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渭北地区旱塬混农林综合体系小气候效应的观测与分析,结果表明:混农林综合体系能够改善农田小气候,小气候特征与林木覆盖度、林木冠体及林木分布度关系密切,与林木株数、林木平均高度关系不密切。  相似文献   

2.
在临安的气候条件下,利用大棚覆盖来调节樱桃生长期的小气候,避免不利的气候条件,达到适宜樱桃种植、品质优良的目的。分析了不同海拔高度的适宜种植性,认为临安多数地区可利用大棚小气候效应来种植樱桃。  相似文献   

3.
根据对李小食心虫的生活习性和发生规律的研究,提出利用吉林省气候特点和土壤小气候特点,恶化李小食心虫生长发育的小气候环境,动用科学的气候生态防治措施,实现防治害虫,高产优质,无污染,低成本等多重效应。  相似文献   

4.
2002年4、7、10月和2003年1月,我们对宁夏南部山区海原县境内的南华山进行了小气候考察,本文对这次考察的情况和结果进行了说明,对其主要的小气候要素(温度、湿度和风)特征进行了较详细的描述和分析,拟摸清南华山的小气候特征和小气候效应,为合理开发利用南华山的气候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营林与森林小气候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阐述了森林小气候研究的历史沿革及研究进展,从林木气候生态型、整地及树种选择等方面综述了营林与森林小气候的关系,以期为南方雨雪冰冻灾害地区的灾后重建、合理开发利用森林资源、科学营造森林、维护生态平衡提供气象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利用2004—2011年的气象资料,分析了博湖县的降水量、气温和相对湿度的变化特征,并与巴州南部的库尔勒等县进行了对比,结果发现博湖县的小气候特征和小气候效应比较显著。与巴州南部区域相比,博湖县的降水量偏大,气温温差更小,湿岛效应较明显。这种小气候与博斯腾湖导致的湖陆风以及周围的丰富植被下垫面有密切的联系,并最终导致博湖县当地的作物与巴州南部的库尔勒等县有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畜禽舍的小气候条件对畜禽生长、发育和生产力影响极大。因此,为创造畜禽舍最佳小气候环境,而开展畜禽小气候的研究,找出畜禽最佳小气候环境指标具有重要经济效益。 研究表明,在畜禽舍小气候环境因子中,温度因子对畜禽的生产力和饲料的消耗影响最大。畜禽体内进行的生化过程都与温度相关,而湿度是间接影响畜禽的生产力。最为有害的是低温条件下的高湿,它们的结合是畜禽感冒、呼吸道等疾病的重要原因之  相似文献   

8.
渭北旱塬混农林体系小气候环境与光合生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渭北旱塬的混农林体系小气候及作物光合效率、光能利用效率的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混农林体系能够调节改善防护区内小气候,具有显著的减灾效应,能够提高作物净同化率、作物生产率、相对生产率和作物光能利用效率。旱年作物光合效率提高幅度高于丰水年,混农林体系具有增产效益,增产幅度旱年大于丰水年,作物增产率与小气候环境、作物光合效率、光能利用效率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正>果业生产是辽西北地区近年来重点建设开发的项目之一。果园建成后,随着树体的不断扩大会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小气候环境,适宜的果园小气候环境能够促进果树的生长发育,而恶劣的环境条件也会给果树带来气象灾害。果园小气候的变化,在  相似文献   

