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大球盖菇部分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大球盖菇对黑曲霉菌、青霉菌、木霉菌和粘帚霉菌的抗耐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球盖菇对黑曲霉菌、木霉菌、粘帚霉菌抗性较强,形成了拮抗线,对青霉菌的忍耐性较强.并对其机理进行了分析.通过矿质元素和葛藤粉对大球盖菇菌丝产量的影响进行了试验,表明矿质元素铁、铜、钼、锌对大球盖菇菌丝体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钴、钒对菌丝的生长作用较少;不同的浓度的葛藤粉对大球盖菇菌丝体的生长有不同的促进作用,其中培养基中葛藤粉浓度为80 g/L时,对大球盖菇菌丝体的生长促进作用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2.
大球盖菇菌丝生长适宜氮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氮源对犬球盖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球盖菇菌丝生长最适氮源是尿素,其适宜浓度是0.026%;蛋白胨次之,其适宜浓度是0.1%;硫酸铵最差。大球盖菇菌丝生长对氮源浓度极敏感,低浓度氮促进菌丝生长,高浓度氮显著抑制菌丝生长。  相似文献   

3.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陈皮精油,研究了陈皮精油对6种食用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陈皮精油对平菇和大球盖菇的菌丝生长均具有促进作用,其中对大球盖菇菌丝生长的促进作用与陈皮精油的含量呈正相关。陈皮精油能显著促进平菇和大球盖菇菌丝的生长,推测可能起作用的主要成分为柠檬烯。研究结果能为植物精油的开发利用以及食用菌的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大球盖菇菌丝生长的营养需求及环境条件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研究了大球盖菇菌丝生长的营养需求及环境条件。结果表明,大球盖菇菌丝生长适宜的碳源为葡萄糖,适宜的有机氮源为豆粉,适宜的无机氮源为硝酸铵;大球盖菇菌丝生长适宜的温度为25℃-30℃,适宜的pH为5-8,培养料最适含水量为75%。  相似文献   

5.
大球盖菇培养基料配方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振坤 《食用菌》2011,(5):26-27
比较了6个不同配方培养基上大球盖菇菌丝生长、出菇情况及潮次之间的产量,筛选出栽培大球盖菇的最佳配方,同时发现油橄榄园内的良好生态系统,非常适宜大球盖菇的生长。  相似文献   

6.
为缩短大球盖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1号液体种生长周期,提高菌丝体产量,为大球盖菇液体种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和依据。试验以大球盖菇1号菌丝球干质量(Y)为指标,通过Plackett-Burman设计试验,得出玉米粉、MgSO4和VB1对大球盖菇的生物量有显著影响,通过最陡爬坡试验和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法对大球盖菇液体培养基组成进行优化,得到大球盖菇1号最适液体培养基为蔗糖20 g·L^-1、蛋白胨6 g·L^-1、酵母膏2 g·L^-1、KH2PO43 g·L^-1、MgSO44.56 g·L^-1、玉米粉4.25 g·L^-1、VB12.43 g·L^-1,通过对模型进行验证试验,大球盖菇1号菌丝生物量为1.2154 g·150-1mL-1,较基础培养基相比生物量提高36.2%,且数学模型的预测值与试验观察值相符,相对误差约为1.9%,证明响应面法优化大球盖菇1号液体培养基可行。  相似文献   

7.
<正>1栽培材料大球盖菇可利用农作物的秸杆作原料,不用加任何有机肥的栽培料,大球盖菇的菌丝就能正常生长并出菇。如果在秸秆中加入氮肥、磷肥或钾肥,大球盖菇的菌丝生长反而很差。木屑、厩肥、树叶、干草栽培大球盖菇的效果也不理想。作物秸秆可以是稻草、玉米秆、大豆秆、小麦秆、大麦秆、黑麦秆等。早稻草和晚稻草均可利用,但晚季稻草生育期较长,草秆的质地较粗硬,用于栽培大球盖菇,产菇期较长,产量也较高。稻草  相似文献   

