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蛇是朱Huan的天敌之。本文通过抢救被王锦蛇伤害的朱Huan雏鸟一例,探讨了其病情发展过程及病鸟体重、体温、呼吸次数的相关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2.
陈文贵  李夏  刘超  王莉  于晓平 《野生动物》2013,34(1):23-24,49
再引入工程就是通过向野外释放笼养个体尝试建立濒危物种可自我维持的野生种群。我们报道了2008~2011年陕西宁陕县朱鹦再引入种群存活现状。从2007年5月~2011年10月,共有56只笼养朱鹦个体(27♀,29♂)被相继释放到野外。目前已形成10个繁殖配对,并成功出飞幼鸟33只。平均窝卵数3.14±1.06,每窝平均育成幼鸟1.57±1.03。我们认为饥饿和王锦蛇的捕食是朱鹦幼体、成体死亡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了再引入过程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3.
蛇系列保健食品前景诱人蛇全身是宝。蛇蜕、蛇胆、蛇心、蛇血、蛇油、蛇鞭、蛇精液等都是驱瘟治病的良药。蛇的肉味鲜美,具有滋补强身作用,在广东省蛇肴与鱼翅、燕窝齐名。蛇体中含有人体必需的蛋白质、脂肪、多种氨基酸等。如今,供人们食用和药用的蛇种类繁多,蛇类保...  相似文献   

4.
蛇全身是宝,蛇肉及蛇制品市场行情好、需求热,已成为国内外市场的抢手俏货。人工养蛇是农民和下岗职工脱贫致富的一条重要渠道,但有一些养蛇户进入了养蛇误区,效益低下。对此,养蛇专家告诫:科学养蛇能致富,进入误区要赔本。养蛇误区主要是: 蛇场不标准。一些养蛇户因为没有一个符合标准的蛇场(园),特别是在蛇的防逃、采光、温湿度、越  相似文献   

5.
养蛇的方法很多,家庭养殖一般采用蛇房、蛇池和地下室等小型饲养设施。这里结合实际简单谈谈蛇房的养蛇技术,供大家参考。 利用蛇房  相似文献   

6.
蛇肉不仅是鲜美的名贵菜肴,还具有滋补健胃的功能。人工可以养殖的肉蛇有乌梢蛇、赤链蛇、颈棱蛇、过树蛇、菜花蛇、王锦蛇等蛇类,现将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一、蛇的饲养方法可分为蛇场养蛇、蛇房养蛇、蛇箱养蛇三种。 (一)蛇场养蛇。场地要选择僻静、位置较高、离水源近的地方。四周建2米以上的坚固围墙,墙基要求0.5~0.8米,并用水泥灌注,墙内四壁刷成灰色、黑色或草绿色,但不能刷成白颜色。内墙要求光滑无缝,四个墙角要做成圆弧形,绝对不能成直角,否则蛇会靠腹鳞借助90度直角夹住蛇身两侧沿墙外逃。围墙的出入门一定要设两层,内门开向蛇场,外门  相似文献   

7.
特种经济动物养殖─—蛇(二)西北农业大学任战军第三节饲养管理一、养殖场规划与设计1、选址:根据蛇种及其习性、蛇场应选择在向阳又通风阴凉,温湿度适宜,环境安静,近水源,无污染的地方,建筑坚固安全,防止害虫伤蛇、跑蛇以及蛇伤害人畜。2、蛇饲养方式:蛇的人...  相似文献   

8.
人工可以养殖的肉蛇有乌梢蛇、赤链蛇、颈棱蛇、过树蛇、王锦蛇、黑眉锦蛇等。1 肉蛇的饲养方式 ①蛇场养蛇 :场地要选择在僻静、地势较高、离水源近的地方。四周要建 2m以上的坚固围墙 ,墙基深 0 5~ 0 8m ,并用水泥浆灌注。墙内四壁可刷成灰色、黑色或草绿色 ,但不宜刷成白色。墙内壁要求光滑无缝 ,4个墙角要做成圆弧形 ,否则蛇会沿墙外逃。蛇场内设蛇洞、水沟、水池、饲料室、产卵室和活动场。场内可适当栽种花草和一些小灌木 ,并堆放些石块 ,以利于夏季遮荫降温和蛇脱皮。蛇场内应保持干净、阴凉和卫生。②蛇房养蛇 :可采取室内室外…  相似文献   

