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志贺样毒素Ⅱ型变异体(SLT-2e)又叫猪水肿病毒素,能引起仔猪水肿病,是仔猪水肿病的主要毒力因子[1~3]。SLT-2e作用于微血管能引起微血管内皮细胞损害而导致水肿,因此在猪水肿病的发生中起着决定性作用。M eth iyapun等[4]研究表明水肿病大肠杆菌对猪肠黏膜没有重要的病理变化,而靶细胞是微血管内皮细胞,表现为内皮细胞空泡化、血管周围水肿、微血栓形成等。为了研究微血管内皮细胞在仔猪水肿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本试验应用原代培养的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研究了SLT-2e对其培养上清液中PG I2、TXA 2及PDF浓度的影响,旨在了解SLT-2e…  相似文献   

2.
通过检测茯苓酸对SLT-Ⅱe诱导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分泌P-选凝素、sICAM-1及TNF-α的浓度变化,探索茯苓主要成分茯苓酸对仔猪水肿病的疗效机制.将培养的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分为对照组、SLT-Ⅱ e组、不同质量浓度茯苓酸处理组5个组,采用ELISA法测定了培养3,6,9,12 h细胞上清液中P-选凝素、sICAM-1及TNF-α浓度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质量浓度茯苓酸处理组对SLT-Ⅱ e诱导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过量分泌P-选凝素、TNF-α无明显的抑制作用;0 mg/L茯苓酸处理组对SLT-Ⅱ e诱导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sICAM-1的分泌具有明显的下调作用,使其分泌sICAM-1的浓度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由此可见,茯苓酸通过抑制SLT-Ⅱ e诱导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sICAM-1的过量分泌,阻止白细胞与内皮细胞之间的牢固黏附,防止过度炎症反应对机体的损害,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茯苓酸保护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模型剂量为10 mg/L.  相似文献   

3.
志贺样毒素Ⅱ型变异体(SLT-Ⅱe)是猪水肿病(ED)的主要致病因子[1],已有研究表明,SLT-Ⅱe致病机制是通过对其靶细胞-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IMMVECs)的刺激,引发细胞分泌细胞因子机能的改变,从而影响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而致病的.  相似文献   

4.
通过检测槲皮素对SLT-Ⅱe诱导的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分泌NO、ET-1、P-选凝素、sICAM-1及TNF-α的浓度变化,探索中药复方主要成分槲皮素对仔猪水肿痛的疗效机制.将培养的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分为对照组、SLT-Ⅱ e组、不同浓度槲皮素处理组等5个组,采用ELISA法测定了培养3、6、9和12 h时细胞培养上清液中NO、ET-1、P-选凝素、sICAM-1及TNF-α浓度的变化.结果,10 mg/L槲皮素可下调SLT-Ⅱ e诱导的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NO、ET-1及sICAM-1的分泌,12 h内使NO、ET-1及sICAM-1的分泌浓度接近正常水平;1、5、10 mg/L槲皮素不能下调SLT-Ⅱe诱导的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P-选凝素和TNF-α的分泌.结果表明,槲皮素通过抑制SLT-Ⅱ e诱导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NO、ET-1、sICAM-1的过量分泌,缓解肠道微循环障碍,减轻炎症反应,达到治疗水肿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通过检测黄芪多糖对SLT-Ⅱe诱导的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分泌NO、ET-1、PGI2、TXA2、P-选凝素及sICAM-1的浓度变化,探索中药复方主要成分黄芪多糖对仔猪水肿病的疗效机制。将培养的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分为对照组、SLT-Ⅱe组、不同浓度黄芪多糖处理组等5个组,采用ELISA法测定了培养3、6、9和12 h时细胞培养上清液中NO、ET-1、PGI2、TXA2、P-选凝素及sICAM-1浓度的变化。10 mg/L黄芪多糖可下调SLT-Ⅱe诱导的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NO、ET-1、TXA2及sICAM-1的分泌,12 h内使NO、ET-1、TXA2及sICAM-1的分泌浓度接近正常水平;5、10、15 mg/L黄芪多糖不能下调SLT-Ⅱe诱导的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PGI2及P-选凝素的分泌。黄芪多糖通过抑制SLT-Ⅱe诱导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NO、ET-1 TXA2及sICAM-1的过量分泌,缓解肠道微循环障碍,减轻局部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6.
志贺样毒素Ⅱ型变异体(SL T-2e)又叫猪水肿病毒素,能引起仔猪水肿病,是仔猪水肿病的主要毒力因子。SLT-2e作用于微血管能引起微血管内皮细胞损害而导致水肿,因此在猪水肿病的发生中起着决定性作用。Methiyapun等研究表明水肿病大肠杆菌对猪肠黏膜没有重要的病理变化,而靶细胞是微血管内皮细胞,表现为内皮细胞空泡化、血管周围水肿、微血栓形成等。  相似文献   

