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绥农41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分院经有性杂交育成的抗病高产大豆新品种。该品种抗病、高产、抗倒、适应性好。2004年以黑农40为母本,以绥农28为父本进行杂交,经5个世代选育而成。2015年通过黑龙江省审定。适宜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以及吉林、内蒙、新疆等省区相适应的积温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2.
黑农68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以黑农44为母本、绥农14为父本,经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的。2011年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2012年列为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高油高产大豆新品种黑农68、黑农67中试与示范"的核心技术。该品种集高油、高产、抗病、广适应性于一体,适宜黑龙江省第二、三积温带种植,配套的优质高效栽培集成技术先进、成熟,适用性强,生产应用效果好,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3.
进入21世纪以来,黑龙江省充分利用省内现代化的大农业资源,积极推进农业与旅游业的多维度融合,形成了初具规模的农旅产业。该论文以目前黑龙江省农旅产业发展中的“非标准化”和“同质化”问题为着眼点,在分析农旅产业的消费者特征及其需求偏好的基础上,借鉴张家界自然风景区和重渡沟自然风景区发展农旅产业的先进经验,结合黑龙江省农旅产业发展的特殊规律,提出了黑龙江省农旅产业标准化管理与个性化发展的具体操作路径,为推进黑龙江省农旅产业的提质扩容与创新转型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大豆新品种“绥农35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绥农35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分院和黑龙江省龙科种业集团有限公司大豆育种课题组以"绥农10"为母本、"绥农02-315"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2012年1月通过了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绥农35号"大豆为无限结荚习性,株高90厘米左右,有分枝,白花,长叶,灰色茸毛,荚微呈弯镰形,成熟时显褐色。茎秆抗倒伏。中抗灰斑  相似文献   

5.
绥农52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分院2009年以绥农26为母本,以绥07-502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五个世代选育而成。2017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审定推广,审定编号:黑审号2017028,并定名为绥农52。  相似文献   

6.
正合农95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原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合江农业科学研究所)2005年以中熟、高产大豆品种绥农14为母本,以早熟、广适性大豆品种黑河38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采用系谱选择法,经过多年连续定向选择育成。1选育过程2005年配制杂交组合合200534(绥农14×黑河38),当年冬季在海南省三亚市黑龙江省农科院南繁基地种植F_1,成熟时按照单株进行收获;2006年分  相似文献   

7.
一、绥农14号绥农14号是黑龙江省绥化农科所1989年用合丰25号为母本、绥农8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选育而成。1996年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推广面积62万公顷,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3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4年通过伊犁州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由石河子  相似文献   

8.
正绥农36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分院选育的大豆品种,具有遗传基础丰富、高产、稳产、抗病、适应性广、品质优良、秆强抗倒的特点。2015-2017年在黑龙江、新疆、吉林、内蒙累计推广面积64.5万hm2,增产大豆1.7亿kg,为社会增加效益7亿元,被国内多家育种单位作为育种亲本。1亲本来源绥农36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分院2003年以绥农28为母本,以黑农44为父本进行  相似文献   

9.
绥农50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分院于2005年以绥农27母本,以(绥农22×绥02-406)F1为父本经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该品种大粒、高产、抗病、秆强抗倒、分枝力强、喜肥水。2017年通过黑龙江省审定。适应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以及吉林、内蒙、新疆等省区相适应的积温区域种植。本文作者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和栽培技术等内容。  相似文献   

10.
<正> 绥农8号是黑龙江省农科院绥化农业科研所1980年以绥农4号为母本、绥77-5047×AmSor的F_1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1989年,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1990年,绥化市兴福乡推广666.6hm~2,平均单产为3075kg;同年,吉  相似文献   

11.
绥农23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丰产型大豆新品种,于2006年2月经黑龙江省农作物新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选育经过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农业科学研究所大豆育种室1995年以绥农4号为母本,以(绥93-681×吉林27)F1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同年冬在海南种F1代;  相似文献   

