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为探索低温条件下人工湿地中耐冷菌降解污染物的能力,对北方某人工湿地底泥中的微生物进行驯化,筛选出生长速率及降解效率最高的耐冷菌菌株,对菌株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对菌株的生长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北方人工湿地底泥中分离筛选出一株耐冷菌菌株E,该菌株具有较好的污染物降解能力,当温度为8℃时,该菌株对模拟污水中的COD、总磷和氨氮的降解率分别达62.92%、56.42%和50.63%;对菌株E进行16S rDNA序列测定和同源性比较分析,经鉴定菌株E为黄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ava);该菌株最佳的生长条件为培养时间48 h、温度16℃、pH 6.0~8.0、盐度为1%、碳源为蔗糖、氮源为蛋白胨,显示出菌株E具有一定的耐盐能力,为提高北方滨海盐碱地区人工湿地冬季污水处理效率提供了耐冷菌资源。  相似文献   

2.
张建云  崔树军  武秀琴  宋海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3):6635-6636,6640
[目的]研究氟氯氰菊酯降解菌GZ-3的分类鉴定和降解性能。[方法]通过富集筛选的方法,从农药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到1株氟氯氰菊酯的高效降解菌GZ-3,观察其菌落及菌体形态特征,通过培养观测其对氟氯氰菊酯的降解率,并对其进行16S rDNA同源性序列分析和生理生化特征分析,还利用Biolog生态板就氟氯氰菊酯降解菌对31种碳源利用情况进行初步研究。[结果]氟氯氰菊酯降解菌GZ-3在37℃和220r/min培养条件下培养72h后对初始浓度为50mg/L的氟氯氰菊酯的降解效率可达80%以上。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的16S rDNA序列与多数铜绿假单胞菌的序列同源性均在99%以上,结合生理生化特性,初步鉴定该菌株属于铜绿假单胞菌。[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利用该菌对氟氯氢菊酯农药污染的治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筛选分离得到的敌草隆降解菌株SL-6生物学分类地位,并优化其降解条件,为降解敌草隆提供新的途径。【方法】采用富集培养法从棉田中分离敌草隆降解菌SL-6,并通过16S rDNA及nrdA基因序列分析结合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对其进行鉴定;运用HPLC法检测SL-6菌株对敌草隆的降解效果,研究该菌株在不同敌草隆初始质量浓度、接菌量、蔗糖含量、pH及温度条件下的降解能力并优化降解条件。【结果】从棉田土壤中分离得到7株菌株,其中,无色杆菌属Achromobacter菌株SL-6、SL-7和SL-9对敌草隆的降解效果好且消解动态符合消解动力学方程;木糖氧化无色杆菌A. Xylosoxidans SL-6降解效果最佳,第15天的降解率为94.6%。在敌草隆初始质量浓度为200 mg/L、接菌量为15%(φ)、不外加碳源、pH为8.0以及温度为30℃时,处理5 d后降解率达93.1%。【结论】SL-6菌株能够高效降解敌草隆,可作为新的菌株资源,为进一步研究微生物降解敌草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了开发高效微生物解磷肥,利用解磷菌选择培养基,从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猕猴桃园农田土壤中分离出具有降解无机磷能力的菌株共计9株,通过纯化培养,筛选出1株高效无机磷降解菌JWP3。利用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方法对该菌株的分类信息进行鉴定,鉴定结果表明该菌株为胶质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mucilaginosus)。并通过试验确定了该菌株的最适培养条件:初始接种量4%,摇床转速200 r/min,培养温度30℃,初始pH值为7。试验结果可为无机磷降解菌JWP3的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5.
乙草胺降解菌WN-3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长期受农药乙草胺污染的土壤中采用富集培养技术分离得到1株能够降解乙草胺的细菌,将其命名为WN-3.通过观察该菌株的形态学特征,研究其生理生化特性以及分析其16S rDNA序列,初步将菌株WN-3鉴定为鼻疽菌属(Burkholderia sp.).并通过研究培养时间、温度、初始pH值、接种量和乙草胺浓度对菌株WN-3的生长和降解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生长和降解条件.结果显示,菌株WN-3在温度35 ℃、pH值6.0、接种量为10%、乙草胺浓度为50 mg·L-1的条件下,培养7 d后对乙草胺的降解率可达到38.3%.这为利用鼻疽菌属菌株降解农药乙草胺,进行原位生物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离能够降解高氯·马拉硫磷的菌株,并对其降解特性进行初步研究,以探寻高氯·马拉硫磷无公害降解方法。【方法】利用富集及驯化培养方法,从长期施用并受高氯·马拉硫磷严重污染的土壤中,分离筛选出1株能够高效降解高氯·马拉硫磷的菌株;在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鉴定的基础上,对其16S rDNA 序列进行分析,并研究了其对高氯·马拉硫磷的降解特性和最佳摇床培养条件。【结果】获得了1株能以高氯·马拉硫磷作为惟一碳源和氮源生长的菌株,经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鉴定和16S rDNA 序列分析,初步鉴定其属于假单胞菌属;系统发育树显示,该菌株与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的相似性最高,为99.79%,因此确定其为荧光假单胞菌。该菌株最佳摇床培养条件为:培养基初始pH值8.0,摇床转速180 r/min,培养时间24 h,培养温度30 ℃。在此培养条件下,培养2 d 的菌株对500 mg/L高氯·马拉硫磷的降解率达到67%。【结论】分离菌株对高氯·马拉硫磷有明显的降解作用,可试用于高氯·马拉硫磷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  相似文献   

