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提高桉树人工林小径桉木的干燥效率和质量,在对桉木干燥加工企业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对巨尾桉(Eucalyptus grandis×E.urophylla)锯材的堆积方式和干燥基准进行分析,制定优化干燥工艺.结果表明,采用优化后的干燥工艺,小径巨尾桉锯材从初含水率47.30%干燥至终含水率9.14%,共耗时178 h,平均干燥速率0.21%/h,比企业干燥工艺的干燥速率高出23.53%;干燥质量指标均满足GB/T 6491-2012对二级锯材的技术要求.该工艺可进行推广,有利于桉木锯材干燥生产的提质增效及节能减排.  相似文献   

2.
柳杉锯材过热蒸汽干燥与常规干燥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柳杉锯材过热蒸汽干燥与常规干燥后锯材的干燥质量、微观构造和力学性能,探讨过热蒸汽干燥柳杉锯材的适用性,为柳杉木材的高附加值利用、降低加工过程能耗、提高生产效率提供依据。【方法】分别进行过热蒸汽干燥和常规干燥试验,依国家标准对干燥质量和力学性能进行检测,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分析不同干燥条件下木材微观构造的变化。【结果】50 mm厚柳杉锯材过热蒸汽干燥的干燥周期为110 h,平均干燥速率为1.18%·h-1;而常规干燥的干燥周期为193 h,平均干燥速率为0.64%·h-1。从含水率和应力方面分析,过热蒸汽干燥锯材在终含水率、厚度上含水率偏差以及残余干燥应力指标上的干燥质量等级为一级,常规干燥锯材在厚度上含水率偏差和残余干燥应力指标上的干燥质量等级为一级,终含水率指标的质量等级为二级,2种干燥方法锯材在含水率分布和残余干燥应力方面无显著差别;从外观干燥缺陷质量方面分析,过热蒸汽干燥锯材在顺弯、横弯和扭曲指标上的干燥质量等级为一级,翘弯指标的质量等级为二级,常规干燥锯材的可见干燥缺陷质量指标等级均达到一级。力学性能方面,过热蒸汽干燥锯材的抗弯弹性模量均值为5 508.37 MPa,略高于常规干燥锯材均值(5 237.52 MPa);过热蒸汽干燥锯材的抗弯强度均值为32.35 MPa,略低于常规干燥锯材均值(34.13 MPa)。对干燥锯材微观构造进行观察发现,过热蒸汽干燥后木材的纹孔膜破裂及脱落的数量和程度大于常规干燥,因此可增加水分的迁移途径,提高木材的渗透性,从而使干燥速率显著提高。【结论】干燥方法对锯材干燥速率具有极其显著的影响,过热蒸汽干燥比常规干燥的干燥周期缩短43%,干燥速率提高84%;干燥质量和力学性质方面,除终含水率和翘弯翘曲度外,2种干燥方法的干燥质量无显著差别;过热蒸汽干燥锯材的孔隙度大于常规干燥是造成过热蒸汽干燥速率显著提升的原因之一。总体分析,过热蒸汽干燥柳杉锯材质量可满足木制品对于干燥质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以25mm厚栓皮栎锯材为对象,研究制定合适的常规干燥工艺基准,根据国家锯材干燥质量标准,检测分析干燥速率、终含水率、厚度方向含水率偏差、残余应力、外观干燥质量等。结果表明:25 mm厚栓皮栎干燥周期为19.5 d,平均干燥速率为0.096%/h,厚度方向含水率偏差达一级要求,终含水率、残余应力、外观干燥质量等达二级及以上要求,参照GB/T 6491—2012《锯材干燥质量》判断干燥锯材综合等级为二级。  相似文献   

4.
对40 mm厚杉木锯材制定两个高温干燥工艺并进行试验研究,检测和分析干燥周期、干燥速率、锯材干燥质量等指标。干燥工艺I采用高温湿空气进行干燥;干燥工艺II在干燥前期高含水率阶段采用过热蒸汽条件,干燥后期低含水率阶段采用高温湿空气进行干燥。结果显示:两个干燥工艺在各阶段的干燥速率差异明显,干燥前期工艺II的干燥速率为1.30%/h,较工艺I低约37.2%;但干燥后期工艺II的干燥速率为1.89%/h,较工艺I高约70.27%。干燥工艺II可以有效避免锯材内裂的发生,干燥质量满足GB/T 6491—2012《锯材干燥质量》二级材的指标要求,干燥效率提高。  相似文献   

