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榕树根结线虫及其食线虫菌物鉴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榕树根结线虫病病原经鉴定为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incognita) 从榕树根结线虫的卵囊和雌虫上共分离鉴定食线虫菌物7种 尖孢镰孢(Fusariumoxysporium)是榕树根结线虫的食线虫菌物优势种群,占食线虫菌物分离物总数的41 38% 淡紫拟青霉(Paecilomyceslilac inus)和厚孢轮枝孢(Verticilliumchlamydosporium)分别占分离物总数的6 90%,20 69%;食线虫菌物以卵囊寄生物为主  相似文献   

2.
根结线虫的寄生菌物生物多样性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从福建省8个县(市)采集的果树、蔬菜、花卉等作物根结线虫样本上,分离得到24属、868株菌物分离物,显示了根结线虫寄生菌物的物种多样性.淡紫拟青霉(Paecilomyceslilacinus)和厚孢轮枝孢(Verticilliumchlamydosporium)为优势种群.根结线虫的寄生菌物以卵寄生菌物为主,寄生性菌物区系和优势种群与根结线虫寄主植物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根结线虫病长期以来对猕猴桃安全生产造成了严重威胁.调查发现江苏省连云港市部分猕猴桃种植园根结线虫病发生普遍,组织切片可见根部出现根结线虫诱导的特异的巨细胞.形态学观察和分子检测结果显示,尽管与其他群体存在一定差异,但仍确定本次分离自猕猴桃的根结线虫(种群编号:CN43)为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hapla).基于内转录间隔区(ITS)和COⅡ-16S序列构建的遗传进化树显示,CN43分离群体与已知的北方根结线虫位于同一进化分支,而与其他种类的根结线虫明显区分开来.以ITS序列构建的中接网络将34个北方根结线虫分离群体划分为10个单倍型,其中CN43属于最大的单倍型群组;然而,单倍型分析不能确定各分离群体在地理分布上的关联性.综上,本研究首次报道了北方根结线虫在中国猕猴桃上的侵染和发生,其分离群体的形态学描述和分子特征分析可为揭示猕猴桃根结线虫的种群多样性和种间变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根结线虫生防菌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根结线虫生防菌一食线虫真菌、细菌、放线菌的分离、鉴定、防治根结线虫等方面的研究,并介绍了三种防治根结线虫的生防剂,同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作了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野生樱桃李抗根结线虫种质资源的价值,以实生钵苗为试材,采用人工接种等方法,研究其对北方根结线虫和花生根结线虫的抗性.结果表明:接种后30 d,野生樱桃李根系中北方根结线虫、花生根结线虫的雌成虫数量分别占2龄线虫接种量的0.16%和0.03%,依据抗性评价标准判定其高抗北方根结线虫和花生根结线虫;接种北方根结线虫的群体中包含免疫、高抗和中抗3种类型,分别占群体总数的46%、48%和6%;接种花生根结线虫的包含免疫和高抗2种类型,分别占群体总数的56%和44%;接种北方根结线虫和花生根结线虫的植株未被侵染率分别为46%和52%,所有供试植株根系表面均未发现线虫卵块.野生樱桃李高抗北方根结线虫和花生根结线虫,其对北方根结线虫、花生根结线虫的抗性均存在显著的株间分离现象;抗侵入、抗发育和抗繁殖是其对北方根结线虫和花生根结线虫的主要抗性机制;野生樱桃李是抗根结线虫核果类果树砧木种质资源树种.  相似文献   

6.
为了了解陕西省设施蔬菜根结线虫病害地根结线虫食线虫真菌资源多样性,试验在陕西省陕北、关中、陕南三地12个县区采集根结线虫病害地样品106份,采用选择培养基法筛选食线虫真菌。共分离鉴定真菌380株,分属于26个属。青霉属(Penicillium)、曲霉属(Aspergillus)和头孢霉属(Cephalosporium)出现频率较高,分别占分离数的17.7%、16.2%、15.6%。初步研究了陕西省设施蔬菜根结线虫病害地食线虫真菌的组成和各属真菌的分布。  相似文献   

7.
