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一、照蛋 照蛋是检查孵化期间胚胎的发育情况、判断孵化条件是否得当的主要方法。是实施“看胎施温”的重要手段。 1. 第1次照蛋在孵化的第7天进行,正常发育的胚蛋血管鲜红,呈放射状。无精蛋透明,死胚蛋可见血点、散黄。在受精率正常情况下,若胚胎发育较快,死胚蛋多,血管出现充血现象,一般是温度较高所致;如发育略慢,死胚少,则是温度偏低;照蛋时,发现气室大,死胎多,多出现血线、血环,有时粘壳,散黄多,是种蛋储存时间过长的缘故;胚胎在小头,是由于种蛋大头朝  相似文献   

2.
M.M.Wittenbrink等将11批总数为175枚的未接种的鸡蛋置于温度为37.5℃,相对湿度为70%的条件下孵化。当孵到第七天时照蛋一次,将不发育的弃去不用,而活的胚胎则继续孵化并每天坚持照蛋。到胚胎死的那一天或者在孵化的第17天,取其卵黄囊触印片作姬姆萨染色,在显微镜下检查可见衣原体的存在。在第二次传代的末期,第十批鸡蛋中发现有1—5只  相似文献   

3.
经试验观察:番鸭胚胎发育到孵化第3.5—4天开始形成卵黄囊膜血液循环;第8天龄开始形成尿囊膜;第10天,尿囊膜迅速生长接触到蛋壳并绕过胚体的背部,而且此时卵黄囊膜已包围1/2蛋黄;孵化至第15天,尿囊膜在蛋的小端“合拢”后,从蛋壳中吸收大量的钙和磷用以形成骨骼,所以此时观察胚胎可见四肢和喙生长明显加快。测定胚胎发育过程中胚胎、蛋黄、蛋白重量的变化得知:番鸭胚胎发育到第23天,胚蛋中蛋白含量仅0.62%,可见,此时蛋白吸收基本结束,而蛋黄重的比率还达27%,因此,此后胚胎主要靠蛋黄作为营养物质的来源。孵化至第22—32天之间,蛋黄比率急剧减少至7.8%,而胚胎绝对增重速度最快是孵化第22—34天,此期间胚胎重比率绝对增长40.2%。  相似文献   

4.
减少鸡胚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诊断方法1.1照蛋技术在现代化大规模的饲养和孵化条件下,由于种蛋的受精率和孵化率高,一般已不主张对孵化过程中落盘前的种蛋进行照蛋。但作为诊断胚胎病的一种方法,我们在种蛋孵化过程中,于一定期限内通过照蛋能够了解胚胎的发育情况,以确定孵化措施是否正确。同时,测定受精率以尽快地掌握种蛋的受精情况。孵化第5天照蛋,蛋黄的投影已伸向蛋的尖端,且不能自由移动,伸达整个卵黄表面的血管十分  相似文献   

5.
发育中的胚胎主要依靠卵黄囊提供能量。随着胚胎生长和卵黄使用的增多,卵黄囊的体积逐渐减小。在孵化期间,卵黄转化到胚胎里面,使胚胎有更多的发育,这样在出雏时卵黄就只留下很少一部分。孵化经验告诉我们,1日龄的雏鸡出壳时体内的卵黄只有2-3克而不是12-13克,是要依靠合适的孵  相似文献   

6.
褐壳蛋较白壳蛋难孵化,这是因为褐壳蛋蛋壳中碳酸钙含量大,蛋壳厚而坚实,孵化中胚胎对钙难吸收;蛋壳上气孔小而少,发育中胚胎对水分、气体吸收和排出能力弱;卵黄小,仅占蛋重的28%左右(白壳蛋为30%),胚胎营养器官的生长能力较白壳蛋弱;色素浓度大,给照蛋检验造成困难。因此,褐壳蛋的孵化应根据其生理特点实行相应的操作技术,方可获得理想的效果。1.种蛋用甲醛熏蒸消毒孵化室消毒用甲醛  相似文献   

7.
将1188枚种蛋随机码放在6个蛋盘内,同机人孵,每盘为1个试验重复。于人孵的第6、9、12、15、18和21天从各盘取出36个胚蛋用于测定蛋清葡萄糖的含量;胚质量及其水分、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肝脏质量、水分和脂肪含量;卵黄囊质量、卵黄脂类及其脂肪酸的含量。结果表明,随着孵化时间的增加,肝脏的脂肪含量不断增加,但胚胎的水分含量、蛋清的葡萄糖含量和卵黄囊质量则不断减少,脂肪在孵化的第12天含量最低,蛋白质在孵化的第6、12和15天含量较高。相对肝质量与胚胎的水分含量正相关,与孵化第15天的卵黄棕榈酸和油酸分别为正相关和负相关。卵黄硬脂酸含量与孵化第6天的亚油酸和孵化第12天的油酸均为负相关,但与孵化第6和15天的花生四烯酸均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孵化期间,翻蛋不仅可防止胚胎的粘连,促进胚胎运动,而且能够保持最快的血管生长以及胚胎、卵黄囊最佳的相对位置,从而可最大限度地利用营养,以保持胚胎最高的生长速度。在整个孵化过程当中,前期1-10天翻蛋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孵化率和健雏率,而第10天以后则翻蛋的影0@显然变小。因此,在孵化过程中的前10天内,必须高度重视翻蛋,以保证良好的孵化效果。关于停止翻蛋时间,试验结果表明,第14天。16天停止翻蛋孵化效果均较好。不过从生理角度看,孵化至第14天后鸡胚自温能力加强,胚胎全身覆盖绒毛,不翻蛋亦不会导致胚胎与壳膜粘连。…  相似文献   