5.
对40 mm厚杉木锯材制定两个高温干燥工艺并进行试验研究,检测和分析干燥周期、干燥速率、锯材干燥质量等指标。干燥工艺I采用高温湿空气进行干燥;干燥工艺II在干燥前期高含水率阶段采用过热蒸汽条件,干燥后期低含水率阶段采用高温湿空气进行干燥。结果显示:两个干燥工艺在各阶段的干燥速率差异明显,干燥前期工艺II的干燥速率为1.30%/h,较工艺I低约37.2%;但干燥后期工艺II的干燥速率为1.89%/h,较工艺I高约70.27%。干燥工艺II可以有效避免锯材内裂的发生,干燥质量满足GB/T 6491—2012《锯材干燥质量》二级材的指标要求,干燥效率提高。  相似文献   

6.
过热蒸汽预处理对50 mm厚杨木锯材常规干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过热蒸汽预处理杨木锯材后进行常规干燥,探究过热蒸汽预处理对杨木锯材干燥速率、干燥质量和干燥时间的影响,以期提高杨木锯材干燥速率、缩短干燥周期、降低干燥能耗,为杨木锯材的高附加值利用提供技术依据。【方法】采用温度为110、120和125℃的过热蒸汽对初含水率100%~150%、规格900 mm×120 mm×50 mm(轴向×弦向×径向)的杨木锯材预处理5 h,之后进行常规干燥,分析过热蒸汽预处理对锯材含水率、应力、外观质量以及后期常规干燥速率的影响,依据国家标准对过热蒸汽预处理及未处理材常规干燥后的干燥质量进行评价。【结果】1)过热蒸汽预处理结果表明:预处理温度从110℃增加到125℃时,锯材含水率下降比例从59.26%增加到77.11%,含水率在较短时间内大幅度降低并接近木材纤维饱和点;预处理后锯材的残余应力较大,在2.71%~7.75%之间;锯材顺弯、横弯、翘曲和扭曲指标的干燥质量等级均为一级;锯材皱缩比例在25.00%~36.96%之间。2)常规干燥结果表明:经110、120和125℃过热蒸汽预处理后,锯材常规干燥速率较未处理材分别增大7.97%、16.23%和78.42%;从含水率和应力方面分析,过热蒸汽预处理材常规干燥后的干燥均匀度和厚度上的含水率偏差指标质量等级均达到一级,终含水率指标的质量等级为二级;锯材预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残余应力在常规干燥过程中被释放,常规干燥后残余应力指标质量等级为二级;从外观干燥质量分析,预处理材常规干燥后的顺弯、横弯、翘曲和扭曲指标质量等级均达到一级;锯材在过热蒸汽预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皱缩在常规干燥过程中部分得到恢复,常规干燥后锯材皱缩比例分别降低至28.60%、9.09%和15.00%。3)总干燥时间分析结果表明:与未处理材的常规干燥相比,110、120和125℃过热蒸汽预处理材的总干燥时间分别缩短了24.96%、44.22%和67.24%。【结论】过热蒸汽预处理可以显著降低杨木锯材的含水率,并提高杨木锯材常规干燥的干燥速率,缩短干燥时间。综合考虑杨木锯材干燥质量和干燥效率,50 mm厚杨木锯材过热蒸汽预处理温度以120℃较好。  相似文献   

