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不同苗质与移栽条件对新丰生姜组培苗成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将新丰生姜组培苗按不同苗质与移栽条件组合成24种处理。移植结果表明,壮苗、炼苗、蘸生根粉和蛭石与草炭土1:1有利于新丰生姜组培苗移栽后的成活。在各种组合中,壮苗的平均成活率比弱苗高8.33%,炼苗的平均成活率比不炼苗的高18.75%,蘸生根粉的平均成活率比不蘸生根粉的高6.25%,蛭石与草炭土1:1的比1:2和1:3的分别高6.25%和14.06%。炼苗提高移栽成活率的作用最大,壮苗和炼苗的组合结果最好,移栽成活率可达100%。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脱毒草莓"梦"组培苗的成活率,降低生产成本,对组培苗的生根配方和炼苗移栽技术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2 MS+0.1 mg/L IBA+0.2 mg/L NAA+8 g琼脂,生根率可达100%,平均生根数达12.8,根系生长良好。生根生长25 d后,脱毒苗在珍珠岩+蛭石+草炭土(1∶1∶1)上按照"浅不露根、深不埋心"的原则,保持90%左右的空气湿度,进行移栽时可以使成活率达91.2%。该方法对其他草莓品种生根和移栽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不同苗质及移栽条件对新丰生姜组培苗成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将新丰生姜 (ZingiberofficinaleRosc .)组培苗按不同苗质与移栽条件组合成 2 4种处理。移植结果表明 ,壮苗、炼苗、蘸生根粉和蛭石与草炭土 1∶1有利于新丰生姜组培苗移栽后的成活。在各种组合中 ,壮苗的平均成活率比弱苗高 8 33%,炼苗的平均成活率比不炼苗的高18 75 %,蘸生根粉的平均成活率比不蘸生根粉的高 6 2 5 %,蛭石与草炭土 1∶1的比 1∶2和 1∶3的分别高 6 2 5 %和 14 0 6 %。炼苗提高移栽成活率的作用最大 ,壮苗和炼苗的组合结果最好 ,移栽成活率可达 10 0 %。  相似文献   

4.
栀子优良品种快繁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保存和尽快繁殖栀子优良种质,以品系优良的10年生栀子新萌枝条为试验材料,在添加不同植物激素的MS培养基上进行了栀子组培再生体系建立的试验研究,并探讨栀子组培苗的炼苗移栽技术。结果表明:适宜栀子外植体的启动培养基为MS+6-BA 1.5 mg/L+NAA 0.5 mg/L;增殖培养基为MS+6-BA 1.5 mg/L+NAA 0.3 mg/L,增值系数可达4.6;较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 2.0 mg/L,生根率为87%;炼苗移栽基质使用草炭和蛭石,比例为1∶1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研究艳山姜组织培养,为其种苗快速繁育和应用提供技术支持。以种子作为外植体,通过比较种子处理方式,优化培养基的蔗糖浓度和植物激素以及组培苗的移栽基质,建立起艳山姜的组织培养技术。结果表明:破损处理有利于种子的萌发,发芽率可达到93.8%;培养基MS+6-BA 3.0 mg/L+NAA 0.2 mg/L+蔗糖30 g/L对丛芽生长影响显著,培养30 d的增殖系数达到4.93;培养基MS+NAA 0.8 mg/L+蔗糖30 g/L诱导生根最佳,生根率为100%,平均生根5.58条;组培苗移栽于椰糠和椰糠+表土+河沙的基质中,成活率达到100%。该种子组织培养技术适用于艳山姜种苗的规模化生产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古蜡梅的组织培养和试管苗的移栽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提高古蜡梅的组织培养和试管苗移栽及栽培效果为目的,用嘉定钱门塘的古蜡梅为起始材料,进行了无菌苗诱导、快速繁殖、生根和移栽试验。结果表明,1/2MS作为基本培养基明显优于Read、WPM、N6;诱导培养基中添加2.0mg/L 2iP、0.2mg/L IAA、0.5 mg/L GA3和1.5-5.0mg/L PVP可提高古蜡梅的繁殖系数和抑制外植体褐化;适当降低快繁培养基中的激素浓度可以防止玻璃苗的发生;添加0.5mg/L IBA和0.05mg/L NAA可使古蜡梅组培苗的生根率在75%左右。试管苗移栽前进行1-2天的炼苗和移栽后2周内保湿防晒可以提高成活率;抑制杂草可以促进试管苗健壮生长;控制地下水位可以提高试管苗的根系活力。  相似文献   

