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加快人工草地、半人工草地的建设步伐,迅速提高草地生产力。我们从2000年开始进行了牧草混播实验,试图探索出人工混播草地的适宜品种组成及比例。供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在阐述草地资源概况的基础上,剖析了草地资源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与建议:充分认识高原草地的重要生态地位;建立适应草地保护和恢复发展的经营体制;以草定畜,严格控制载畜量,发展季节畜牧业;建立人工和半人工草地;提高牧民文化素质及技术水平;加强草地鼠虫害防治及草地保护的发展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3.
吉林省西部草原的保护与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吉林省西部草原的现状分析 ,表明草原退化、盐碱化的主要原因是草原超载过牧、开垦和不合理利用造成的 ;加强草原保护、控制载畜量、改良家畜品种、开发利用秸秆饲料、加快人工草地和半人工草地的建设是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草地生产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恢复生态学在“黑土型”退化草地植被改建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对三江源区“黑土型”退化草地发生现状、成因的调查研究与分析,以恢复生态学理论为依据,提出了“黑土型”退化草地恢复理论.研究结果认为,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退化草地生态系统的恢复与改建,可根据退化草地的等级(系统受损程度)采取相应的恢复措施,中度和轻度退化草地改良通过休牧、灭鼠、毒杂草防除等措施即可达到其植被的自然恢复.重度和极度退化草地由于原生植被及生草层遭到了严重破坏,出现了大面积的次生裸地,植被的自然恢复能力已基本丧失,只有通过利用适宜草种改建人工和半人工草地,才能快速恢复其退化草地植被.利用禾本科适宜牧草在高寒草甸重度和极度退化草地上改建的人工和半人工草地,其植被的盖度基本上接近于原生植被,而显著高于退化草地的植被盖度;改建植被的地上总生物量是未退化植被的4-5倍,是退化草地的10-15倍.选择适宜的草种是“黑土滩”植被改建成功的关键,施肥、灭杂、灭鼠以及适度放牧利用等人工调控措施是人工和半人工草地持续利用的关键,人工调控可有效维持人工草地的生产力,防止其快速衰退.  相似文献   

5.
人工草地建设是解决高寒半干旱地区冷季缺草与草蓄平衡的一项关键因子,是保证该区草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措施。目前,人工草地建植不合理、不科学等问题严重制约了高寒半干旱地区人工草地的健康快速发展和牧草高效生产。以西藏那曲地区为例,对典型高寒半干旱地区人工草地现状及建设过程中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阐述了目前那曲地区人工种草适宜的牧草品种,并探讨了人工草地建设和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人工草地以优质和稳定著称,由于长期受"重粮轻草"思想的影响,我国人工草地的建设一直备受阻碍,这也是影响草畜产业化进程的一大因素,人工草地建设亟需提上日程.本文主要从三方面切入,就如何强化人工草地建设这一课题展开探讨,以期助推草畜产业化发展,让草畜业逐渐成为现代化前沿产业.  相似文献   

7.
石凡涛 《安徽农业科学》2012,(20):10569-10572
在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总体规划现行的农牧工程投资标准深入调查基础上,对工程投资标准进行了分析研究,建议退牧还草工程角钢立柱网围栏投资标准为2.68元/hm2,水泥立柱网围栏投资标准为3.35元/hm2,中度退化草地人工补播投资标准为5.36元/hm2,重度退化草地机械补播投资标准为10.05元/hm2;黑土滩治理工程多年生混播人工草地建设标准为14.07元/hm2(含围栏),多年生混播半人工草地建设标准为10.05元/hm2;鼠害防治工程利用生物毒素防治地面鼠害建议投资标准为0.17元/hm2(不包括扫残巩固投资),招鹰架防治建议投资标准为0.44元/hm2,人工弓箭防治地下鼠害建议每张弓箭投资标准为24元;建设养畜工程畜棚、贮草棚投资标准为450元/m2;虫害防治投资标准为0.30元/hm2。该研究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制定合理的区域保护和经济开发决策、保护和恢复草地资源效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了改良辽宁省西部及西北部的半农半牧区处于退化状态的天然草场,大力推广种植人工草地或半人工草地是一种好的方式。改良区集生产性、保护性生态系统于一体,在生态功能主要体现在生物覆盖、生物穿透、生物固氮、生物富集和生物转化等几个方面,生态意义主要在防风固沙、保持水土、肥沃土地、维护牧草种植区生态环境、强化草地生态建设上,这项工作有着重要的生态价值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人工草地是现代化畜牧业生产体系中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发展人工草地既保障畜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又改善生态环境,还增加农牧民收入。该文对开展人工草地建设的牧草品种选择、地面处理、施(追)肥、播种、除杂、病虫害防治、利用等技术进行了介绍,以期为喀斯特高寒山区农牧民群众建植和利用人工草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工草地建设和发展,草地病虫害日趋严重,引起草地退化.为了控制虫害的发生和发展,钟祥试验区对人工草地进行调查及防治试验,初步了解了害虫种类和分布,观察其生活史及危害规律,在防治上采用农业和生物措施,取得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1.
李学斌  陈林  谢应忠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4):1923-1925,1951
[目的]掌握封育草地的土壤含水量变化规律。[方法]以当地自然状态下的流动沙地为对照,通过野外调查、测定对照和样地的土壤含水量,研究了封育草地土壤水分的变化动态。[结果]5月初土壤含水量总体呈上升趋势,7、8月土壤含水量呈现明显的层次性特征且60~100cm深处的土壤含水量变化最显著;在相同的气候和立地条件下,不同样地的土壤含水量高低依次为自然恢复封育1年〉人工封育(人工补播+自然恢复封育)1年〉自然恢复封育3年〉人工封育3年〉自然恢复封育5年〉人工封育5年。在封育年限相同的情况下,自然恢复封育草地的土壤含水量高于人工封育草地;生长期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含水量高低为流动沙地〉草本类样地〉沙蒿等半灌木林地〉沙打旺、棕条混杂的灌木林地。[结论]该试验为盐池县草地的生态恢复与建设提供了方法支持。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水城县草地资源发展现状,指出水城县草地资源作为重要的牧区经济资源和生态资源,必须积极重视草地资源恢复战略,建设高标准的人工草地,合理配置和利用草地资源,提高草地科学技术研究和开发,加强牧区地区草地草坡的灾害防治。  相似文献   