7.
马尾松锯材干燥中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马尾松锯材干燥中级试验,验证中试干燥基准的正确性,为制定合理的适于实际生产的马尾松干燥工艺提供依据。应用生产中广泛使用的强制气流循环普通干燥窑,在给定的中试干燥基准下对马尾松锯材实施干燥中试试验,并按照国家标准(GB/T 6491—1999)进行干燥质量评定。试验结果表明:锯材的平均终含水率为3.55%;厚度含水率偏差为2.01%;应力指标4.5%;平均顺弯度为0.39%,横弯度为0.18%;翘弯度为1.36%;扭曲度为0.46%;纵裂度为0.77%;截面收缩率为0.89%;无内裂。干燥至含水率12%时所用时间为106h(4.4d)。马尾松锯材总体干燥质量良好,达到木制品生产对马尾松干燥质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以速生马尾松锯材为研究对象,采用常压过热蒸汽对其进行干燥脱脂一体化处理,系统研究了干燥脱脂过程中马尾松木材内部温度及含水率变化规律,讨论了过热蒸汽温度对锯材干燥速率、干燥质量、颜色、表面溢脂及微观构造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过热蒸汽干燥脱脂过程中,锯材内部温度及含水率变化可分为快速升温加速干燥段、恒温恒速干燥段和升温减速干燥段三个阶段,干燥速率介于0.14~0.26%/min,过热蒸汽温度对干燥速率影响非常显著;过热蒸汽干燥脱脂材可达到锯材干燥质量指标二级以上标准,与常规干燥材相比,发生的表裂缺陷少,140℃时出现内裂缺陷;过热蒸汽干燥脱脂处理对木材颜色的影响不显著;过热蒸汽干燥材表面不发生溢脂,达到一级脱脂松木锯材标准;过热蒸汽干燥处理破坏了树脂道内的薄壁细胞,处理后的树脂道内残存有固态松香。  相似文献   

9.
小径级柞木干燥试验结果表明:在干燥初期干球温度为35℃、干燥末期干球温度为70℃、干燥周期中进行两次中间处理和末期终了处理、干燥周期为15 d的工艺条件下,板材干燥前总平均含水率41.6%,干燥结束后总平均含水率11.7%,板材厚度上含水率偏差<3%;干燥结束后伸长应力和压缩应力甚微,板材表面的颜色轻微变暗,除髓心材和水纹材有少数裂纹和轻微变形外,其余木材并没有发生翘曲、变形、开裂等干燥缺陷,干燥质量满足了GB6491—86《国家锯材干燥质量标准》二级以上的指标要求。本次试验确定的干燥工艺满足了小径级柞木板材的干燥工艺要求。  相似文献   

10.
讨论小径木白桦锯材在连续加热和间歇加热方式下含水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小径木白桦锯材的干燥速率在含水率15%以后明显降低,前期干燥过程锯材的干燥速率比后期的高2~3倍;间歇加热方式有利于内部水分向外扩散,间歇时间对干燥速率的影响很小;干燥过程中锯材厚度方向上的含水率梯度呈不对称分布,这与小径木的心材占较大比例有一定关系;间歇加热减少了锯材内含水率梯度的变化值,同时减少了应力的产生,从而提高了干燥质量.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浸渍处理毛白杨木材的干燥质量,以46mm厚改性脲醛树脂浸渍毛白杨木材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干燥工艺研究。结果表明,将初含水率107%的浸渍毛白杨木材干燥至含水率12%,共用时35d,干燥质量达到GB/T6491-1999《锯材干燥质量》规定的一级要求。  相似文献   

12.
40mm厚小径尾巨桉木材的干燥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小径级尾巨桉与成熟材的材性差异,为了提高小径尾巨桉锯材的干燥速度及干燥质量,进行了40 mm厚尾巨按锯材干燥工艺的研究.结果表明,将初含水率92%的尾巨桉木材干燥至含水率为11%,共用时392 h,干燥质量达到GB/T 6491-1999《锯材干燥质量》规定的一级要求.  相似文献   

13.
怎样检测木材的含水率张绥林(黑龙江省绥化木材综合加工厂)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干燥锯材的应用越来越多。有些企业已生产出口干燥锯材和地板块,这对治危兴林、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极为有利,但外商对板材的含水率要求很高,有很多企业的产品因含水率问题,造成无法出口,...  相似文献   

14.
赵庚  褚俊  孟杨  陈广元 《森林工程》2014,30(5):53-57
以菲律宾桃花芯木为研究对象,探索30 mm厚菲律宾桃花芯木锯材干燥工艺。通过百度试验法得知其初期开裂为3级、内裂为2~3级、截面变形为1级;通过密度测定实验得知其气干密度为0.562 g/cm^3、全干密度为0.517 g/cm^3和基本密度为0.465 g/cm^3。根据该木材密度和干燥特性制定3种30 mm厚菲律宾桃花芯木锯材干燥基准并分别进行常规干燥工艺试验。通过对3次工艺试验结果的综合分析表明:在3次工艺实验所用执行基准均能满足2级干燥指标。其中,第一次工艺实验所用执行干燥基准为本研究中最佳干燥基准。第一次工艺实验的初始温度为60℃,末期温度为80℃、初含水率为66.97%、终含水率为7.79%的锯材干燥周期为185 h。  相似文献   