7.
猪水肿病又称肠毒血症,是由某些O抗原型大肠杆菌引起的猪的致死性、细菌性传染病[1].1950年,Timoney F[2]等研究证实,猪水肿病的主要致病因子是志贺样毒素Ⅱ型变异体(SLT-2e).  相似文献   

8.
猪水肿病的成因及发病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水肿病(ED)由肠毒血症大肠杆菌(ETEEC)引起.在母源抗体IgA下降、饲料中蛋白质含量过高、缺硒和过食等诱因的刺激下,猪肠道内大肠杆菌迅速繁殖,依靠定植因子粘附到肠粘膜细胞上,并产生SLT-Ⅱe毒素.SLT-Ⅱe是一种热不稳定蛋白质,它能与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上的受体结合,阻碍细胞内蛋白质合成,造成血管损害而致水肿.  相似文献   

9.
猪水肿病发病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猪水肿病主要发生于断奶后2周内的仔猪,是常见的一种急性致死性传染病。该病是由利用其菌毛(F18ab)黏附于小肠上皮细胞,并产生类志贺样毒素Ⅱ型变异体(SLT-Ⅱe)的产类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引起的一种肠毒血症。仔猪断奶后的免疫能力,营养水平和遗传抗性是导致猪水肿病的主要影响因素。文章着重阐述了猪水肿病的致病机理,为该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口蹄疫146S病毒粒子抗原对微血管内皮细胞分泌IL-1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白介素1(IL-1)是免疫与炎症反应启动的重要调节因子。为了研究微血管内皮细胞(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MVECs)在口蹄疫病毒(foot and mouth disease virus,FMDV)免疫反应中的作用,本试验采用ELISA方法检测了FMDV 146S抗原对体外培养大鼠心肌膜MVECs分泌IL-1α和IL-1β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正常情况下大鼠心肌膜MVECs能够低水平的分泌IL-1α和IL-1β,FMDV 146S刺激后其分泌量显著增加。结果表明,MVECs通过上调IL-1分泌,在FMDV抗原的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1.
将中药方剂五苓散和志贺样毒素Ⅱ型变异体(SLT-2e)分别加入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RIM-VEC)培养板中培养1、3、6和9h,观察五苓散及其抗SLT-2e对RIMVEC分泌NO的影响。结果:普通中药组中10μL/mL五苓散浓度在1-9h内使NO浓度升高;治疗组五苓散浓度0.1μL/mL、1μL/mL、10μL/mL在9h时内皮细胞分泌NO差异不显著;预防组0.1μL/mL在1-6h时变化不明显,在9h时NO升高;1μL/mL、10μL/mL在6h时NO量分泌最高,9h时下降。提示一定量的五苓散可使RIMVEC的NO分泌量升高(P<0.05);治疗组五苓散使NO分泌量不升高,预防组五苓散可使内皮细胞分泌NO量升高(P<0.05)。  相似文献   