13.
种草养畜既可改善生态环境,又可利用牧草发展生态畜牧业,发展畜牧业的关键是人工草地建设。文章总结了高产人工草地建设的几个技术要点,通过因地制宜选择牧草品种、牧草品种混播和粮草间作、适时播种等方法达到种植人工牧草高产、稳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1988年在宁夏西吉县设立草地改良试验示范区,依据草地立地条件,结合春季抢墒播种,选用多年生优良牧草,改良干草原草地,分别建植成红豆草草地、沙打旺草地、老芒麦草地三种人工草地及半人工草地,共计1500亩,大幅度提高了草地初级生产力,生态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5.
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人工草地建设中长期存在牧草品种、类型单一和适应性差等问题。野生牧草具有区域适应性强、高产、优质、抗旱、耐寒、耐瘠薄等特性,具有很好的利用前景。本文简述了野生优良牧草植物的特点和合理利用的意义,并分别从种质资源调查、基础生物学、牧草种子繁育和驯化应用等4个方面概述了研究和利用野生牧草的主要内容和途径,以期促进黄土高原半干旱区草地建设与草业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6.
自1996年大搞植被建设以来,苏尼特左旗曾进行过多年生和一年生牧草种植、高产饲料作物(青玉米为主)种植、松土补播、天然草场施肥及灌溉、草场围栏封育等建设,通过几年的建设虽然搞了不少人工草地,但都没有效益而失败,原因主要是我旗降水量太少,全年只有150—200mm,蒸发量却高达2678mm,不适合搞旱作人工草地和松土补播等建设,灌溉人工草地比种植青玉米的产量低得多。  相似文献   

17.
几种养鹅牧草的种植与词喂东北农业大学崔国文,陈雅君鹅是草食动物,要想养得好,必须供应充足的优质牧草.鹅的饲养方式有3种:一是放牧饲养,二是舍内饲养,三是半舍饲半放牧饲养.一般大型养鹅场都是水草丰足,或利用现有天然草地,或建设人工草地,以放牧饲养为主....  相似文献   

18.
对豫西低山丘陵区陡坡地5种土地利用方式(人工草地、自然荒草地、柏树林地、人工女贞林地和桃树林地)下土壤部分理化性状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人工干扰活动会加速陡坡地土壤质量退化。5种土地利用方式间土壤理化指标除速效磷含量外均呈显著性差异(P<0.05),近自然状态的柏树林土壤有机碳、全氮、碱解氮、C/N、全磷、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和土壤电导率均最高,全钾含量也较高,仅次于人工草地,pH值接近于7;人工草地、人工女贞林地有机碳、全氮、碱解氮、全磷含量和土壤电导率较低,与其他用地方式间差异显著(P<0.05)。陡坡地植被郁闭度和盖度对土壤全钾含量的影响较大,林地速效钾含量高于草地。因此,在豫西低山丘陵区35°以上陡坡地不宜作为人工草地和人工景观林地,建议将柏树作为生态恢复的优先选择树种。  相似文献   

19.
在没有灌溉条件的黄土高原典型草原农业系统,运用线性规划计算机软件在对以牧为主、半农半牧和以农为主三类农户农业生产结构进行优化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以牧为主农户养殖业收入对其农业收入的贡献性、以牧为主和半农半牧农户生产结构中物质能量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养殖业收入与家庭农业收入具有高度的正相关,以人工草地为枢纽的草地农业系统其系统的经济生态效益均高于以小麦为主的谷物系统,大力发展人工饲草基地和舍饲草食家畜是农民增加收入、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党敏灵  郭洁  李天才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6):7172-7173
[目的]了解青海湖北岸人工草地植物中矿物元素的分布格局。[方法]采集青海湖北岸铁路边坡、三角城羊场和县城西的人工草地植物样品,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研究人工草地植物中钙、镁、硼、锂、铜、锌、铁、锰、铅等矿物元素的含量。[结果]青海湖北岸人工草地中矿物元素含量较天然草地植物更低,具有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加的空间分布格局。[结论]矿物元素"饥饿效应"理论在青海湖北岸人工草地建设中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