为评价东北山樱桃抗根结线虫种质资源价值,以实生钵苗为试材,采用人工接种等方法,研究了其对南方根结线虫,北方根结线虫和花生根结线虫的抗性。结果表明:接种后30d,南方根结线虫的侵入率为0.40%,根内雌成虫数量占接种总量的0.16%,依据抗性评价标准判定东北山樱桃高抗南方根结线虫;北方根结线虫的侵入率为1.20%,根内雌成虫数量占接种总量的0.80%,依据抗性评价标准判定东北山樱桃高抗北方根结线虫;花生根结线虫的侵入率为0.82%,根内雌成虫数量占接种总量的0.60%,依据抗性评价标准判定东北山樱桃高抗花生根结线虫。其对3种根结线虫的抗性均存在显著的株间分离现象,均分离为免疫、高度抗病、中度抗病3种类型,对南方根结线虫免疫、高度抗病、中度抗病型植株分别占群体总数的16.0%、80.0%和4.0%;对北方根结线虫免疫、高度抗病、中度抗病型植株分别占群体总数的2.0%、68.0%和30.0%;对花生根结线虫免疫、高度抗病、中度抗病型植株分别占群体总数的6.0%、78.0%和16.0%,东北山樱桃是优异的抗南方、北方和花生根结线虫砧木和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8.
明确杨凌地区黄瓜根结线虫的种类,为有效防治奠定基础,本试验采用传统形态学鉴定方法,对采自杨凌地区东魏店、西魏店、南庄村以及殿背湾露天与大棚黄瓜地的根结线虫样本进行了分离鉴定。结果表明,杨凌地区危害黄瓜的根结线虫为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 Chitwood)。  相似文献   

9.
武威市黄瓜根结线虫病病原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甘肃省武威市黄瓜根结病病原线虫进行了分离鉴定,确定该市黄瓜根结病病原线虫为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培养根结线虫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比较根结线虫Meloidogyne spp.在番茄Lycopersicum esculentum和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上培养效果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马铃薯品种对根结线虫的培养效果.结果表明,南方根结线虫M.incognita在所有4种供试马铃薯品种上均能较好地繁殖,在大西洋和958品种上繁殖效果明显好于其他2个供试品种;南方根结线虫、爪哇根结线虫M,javanica和花生根结线虫M.arenaria均可在马铃薯958品种上进行良好繁殖,但不同根结线虫的繁殖效果有一定差异,其中南方根结线虫的繁殖最好,而爪哇根结线虫和花生根结线虫则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重要茶树害虫假眼小绿叶蝉趋色性以及茶梢信息物质增强其趋色效应,遂选用12种有色粘板于茶园中诱捕假眼小绿叶蝉成虫。发现该叶蝉强烈趋向芽绿和素馨黄,其次趋向于土黄、果绿和橘黄,再次是大红,较少趋向于紫色、纯白、天蓝、湖蓝、桃红和墨绿。将11种信息物质制剂分别载于橡皮头上制成诱芯:(1)10-2 g·m L-1香叶醇、芳樟醇、反-2-己烯醛、顺-3-己烯-1-醇、1-戊烯-3-醇、2-戊烯-1-醇和β-紫罗酮单组分制剂;(2)10-2 g·m L-1顺-3-己烯-1-醇和β-紫罗酮等量的制剂、10-2 g·m L-1反-2-己烯醛和芳樟醇等量的制剂;(3)10-2 g·m L-1反-2己烯醛、1-戊烯-3-醇、2-戊烯-1-醇、反-2-戊烯醛、芳樟醇、顺-3-己烯-1-醇和顺-3-己烯乙酸酯七组分按照1:1:1:1:1:1:1、以及1:1:1:1:1:5:25体积比的制剂。每个诱芯上信息物质均为10 mg,以正己烷为CK。每块芽绿粘板携带1个诱芯在茶园中诱捕假眼小绿叶蝉成虫。结果表明:(1)11种诱芯诱效差异显著,七组分的1:1:1:1:1:5:25比例的混合物制剂诱效最强,七组分的等量混合物制剂诱效次之,顺-3-己烯-1-醇和β-紫罗酮等量制剂的诱效又次之,单组分诱效最差;(2)单组分中β-紫罗酮和顺-3-己烯-1-醇诱效较明显;(3)携带七组分1:1:1:1:1:5:25比例诱芯的芽绿粘板可用于防治该叶蝉。