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紫果云杉群落为研究对象,应用群落调查法,调查分析了群落中各层的物种组成及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1)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紫果云杉群落内共有植物82种,隶属于41科60属,以菊科(Asteraceae)、蔷薇科(Rosaceae)、忍冬科(Caprifoliaceae)植物为主;(2)群落内各层丰富度指数(S)、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Simpson优势度指数(D)以及Pielou均匀度指数(E)总体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随海拔的升高,乔木层、草本层的各项多样性指数随海拔升高呈先升后降的单峰曲线规律,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随海拔升高呈单调下降曲线变化规律;(3)海拔与乔木层、灌木层的各项多样性指数间呈现负相关关系,与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指数(S)呈负相关关系,与草本层的其它指数间呈正相关关系。综合研究得出:尕海-则岔自然保护区紫果云杉群落物种多样性受海拔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
金沙县冷水河自然保护区福建柏群落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对金沙县冷水河自然保护区福建柏保护点的福建柏群落调查,结果表明,福建柏群落植物共有30科31属31种;垂直结构明显,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福建柏在群落中处于优势种地位,有更新层。  相似文献   

3.
对雾灵山自然保护区的紫椴蒙古栎林进行了研究。该区共有紫椴蒙古栎林 193 3hm2 ,林龄 30~ 4 0a ,它由 2 9科 4 1属 5 2种维管植物组成。紫椴蒙古栎林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植物层和层间植物 ,其中乔木层的优势种为紫椴 ,亚优势种为蒙古栎 ;灌木层的优势种为大花溲苏 ,其次为映山红、小花溲苏和毛榛 ;草本层优势种有细叶苔草、披针叶苔草。群落包括 11个层片 ,其中落叶阔叶大高位芽植物层片占优势。它的生活型谱中有高位芽植物 2 6种 ,地面芽植物 11种 ,地下芽植物 12种 ,1a生草本植物 3种 ,没有地上芽植物。山杨林的叶特征是以中型、小型、草质、非全缘、单叶植物为主。乔木层平均高度 10m ,紫椴平均胸径 15 5cm ,立木蓄积 5 7m3 hm2 ,蒙古栎平均胸径 2 2cm ,立木蓄积 2 4m3 hm2 ,群落总蓄积为89 5m3 hm2 。  相似文献   

4.
依据山西灵空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油松林群落的调查结果,研究了油松群落的物种组成,计算了各层次物种重要值,分析了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1)在64个样地中发现了177种植物,其中乔木28种,灌木51种,草本98种,隶属于49科110属。(2)乔木层和草本层优势种更为明显。依各层次植物重要值排序,乔木层优势种为油松,草本层优势种为披针苔草,灌木层优势种为土庄绣线菊。(3)多样性指数在各层次表现为:灌木层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最高,优势度最低;草本层的丰富度指数最高;乔木层的优势度指数最高,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均最低。  相似文献   

5.
珍稀濒危植物海南粗榧保育群落植被生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样地调查法对海南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南粗榧保育群落植被生物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霸王岭的海南粗榧群落生物多样性指数较高,虽然不同样方中的乔木层、灌木草本层的生物多样性指数都表现出极显著差异,但同一样方中乔木层和灌木草本层生物多样性指数相差不大;保育群落中的优势种主要有红紫麻(Oreocnide rubescens)、野芭蕉(Musa wilsonii)、药用狗牙花(Ervatamia officinalis)等;保育区内海南粗榧成年和幼体植株生长情况较好。  相似文献   

6.
冰砬山天然次生林群落结构与物种多样性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在辽宁冰砬山16块天然次生林样地的调查数据,对天然次生林的植物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特征进行了研究,测定了各层次植物物种的重要值,采用多种方法计算各层次物种的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冰砬山天然次生林群落成层现象和各层次优势种比较明显,依重要值排序乔木层优势种为蒙古栎和紫椴,亚优势种为花曲柳、色木槭和怀槐;灌木层优势种为斑枝卫矛、金银忍冬、胡枝子和金刚鼠李,亚优势种为刺五加和胡榛子;草本层优势种为羊胡苔草。该地区天然次生林群落植物物种比较丰富,丰富度指数草本层最高,乔木层和灌木层较接近;均匀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灌木层最高,草本层最低,乔木层居中。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2种混交林林下物种多样性丰富度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落桦混交林(华北落叶松+白桦)灌木丛中榛子是最优势的灌木,而油松+蒙古栎混交林灌木丛以三裂叶绣线菊为最优势的灌木;落桦混交林灌木层主要植被种类与油松+蒙古栎混交林相比较少。(2)落桦混交林草本层草乌头、牛蒡为优势种,油松+蒙古栎混交林具有优势的草本为细叶苔草与林地早熟禾;落桦混交林草本层组成种类较少,而油松+蒙古栎混交林草本层组成植被种类较丰富。(3)落桦混交林物种丰富度比油松+蒙古栎混交林要低,2种林分的灌木层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均比草本层要低,说明灌木层的多样性要比草本层低;2种林分的灌木层Pielou指数均比草本层要低,说明灌木层的均匀度要比草本层低。  相似文献   