15.
青冈属木材材质好,在我国具有一定数量的蓄积量。木材加工企业在生产中通常将其分为白青冈、红青冈类,但其树种间材性存在差异,部分树种自身变异也较大,干燥时易开裂。青冈是白青冈类中的一种,至今未得到充分利用。针对30mm厚青冈锯材,采用3种干燥基准分别对其进行干燥工艺的初步研究,旨在探讨合理的青冈锯材干燥工艺,为其加工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结果表明:干燥初期锯材含水率下降速度快,前期干燥温度不宜过高,应采用低温预热并保持一段时间,干球温度不应高于40℃,干湿球差需控制在1℃。风速控制在1.0~1.2m/s,甚至更低为宜。研究证明采用合理的多阶段干燥基准,控制各含水率阶段的干燥速度,可以有效减少青冈锯材干燥过程中的开裂等干燥缺陷,满足二级干燥锯材质量的要求,可应用于地板基材、家具用材。  相似文献   

16.
以白橡锯材为研究对象,采用平板热压机对其进行干燥处理,系统研究了初含水率对木材温变特性、干燥速率、干缩特性、干燥缺陷和微观构造的影响规律,探明白橡锯材的热压干燥特性。结果表明:热压干燥是一种高效快速的干燥方法,将初含水率为14%~75%的木材在温度为140℃、压力为0.1MPa的条件下干燥到2%以下终了含水率仅需120~210 min,木材干燥速率随着初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加;初含水率较高的木材在热压后会产生严重内裂和皱缩缺陷,当木材初含水率降至15%以下时,热压后无内裂缺陷产生,截面变形也明显减小;随着初含水率的增加,木材厚度干缩系数呈增加趋势,而宽度干缩系数则呈下降趋势。通过观察木材的横切面微观结构发现,高初含水率试件的内裂沿木射线生成,其早材大管孔部位可观察到明显压缩。  相似文献   

17.
我国实木产品生产企业普遍不重视锯材加工质量,或者对于制材质量对木材干燥质量的重要性及干燥质量对后续机械加工质量的影响认识不足,导致锯材干燥变形增加,终含水率不均和干燥时间延长等问题。终含水率不均匀且有残余干燥应力的锯材在后续加工中会引发多种机械加工缺陷。其后果不仅是使实木产品废品率增多,而且还使木材、能源、刀具等消耗增长,生产成本上升,实木产品市场竞争力大大降  相似文献   

18.
以非传统用材的刺槐为研究对象,对25mm厚刺槐锯材的干燥工艺进行了试验研究,根据干燥质量状况,对干燥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优化工艺对刺槐锯材进行干燥,干燥质量达到国家标准二级指标,合格率可达90%以上,可以满足企业对干燥质量的要求。同时对企业应用刺槐锯材干燥工艺提出了建议,为企业规模化利用刺槐生产实木产品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9.
杉木生材含水率分布及其对气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人工林杉木为研究对象,研究生材状态下不同厚度锯材含水率的差异,比较含髓心、钝棱与其他类型等3类锯材的含水率差异,建立生长轮宽度与锯材含水率的关系,分析生材状态含水率对锯材气干周期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25mm和40 mm的锯材含水率差异极显著;含髓心锯材含水率最低,其次是其他类的,最大是含钝棱锯材;随着生长轮宽度减少,锯材含水率增大;生长轮宽度为4 mm时,是生材含水率分界线,即当生长轮平均宽度小于和不小于4.0 mm时,锯材含水率差异极显著;25 mm和40 mm厚不同含水率锯材各2组气干至含水率25%,低含水率锯材较高含水率的气干周期分别缩短57%和66%。  相似文献   

20.
采用过热蒸汽对马尾松锯材进行干燥处理,研究干燥条件对木材颜色、厚度含水率偏差和脱脂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过热蒸汽干燥对木材颜色影响不显著;试材厚度含水率偏差小于1%:木材内部的松脂排出至木材表面或固着在其内部,可以达到干燥和脱脂的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