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面对非洲猪瘟严峻复杂的防控形势,为有效防控非洲猪瘟疫情传播蔓延,保证生猪产业健康发展,阳泉市开展了非洲猪瘟生物安全综合防控技术的应用实践。通过对生猪养殖环节、运输环节、屠宰环节采取生物安全综合防控措施,达到隔离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实现非洲猪瘟综合防控的目标,确保不发生非洲猪瘟疫情,保障猪肉食品供应。  相似文献   

2.
自非洲猪瘟发生后,各地为应对非洲猪瘟采取了很多防控措施,非洲猪瘟的发生使生猪生产经营受到很大影响。为促进生猪产业发展,加强非洲猪瘟防控,需要在养殖中采取科学的养殖技术。本文分析非洲猪瘟对生猪生产发展带来的影响,对非洲猪瘟防控和扩大生猪生产规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非洲猪瘟是一种急性传染病,其发病率与致死率较高,非洲猪瘟的蔓延对生猪养殖业发展造成极严重的影响,需要采取综合防控措施降低非洲猪瘟造成的经济损失.该文就非洲猪瘟流行性特点进行阐述,明确非洲猪瘟的症状和病理变化,进一步对非洲猪瘟综合防控措施进行探究,旨在维护生猪养殖业的综合效益,以保证猪肉品质.  相似文献   

4.
正今年8月以来,我国先后发生多起非洲猪瘟疫情,这是非洲猪瘟首次传入我国。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做好非洲猪瘟等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通知》,对我国非洲猪瘟防控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有关部门和地区正全力防控疫情。非洲猪瘟对生猪生产危害重大,被称为生猪养殖产业"头号杀手"。那么,它究竟有哪些危害?今后吃猪肉是否安全?我国当前采取了哪些防控手段?世界养猪业的"头号杀手"非洲猪瘟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可达100%,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非洲猪瘟为一类动物疫病,给我国生猪产业和猪肉供应带来巨大影响与挑战。随着非洲猪瘟病毒在我国定植,如何做好常态化防控是迫切解决的问题。研究就常态下非洲猪瘟防控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非洲猪瘟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非洲猪瘟的爆发严重危害全球养猪业。中国是全球生猪养殖大国,非洲猪瘟在我国流行对我国生猪养殖业造成严重的打击,同时给畜牧经济和食品健康带来巨大的影响。因此,非洲猪瘟防控工作事关着生猪产业健康的发展,事关我国养殖业发展,畜牧经济和食品健康稳定发展,对我国农村农业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鉴于此,本文探讨对非洲猪瘟的防控措施,旨在提高对非洲猪瘟的防控水平,针对非洲猪瘟防控工作展开分析,并提出可行性策略。  相似文献   

7.
生猪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性产业。2019年以来,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大同市生猪产业严重下滑,市县采取许多恢复生猪生产和非洲猪瘟防控措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尽快恢复生猪产业正常化,文中分析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以及提出解决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非洲猪瘟在中国各省区的相继发生,给生猪产业带来较大冲击,进而导致猪肉价格出现异常波动。选取2018年8月—2020年2月数据对猪肉价格波动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非洲猪瘟下猪肉价格波动剧烈、季节性变化不明显、区域猪肉价格差异较大;为进一步研究非洲猪瘟对中国猪肉价格的影响,从生产者行为、猪周期等方面分析非洲猪瘟对猪肉价格的影响机制,并采用线性回归方法,将非洲猪瘟进行量化,建立猪肉价格与非洲猪瘟发生的加权次数的关系模型,结果显示非洲猪瘟与猪肉价格波动呈显著的正向关系。最后,从建立生猪疫情防控体系、保证生猪供应量、加大生猪生产扶持、落实地方储备等方面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非洲猪瘟疫情对中国生猪产业造成巨大冲击,也对国民经济平稳运行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俄罗斯自2007年发生非洲猪瘟疫情以来,一直没有根除,但由于防控综合措施运用得当,疫情对其国内养猪业并未造成很大负面影响。反而借此契机,俄罗斯养猪业快速发展,猪肉产量保持稳步增长趋势,并由全球第二大猪肉净进口国转变为第八大净出口国。在当前非洲猪瘟疫情对国内生猪产业造成很大负面影响的背景下,借鉴俄罗斯养猪业的转型升级经验,对中国生猪产业健康发展和保障猪肉供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对俄罗斯生猪产业相关部门的资料收集梳理和相关专家访谈的基础上,得出如下观点和结论:俄罗斯养猪业在非洲猪瘟疫情影响下还能够快速发展,根本原因在于从生物安全角度制定的政策提高了养殖门槛,实施了对养殖场和屠宰场生物安全分级基础上的差别监管政策,淘汰了生物安全水平较差的养殖场户和屠宰场,提高了养猪业整体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养殖效率快速提升;规模养殖场产能持续扩张,促进了养殖、屠宰、肉品销售一体化快速融合发展;在行业内成立生猪养殖者联盟,营造了生猪养殖业发展的有利环境;俄罗斯政府根据国内生猪产能实施猪肉产品进口配额制和提高关税等措施,有效保障了养猪业长期稳定的养殖利润。  相似文献   