7.
五种药用石斛快速繁殖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卢文芸  唐金刚  乙引  严志坚 《种子》2005,24(5):23-25,28
为解决石斛的快速繁殖和提高组培苗的成活率,以MS为基本培养基,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版)>(以下简称中国药典)收载的5种药用石斛的茎段作为外植体进行了组培和快繁,并根据石斛的生物学特性,配制了多种基质进行炼苗.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的石斛在诱导侧芽萌发时所需培养基不同,但是在增殖、壮苗生根以及炼苗移栽时所需基质却具有相似性.环草石斛、铁皮石斛、束花石斛、马鞭石斛和金钗石斛在诱导侧芽萌发时的最适培养基分别为:MS NAA 0.1 mg/L 6-BA 1.0mg/L、MS NAA 0.1 mg/L 6-BA 1.5 mg/L、MS NAA0.5 mg/L 6-BA 2.0mg/L、MS NAA1.0mg/L 6-BA 2.0 mg/L、MS NAA0.1 mg/L 6-BA 2.0 mg/L.这5种石斛增殖、壮苗生根的最适培养基分别为:MS NAA 0.1 mg/L 6-BA 3.0 mg/L、1/2MS NAA 0.7 mg/L.移栽最适基质为:碳酸盐小石子:木屑=1:2,再覆盖1 cm厚的苔藓,幼苗移栽成活率达95%以上.本文首次报道了在实验室里获得马鞭石斛和束花石斛这两个种的组培苗,并初步解决了石斛试管苗脱瓶移栽成活率低的问题,使下一步进行大面积人工栽培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8.
为建立姜薯的高效离体再生体系,以姜薯的侧枝茎节为外植体,对影响植株离体再生的关键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外植体最佳灭菌方式为75%乙醇消毒30s,结合0.1%升汞(加数滴吐温-20)浸泡11min;最佳初代芽诱导培养基为MS+0.8mg/L 6-BA+0.1mg/L NAA,诱导率达80.0%;最佳继代增殖培养基为MS+1.2mg/L 6-BA,增殖系数达2.15;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MS+0.5mg/L NAA+0.2mg/L IBA+0.3g/L AC,培养30、50d后生根率分别达84.4%和98.9%;试管苗移栽于基质(珍珠岩:椰糠=1:1)后的成活率达80.0%以上;组培苗种植于大田,生长健壮,成功结薯。以侧枝茎节为外植体,经腋芽增殖,建立了姜薯高效离体再生体系,为姜薯的良种快繁、种质资源保存和品种改良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以乐山大姜为试材,对生姜组织培养脱菌快繁技术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培养基MS+6-BA(2.0~3.0mg/L)+NAA(0.5~1.0mg/L)上,可以实现生姜增殖与生根诱导同步进行,继代繁殖周期为20~30天,繁殖系数7以上,生根诱导率达100%;将试管苗移栽到菜园土、河沙1∶1的混合基质中,移栽成活率达96.4%.  相似文献   