10.
小气候环境与肉鸡的能量代谢息息相关,是影响肉鸡福利、健康以及生产性能的重要因素。针对小气候环境因素对肉鸡能量摄入、产热散热、能量沉积、能量重分配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总结和分析,以期建立肉鸡舒适小气候环境指标和模型,为科学调控小气候环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桃园生草是一种先进的桃园土壤管理模式.介绍了桃园生草的意义及生草方式,综述了桃园生草对土壤、微域气候、桃树生长发育、病虫草害的影响,总结了桃园生草存在的主要问题.桃园生草可以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平缓土壤温度变化,增加土壤微生物种类和数量,提高土壤酶活性,改善微域气候,提高果实品质,减轻病虫草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杨伟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115-116
通过对防护林带两侧离林带不同树高距离处小气候因子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防护林能改善涉区农田环境小气候,可以降低风速、调节温度,增加湿度,从而对提高农作物产量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ENVI-met乔木模型对亚热带湿热地区细叶榕的模拟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性能的不断提升数值模拟技术已成为定量预测和评价微气候的重要研究手段。植物作为影响微气候的重要因子之一,数值模拟能否准确反映其在当地气候条件下的热表现值得研究。本文的研究旨在验证城市微气候模拟软件ENVI-met(4.2 Science版)在广州地区湿热气候下模拟细叶榕生理特性和微气候表现的适用性。方法通过实测广州地区常用乔木细叶榕的树冠形态、叶片属性和根系形态,对其进行ENVI-met建模并进行模拟分析,将模拟结果与2017年春夏两季实测的数据进行对比。结果生理特性方面,叶温模拟值与实测值变化趋势一致,但夏季午后数值明显偏高;蒸腾速率模拟值在上午和傍晚时刻与实测值较接近,中午峰值明显低于实测值。微气候表现方面,各微气候参数(太阳辐射、地表温度、空气温湿度)模拟值的日变化趋势与实测值一致。模拟值与实测值相比,树冠对太阳辐射的遮挡率接近,树冠对地表温度的降温幅度与实测值较一致,但树下与空旷处及各方向树冠中的气温偏高、湿度偏低,温差与湿度差数值偏小。同时,本文利用均方根误差和一致性指数作为指标进行误差分析,表明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模拟可对乔木影响下的室外热环境进行较好的预测,并认为误差可能由软件版本、软件计算设定、建模网格分辨率等原因引起,但尚在可接受范围内。结论通过比较实测与模拟数据,验证了ENVI-met(4.2 Science版)能够较好地模拟湿热气候下乔木的生理指标及热表现,并能够准确预测各参数的日变化趋势。研究成果为应用ENVI-met模拟室外热环境提供了基础校验,并对植物建模提出了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北疆棉花膜下滴灌田间小气候特征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设计棉花膜下滴灌与普通灌溉方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膜下滴灌棉花的光、温、水等田间小气候因子优于普通灌溉,从而可充分利用光热资源,提高棉花的产量品质,提高水产比。  相似文献   

15.
热扩散探针(TDP)茎流计在测算树干液流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树木个体蒸腾耗水的研究方法较多,如热技术法、同位素示踪法、风调室法、盆栽称重法、整树容器法和蒸渗仪法等.其中热技术法中的热扩散具有保持树木在自然生长条件下基本不破坏树木正常生长状况,可以连续测定树干液流的优点,而且易于野外操作及远程下载数据.目前利用热扩散探针(TDP)茎流计测量树干液流开始向精准化、普及化和系统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膜下滴灌对保护地黄瓜产量及病害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保护地黄瓜的主要病害(霜霉病、角斑病、菌核病)均为单病程病害,极大地影响着黄瓜的产量和人们的身体健康,将保水温的地膜与长时间小流量对根系直接供应水肥的滴灌相结合,有效地调节了保护地的小气候和黄瓜获得营养的方式,具有增产和抑制病害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华北树木群落夏季微气候特征及其对人体舒适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择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8个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对其夏季日间微气候效应进行了定量化研究,并采用不舒适指数作为评价指标,比较了不同植物群落对人体舒适度影响的差异,最后分析了群落冠层特征对微气候和不舒适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夏季高温天气里,植物群落可显著降低空气温度和光照强度,提高相对湿度;与对照点相比,植物群落内的日均降温强度为1.6~2.5 ℃,增湿强度为2.9%~5.2%,遮光率为61.0%~96.9%;与对照点相比,植物群落都能降低一定的不舒适指数,降低不舒适指数率为2.5%~4.3%,不同植物群落间降低不舒适指数率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表明不同树种的微气候效应具有差异。最后通过对微气候因子、不舒适指数及群落冠层特征的相关性分析,显示它们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即说明树木的冠层特征(叶面积指数和冠层盖度)对群落的微气候因子和不舒适指数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8.
树种种植前运用PHOENICS软件进行风场分析与模拟分析得出关键点数据与风向,配置不同的简化植物种植方案后再模拟风场,选择最优种植方案并验证优化后的植物种植对于风场微气候的积极影响,再用Ecotect进行热辐射分析优化筛选适宜树种,最后通过合理配置使居住区微气候达到人体舒适度适宜范围并推荐适宜树种。对园林绿地生态种植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祁连山中段青海云杉高山林线交错区进行取样,研究了交错区内4个不同海拔树木生长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林线交错区内,树木生长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不高,年表统计特征沿海拔并没有一致的变化趋势。气候对树木生长的影响表现出非常明显的“生长滞后效应”,所有样地的轮宽指数与上一年10月的降水显著正相关,多数样地的轮宽指数与上一年7、8月的温度显著负相关,后者体现了有效水分供应的限制作用。同时,多数样地的轮宽指数与当年2月降水显著负相关。整个林线交错区的树轮生长主要受生长季之前(上一生长季和秋冬季)的气候指标的影响,而与当年生长季气候没有明显的联系。本文和相关研究发现的林线树木生长对气候变化并不敏感的现象,与高山林线主要受生长季温度限制的传统认识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