7.
通过富集培养技术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从长期受丁草胺污染的污泥中筛选出1株丁草胺降解菌,命名为Y-1。经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将该菌株鉴定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通过研究Y-1在不同条件下的降解特性发现,降解丁草胺的最优条件为:丁草胺初始浓度20 mg/L、接种量5%、pH值7、培养温度30℃。在最优环境条件下培养7 d,Y-1能降解培养液中76%的丁草胺,显示了良好的降解能力。  相似文献   

8.
一株苯酚高效降解菌2N-17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苯酚作为惟一碳源进行驯化从化工厂废水样品中分离得到一株具有较强苯酚降解能力的菌株.经过生理生化以及用编码苯酚羟化酶大亚基基因与16S rDNA序列鉴定.初步确认其为假单胞菌.菌株降解苯酚的特性与条件研究表明,该菌株在35℃、pH值7.5、苯酚600mg·L-1以及添加营养物与一定通气量的条件下能对苯酚很好地进行降解处理..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江西省奉新县猕猴桃溃疡病病原菌种类。从该县7个猕猴桃生产基地采集呈典型症状的发病枝条和叶片,采用稀释分离法对其进行病菌分离并作致病性测定,共获得27个致病性细菌菌株。对各菌株进行培养性状、形态特征观察和生理生化测定,结果与文献中对丁香假单胞菌猕猴桃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actinidiae)的描述相吻合。提取各菌株基因组DNA,分别对其16S rDNA和16S-23S rDNA基因片段进行PCR扩增、测序、序列分析和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各菌株16S rDNA和16S-23S rDNA序列长度均为1 500 bp和280 bp,且菌株间序列完全一致。将获得的两段序列利用Blast程序分别在GenBank中进行同源性搜索,发现其与丁香假单胞菌猕猴桃致病变种同源性均为100%。待鉴定菌株在系统发育树上与该变种处于同一分支。根据实验结果,将奉新县猕猴桃溃疡病的病原鉴定为丁香假单胞菌猕猴桃致病变种。  相似文献   

10.
从某农药厂污泥中筛选分离出一株高效降解甲氰菊酯(Fenpropathrin)的光合细菌,研究了其降解特性及生物学特性。根据分离菌株的细胞形态结构、活细胞光吸收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其16S rDNA序列同源性鉴定降解菌;气相色谱法测定该菌降解甲氰菊酯的能力;采用超声波破碎法提取该菌降解粗酶,利用(NH4)2SO4分段盐析并测定酶活性。结果表明:PSB07-14属红假单胞菌属(Rhodopseudomonas sp.);该菌以共代谢方式降解甲氰菊酯,对甲氰菊酯的最高耐受浓度为800mg/L,降解最佳条件为:30~35℃、pH6~7,光照培养15d对600mg/L甲氰菊酯降解率达48.41%。降解酶测定结果表明:30%~60%(NH4)2SO4沉淀的蛋白降解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DDT降解菌的生物学、降解特性及其发酵条件的优化。[方法]从化工厂采集土样,分离、筛选到1株能够在好氧条件下DDT降蟹率较高的菌株DH-7,并对其进行研究。[结果]通过16SrDNA序列分析结合传统分类学方法初步确定菌株DH-7为铜绿假单胞菌。对菌体降解DDT特性的研究表明,该菌株对DDT降解10d的降解率为73.6%。在优化培养条件后,该菌株10d的降解率达81.4%。[结论]该研究结果为DDT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普施特优势降解细菌的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从普施特生产厂的污泥和长期施用普施特的土壤中筛选获得了4株能以普施特为唯一碳源生长,且对普施特具有较好降解功能的细菌(降解率均在80%以上)。对其进行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及16Sr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zx2和zx7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sp).,zx5是产碱杆菌科(Alcaligenaceae bacterium)细菌,zx6是无色杆菌属(Achromobacter sp.)。  相似文献   

13.
氯嘧磺隆高效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氯嘧磺隆驯化的土壤中分离大豆田除草剂氯嘧磺隆的高效降解细菌1株.通过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序列分析,将该菌株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命名为B1菌株.通过对该菌株的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菌株B1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5~37℃,pH值6~7,最适培养基装液量为50mL.在37℃,无机盐培养基中120r/min振摇96h,对10mg/L氯嘧磺隆的降解率达80%.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富集分离筛选出1株高效长链烷烃降解菌,采用形态学、生理生化试验、16S r DNA序列比对和BBL Crystal AutoReaders进行菌种鉴定,并通过UV和GC-MS检测菌株对长链烷烃的降解特性。结果表明,分离到的1株长链烷降解烃菌,经鉴定为Achromobacter xylosoxidans ZKNU01。该菌能高效降解长链烷烃C15~C32,生长温度范围0~45℃,最适生长温度37℃,在接种量为106 CFU·m L~(-1),原油质量浓度为0.5 kg·L~(-1),振荡培养7 d时,降解率可达82.06%。石油中长链烷烃C15~C32以单末端氧化方式被完全降解。  相似文献   