10.
半夏类原球茎的诱导及其植株再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不同外植体和植物激素对半夏类原球茎诱导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半夏高频再生体系。以贵州大方‘圆珠半夏’为材料,进行了半夏类原球茎的诱导、分化和驯化移栽技术的试验研究。块茎诱导类原球茎的适宜培养基为MS+6-BA 1.0 mg/L+NAA 0.3 mg/L,诱导率和增殖系数分别为86.67%和17.40。叶片和叶柄则采用MS+6-BA 1.0 mg/L+NAA 0.1 mg/L配比的培养基效果较好,类原球茎诱导率均可达50%以上,最大增殖倍数分别为12.80和8.6。炼苗移栽时,选用直径为0.5 cm、根数为9.4个/株、根长为3.71cm左右的组培苗,移栽成活率高且植株生长良好。组培苗移栽基质为园土和珍珠岩体积比1:1最好。在适宜的植物激素配比下,可从合适的半夏外植体上诱导出类原球茎,建立半夏高频再生体系,为半夏的种质资源保存、基因工程育种,药用次生代谢产物的生产等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玉米小孢子培养再生植株的移栽及倍性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玉米小孢子培养再生植株的生根培养基添加1.0mg/L IBA、0.05mg/L NAA和1mg/L MET,能明显抑制株高,促进发根,再生植株生长粗壮,根系发达,移栽后成活率高。移栽前要开瓶炼苗,时间以24-48h为宜。移栽时先用蛭石和珍珠岩作为基质,培育5~7d后,然后再移入耕作土加1/3充分腐熟鸡粪的基质中,再生植株的成活率可达90%以上,成活的再生植株叶色浓绿,根系发达,长势良好。通过测量气孔保卫细胞长度来评估再生植株的染色体倍性是一种简单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千层金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千层金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通过试验筛选出各阶段适宜的培养基,建立了千层金组培快繁体系。结果表明:在诱导不定芽的培养基中,MS+6-BA 1 mg/L的芽萌发率最高,芽体健壮;丛生芽继代增殖培养基为改良MS+6-BA 1 mg/L+NAA 0.1 mg/L+KT 0.1 mg/L;生根培养基为1/2MS+1号生根剂0.5 mg/L+IBA 0.1 mg/L,生根率达100%,且根系发达;栽培基质以椰糠+腐殖土=2:1较理想,移栽成活率为89.3%。  相似文献   

13.
紫薇优良品种‘晓明1号’组培快繁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紫薇优良品种‘晓明1 号’组培快繁体系,为大规模繁殖提供技术。以带腋芽茎段为外植体,对组培快繁体系中的基本培养基、生长调节剂浓度、组培苗移栽进行了研究,建立组培快繁体系。结果表明:带腋芽茎段接种在DKW+ BA 1.0 mg/L+ NAA 0.05 mg/L+ PVP 300 mg/L的初代培养基上,腋芽萌发率95.56%,植株生长健壮;‘晓明1 号’紫薇增殖培养及生根培养最佳配方为DKW+ BA 1.0 mg/L+IBA 0.05 mg/L和1/2DKW+ NAA 0.1 mg/L+ AC 300 mg/L,增殖系数达到5.08,生根率达到100%,平均根条数6.2 条,平均根长4.12 cm;用泥炭土:珍珠岩为2?1 或3?1 作为基质,以营养钵作为容器,组培苗移栽成活率达到95.33%以上,组培苗叶色鲜艳,长势良好。该研究获得了适合‘晓明1 号’紫薇的组培方法,为品种的大规模繁殖和大面积推广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邱甜  牛力立  朱江  蔡甫格  王庆伟 《作物杂志》2021,37(2):160-1590
为提高试管苗品质,优化马铃薯脱毒继代培养,以延薯4号脱毒苗为试验材料,选用6-BA(0.5、1.0、1.5mg/L)、水杨酸(0.2、0.4、0.6mg/L)和油菜素内酯(0.01、0.10、1.00mg/L)处理试管苗,以不添加生长调节剂为对照,研究3种生长调节剂对马铃薯试管苗生长形态特征、叶绿素含量、根活力、移栽后幼苗成活率及结薯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3种生长调节剂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株高、茎粗、鲜重、平均根长、根条数和叶片数,6-BA、水杨酸和油菜素内酯分别在1.0mg/L、0.4mg/L和1mg/L处理时促进效果较好,叶绿素含量、根活力以及移栽后幼苗成活率和结薯特性均较好,且在水杨酸浓度为0.4mg/L时,试管苗生长最好,移栽后成活率最高,结薯特性较好,是最适壮苗培养基。  相似文献   