分析认为,茶梢主要信息化合物以接近自然状态的比例组成的混合物可显著增强假眼小绿叶蝉的趋色性。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叩甲科昆虫12亚科的支序分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中国叩甲科昆虫12亚科间的13个特征,经量化处理并判定特征的极化方向后得到数据矩阵,再利用计算机支序分类软件PAUP4.0进行数据处理,得出中国叩甲科昆虫12亚科的谱系图。研究结果表明:叩甲科可明显地划分为3个自然类群,它们的亲缘关系可表示为(7,8),((2,4)3)9),(((11,12)10)5(1,6)),其中齿胸叩甲亚科(7)与露唇叩甲亚科(8),槽缝叩甲亚科(2)与萤叩甲亚科(4),小叩甲亚科(11)与心盾叩甲亚科(12),尖鞘叩甲亚科(1)与异角叩甲亚科(6)是4对姊妹群,每对姊妹群中的2个亚科间亲缘关系最近;单叶叩甲亚科(3)和叩甲亚科(9)与第2对姊妹群(2,4),梳爪叩甲亚科(10)与第3对姊妹群(11,12),胖叩甲亚(5)与第4对姊妹群(1,6)亲缘关系较近;齿胸叩甲亚科(7)与露唇叩甲亚科(8)是最原始的1对姊妹群,小叩甲亚科(11)与心盾叩甲亚科(12)是最进化的1对姊妹群。  相似文献   

13.
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实蝇记述及2种中国新记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80~1988年,曾用地中海实蝇、瓜实蝇和桔小实蝇(Trimedlure,Cuelure 和 Methy eugonol)性引诱剂,和野外采果相结合的办法,进行了实蝇的调查,所采集的标本,已鉴定出16种,其名称是;桔小实蝇、芒果实蝇、番石榴实蝇、辣椒实蝇、颜带实蝇、鳄梨实蝇、瓜实蝇、南瓜实蝇、颜黑纹实蝇、具条实蝇、拟具条实蝇、腹眼实蝇、二态实蝇、蜜柑大实蝇、桔大实蝇和黑肩光顶实蝇.内鳄梨实蝇和腹眼实蝇2种为中国新记录.在这次调查中,未发现地中海实蝇(Ceratitiscapitata Wied.)。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中国细棘虾虎鱼属鱼类头部感觉管孔及感觉乳突排列规律的观察和比较,研究细棘虾虎鱼属种类分类,并对国内外鱼类学者对中国细棘虾虎鱼属鱼类的记录和分类进行了整理,列出了该属各种类的同物异名。将中国细棘虾虎鱼类分成两个亚属,共有11种。  相似文献   

15.
随机选取莱州湾日本蟳Charybdis japonica野生个体96只,分别测量了其额宽(X1)、甲长(X2)、甲宽(X3)、体高(X4)、全甲宽(X5)、大螯不动指高(X6)、大螯长节长(X7)、大螯不动指宽(X8)、大螯不动指长(X9)、第一步足长节高(X10)、第一步足长节长(X11)、第一侧齿间距(X12)、第二侧齿间距(X13)、体重(Y)共14个形态学指标。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的方法,计算了以形态性状为自变量对体重作因变量的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决定系数及相关指数,定量分析了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日本蟳的14个形态性状与体重的相关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通径分析揭示了多元分析中多个自变量与因变量的真实关系,甲长、甲宽、第二侧齿间距对体重的通径系数达到显著水平,是直接影响体重的重要指标,其中甲长对体重的直接影响(1.060**)最大,是影响体重的最主要因素,而第二侧齿间距对体重的直接影响是反向的;决定分析的结果与通径分析结果的变化趋势一致。所选形态性状与体重的复相关指数为R2=0.886,说明影响体重的主要自变量指标已经找到;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甲长、甲宽、第二侧齿间距对体重的回归方程Y=10.028X2+1.962X3-3.662X13-330.271,为日本蟳的育种提供了理想的测度指标。  相似文献   

16.
