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黄瓜感染黑星病菌后的生理变化及抗病性的产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对抗性不同黄瓜品种接种前后与抗性有关的酶活性、木质素含量、酚类物质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接种前各品种的POD,PPO,PAL活性、木质素及酚类物质含量与品种的抗病性之间无相关性,接种后则与品种抗病性密切相关。抗病品种PAL活性峰在接种后24h出现,POD和PPO活性峰在接种后48~72h出现,酶活性提高幅度大;感病品种酶活性峰则在接种后72~96h出现,提高幅度小于抗病品种。抗病品种木质素含量的最大值出现在接种后24h,较未接种对照提高幅度大;感病品种木质素含量的最大值出现在接种后96h,较对照提高幅度小于抗病品种。接种后抗病品种比感病品种合成更多的酚类物质,而且酚类物质含量的变化与POD、PPO活性变化之间呈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链霉菌TD-1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及防御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体外抑菌活性和盆栽试验测定方法,研究了白黄链霉菌TD-1发酵液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效果及植株体内防御酶活性的影响,旨在为番茄灰霉病的生物防治提供参考。结果表明:TD-1菌株发酵液对灰霉病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抑制率分别为98.1%和98.3%;TD-1发酵液在番茄植株上对灰霉病的防治效果为76.98%。喷洒TD-1发酵液24 h后接种灰霉菌孢子悬浮液,番茄叶片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均有所提高,分别在处理后第4,3,2,3天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3.
水杨酸对拟南芥防卫反应酶系的诱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研究了水杨酸对拟南芥苯丙氨酸解氨酶、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和脂氧合酶活性的影响。用10μg/mLSA喷雾处理生长28d的拟南芥植株,结果发现,经SA处理后,拟南芥叶片中PAL,POD,PPO和LOX活性都迅速增强,PAL活性在处理后12h达到高峰,较高的PAL活性可维持到48h。POD,PPO和LOX活性在SA处理后48h达到高峰,而在24~96h内都可保持较高的POD和PPO活性。这些生理指标的变化与SA诱导拟南芥植物的抗病性相吻合。  相似文献   

4.
番茄品种对ToMV抗性与氧化酶活性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6个不同抗性番茄品种接种ToMV两周后POD、PPO和PAL活性,以及POD同工酶酶谱的变化。结果表明:抗、感病品种接种ToMV后POD、PPO和PAL活性均比相应未接种株高,而且POD、PPO和PAL的酶活增长率与抗病性成负相关;感病品种接种株的POD同工酶谱带数都比相应未接种株多出2条酶带,而抗病品种只增加了1条酶带。  相似文献   

5.
茄子黄萎病菌毒素对茄子体内几种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不同抗病性品种的茄子幼苗为试材,研究了茄子黄萎病菌毒素对其叶片POD,PAL及PPO活性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抗、感病品种茄子幼苗用毒素处理后,POD,PAL,PPO活性均比未处理的对照有所提高,且随处理时间延长,其活性变化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即POD活性在处理后0—24h逐渐升高,之后下降,PPO和PAL活性在处理后0—36h升高,而后活性下降。随毒素浓度增加,POD,PAL,PPO活性变化也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3种酶活性与品种抗病性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深绿木霉T2发酵液蛋白提取物Tra T2A诱导兰州百合对灰霉病菌产生抗性,采用不同浓度的Tra T2A测定了对百合灰霉病菌的抑菌率和诱导抗病作用,其后用Tra T2A的100倍液喷雾处理兰州百合,48 h后接种灰霉菌,研究其诱导抗病机理。结果表明:10倍、100倍Tra T2A对百合灰霉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和诱导抗病作用,100倍液的抑菌率最小,仅为1.16%,但其诱导抗病效果最大,为84.77%。诱导处理Tra T2A+接种灰霉菌能显著提高兰州百合叶片中GLU、PAL、POD、PPO活性及蜡质含量并促进胼胝质的积累,其中该处理后的POD、PPO活性和蜡质含量在测定时间内均高于处理Tra T2A、接种灰霉菌和CK,GLU活性除第3天外,其余时间也高于其他3个处理。GLU、PAL活性在第7天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84.28、2.93 U,比其他3个处理分别高出0.09、0.31、0.46倍和0.31、0.19、0.47倍;POD、PPO活性和蜡质含量在第1天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59 U、0.63 U、14.48 mg/g,比其他3个处理分别高出0.04、0.29、0.43倍,0.12、0.32、0.67倍和0.09、0.06、0.99倍;胼胝质积累也均高于其他各处理。说明Tra T2A诱导处理能够激活百合防御体系,使百合产生抗病性。  相似文献   

7.
感染立枯病对水稻旱育秧苗保护酶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稻幼苗感染立枯病后,体内保护酶系活力发生显著变化.根部SOD、POD活性显著降低,地上部SOD、POD活性升高;CAT则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病苗地上部PAL和PPO及根部PPO活性均高于健苗,根部MDA含量升高,地上部MDA含量下降.病苗POD同工酶谱带比正常苗增加一条.  相似文献   

8.
氯钾离子共体诱导后黄瓜叶片内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分别用浓度为0.2%,0.5%,1.0%,1.5%,2.0%的氯钾离子共体液,在黄瓜幼苗子叶期(子叶充分展开)和第一真叶期(第一真叶横宽5cm)进行2次诱导。然后对其第一真叶的POD,PPO,PAL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浓度氯钾离子共体液处理后,POD,PPO,PAL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变化趋势均为随时间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诱导后10d左右达到最大值,且极显著高于对照。试验还筛选出导致POD,PPO,PAL活性变化最大的氯钾离子共体液的浓度范围为0.5%~1.0%。  相似文献   