15.
对白及(Bletilla striata)试管苗进行复壮研究,以期解决其羸弱纤细、不利于生根培养及生根后成活率低等问题,同时优化复壮培养条件。在课题组已有的白及增殖及生根培养基配方中,分别添加不同质量浓度植物生长延缓剂多效唑(PP333)和矮壮素(CCC)并改变培养基碳源浓度,以不同继代试管苗为材料,通过单因素和L9(34)正交实验研究不同材料和不同植物生长延缓剂种类及其质量浓度对试管苗复壮、繁殖生长、生根培养及驯化移栽的影响。实验表明,4代苗在MS+活性炭1.0 g/L+香蕉泥50 g/L+ 6-BA 0.5 mg/L+ NAA 0.01 mg/L+ PP333 0.5 mg/L+CCC 0.1 mg/L+蔗糖40 g/L中获得最佳的复壮效果,培养70天后,试管苗基茎直径平均达(0.26±0.06) cm,繁殖系数2.13,假鳞茎发生率100%;复壮后的试管苗在1/2MS+活性炭1.0 g/L+香蕉泥80 g/L+ 6-BA 0.1 mg/L+ NAA 1.0 mg/L+蔗糖15 g/L中培养60天后,可获得具假鳞茎、根粗苗壮的再生植株,生根率100%;再生苗移栽成活率亦达100%。本研究完善了白及体外快繁及复壮条件,建立了高效的植株再生体系。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木薯种质资源的离体保存方法,以木薯试管苗为主要材料,观测试管苗成活率、株高生长变化及茎秆变化情况,探索卡那培养基与常规培养基对木薯种质资源离体保存的效果。结果表明:在培养室温度25±2℃、光照强度3000 lx、光周期16 h/8 h的环境下,木薯品种‘华南8号’(SC8)试管苗在卡那培养基(MS+0.2 mg/L NAA +80 mg/L Kan +30 g/L蔗糖+9 g/L琼脂)保存时间为22~24个月,是常规培养基试管苗保存时间的10~12倍,且在卡那霉素培养基中生长的试管苗根系较发达、节间显著缩短、茎节数显著增加、茎秆明显增粗、叶色浓绿,温室移栽存活率超过了90%,是常规培养基的5~8倍。该保存方法有效延长了木薯种质资源的离体保存时间,既增强了种苗移载成活率和保存质量,又显著地节约了木薯种质资源保存过程中耗费的人力劳动、试剂药品、水电能源等成本。  相似文献   

17.
苹果试管苗生根培养及移栽困难、成活率低,为筛选适宜的生根培养基及移栽的适宜外源物质,试验以继代培养的‘嘎啦’苹果茎段为材料,研究基本培养基及吲哚乙酸(IAA)、吲哚丁酸(IBA)和萘乙酸(NAA)3种生长素及水杨酸(SA)对生根及移栽成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基本培养基、生长素种类及浓度显著影响试管苗的生根率,1/2MS显著优于MS培养基,IAA优先其他两种生长素;外源SA可以显著提高试管苗的移栽成活率,并存在浓度效应。适宜‘嘎啦’生根的培养基为1/2MS+0.2 mg.L-1 IAA,0.8mg.L-1 SA处理可显著降低气孔开度、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而显著提高移栽成活率。  相似文献   

18.
马雪  陈雪  张金柱  杨涛  车代弟 《作物杂志》2012,(2):62-64,159
以树状月季‘2004-4’的茎段为外植体,MS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不同组合及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树状月季快繁体系建立及不同配比的基质对组培苗移栽成活的影响。结果表明:(1)芽的最佳诱导培养基:MS+6-BA 2.0mg/L+NAA 0.2mg/L;(2)芽的最佳增殖培养基:MS+6-BA 2.5mg/L+NAA 0.1mg/L;(3)生根的最佳培养基:1/2MS+NAA 0.05mg/L;(4)组培苗移栽到东北山土和珍珠岩比例为2∶1的混合基质时,成活率高达74.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