蜡状芽孢杆菌抗重金属性能及对镉的累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所研究的蜡状芽孢杆菌RC可以在镉浓度为200mg·L-1的固体培养基平板上生长良好,表明菌株具有强抗镉的能力。该菌株在液体培养基中Cd2+、Cr3+、Pb2+浓度均为75mg·L-1和Mn2+浓度为100mg·L-1培养时,菌株生长正常。在重金属Cr3+、Pb2+、Mn2+存在时,采用红外光谱与原子吸收光谱分析菌株对Cd2+的积累,结果表明,培养基中其他重金属离子的加入,会影响菌株对Cd2+的积累率;当Cr3+存在时,Cr3+可以增加细胞壁上有效官能团活性,明显提高RC菌体对Cd2+的积累率,而其他重金属组合对Cd2+吸附积累能力影响不大;RC细胞壁上活性基团-OH、-NH-、-COOH、-PO34-和-M-O(O-M-O)活跃参与Cr3+、Pb2+、Mn2+和Cd2+多种重金属离子的络合作用。通过高温和十二烷基硫酸钠处理菌株进行质粒消除试验,未发现该菌株的抗镉性质与抗性质粒的存在相关。  相似文献   

17.
以郑州市人民公园为对象,应用层次分析法,通过6个准则层因素和30个指标层因素来研究影响城市公园康养景观的重要景观因素。结果表明:1)准则层的权重由大到小排序为:安全性B1(0.355 0)、健康性B2(0.232 0)、生态性B5(0.150 3)、人文关怀B6(0.133 6)、便捷性B4(0.082 8)、舒适性B3(0.046 4);2)指标层的重要性程度中最高值和最低值分别为:B1的空间布局的安全性(0.359 2)、植物品种的安全性(0.061 5),B2的疾病预防(0.448 1)、增强体力(0.072 2),B3的空间尺度的舒适性(0.333 7)、色彩的舒适性(0.030 2),B4的空间的可达性(0.473 2)、交通的合理性(0.122 0),B5的景观多样性(0.479 6)、物种多样性(0.115 0),B6的无障碍设施的人性化(0.481 3)、标识系统的人性化(0.097 9);3)人民公园的综合评分为3.689 7,评级为“良”。该研究为今后科学系统地进行城市公园康养景观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不同纳米材料对水中As(Ⅲ)的吸附效果和机制,筛选出经济有效的As污染吸附材料,采用批处理振荡平衡法,研究了多层氧化石墨烯(多层GO)、20 nm羟基磷灰石(P20)、40 nm羟基磷灰石(P40)以及纳米零价铁(n Fe)对As(Ⅲ)的吸附差异性。结果表明,不同纳米材料对As(Ⅲ)的吸附能力存在显著差异(P0.05),吸附容量的大小顺序为多层GO(17.4 mg·g~(-1))P20(2.74 mg·g~(-1))P40(2.17 mg·g~(-1))n Fe(0.976 mg·g~(-1))。其中,多层GO对As(Ⅲ)的吸附效果最好,其饱和吸附量是nFe的17.8倍。通过能量弥散X射线谱(ED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等对不同纳米材料吸附As(Ⅲ)前后进行分析,证实了多层GO的吸附机制是以单层化学吸附为主;P20、P40、nFe吸附机制为材料表面的聚沉吸附及含氧官能团与As(Ⅲ)发生络合等反应的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多层GO可作为吸附材料用于As(Ⅲ)污染水体的修复。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实验性感染大肠杆菌对肉鸡股动脉压、肺动脉压和右心室内压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肠杆菌感染肉鸡的股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平均股动脉压在1~7 d极显著下降(P<0.01),平均下降26.25%、27.72%、27.12%;股动脉收缩和舒张压最大变化速率第1天(41.86%、57.14%)和第2天(50.00%、70.27%)极显著下降(P<0.01);肺动脉收缩压第3天(23.57%)显著升高(P<0.05);肺动脉舒张压第1~3天(14.58%、54.61%和49.66%)显著升高(P<0.05);平均肺动脉压第2、3天(36.04%、36.27%)显著升高(P<0.05);右心室收缩压下降不显著,右心室舒张压第1、2天(80%和79.22%)显著升高(P<0.05);右心室收缩压最大变化速率第1天(44.46%)显著下降(P<0.05)、第2天(54.35%)极显著下降(P<0.01);右心室舒张压最大变化速率第2天(70%)极显著下降(P<0.01)。说明大肠杆菌感染严重影响肉鸡的肺及心血管系统机能,肉鸡呈现股动脉压下降和肺动脉压升高的低血流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20.