9.
棕黑锦蛇俗称松花蛇、黑乌松、黑松、乌虫、黑蛇、黑颈锦蛇等等,是目前北方锦蛇类中个头较大的品种之一。棕黑锦蛇到底有多大呢?去年秋天一个陕西安康的蛇养殖者,他们多人共同捕获了一条40多斤的棕黑锦蛇。棕黑锦蛇在北方主要分布于辽宁、内蒙古、吉  相似文献   

10.
1提高拟态效果拟态蛇园养成蛇就是模拟蛇的自然生存环境建立蛇园,进行蛇的人工养殖。在进行人工养成蛇时,应根据所养品种的生理特性,模拟其自然生存环境特点,给蛇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建筑蛇园时,除修筑内壁光滑外壁粗糙的围墙及蛇房、蛇窝外,还要在园内修建水池、水沟、假山,并植树、种草、养花。水池、水沟内的水要经常保持流动,有条件时可养些饵料动物,供蛇捕食。假山或建于蛇房上面及周围,或单独建设,一般以石块和土堆砌而成,上面种植一些不带棘的低矮型多年生植物。园内所植树木便于蛇缠绕吹风,但树冠外沿应与围墙保持1…  相似文献   

11.
蛇肉不仅是鲜美的名贵菜肴,还具有滋补健胃的功效。人工可以养殖的肉蛇品种有乌稍蛇、赤链蛇、颈棱蛇、菜花蛇、松花蛇、水律蛇、中华水蛇、青蛇及各种游蛇。现将养蛇技术介绍如下,以供交流。一、蛇的饲养:可分为蛇场、蛇房、蛇箱养蛇三种方法。1.蛇场养蛇:首先场地要选择僻静、地势较高,离水源近的地方。四周建2米以上的坚固围墙,墙基深0.5~0.8米,并用水泥灌注,墙内剧成灰色\黑色或草绿草,但不能刷成白颜色,四壁力求光滑无缝。四个墙角呈圆弧形,绝对不能成直角,否则蛇会靠腹借助90℃直角夹住蛇身两侧沿墙外逃。围墙的出入…  相似文献   

12.
纵观国内养蛇业的现状,一哄而上养蛇的成功者只占少数,而失败者占多数,境况让人堪忧。笔者认为他们养蛇失败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 初养者由于没有扎实的养蛇技术和经验,蛇场建得不合理,其中包括防逃、防盗、水源、食源、密度、采光、温度、湿度及越冬、越夏等方面的设计,不符合人工养蛇的标准和要求。2 盲目选种。多数的养蛇户刚开始不知道该引进什么品种,也不懂得如何辨别蛇种的优与劣,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养蛇户应该选择对本地区能够适应的蛇种来养殖。所购蛇种以健壮凶猛、大小相宜且没有内伤的为佳。自捕本地的蛇种虽较为理想,缺…  相似文献   

13.
如何使养殖的蛇类长势快、繁殖迅速、成活率高,就不能对早期预防过于马虎,只有提前搞好蛇类预防,才能杜绝蛇病的发生和蔓延。综合起来应注意下列几个方面。1.重视蛇场的清洁卫生:经常打扫,搞好蛇场卫生,及时清除蛇粪和残食,收拾好蛇蜕,以便出售。让蛇生存在一个安乐、舒适、卫生的生活环境。2.保持水源的洁净:蛇场内水池、水沟中的水要经常更换。特别是在炎夏酷暑,由于蛇的交配繁殖均在这一季节,所需水分较多,必须保证供给,还利于蛇类、蛇场的防暑降温。3.定期观察蛇的活动情况:每天要定时下蛇场观察,了解蛇的活动情况,…  相似文献   