12.
王伟然  施晓杰  张蒙  穆祥 《中国畜牧兽医》2020,47(11):3467-3473
本试验旨在探究大肠杆菌志贺样毒素Ⅱ型变异体(SLT-Ⅱe)处理后,猪小肠微血管内皮细胞(PIMVECs)分泌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ɑ)、P选择素(P-selectin)、一氧化氮(NO)、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内皮素(ET)水平的变化。采用超速离心法提取SLT-Ⅱe,采用BCA试剂盒测定其质量浓度,使用SDS-PAGE及Western blotting验证蛋白纯度;用WST-1法从0.1、0.5、1、5、10 μg/mL SLT-Ⅱe和0、2、4、8、12、24 h中筛选出SLT-Ⅱe对PIMVECs最佳作用浓度与时间;ELISA法检测对照组(0 μg/mL SLT-Ⅱe)和试验组(1 μg/mL SLT-Ⅱe)细胞上清中TNF-ɑ、P-selectin、NO、ICAM-1和ET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所提蛋白为SLT-Ⅱe,蛋白含量为721.75 μg/mL;1 μg/mL的SLT-Ⅱe作用8 h后可极显著降低PIMVECs的活性(P<0.01);1 μg/mL的SLT-Ⅱe作用9和12 h时PIMVECs的TNF-ɑ分泌量显著升高(P<0.05),NO/ET的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作用6、9、12 h时P-selectin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作用12 h时的ICAM-1分泌量显著升高(P<0.05)。综上所述,SLT-Ⅱe浓度为1 μg/mL时可以诱导PIMVECs分泌的TNF-ɑ、P-selectin、ICAM-1以及NO/ET上升,为研究仔猪水肿病发病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应用定点突变技术将野生型猪水肿病大肠杆菌(O_(139))主要毒力基因SLT-Ⅱe A亚基中第167位谷氨酸和第170位精氨酸,分别突变为谷氨酰胺(E1670)和亮氨酸(R170L)后,获得突变基因SLT-Ⅱe~*。通过同源重组,将野生菌中的毒力基因SLT-Ⅱe替换为SLT-Ⅱe~*,构建了一株毒力基因突变株(SLT-Ⅱe~*)。实验结果显示,该突变菌株对Vero细胞的毒性是野生菌毒性的1/500。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猪水肿病(ED)大肠杆菌SLT-Ⅱe基因突变菌株作为口服疫苗的免疫效果,本实验用已构建的猪ED大肠杆菌SLT-Ⅱe基因突变菌株口服免疫BALB/c小鼠,检测其血清中的IgG抗体及粪便和肠黏液中的slgA抗体水平,并进行淋巴细胞增殖检测及攻毒保护实验.结果表明该基因突变菌株具有良好的免疫性,能诱导小鼠体内产生IgG和sIgA抗体,并且能引起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攻毒保护实验结果显示,口服免疫突变菌株能对小鼠提供良好的保护,保护率为75%(15/20).本研究结果证明,该大肠杆菌基因突变菌株在小鼠体内能激发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可作为猪ED口服疫苗的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15.
以菌体表面表达猪水肿病毒素保护性抗原(SLT-ⅡeB)的重组大肠杆菌(PZBSPAX),对1日龄、15日龄仔猪口服免疫,用ELISA法对口服免疫后10 d、15 d、30 d仔猪肠黏液中特异性SIgA和血清中特异性IgA、IgG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口服免疫猪能产生较高水平的肠黏液特异性SIgA及血清特异性IgA和IgG,证明该重组菌能有效激发肠道黏膜免疫反应,同时也能激发全身性体液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猪水肿病大肠杆菌SLT-Ⅱe编码基因突变菌株作为口服疫苗的免疫效果,本实验用构建的突变菌株(O139/SLT-Ⅱ e/07)口服免疫断奶仔猪后,检测突变菌株在仔猪肠道的定植情况,仔猪血清及粪便中的特异性抗体和细胞因子水平,并进行了免疫保护效力评价.结果显示,免疫后21 d仍能在实验1组(微胶囊口服免疫)和2组(直接口服免疫)的仔猪粪便中检出突变菌株;从免疫后第7 d、14 d和21 d开始,在实验1组血清样品中可分别检测到抗SLT-Ⅱ eA蛋白、F18ab菌毛蛋白和O139抗原的IgG抗体(P/N>2);从免疫后第7 d、14 d开始,在粪便中可分别检测到抗SLT-Ⅱ eA蛋白、SLT-Ⅱ eB蛋白、O139抗原、F18ab菌毛蛋白的slgA抗体(P/N>2);免疫仔猪血清中的INF-γ的含量升高;实验2组的血清特异性IgG水平和粪便中sIgA抗体水平比实验1组低;该突变菌株对仔猪具有免疫保护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该大肠杆菌基因突变株可作为仔猪水肿病口服疫苗的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17.
猪水肿病(edema disease of pigs)又名猪胃肠水肿病,是由产类志贺毒素SLT-2e的大肠杆菌引起的断奶仔猪以神经症状和全身水肿特别是胃大弯部和贲门部、肠系膜及脑部水肿为特征的一类传染病.该病主要发生在断奶1~2周的仔猪,尤其在发育良好的仔猪群中发病率虽不很高,但病死率很高.本试验对疑似仔猪水肿病的猪...  相似文献   

18.
微血管内皮细胞(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MVECs)已被证明是重要的免疫调节细胞,然而其在兽医感染性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较少。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感染猪的临床症状、组织病理学变化及组织中抗原分布均提示MVECs应是其靶细胞。文章综述了PRRSV在感染猪内皮组织中的抗原分布、体外培养血管内皮细胞对PRRSV的易感性及MVECs对其他感染性疾病的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仔猪水肿病(edema disease,ED)又称猪溶血性大肠杆菌病,由产志贺样毒素大肠杆菌(SLTEC)引起,其血清型主要有O138、O139、O141等,近年研究表明,该病的发生主要与两个主要毒力因子密切相关,即F18 ab菌毛及志贺样毒素Ⅱ型变异体(SLT-Ⅱe)。该病发病快,病程短,发病率低(15%~20%),但致死率较高(80%~100%)。25-60日龄断奶仔猪多发,同窝中生长发育好,体格健壮的仔猪尤其易感。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病猪眼睑水肿,四肢麻痹,运动失调,步态蹒跚,或出现划水样运动。胃壁及肠黏膜水肿,全身淋巴结水肿。仔猪水肿病多呈地方性流行,目前本病还没有特效…  相似文献   

20.
猪源性水肿病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仔猪水肿病又名猪胃肠水肿病.猪水肿病是由产类志贺毒素SLT-2e的大肠杆菌引起的断奶仔猪以神经症状和全身水肿,特别是胃大弯、肠系膜及脑部水肿为特征的一类传染病.该病主要发生在断奶后1~2周的仔猪,尤其在发育良好的仔猪群,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是断奶仔猪危害较严重的疾病.本试验对仔猪水肿病大肠杆菌进行了体外抑菌试验,为研究仔猪水肿病的耐药性做了铺垫,并为进一步消除耐药性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