耕作对渭北旱塬小麦-玉米轮作田土壤水分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星宇  王浩  于琦  王瑞  王小利  李军 《中国农业科学》2021,54(14):2977-2990
【目的】探讨不同降水年型下,耕作方式对冬小麦-休闲-春玉米轮作田土壤水分和作物产量的影响,为旱区粮田降雨高效利用与耕作制度创新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于2007—2019年在渭北旱塬进行长期定位保护性耕作试验,以传统翻耕(CT)为对照,设置免耕(NT)和深松(ST)2种少耕耕作方式,分析不同降水年型下耕作方式对小麦-玉米轮作田休闲期土壤蓄墒、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1)降水年型、耕作方式及其互作均显著影响休闲期末期土壤贮水量和休闲期蓄墒率,其中降水年型是休闲末期土壤贮水量和休闲期蓄墒率变化的主导因素。休闲末期0—200 cm土层土壤贮水量(mm)表现为丰水年型(430.6)>欠水年型(405.9)>平水年型(381.5);NT(417.4)>ST(402.3)>CT(398.2);丰水年型NT处理休闲末期0—200 cm土层土壤贮水量最高(438.5),平水年型ST处理最低(370.2);休闲期蓄墒率(%)表现为丰水年型(27.1)>欠水年型(26.6)>平水年型(25.1);NT(27.6)>ST(26.4)>CT(25.8);欠水年型NT处理土壤蓄墒率最高(29.1),平水年型CT处理土壤蓄墒率最低(25.0)。(2)降水年型、耕作方式及其互作均显著影响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其中耕作方式是冬小麦产量(kg∙hm-2)和WUE(kg∙hm-2∙mm-1)变化的主导因素。冬小麦产量表现为丰水年型(4985)>欠水年型(3984);NT(4522)>ST(4468)>CT(4465);丰水年型NT处理产量最高(5033),欠水年型ST处理最低(3957);冬小麦WUE表现为丰水年型(15.4)>欠水年型(14.9);NT(16.2)>ST(15.4)>CT(14.0);丰水年型NT处理WUE最高(16.5),欠水年型CT处理最低(13.9)。(3)降水年型、耕作方式及其互作均显著影响春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其中降水年型是春玉米产量(kg∙hm-2)和WUE(kg∙hm-2∙mm-1)变化的主导因素。春玉米产量表现为丰水年型(7677)>欠水年型(6999)>平水年型(5887);NT(6900)>ST(6879)>CT(6785);丰水年型ST处理产量最高(8003),平水年型ST处理最低(5723);春玉米WUE表现为丰水年型(18.7)>欠水年型(17.5)>平水年型(14.8);NT(17.8)>ST(17.0)>CT(16.2);丰水年型ST处理WUE最高(19.3),平水年型CT处理最低(13.9)。(4)在冬小麦-休闲-春玉米轮作周期中,耕作方式显著影响作物产量和WUE。其中NT处理多年平均产量和WUE分别较CT处理提高1.6%和9.5%,ST处理多年平均产量和WUE分别较CT处理提高1.2%和3.9%。【结论】综合各降水年型下土壤水分与作物产量得出,保护性耕作可以相对高效地实现保水增产目的,其中以免耕处理蓄水与增产效应最佳。从旱作农田高产高效及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综合考虑,推荐免耕作为黄土高原地区实现蓄水保墒及增产增收目的的耕作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