14.
1.室内养蛇:可利用闲房和庭院,10平方米以上都可以,立体全封闭养殖,环境安静,空气流通. 2.宜从青年蛇养起青年蛇在长势、抗病、吃食、适应新环境方面均好于幼蛇,饲养不久即可产蛋繁殖. 3.巧选种蛇:应挑选一些皮色光亮,肌肉丰满,爬行有力的蛇都可作种蛇.种蛇入场前,要对蛇进行"药浴",消毒液药物有硼酸、消毒液、高锰酸钾,必须稀释后,浸泡蛇体5~10分钟.  相似文献   

15.
1996年被共青团湖北省委授予“十大杰出青年”、中国蛇业协会会员的枣阳市吴店镇青年农民叶传波,1985年高中毕业后与蛇结下不解之缘;当初只是以养蛇卖蛇为主,在当地小有名气,1994年他成立了蛇类研究所,创办了蛇业公司,对蛇进行养殖、加工等深层研究、深度开发,实行了养殖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开发生产了蛇酒、蛇胆酒、蛇油、蛇油膏等系列产品,年创产值600万元、创利税90万元。被誉为全省的“养蛇大王”,业务遍及6省20多个城市,各地养殖户纷纷寄信要求了解蛇类养殖技术,经他本人同意现将他多年养蛇所积累的经验介绍给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16.
据统计,我国蛇类达173种之多,其中毒蛇占48种,其余均为无毒蛇。肉蛇是指形体大、长势快,是人们普遍食用或药用的无毒蛇的统称。为使养蛇户熟悉和了解它们的生活的、生产性能,下面介绍几种体形大、生长快、发育好、产蛋(或产仔)多、肉质鲜美、养殖效益好的肉蛇品种。黑眉锦蛇:俗称家蛇、黄长虫、菜花蛇、三索钱、广蛇等。成蛇体形长约1.5一22米。眼后有明显的黑纹延伸到颈部,蛇名“黑眉”田此而得。它是做蛇火锅、蛇同串、蛇烤片的主要蛇种。母蛇产卵7~15枚。乌梢蛇:俗称乌蛇、水律蛇、乌消鞭、一溜黑、乌药蛇等。成蛇体躯长达2…  相似文献   

17.
1提高拟态效果拟态蛇园养成蛇就是模拟蛇的自然生存环境建立蛇园,进行蛇的人工养殖.在进行人工养成蛇时,应根据所养品种的生理特性,模拟其自然生存环境特点,给蛇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建筑蛇园时,除修筑内壁光滑外壁粗糙的围墙及蛇房、蛇窝外,还要在园内修建水池、水沟、假山,并植树、种草、养花.水池、水沟内的水要经常保持流动,有条件时可养些饵料动物,供蛇捕食.假山或建于蛇房上面及周围,或单独建设,一般以石块和土堆砌而成,上面种植一些不带棘的低矮型多年生植物.园内所植树木便于蛇缠绕吹风,但树冠外沿应与围墙保持1.5米以上距离,防蛇逃跑.种草、养花不仅美化环境,给蛇提供活动、嬉戏场所,还可以维持园内的正常湿度.  相似文献   

18.
蛇全身是宝,药用蛇、蛇肉及蛇制品市场行情好,需求热,已成为国内外市场的抢手俏货.人工养蛇是农民和下岗职工脱贫致富的一条重要渠道,但有一些养蛇户进入了养蛇误区,效益低下.养蛇误区主要表现是:  相似文献   

19.
在蛇类的人工养殖过程中,蛇卵孵化是最为关键的技术。我们根据多年来在实验室人工孵化棕黑锦蛇(又名松花蛇)、白条锦蛇的成功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点,供广大养蛇者参考。  相似文献   

20.
蛇蛔虫是常见的且严重危害蛇健康的一类寄生虫,呈世界性分布,蛇感染后主要造成胃肠道损伤,影响其消化功能。蛇蛔虫的感染可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剖检以及粪便检查等方法进行诊断。蛇蛔虫病的治疗主要通过服用磷酸左旋咪唑等咪唑类抗寄生虫药。本文对蛇蛔虫病的病原种类、危害、流行概况、分子鉴定研究现状、治疗与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蛇蛔虫病的研究和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