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贫困山区生物多样性及保护利用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贫困山区生物多样性丰富,但是由于自然灾害及人类不合理开发的影响,使得生物多样性锐减。建议加强贫困山区生物多样性保护,防止山地灾害,合理开发山区生物资源,促进贫困山区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2.
论生物多样性及其与水土保持和发展小流域经济的关系唐德富(东北农业大学,哈尔滨150030)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意味着保护人类现在和将来可以利用的生物资源。所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已经成为全球重大环境保护问题之一,越来越引起国际...  相似文献   

3.
生态旅游是常规旅游的一种特殊形式,强调在保护自然、人文生态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借助于旅游活动获取经济效益。云南省物产丰富,有着独特的地貌资源,丰富多彩的生物资源,以及绚丽多姿的民族风俗资源,在生态旅游发展中有着明显的优势。基于此,在简要概述生态旅游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云南省生态旅游的优势进行分析,并提出促进云南生态旅游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我国山地生物多样性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我国山地生物多样性特点、困境及保护对策。我国山地分布广、面积大、类型多、生物资源丰富,生物多样性较高。山地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及人类活动的干扰,给山地生物多样性带来了较大破坏。因此必须加强山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合理开发利用山地生物资源。  相似文献   

5.
洞庭湖湿地生物利用与农业开发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简述了洞庭湖湿地生物资源多样性特征及其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应加强法制建设与湿地科学研究,综合整治,建立生物利用的生态补偿机制,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构建科学合理的生物利用模式和具有湿地特色的产业结构策略。  相似文献   

6.
沿海水陆交接带是生态脆弱地带,其生物多样性的变化将影响到沿海区域的生态安全。基于广西沿海水陆交接带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分析目前主要存在城市建设由沿海向滨海发展、滨海资源过度利用、沿海水陆交接带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等问题,提出加强广西沿海水陆交接带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对策建议:加强沿海水陆交接带生物多样性的维护和恢复;强化沿海生物多样性监管能力建设;完善沿海生物多样性监测评估与预警体系;开展沿海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研究;推动公众参与,加强国际合作交流。  相似文献   

7.
秦岭国家级生态功能区生态旅游开发与保护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将秦岭国家级生态功能区的生态旅游资源划分为森林、山地和水体三类,并进行了分类评价和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采取带-区-亚区三级方法,对秦岭进行了旅游功能区划。对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措施给出建议,提出了秦岭进行生态旅游开发的生物资源、景观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举措。秦岭国家级生态功能区进行生态旅游开发韵主要问题是土壤侵蚀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通过退耕还林、建立生态预警机制、严格控制开发建设、分区管理等措施,可促进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南岭地区是我国16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广西南岭区域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为重要的生态功能。基于广西南岭区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分析目前主要存在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及保护政策法规体系仍不健全等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加强保护管理和基础设施建设;开展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建立监测评估、预警体系;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研究;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和交流合作。  相似文献   

9.
农业在生物多样性维持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农业既是生物多样性的传递者,同时集约化农业也是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的主要原因。"土地共享"和"土地分离"是重要的协调粮食产量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土地利用策略,前者关注的是农田环境的改善,后者指通过土地利用集约化,提高作物单产,释放出更多土地用于自然保护。目前,对于哪一种土地利用方式更有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仍是有争议的。本研究综述了上述两种土地利用策略的优缺点及其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并分析归纳了应用和选择土地利用方式时应考虑的因素,如:对集约化敏感的物种;景观背景、景观尺度和景观结构;社会经济因素等。在此基础上,展望了该理论对我国未来农业发展的启示,包括:因地制宜规划农业景观格局,如考虑区域的产量潜力和特有物种;发展可持续集约化农业和加强"溢出效应"的管理,提高生态系统自我恢复能力;在不同景观尺度上建立土地共享-分离混合模式,在集约化农业地区适度恢复农用林业。  相似文献   

10.
本简述了福安市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分析了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可行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策:建立野生动植物资源监测网络,加强天然林保护,建立强化自然保护区系统,建立生物多样性科研中心,开展学术合作与交流,加大执法力度,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补偿制度,加强宣传教育等。  相似文献   

11.
全球的气候变化和人类对生物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对全球的生物多样性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干扰和破坏,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的保护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根据贵州省生物多样性的现状,选取了生境质量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和景观多样性指数为评价参数,来计算生物多样性指数,再借助空间相关分析方法确定了贵州省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地区。结果显示,贵州省生物多样性保护热点地区总面积达37 662.68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1.37%,涵盖了582种指示物种,占全部指示物种数目的94.0%。贵州省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共有6个,分别是:黔东北—梵净山、佛顶山为中心的高中山、中山山地;黔北大娄山区及赤水河、习水河河谷;黔东南雷公山、月亮山区及都柳江河谷;荔波—独山喀斯特低中山地;黔西北威宁草海高原湖泊;黔西南南盘江、北盘江及红水河谷。通过分析结果,建议开展生物多样性的全面调查和长期动态监测,并利用3S技术建立自然保护区的信息数据库,以便更好地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恢复研究服务。  相似文献   