15.
马晨  王全 《安徽农业科学》2017,45(36):135-136,220
[目的]筛选能高效降解多菌灵的菌株。[方法]对土壤中能高效降解多菌灵菌株D-A-2进行分离筛选及鉴定。[结果]采用管碟法从土壤中初筛得到24株具有活性的菌株,光谱法复筛得到6株降解能力较强的菌株,并对D-A-2菌株进行形态鉴定、生理生化特性鉴定和16S r DNA全序列分析。[结论]D-A-2菌株降解能力最强,初步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16.
产芽孢木质素降解菌MN-8的筛选及其对木质素的降解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离、筛选产芽孢的高效木质素降解细菌,并进一步研究其对木质素的降解作用,为木质素微生物降解规模化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苯胺蓝(Azure-B)变色圈法,结合木质素降解酶活力测定从牛粪中分离筛选出产芽孢的木质素降解菌。通过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16S rDNA以及gyrB序列分析对其中活性最强的菌株进行种属鉴定。利用菌株进行玉米秸秆堆积发酵,监测发酵过程中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iP)酶活力、锰过氧化酶(MnP)酶活力以及玉米秸秆中木质素含量的变化,考察菌株对玉米秸秆木质素的降解作用。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方法对菌株发酵后玉米秸秆中的木质素降解产物进行分析,推测菌株对木质素的降解机制。【结果】分离筛选到一株活性较高的产芽孢的木质素降解细菌MN-8,经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菌株MN-8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利用16S rDNA序列分析发现MN-8菌株与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和解淀粉芽孢杆菌(B. amyloliquefaciens)同源性均高于99%。而基于gyrB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该菌株与解淀粉芽孢杆菌同源性最高,为99%。因此确定MN-8菌株为解淀粉芽孢杆菌。在玉米秸秆堆积发酵16 d后木质素降解率可达24%;发酵的6-8 d及10-12 d 两个阶段内,分别出现MnP酶活力及LiP的产酶高峰期,相对应两个阶段内秸秆木质素的降解最为显著;GC/MS分析显示菌株MN-8可将玉米秸秆中木质素降解成4-羟基-3,5二甲氧基苯乙酮等芳香族类化合物及短链脂肪酸类等小分子物质。【结论】高效木质素降解菌解淀粉芽孢杆菌MN-8可以通过断裂木质素单体之间的连接键β-O-4,高效降解秸秆木质素成为小分子芳香族化合物等物质,且其对秸秆木质素的降解依赖于LiP及MnP的产生。  相似文献   

17.
为了进一步研究土壤中主要邻苯二甲酸酯(PAEs)污染物的微生物修复,选择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和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作为目标污染物,采用富集驯化法从设施菜地土壤中筛选出一株可同时降解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和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的细菌AS001。通过形态、生理生化特征、16S 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为节杆菌属(Arthrobacter sp.),重点考察了该菌株在不同转速、pH、初始浓度、接菌量和温度条件下对邻苯二甲酸酯的降解特性。结果表明,菌株AS001的最佳降解条件为:转速175 r·min-1,pH 7.0,初始浓度100 mg·L-1,接菌量4%,温度35 ℃,且不同条件下菌株对DBP的降解效果高于对DEHP的降解效果。为该区域土壤中PAEs污染修复的环境条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从油水淹地污染土壤中获得26株石油降解菌,筛选出表面活性剂产生菌1株(H-6)和优势菌6株(H-1、H-17、H-18、H-19、H-20、H-23),结合菌株形态观察、革兰氏染色和16S r DNA序列同源性分析,鉴定表面活性剂产生菌H-6为堀越氏芽孢杆菌(Bacillus horikoshii)。以表面活性剂产生菌H-6为中心,再任选3株优势菌株构建石油降解菌群,得到高效石油降解菌群C5(H-1、H-6、H-18、H-19),通过正交试验得到菌群C5各菌种的最佳接种量。结果表明:接种量15%(H-1)、15%(H-6)、20%(H-18)、10%(H-19),温度25℃,石油含量2 000 mg/L条件下,7 d时石油降解率达到78.87%。这说明高效降解菌群C5对石油具有较好的降解效果,可应用于油水淹地污染土壤的修复。  相似文献   

19.
联苯菊酯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联苯菊酯是一种广谱高效杀虫剂,大规模的应用使其广泛残留在环境中,因此筛选联苯菊酯的高效降解菌具有重要意义。从扬州农药厂附近的地表土壤取样,利用富集驯化培养分离得到一株编号为S8的降解细菌,经表形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rDNA序列分析其为醋酸钙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calcoaceticus),该菌株在pH7.0和30℃的条件下,对100mg·L-1联苯菊酯的3d降解率达56.4%,半衰期为60.7h。其最适生长条件为:pH6.0~8.0,温度30~35℃,接种量5%。研究结果可为今后治理联苯菊酯残留污染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