9.
新生雏鸡卵黄囊阶段的营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红波  谢幼梅 《中国家禽》2001,23(14):30-32
雏鸡出壳后在营养上经历了由完全依靠内源性养分 (卵黄囊 )到依赖外源性饲料养分的一个转折期。 Kuenzel等( 1977)报道,刚出壳的雏鸡, 1日龄时能量代谢就由卵黄脂类供给能量转向主要由外源性碳水化合物饲料供给。在雏鸡出壳时,卵黄囊从蛋腔中转入胚胎的腹腔内。在那里,卵黄囊的一端通过血管束与脐部相连,出壳后逐渐萎缩, 3~ 4日龄时与脐部脱离,另一端通过卵黄管直接开口于空肠。出壳时卵黄囊的重量约占体重的 13%~ 14%。 Cheville和 Coignoal( 1984)发现,大约有 20%的卵黄物质剩余在卵黄囊中,这些物质将在出壳后一周内…  相似文献   

10.
<正>1孵化期正常胚胎死亡率模式不是所有的受精蛋都能孵出雏鸡。即使来自孵化很好的鸡群所产的蛋都遵守一个基本的胚胎死亡率模式。在孵化的前几天死亡率通常较高,这时胚胎的所有器官系统都正在形成中。孵化的中间阶段是一个快速生长阶段,胚胎死亡率通常极低。在孵化的最后几天死亡率又再次上升,这时胚胎转向气室以便使肺部通气,调整其血液循环,缩回卵黄囊,最后尝试出壳。图1说明了在孵化鸡群中正常的死亡率模式。  相似文献   

11.
卵黄囊感染是幼鸟培养过程中一种常见的导致死亡的病因,很多鸵鸟生产场家为此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本文想就卵黄囊感染的起因及如何预防加以介绍。 一、卵黄囊的形成及作用 在胚胎发育早期,卵黄是与胚胎相连接的,以后卵黄周围逐步发育成囊状,形成卵黄囊,胚胎与卵黄囊之间有一条管道,管道内有血管与胚胎连通。在孵化后期,卵黄囊进入腹腔,脐带开始逐渐关闭,到出雏时,脐带几乎关闭。见示意图。 ①卵黄囊和脐带之间的管道A在出雏期间已接近关闭,但仍留有极小的口。②卵黄囊和小肠之间的管道  相似文献   

12.
1正常胚蛋剖检观察新鲜胚蛋,肉眼可见蛋黄上中心部位有一透明、周围浅暗色胚盘(有明显的明区和暗区)。发育正常的活胚蛋,5胚龄检照时,可看到胚胎的血管网以及位于血管网中心的黑点,这就是胚胎已着黑色素的眼睛,俗称“起单珠”。整个蛋身发红,蛋的下部颜色较深。旋转蛋时胚胎也随之慢慢转动;当胚蛋停止转动时,胚胎也即停止。当验蛋灯的光束对准气室时,可清楚地看到气室与胚蛋内容物的界限,十分明显。光束透过蛋壳直射血管,血管反射出红色的有生命象征的光(俗称“血光”),故蛋身发红。10~11胚龄抽检时,正常胚蛋的尿囊绒毛膜血管,已在蛋的小头“合拢”。整个蛋面除气室外都布满血管。当19天检照时,气室应向一侧倾斜,气室内可见黑影闪动,俗称“闪毛”。这时整个蛋壳内都被胚胎充满,所以用验蛋  相似文献   

13.
孵化期间鸡胚内水分、脂肪及胆固醇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孵化期间鸡胚水分、脂肪、胆固醇的代谢规律,试验采集广西黄鸡种蛋,在第0(入孵前),3,6,9,12,15,18,21天,测定各胚龄卵白、卵黄和胚胎中水分、卵黄和胚胎中粗脂肪及卵黄中胆固醇含量。结果表明:卵黄水分呈"升高-下降-升高"的变化趋势;卵白水分"下降-持平-升高"的变化趋势;胚胎水分在6~21 d逐渐降低;而胆固醇含量第0天最高,第6,21天时相对较低。说明鸡胚卵黄脂肪含量逐渐降低,而脂肪含量逐渐提高。  相似文献   