12.
对赣南水土流失区内的植被进行了详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经过30余年的治理,水土流失区种子植物多样性达152科541属1 016种,具如下特点:①世界性地理成分和热带-亚热带成分占优势,从这类地理成分中筛选出适应性较强的植物用于水土流失区的植被恢复较易成功。②不同水土流失类型中,按植物多样性排序依次是类型Ⅰ>类型Ⅱ>类型Ⅳ-2>类型Ⅳ-1>类型Ⅲ;水土流失的强度与人为干扰程度有关;植物多样性恢复快慢与局部环境如水分、肥力、繁殖体多寡等有关。③在水土流失区内保护一定数量的"绿岛"有利于区内植被恢复,长期封禁有利于形成"绿岛",可较快恢复生物多样性,控制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13.
湿地保护的意义及我国湿地退化的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湿地是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 ,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 ,具有重要而又独特的环境功能 ,蕴含着多样性的生物资源。近年来 ,在我国由于盲目开垦湿地资源 ,不合理修建水利工程 ,以及天气持续高温、干旱等 ,导致湿地面积减少 ,质量与功能下降。要加强湿地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 ,建立广泛参与的湿地保护机制 ,加强生态水利建设 ,强化法律监督 ,积极开展湿地科学研究 ,使湿地资源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14.
初议生态旅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旅游是一种以自然生态系统为观光游览对象,把旅游活动与生态环境保护和教育相结合。保护自然生态不受损害的旅游。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态旅游逐渐成为一种社会需要。由于生态旅游资源的区域性、不可再生性、多功能性与脆弱性,在开发的同时必须加强保护。  相似文献   

15.
农业景观生物多样性功能和保护对策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研究表明,农业集约化生产和农业景观均质化导致农业景观生物多样性降低,致使生物多样性相关野生资源保护、自然授粉、害虫调节、水土涵养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受损,进而影响了农业可持续发展。本文对国内外农业景观生物多样性及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和实践进行了综述。分别探讨了农业景观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授粉服务、调节服务、水土涵养等多方面生态服务功能中发挥的作用及其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总结了欧美在农业景观生物多样性保护所采取的实践措施,指出中国虽然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做出很多努力,但却忽略了对农业景观的保护,近些年的城市化和集约化发展都进一步加剧了农业景观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亟需借鉴欧美国家经验提出我国的农业景观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我们认为保护和提高农业景观生物多样性的生态集约化对维护农作物产量,改善品种具有重要的作用。农业景观生物多样性保护需要从农田生态系统和农业景观两个尺度上开展农业景观综合管理,提高农田作物和景观植物多样性和异质性,恢复和提高生物多样性及其生态服务功能。最后,针对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和需求,建议从政策和法规、监测和评估、工程技术研发、技术集成示范、生态补贴制度、培训和推广等方面,开展农业景观生物多样性保护。  相似文献   

16.
基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土地利用结构预测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土地利用结构预测是土地利用与管理的核心问题,基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土地利用结构预测对生态环境良好、物种丰富的地区尤其重要。该文应用元胞自动机-马尔科夫模型(CA-Markov)模型建立了基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乐东县土地利用结构预测模型,获得了2020年土地利用结构。结果表明:2020年土地利用结构预测结果较2009年更合理,其中建设用地布局更加集中,北部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区内建设用地大部分转变为林地,滨海地区在发展旅游建设的同时海岸带生态资源得到保护;耕地元胞单元增加,且增加部分主要分布在西部生物多样性丰富度一般区。预测结果突出了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对乐东县土地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生物多样性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和促进农业经济健康发展中扮演着无可替代的重要角色;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为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优越条件;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同时,也应关注生物入侵问题。  相似文献   

18.
云南省生态环境现状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石漠化、森林资源、水资源、耕地、矿业污染等几个方面对云南省生态环境现状进行了初步分析,通过分析大量数据找出了云南省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针对云南省目前的生态环境现状,从加强法制宣传和环保教育,提高全民参与意识;加速森林植被建设,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发展生态农业;搞好荒漠化、石漠化区域的治理与开发;合理开发生物资源;加大科技推广力度;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执法力度等方面对改善云南省生态环境状况,经济发展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9.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的价值、保护现状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双版纳是中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国际上确认为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心,一直是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和热点地区,是中国唯一建立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的地区。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是特殊的、罕见的、不可替代的,也是濒危的热带雨林,具有极高的保护价值。早在1959年就开始建立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 418 km2),并于1993年成为联合国科教文组织(UNESCO)的“人与生物圈”网络成员。之后,2 0世纪9 0年代初,国家环保总局也在其境内建立了西双版纳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61 km2),同时,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在20世纪70年代初,也对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的植物进行了迁地保护研究,并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率先开展了“中老跨边界生物多样性保护”、“滇南热带雨林保护与乡村持续发展综合研究与示范”等一系列的保护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的行动,进一步加大了对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的保护,也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然而,随着本地区人口的增长、森林的破碎化、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保护的矛盾的日益加剧,跨边界保护的巨大困难性等,这些问题对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及其所蕴涵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都带来直接威胁。因此加强对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的保护势在必行,作者认为应控制经济林比重,提高森林生态效能,加强自然保护区体系网络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开展跨边界生物多样性研究与保护行动。同时应尊重和运用土著民族的传统知识,使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及其生物多样性得以有效的保护。  相似文献   

20.
澳大利亚地处大洋洲,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是《生物多样性公约》、《粮食与农业植物遗传资源国际条约》、《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缔约国。澳大利亚1999年颁布了《环境保护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法》,2002年制定了《环境与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则》,同时昆士兰州和北部领地分别于2004年和2006年率先创设了《昆士兰州生物开发法案》和《北部领地生物资源法案》。本文对澳大利亚国家和地方关于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立法中遗传资源的获取、管制、惠益分享等内容的规定进行了详细研究整理,并收集整理了澳大利亚生物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案例,深入分析了澳大利亚立法实践效果,为中国生物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国家立法提供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