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21):319-321
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是当今中国社会必须重视和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在厘清了道德"失范"的相关概念的基础上,总结了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主要表现,从家庭经济状况、家庭教育观念、家庭关系剖析了其原因,并积极探索解决青少年道德"失范"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当今,网络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的快速发展正悄然地改变着青少年的学习与生活。青少年正是处于身体和心理成长的阶段,青少年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易接受,是网络空间中最活跃的力量之一。然而,网络空间的虚拟性和隐蔽性等特征,极大地助长了青少年的侥幸心理和放纵的心理,表现出了大量的网络道德失范的现象,从而影响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带来一定的社会问题。因此,应积极探索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的原因,从而更好地提高青少年网络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3.
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对策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青少年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和希望。青少年道德水平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和命运。随着互联网的兴起,网络技术开始全面地影响和改造着现实社会中人们的生活,上网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络是把“双刃剑”,它在帮助青少年增长知识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特别是对青少年正确道德观的形成有着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本文探讨了网络条件下解决青少年网络道德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本文试图通过对青少年学生沉迷于网络的原因分析,帮助青少年正确认识和运用网络,发挥家庭、学校和社会多重教育和引导功能,培养青少年学生健康的网络道德,促使他们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5.
网络的出现和发展在给青少年带来一定积极影响的同时,其负面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网络造成了青少年的角色混乱;导致青少年情感冷漠,产生人际交往障碍;弱化青少年的道德自律;影响青少年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6.
网络时代的汹涌而来,对青少年道德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使其呈现如下特点:青少年道德主体意识不断的催生与失落;青少年道德价值取向的层次性与多维性更加明显;青少年道德心理要素发展的不平衡性凸现;青少年道德发展呈现前所未有的开放性与非道德化倾向。  相似文献   

7.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4):213-214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在给人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一系列网络道德问题。网络道德问题主要包括诚信缺失、网络道德绑架、网络犯罪、网络不文明等几个方面,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8.
随着网络的普及,如何建设网络诚信与道德体系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儒家传统道德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重要内容,本文立足于当代网络面临的诚信与道德挑战,通过借鉴儒家传统道德的进步思想来探究如何更好地建设网络诚信与道德环境。  相似文献   

9.
网络发展对"M一代"青少年的人际沟通方式与内容的改变是本次研究关注的重点问题。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被称为"M一代"的青少年在人际交往、学习、购物等各方面越来越多依赖于网络。网络影响着青少年对社会的认知,自我身份的认同,影响青少年的人际交往方式并构建其网络社交"圈子"。课题组主要围绕青少年网络微博使用、交流等热点问题进行调查,以一手数据资料进行青少年人际交流沟通的调查与研究。  相似文献   

10.
对网络道德与网络伦理不加分辨不利于伦理学、道德哲学的发展,也不利于网络具体问题的解决。本文从道德与伦理、个体网络行为与网络伦理关系、网络道德自由与网络伦理秩序三个层面,分别对网络道德与网络伦理的关系进行辨析,认为二者在理论和实践上均有各自侧重对象和范围,但就其形成与实现的现实性而又相互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