12.
超高产、抗病、广适应性大豆黑农51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农51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以黑农37为母本,合交93-1538(合丰39)为父本有性杂交,经高光效育种程序选育而成,2007年由黑龙江省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黑农51具有高产、稳产、抗病、优质、广适应性等特点,并具有理想的光合生态型,高光合速率、高光饱和点及低CO2补偿点,最高产量为4 650 kg·hm-2.适宜的栽培方法是垄作栽培,穴播或垄上双行条播,最适宜的密度是20万~25万株·hm-2.适于黑龙江省第一、二积温带及吉林、辽宁、内蒙、新疆的部分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3.
超高产、高油、抗病大豆新品种合丰45合丰45是黑龙江省农科院合江农科所以绥农10号为母本、垦农7号为父本有性杂交育成,2003年3月由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并列入国家大豆振兴计划重点推广品种。该品种无限结荚习性,植株较繁茂,秆强不倒伏,节间短,有分枝,结荚密  相似文献   

14.
宋伟丰 《安徽农业科学》2013,(32):12572-12574
[目的]明确黑龙江省春大豆苗期抗旱类型,筛选抗旱资源,为黑龙江省选育抗旱春大豆品种提供优异亲本。[方法]利用干旱反复法对黑龙江省78份春大豆材料进行干旱胁迫,采用盆栽试验,每盆(50em×30cm)保苗10株,每处理3次重复,对照土壤含水量为80%,在大豆3初复叶时进行胁迫,通过调查幼苗的存活率确定不同材料的抗旱类型。[结果]78份供试材料中,抗线号、龙字号、大豆品种和黑河号品种抗旱和不抗旱类型分布比例相差不大,而黑农号大豆品种全部属于抗旱型材料,合丰号和绥农号大豆品种抗旱类型居多,垦丰号和垦豆号品种全部属于非抗旱类型。[结论]耐旱品种有抗线5号、黑农51、黑农52、黑农60、黑农61、龙小粒豆2号、龙青大豆1号、龙黑大豆1号、合丰48、合丰50、合丰51、合农62、绥农28、绥农30、垦丰7;较耐旱品种有抗线4、抗线6、抗线7、黑河43、黑河50、黑河51、黑河53、黑农38、黑农44、黑农48、黑农62、黑农64、黑农65、龙小粒豆1号、合丰35、合丰56、新合丰25、绥农15、垦丰11。  相似文献   

15.
大豆品种绥农10号的应用效果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绥农10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农业科学研究所以绥农4号作为母本、铁7518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绥农10号的种植范围不仅在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至第三积温带上限的各市县及东部各农场的广大地区种植,而且还扩大到内蒙、吉林等省(区)大部分地区种植。1994~2002年黑龙江省累计推广面积86.3万hm2,共增产大豆30.8万t,增加社会经济效益5.2亿元。绥农10号遗传基因优良,且具有高产稳产、抗病、耐重迎茬、品质优良、三四粒荚多、秆强抗倒伏、适应性广等诸多优点,示范推广力度大。  相似文献   

16.
正合农92为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以合丰34为母本、九丰10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百粒重15克左右,为芽豆专用品种。中抗灰斑病,具有豆芽产量高、芽势强、芽期耐低温能力强等优点。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大面积种植,也适宜吉林省的东部山区、半山区和内蒙古自治区部分相同条件的地区种植,推广前景十分广阔。合农92大豆于2016年春季通过了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大豆专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7.
垦农四号是以九农13号为母本,绥农四号为父本有性杂交育成的,1992年审定推广.该品种高产、抗病、优质、适应性广,且综合性状优良 .一般产量2250~3000kg/hm2,增产13.01%,蛋白质41.25%,脂肪22.03%,为双高品种,累计推广面积1,000,000hm2.荣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银奖,成为黑龙江省主栽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18.
绥农18号大豆品种是黑龙江省农科院绥化农科所育成的品种,2002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推广。黑龙江省桦川县于2003年引入该品种,经过3年试验、示范、推广,由于品种熟期适中,抗逆性强,高产质佳,深受广大农民欢迎,已成为桦川县高油大豆品种之一,现将绥农18号大  相似文献   

19.
黑农50大豆品种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大豆新品种,于2007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2007001)。  相似文献   

20.
高蛋白大豆新品种龙生1号是黑龙江省农科院小麦所和生物技术研究中心用龙79-3433-1为供体、黑农35为受体,外源导入DNA育成,代号D89-9822,1997年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后命名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