8.
浙江九龙山自然保护区红楠群落特征及种群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浙江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楠群落结构特征以及种群动态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群落主要以樟科和山茶科植物为主,物种的丰富度指数、多样性、均匀度和优势度均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在生活型中,高位芽植物占绝对优势,达95.45%;叶级以中型叶为主,占93.18%,细叶次之,占4.55%,;叶型以单叶占优势,为86.36%;叶质以革质叶为主,占75.00%。群落的垂直结构上明显分成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红楠的种群年龄结构呈"巨"字型,幼苗储备丰富,种群呈增加的趋势。从群落演替来看,红楠将长期处于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9.
以江西省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闽楠群落为研究对象,应用样方法分析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该群落有维管植物49科69属98种,其中蕨类植物有6科7属10种,裸子植物有2科2属3种,被子植物有41科60属85种.种子植物属的地理成分中有热带性属37属,温带性属22属;2)群落乔木优势种主要有:闽楠、茜树、缺萼枫香树、亮叶槭、豹皮樟,灌木优势种主要有:檵木、尖连蕊茶、马银花;3)群落的Raunkiaer频度级分布为A>B>C>E>D;4)群落的物种多样性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Pielou指数则表现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  相似文献   

10.
对元江自然保护区内珍稀濒危植物红花木莲群落进行研究,调查了群落物种组成、外貌、演替等,分析了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1)群落垂直结构明显,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层间植物。共有维管束植物110种,隶属47科80属。(2)群落的物种多样性高,草本层的各项物种多样性指数均高于乔木层和灌木层。(3)群落未发展到稳定状态,演替过程中优势种会有所变化。  相似文献   

11.
对浙江省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山木兰(Magnolia cylindrica)的群落结构特征以及种群结构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黄山木兰群落植被具有热带向温带过渡的性质;群落主要伴生种为多脉青冈(Cyclobalanopsis multinervis);该群落具有明显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特征,以高位芽占绝对的优势,叶的特征以中叶、纸质的单型叶为主;群落成层现象明显,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群落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都偏低;种群结构呈纺锤型,幼苗数量严重不足,种群有衰退的趋势;种群格局呈集群分布。  相似文献   

12.
对湖北省星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方红豆杉群落结构特征以及种群结构调查的结果表明,南方红豆杉主要伴生种为壳斗科和山茶科的一些物种;该群落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都偏高,优势度相对较高;其生活型以包括藤本在内的高位芽植物占绝对优势,达75.90%;叶级以中型叶为主,占53.97%,小型叶次之,占36.51%;叶型以单叶占优势,达74.70%;叶质以纸质叶为主,占63.86%。南方红豆杉在群落水平结构上整体成聚集分布状态,垂直结构上明显分成3个亚层;种群更新良好,具有明显的生长优势。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江西五梅山自然保护区药用树种虎皮楠(Daphniphyllum oldhamii)群落的分布和生长情况,采用样方调查法,在虎皮楠自然集中分布的区域设置样方并开展全面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虎皮楠群落中共有维管束植物62种,隶属31科53属。植物区系组成以北温带分布和热带亚洲分布占比最高;(2)群落的垂直结构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乔木层较草本层和灌木层发达。群落根据Raunkiaer生活型谱划分,居于第一的是高位芽植物,占79. 03%;(3)群落中虎皮楠的重要值为17. 58,为该群落的优势种;多样性指数(H)灌木层最高,均匀度指数乔木层最高;物种丰富度灌木层最高;(4)年龄结构显示,江西五梅山自然保护区虎皮楠正处于年轻茂盛的阶段,种群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14.
采用常规野外调查法对金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北、西3坡向不同海拔梯度的植物群落优势种和植物多样性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①海拔1 840 m处,乔木层的优势种都是常绿阔叶树种,其他海拔区域乔木层的优势种未呈现规律性;西坡不同海拔高度乔木层的优势种都属于常绿阔叶树种,而其他坡向未呈现规律性;北坡840 m和西坡840 m处的灌木层优势种都为乔木幼树,分别是四川大头茶(Gordonia acuminate)幼树和油茶(Camellia oleifera)幼树;海拔1 840 m处,各坡向草本层以阴生的植物为优势种。②西坡1 340 m和北坡1 840 m处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最高,受到严重干扰的山顶和南坡1 840 m处物种多样性最低而北坡1 340 m和南坡1 340 m处在受到干扰的情况下仍表现出较高的物种多样性。③植物群落内各层的物种丰富度的大小顺序依次为草本层乔木层灌木层,而群落多样性指数的大小顺序依次为乔木层草本层灌木层。  相似文献   