14.
雏鸡出壳后在营养上经历了由完全依靠内源性养分(卵黄囊)到依赖外源性饲料养分的一个转折期。Kuenzel等(1977)报道,刚出壳的雏鸡,1日龄时能量代谢就南卵黄脂类供给能量转向主要由外源性碳水化合物饲料供给。在雏鸡出壳时,卵黄囊从蛋腔中转入胚胎的腹腔内。  相似文献   

15.
对山羊胚胎脊髓胶状质发育的形态学变化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山羊脊髓胶状质在胚胎第17周以后逐渐较多的神经元胞体和较大的淡染的神经元细胞核,提示胚胎第17周龄是山羊脊髓胶状质神经元发育的关键时期;(2)山羊脊髓胶状质内神经纤维在胚胎第11周时就已出现,而在髓神经纤维的髓鞘则在胚胎第15周时形成,以后逐渐发育成熟;(3)山羊脊髓胶状质的胶质细胞发育较早,在胚胎第6周末胶状质的胶质细胞发育较早,在胚胎第6周末胶状质原基刚形成时,胶质细胞核已经开始分化,到胚胎第18-19周时,胶质细胞又出现一个增殖高峰。  相似文献   

16.
影响蛋鸡孵化成绩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种蛋受精率 种鸡的品种、日龄、营养、健康状况以及饲养管理的细节问题都是影响受精率的重要因素,而受精率是决定出雏率的先决条件.衡量孵化成绩的重要指标是受精率和孵化率,而不能将上孵率作为衡量孵化的指标.在孵化过程中,可以通过早期照蛋和打蛋来检测受精率的情况.照蛋很关键,是判断是否受精和胚胎发育情况的直接依据.有经验的场区在第4~5天进行早期照蛋,能够节约成本,但因精确度问题和技术难于掌握不能进行推广.在第8~10天照蛋很理想,能够较准确淘汰无精蛋和死胎.在第18天照蛋,发育好的颜色暗,发育差的或死胎的颜色发亮.血环蛋可以定位为血蛋或早死蛋,不用打蛋.第8~10天时,选择三盘进行打蛋可以获得无精蛋和早死率,出雏日打蛋可以获得中晚死率.早死率应该小于5%,如果高,则需要调查种蛋处理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7.
鹅的胚胎检查和分析,是提高孵化率的重要手段,主要通过照蛋、蛋重变化、出雏观察和死胚蛋剖检等来实现. 1 照蛋 照蛋的目的是检查孵化期间鹅胚胎的发育情况,检查孵化条件是否适宜;同时还可剔除无精蛋、死胚蛋,有助于更好地改进孵化条件,提高孵化成绩.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鸡群经不同途径感染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V)的排毒动态,本试验通过设立无特定病原体(SPF)鸡胚6胚龄卵黄囊感染组、1日龄SPF鸡腹腔感染组以及对上述两组SPF鸡分别加入感染鸡的卵黄囊感染同居组和腹腔感染同居组,建立SPF鸡感染REV模型,同时设置空白对照组,在不同日龄记录各组鸡的体重和死亡情况,并综合运用反转录PCR(RT-PCR)、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3种检测方法对各感染组进行REV的动态监测。结果显示:(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腹腔感染组和卵黄囊感染组SPF鸡体重增长在感染后第21~70天均受到显著抑制(P<0.05),卵黄囊感染组SPF鸡的死亡率在感染后第49和63天显著升高(P<0.05),腹腔感染组SPF鸡的死亡率在感染后第42天显著升高(P<0.05),卵黄囊感染组SPF鸡血浆中REV病毒载量在感染后第21天显著高于腹腔感染组(P<0.05);(2)卵黄囊感染组SPF鸡自出壳即可检测到病毒血症阳性,并在感染后第21天时达到排毒高峰,腹腔感染组SPF鸡在感染后第14天时达到排毒高峰;(3)卵黄囊...  相似文献   

19.
卵黄供给火鸡胚胎发育所需要的大部分钙,特别是胚胎发育的前10天。在此期间,胚胎发育所需钙的85%~95%来自卵黄。蛋壳钙在孵化的10~11天开始动用,此时也是胚胎碱性磷酸酶活性最高时期。曾向胚胎发育初期的蛋中注入~(45)Ca进行放射性分析,结果发现,从孵化的第11天开始至出雏期间,胚  相似文献   

20.
一般种蛋入孵4天左右,胚胎即发育成“蚊蛛”样,并陆续附着在蛋壳上。因不断的翻蛋和改变蛋放置的角度,胚附着点不固定而难以看清。按照传统的照蛋方法,因其速度缓慢,容易使胎蛋受冻而影响胚胎的发育。如何才能提高照蛋速度呢?本人经数次试验,找到了一种颇为理想,且简便易行的方法。 使用恒温(37.8℃)孵化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