态环境执法力度、完善公众参与机制、恢复生态环境质量及功能、积极探索管理模式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策勒绿洲作为干旱区典型的绿洲-荒漠交错带,面临着严重的贫困问题和生态环境问题,而其贫困也多为生态环境约束型贫困,贫困与生态环境问题往往交织在一起,互为因果.只有充分了解生态环境现状及其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并在此基础上改善生态环境、打破贫困与环境之间的恶性循环才是加快策勒绿洲扶贫开发的重点.在该区贫困与生态环境现状及特点分析的基础上对生态环境以及与贫困的关系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重点揭示了生态环境对策勒绿洲经济发展的限制,提出了有利于该地区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条件的几点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生态环境史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汪志国 《古今农业》2005,(3):89-102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生态环境史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本文从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气候、水与生态环境;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区域生态环境史和生态环境保护思想等6个方面,对生态环境史的研究状况进行回顾与梳理,有一定的学术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彭倩 《甘肃农业》2013,(9):32-35
作者就城市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实现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途径进行了初步探索。通过生态环境概念逐渐引入城市生态、城市环境、城市生态系统、生态城市等概念及其内涵,依据城市生态环境系统和可持续发展理论,提出了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含义、特点、原则及其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8.
浅谈土地利用变化对敦煌市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环境的发展与演变影响着我们人类的生活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必然是我们人类自然环境发展的重要任务。敦煌市是甘肃西部地区最为显著的干旱地区,气候极其干旱,由于土地利用规模的不断扩大、水资源的过度消耗,生态环境越发脆弱。本文以敦煌市生态环境作为研究对象,从不同角度分析了敦煌市2006年-2020年土地总体规划中土地利用对生态环境变化的因素,并提出了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与解决方法,以实现当地生态环境、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及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维护生态环境平衡,构建人与自然、经济的协调发展,森林培育在生态环境建设中起到重要作用。强化生态环境建设中森林培育有着重要意义。森林培育对生态环境影响较为明显,森林培育在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上,主要分析生态环境发展的影响因素,对森林培育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重要性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及策略。  相似文献   

10.
【目的】全面估算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向黑山峡宁夏受水区供水对该区生态环境建设的生态效益。【方法】运用经济学效用和消费者补偿剩余原理,研究生态环境改善的消费者补偿剩余计算方法。根据黑山峡宁夏生态环境建设区的生态环境效益类型和特点,结合国内外生态环境用水效益的研究成果,提出黑山峡生态环境建设区生态环境效益的多种估算方法。在调查生态效益相关参数的基础上,分别研究计算宁夏生态建设区生态环境改善的各种直接效益与间接效益。【结果】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供水可极大地改善生态建设区的生态环境状况,黑山峡宁夏生态建设区的年生态效益为13.24亿元,其中间接提供的生态服务效益,包括改善环境、提供生境、净化空气、土壤保持、涵养水源等价值7.46亿元,直接提供生态产品,主要指农、林、畜牧产品增收经济价值5.74亿元,以及移民健康效益0.04亿元。【结论】在干旱区生态环境类型划分、生态环境改善的效益评价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性研究,可为全面评价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生态环境效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书在系统论述干旱区生态环境演变及调控理论体系上,分析了塔里木盆地南部地区生态环境时空变化特征、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子,如绿洲与地学因子相关性分析、干旱区绿洲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绿洲生态环境变化、气候环境变化及其人地关系等,利用传统多学科方法和空间信息技术构建了塔里木盆地南部地区生态环境信息系统以及辅助决策支持系统,结合实例分析典型区生态环境调控模式,为深入开展该领域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从流域生态环境平衡的角度出发,探讨了符合黄河甘肃段流域生态环境实际的生态环境需水内涵。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以面积定额法计算的河道外生态环境需水量模型和以水文法计算的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量模型。分别计算了河道外植被生态环境需水量和维持河道流量的河道内河流基础生态环境需水量、河流输沙运泥需水量、水库湖泊系统生态环境需水量。结果表明:黄河甘肃段生态环境总需水量为312.6亿m3,约占流域年径流量的52%,这一结果远超国际上普遍认可的地表水资源合理的开发程度为30%的阀值,说明该地区生态环境需水量与流域总径流量在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方面有一些冲突。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态环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当务之急必须构建良好的生存环境,保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因此维护生态环境平衡,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尤为重要。本文将从森林培育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概述、生态环境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论述,掌握破坏生态环境的因素,从而从问题出发明确森林培育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重要性,从而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生态环境的建设,加快社会主义健康、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参考国家最新颁布的《生态环境评价规范》,从5个方面构建生态环境评价模型,利用GIS技术进行数据获取、运算及评价单元细化,以监测局部区域的具体生态环境问题并分析空间变化趋势,最后以宁夏红寺堡区为例探讨生态脆弱移民区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结果表明:红寺堡区各乡镇生态环境状况一般,EI值存在明显区域差异和地带性,东南部优于中西部。太阳山镇生态环境状况最好,镇东南存在土地胁迫度和污染指数高的生态环境问题;南川乡和红寺堡镇次之,分别存在乡东南部水网密度低和镇中南土地胁迫高的问题;大河乡生态环境最差,西南地区存在植被覆盖度低、荒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就城市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实现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途径进行了初步探索。依据城市生态环境系统和可持续发展理论,提出了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含义、特点及其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口、资源、环境矛盾的日益突出,我国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和农业集约化发达地区都面临着资源紧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的压力,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面临严峻挑战。分析了当今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形势,提出了对农业生态环境的相关保护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西藏草原的资源概况、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了草原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从认识和重视西藏草原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这个观点出发,提出了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的基本措施,以求促进经济、生态、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李金峰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3):4037-4038
良好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是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根本保证.分析当前我国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所存在的主要问题,论述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难点,提出构建我国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鹿龙  王娜娜  明立彩 《安徽农业科学》2014,(30):10765-10769
借鉴耦合理论中容量耦合的概念及框架,构建了城市形态与生态环境耦合发展体系,引入耦合度函数以及耦合协调度函数,分析了武汉城市圈城市形态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程度.结果表明:耦合协调程度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武汉城市圈城市形态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程度共跨越5个等级,黄冈为Ⅱ类,鄂州、咸宁、仙桃、武汉为Ⅲ类,孝感、黄石为Ⅳ类,天门、潜江最低为V类;不同城市形态指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同,城市的紧凑度、形式比对生态环境具有显著影响,而延长率对生态环境没有显著影响,生态环境与人口密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从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空间城镇化和社会城镇化4个维度,以及生态环境水平、生态环境压力和生态环境保护3个维度,构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测算城镇化和生态环境水平,并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7—2017年浙江省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进行测度与实证分析.结果表明,2007—2017年浙江省城镇化、生态环境指数以及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总体均呈上升趋势,城镇化与生态环境间的耦合协调度由0.0116提升至0.7856,两者间关系实现了从不协调到良好协调的转变.为进一步提升两者的耦合协调关系,结合浙江省实际,提出城镇化战略和城镇化发展方式应体现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与城镇化发展统筹规划、同步实施、协调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