10.
2018年非洲猪瘟传入我国之后,对我国养猪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和社会负面影响,生猪出栏量急剧下降,猪肉价格剧增,非洲猪瘟防控和生猪恢复生产成为当前业内工作的重中之重。准确检测是防控非洲猪瘟疫情的一个重要手段,疫情发生初期,农业农村部只授权非洲猪瘟国家参考实验室开展检测工作,由于检测量剧增,后逐步授权至省及部分市、县动物疫控机构实验室和第三方检测机构。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构建非洲猪瘟舆情指数以作为疫情变动的测度指标,基于2018年8月—2019年6月的周度数据,运用矢量自回归模型(VAR),利用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等计量方法,探讨非洲猪瘟舆情指数变动对于畜禽肉类产品价格波动的动态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非洲猪瘟舆情会对不同的肉类产品价格造成影响,但不同的肉类产品所受到的冲击和影响不同,且这种影响具备一定的时变性;非洲猪瘟舆情对于猪肉价格和鸡肉价格冲击最大,其次是鸭肉,最后是牛肉和羊肉,羊肉所受到的影响最小;非洲猪瘟舆情对于肉类市场价格的冲击作用迅速,对除猪肉以外肉类价格影响的持续期不长;非洲猪瘟舆情指数变动对于各种肉类都存在着正向和负向相结合的影响,且这种影响在后期存在反转效应;非洲猪瘟疫情的信息在肉类产业的传导较为顺畅。基于此,政府应将非洲猪瘟舆情纳入畜禽市场价格预警系统,加强疫情监控力度;相关部门应积极协助相关企业,对疫情的网络舆情进行有序引导;相关企业应该严控禽肉产能,避免禽肉无序扩张生产、供求失衡。  相似文献   

1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我国生猪产业的影响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给生猪产业带来的影响,从生猪生产、猪肉消费和生猪价格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疫情导致饲料及畜产品流通不畅、养殖企业经营成本上升、饲料企业和屠宰企业开工难等问题,阻碍了生猪产能恢复进程,可能影响全年生猪产能恢复目标的实现;猪肉户外消费大幅减少、消费总量降幅明显、但禽肉和禽蛋消费量的下降间接增加了猪肉消费比例;生猪价格总体上涨,区域价差有所拉大。产业发展短期内面临非洲猪瘟疫情防护形势依然严峻和产业扶持政策陷入基层落实困境等问题,据此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采用福利养猪模式,给猪提供更好的营养、环境和戏耍等方面的优质条件,提高猪的抗病力,对预防非洲猪瘟和开展生猪复养的猪场进行效果分析。结果表明,提高生猪福利,在没有疫情的猪场可以成功预防非洲猪瘟;在复养猪场可以进行平稳生产。福利养猪可以有效防控非洲猪瘟。  相似文献   

14.
非洲猪瘟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认定的一种严重疫病,对我国的养猪业构成重大威胁,而准确的病原学检测可以快速发现、预防及控制该病。本文介绍了非洲猪瘟病毒的检测方法,包括免疫学检测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以期提高非洲猪瘟预防和诊断技术。  相似文献   

15.
猪瘟病毒流行病学、病原致病特性及猪瘟综合防制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猪的高度致死性、接触性传染病,严重危害全球养猪业的重要传染病,也是我国计划要消灭的重大动物疫病之一。近年流行态势十分复杂,本文就CSF的流行情况、病原致病特征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等方面进行全面概述,井为猪瘟的防制提出具体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6.
非洲猪瘟发生以来,中国猪肉市场波动剧烈,产销价格分化明显。为探究疫病如何影响不同区域产销价格变动,本文以北京及其主要外埠产区(河北、河南、辽宁、吉林)为例,基于滚动协整分析方法构建动态误差修正模型,从区域流通视角探究生猪及猪肉价格空间动态传导机制。结果表明:(1)产销价格长期均衡关系表现出显著的时变特征和阶段性差异,在受到疫病冲击时,价格波动的关联性大幅降低;(2)产销价格传导机制存在空间非对称溢出效应,主要表现为"产区—销区"单向传导,但在误差修正机制作用下,疫病对销区价格的间接冲击有所减弱。因此,有必要优化疫病预警机制,完善环保与生猪产业发展规划,构建产销协调的生态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我国目前正在流行的非洲猪瘟疫情,分析了疫病流行带给我们的启示,同时对如何防控非洲猪瘟及其它外来疫病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为制定非洲猪瘟根除计划及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李天芝  于新友 《饲料博览》2020,(1):47-51,55
非洲猪瘟病毒感染猪后可引起猪高热、皮肤和内脏器官出血和高死亡率,死亡率可达100%。自2018年8月非洲猪瘟在中国首次报道以来,迅速席卷全国,给猪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文章综述6种非洲猪瘟病毒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主要包括核酸探针、纳米PCR、荧光定量PCR、微滴数字PCR、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重组聚合酶扩增技术等。  相似文献   

19.
从目前的猪场发病情况来看,猪瘟广泛存在,严重危害我国养猪业的发展,对此对猪瘟防控工作中一些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0.
猪群暴发猪瘟与蓝耳病混合感染的诊断与防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猪瘟和猪蓝耳病是近年来严重为害养猪业发展的烈性传染病,混合感染后死亡率很高,尤其是仔猪的致死率高达80%以上,对养猪业的危害极大。2009年3月,某猪场保育猪出现急性死亡,用PCR试剂盒共检测病料和血样16份,其中猪瘟阳性率为75%,猪蓝耳病阳性率为87.5%,这2种病混合感染率为62.5%,结合临床症状与剖检眼观组织病理变化,诊断该场猪群暴发的疾病为猪瘟病毒和猪蓝耳病病毒的混合感染。针对此提出了合理的综合性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