9.
枯草芽孢杆菌TR21对香蕉抗病相关酶活的诱导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筛选能显著诱导香蕉抗病相关酶活变化的枯草芽孢杆菌TR21(Bacillus subtilis)发酵液组分,并探讨其诱导香蕉抗病性机理,选择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作为植物抗病性反应指标,采用灌根接种法,研究1株在大田对香蕉枯萎病具有良好防效的枯草芽孢杆菌TR21发酵液不同组分对香蕉根系内3种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TR21发酵液、菌体、上清和NB培养基后,香蕉根系内PPO、POD和PAL活性均比无菌水对照高,且都出现2次高峰,PPO、POD活性峰在接种后第3天和第7天出现,PAL活性峰则在接种后1天和5天时出现。比较不同组分接种处理诱导产生的酶活性强弱发现,接种TR21发酵液、菌体的3种酶活性均明显高于接种上清和NB的处理。可以判断TR21发酵液中主要有效诱导组分为菌体。灌根法接种TR21菌体后测定香蕉叶片中3种抗病酶的活性表明,菌体处理后叶片中PPO、POD和PAL活性均显著高于接种无菌水的对照,推测诱导系统抗性可能是TR21菌株防治香蕉枯萎病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水稻纹枯病抗性反应中主要防御酶的活性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抗纹枯病性不同的水稻的抗性与其体内主要防御酶活性间的关系;对抗纹枯病性不同的水稻品种(系)HX、特青和七丝软占接种水稻纹枯病菌,分析测定接种后不同时间点,各个品种(系)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接种后,参试的3个品种(系)的水稻PAL、PPO、POD的酶活性都升高;其中抗病品种(系)与感病品种相比,其PAL、PPO、POD的酶活性达到峰值的时间要晚,但其达到的峰值要大,且持续时间要长。在未接种时,抗病品种的POD活性就明显高于感病品种七丝软占的POD活性,而PAL、PPO活性在未接种时,抗、感病品种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对黄萎病不同抗性棉花品种在接菌前后酶活性与酚类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 :棉花对黄萎病的抗性与棉株组织中的过氧化物酶 (POD)、多酚氧化酶 (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及酚类物质 (主要为二元酚 )含量密切相关。不同抗感黄萎病棉花品种接种病原菌后 ,4个指标都有不同程度地提高 ,并于接种后 3~ 5d内出现峰值 ,峰值高低与抗性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蜂毒肽对农作物生理指标及防御系统酶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系统研究了蜂毒肽对玉米、番茄、大豆、大白菜等农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生理指标的影响及对玉米防御系统酶的作用。结果表明,蜂毒肽对农作物的影响具有普遍性,对细胞中的叶绿素、可溶性糖、核酸及蛋白质含量,低浓度有一定促进作用,高浓度有抑制作用,但影响都很微弱(t检验P>0.05)。蜂毒肽对植物防御系统酶具有诱导效应,5 mg/L蜂毒肽使其活性快速增加,其中PAL、PPO在喷药后48 h达到峰值,分别比对照提高178%和9.8%;而SOD在6 h即可达到峰值,比对照提高31.5%;只有POD在喷洒50 mg/L蜂毒肽后48 h达到最大值。玉米POD同工酶谱的研究进一步表明蜂毒肽对有的酶谱带(品种1的P11谱带)有很强的诱导作用,有的甚至诱导出1条新带(品种2的P4谱带);而对有的谱带有抑制作用,而且对不同品种POD酶的作用不尽相同,但喷药后2个品种POD酶总体含量均高于对照,与酶活测定结果相同。  相似文献   

13.
水杨酸对黄瓜几种酶活性及抗病性的诱导作用   总被引:41,自引:7,他引:34  
黄瓜幼苗经水杨酸处理后,POD、PPO、PAL3种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与对照相比POD活性在处理后24h有明显提高,以后一直呈上升趋势,至144h后较对照提高193.0%。PPO活性变化相对较小,酶活性的明显提高在处理48h以后,处理后144h时较对照提高61.7%。PAL在处理后72h时出现一个小的酶活性峰,较对照提高17.6%,而后下降,120h出现第2个活性峰,较对照提高30.8%。处理后4d接种霜霉病菌,调查结果表明:第1真叶处理较对照病情指数降低8.9%,第2真叶处理较对照降低22.1%。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CIII-1抗菌蛋白对辣椒炭疽病的防病机理,本文研究了用CIII-1抗菌蛋白处理后的辣椒果内可溶性蛋白、丙二醛(MDA)含量及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变化。结果表明:CIII-1抗菌蛋白粗提液喷雾后立即接种辣椒炭疽,9 d的防治效果为 81.82%,13 d仍有52.00%;抗菌蛋白处理辣椒果后,可溶性蛋白及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变化不明显,其它3种防御酶在辣椒体内都有明显提高,但各酶活提高程度、酶活高峰出现的时间不同,说明不同的酶在辣椒体内发挥作用的时间不同。因此,CIII-1抗菌蛋白可通过诱导植株防御酶系活性的提高增强植株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15.
不同高粱基因型感蚜虫前后POD、PPO、PAL酶活性变化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对几个不同高粱基因型田间感蚜虫前后的三种酶POD、PPO、PAL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感蚜前后各材料POD活性都有明显的增加,抗蚜虫材料河农16前后均比其它几个材料的活性低;PPO活性感虫后有明显的增加,变化情况与POD类似;PAL活性感后有明显的增加,河农16与其它几个感蚜型相比,稳定性显著。表明POD、PPO与诱导抗性有关,而PAL在抗蚜材料河农16中为组成型表达的,可能受抗蚜虫基因的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