15.
采用样地调查法,分析安徽皇藏峪自然保护区天然南京椴(Tilia miqueliana)的群落特征。结果表明,南京椴群落有种子49种,隶属于31科44属,地理成分较为简单,主要由温带和热带区系成分组成,并有一定的温带性质和明显的过渡性特征。群落中高位芽植物最多,占67.35%;叶级以小型叶为主,占51.02%;叶形以单叶为主,占79.69%。群落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乔木层可分为2个亚层;乔木层优势种为南京椴,重要值高达106.87;并有较为丰富的层间植物。南京椴群落物种多样性大小依次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群落中南京椴有一定的天然更新,但缺乏幼树,在群落中处于很不稳定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安徽岭南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安徽岭南自然保护区内4种群落类型中进行样地调查的基础上,采用物种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对保护区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发现自然恢复的群落中植物种类多,分布均匀,优势种不明显;人工更新的林分中植物多样性低,优势种明显;群落结构上,4种类型多样性的大小顺序是灌木>乔木>草本。  相似文献   

17.
对福建闽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柄石杉群落的植物组成、生活型谱、垂直结构和物种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群落有维管植物83科154属198种,生活型谱显示群落包括藤本在内的高位芽植物占总种数的66.67%,其中以小高位芽和矮高位芽植物占优势;地下芽也占一定比例,达14.14%,且以蕨类植物为主。群落垂直结构分化明显,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物种丰富度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分析表明:群落草本层与灌木层的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指数明显大于乔木层与层外层,而群落各层次的均匀度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以柞蚕场蒙古栎在平茬后经不同时间(9年、12年、57年)封育保护而形成的蒙古栎次生林及对照柞蚕场蒙古栎林(3年生)为研究对象,对辽东山区蒙古栎次生林不同恢复阶段的种群结构与群落多样性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封育林龄的增长,乔木层蒙古栎种群所占的重要值比例在降低,蒙古栎林在恢复演替进程中不断向阔叶混交林的方向发展;灌木物种间的重要值差距在减小;草本层植物种类在不断减少;蒙古栎林优势种群径阶分布宽度增加,径阶分布趋向于正态分布。在封育不同恢复阶段,羊胡苔草重要值均表现为最大,是草本群落最主要的物种。不同恢复阶段林分乔木层、灌木层物种多样性表现为随封育林龄的增长而增大,草本层多样性表现为随封育林龄的增长而减小。  相似文献   

19.
以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山玉兰(Yulania cylindrica)为研究对象,对其种群分布、物种多样性、生活型与生境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保护区内黄山玉兰主要集中分布在干坑林区,数量相对不多;群落内共有50种植物(含变种),以蔷薇科(Rosaceae)、菊科(Asteraceae)、百合科(Liliaceae)、樟科(Lauraceae)为主,乔木层优势种是杉木(重要值43.86)与黄山玉兰(重要值25.81),灌木层优势种是阔叶箬竹(Indocalamus latifolius)(重要值17.06);群落垂直结构明显,物种生活型谱中高位芽占一半以上;群落内草本层的Simpson指数(0.897)、Shannon-Wiener指数(3.632),Pielou均匀度指数(1.234)均最高,乔木层的3个指数最低。综上所述,保护区内黄山玉兰资源较为珍稀,虽然目前群落结构较为稳定,但仍存在被群落内其他物种演替取代的可能,建议采取措施对其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20.
邓素梅 《福建林业科技》2005,32(3):20-23,30
应用物种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种间相遇机率、生态优势度等多种指标,将杉阔混交林群落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层间层,对不同层次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层次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不同,总的趋势是灌木层>乔木层>层间层>草本层。乔木层物种丰富,但生态优势度高于灌木层,个体数量产生一定程度的集中,物种多样性低于灌木层;灌木层生态优势度最低,物种组成丰富,表现出最大的物种多样性;草本层植物物种组成简单,生态优势度最大,物种多样性最低;层间层植物物种数量低于草本层,但生态优势度也低于草本层,其物种多样性高于草本层。该群落中灌木层在保持群落多样性方面所起的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