8.
以大球盖菇母种为试材,采用平板培养法,在完全培养基中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单盐,筛选出3种无机盐,采用L_9(3~3)正交实验设计,以菌丝生长能力评价值为判断指标,分析不同浓度的单盐及其组合对大球盖菇菌丝生长的作用。结果表明:供试的5种无机盐对大球盖菇菌丝生长均有促进作用,其中1.000 g·L~(-1) CaSO_4、1.500 g·L~(-1) CaCl_2、1.500 g·L~(-1) K_2SO_4、3.500 g·L~(-1) KH_2PO_4和0.125 g·L~(-1) MgSO_4能显著促进菌丝生长。3种无机盐组合对大球盖菇菌丝生长影响主次顺序依次为MgSO_4KH_2PO_4K_2SO_4,最优组合为0.250 g·L~(-1) K_2SO_4+0.500 g·L~(-1) MgSO_4+3.500 g·L~(-1) KH_2PO_4。Ca~(2+)、K~+和Mg~(2+)对菌丝生长存在显著影响,其中K~+作用效果最明显;钙源和钾源不同对大球盖菇菌丝生长的促进效果不同;3种无机盐之间存在一定浓度的配比,其中MgSO_4的影响最大,其次为KH_2PO_4。生产中营养配方应注重补充K~+和Mg~+。以期筛选出适合大球盖菇菌丝生长的最佳无机盐种类及其组合,提高菌丝生物量、延迟衰老,达到林下栽培大球盖菇生产实践以及防止菌种退化、老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以大球盖菇发酵菌丝为试材,采用响应面法Box-Behnken设计研究了大球盖菇发酵菌丝体提取多糖最佳工艺条件,对其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对结构进行初步表征。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液料比26∶1 mL·g~(-1)、提取温度82℃、提取时间3.5 h,大球盖菇菌丝体多糖提取量为15.12%。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单糖组成,包含甘露糖、核糖、鼠李糖、葡萄糖、木糖、阿拉伯糖和果糖,对应摩尔比为0.76∶1.64∶0.65∶1.00∶1.24∶1.18∶0.20。红外光谱分析具有典型的糖特征吸收。该研究结果为大球盖菇液体培养菌丝体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索大球盖菇工厂化高产栽培技术,采用菌块覆膜层架栽培的方法,对比5个大球盖菇菌株菌丝生长情况、子实体产量。结果表明,D-3、D-16菌株菌丝生长浓密、洁白,长势旺盛;试验菌株中D-16菌株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1.
测定了稻草、谷壳、亚麻屑三种栽培料及其栽培的大球盖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子实体中三种重金属(铅Pb、镉Cd、砷As)的含量,并比较了栽培前和第一潮菇出菇后栽培料中重金属含量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谷壳栽培的大球盖菇子实体中的有害重金属Pb、Cd、As含量均低于《食用菌卫生标准》和《绿色食品标准——食用菌》中规定的限值,因此,谷壳是适宜大球盖菇栽培的栽培料。  相似文献   

12.
大球盖菇覆土材料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四种不同的覆土材料对大球盖菇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进行试验。结果表明 ,大球盖菇在四种覆土材料上均能生长发育 ,但以油梨园土生长速度快 ,产量高 ,转潮快 :其次是茶园土 ;再次是蔗田土 ;草地土为最差。  相似文献   

13.
汪虹  曹晖 《食用菌学报》2006,13(2):9-14
大球盖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又名酒红色球盖菇、皱环球盖菇,隶属于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层菌纲(Hymenomycetes),伞菌目(Agaricales),球盖菇科(Strophariaceae),球盖菇属(Stropharia)[1]。大球盖菇抗逆性强,易栽培,是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向发展中国家推荐栽培  相似文献   

14.
大球盖菇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综述了大球盖菇的化学成分、胞外酶、生物学特性、原生质体再生及单核化、栽培和加工及应用价值的研究情况,为大球盖菇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采用育苗接种生物菌剂的方法,研究7种生物菌剂对西瓜苗期生长的影响和对枯萎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处理S1(绿色木霉菌剂)、S4(枯草芽孢杆菌菌剂)和S6(西瓜专用菌剂)对西瓜的促生效果较为显著,株高、茎粗、地上部鲜质量、根冠比、壮苗指数等指标高于对照。生物菌剂对西瓜枯萎病都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与各自对照相比,早佳8424病情指数降低了76.2~92.8,西农8号病情指数降低了37.0~54.6,且对于2个品种的防病效果均以S6最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枯草芽孢杆菌菌株对西瓜枯萎病菌生理小种1的生长发育有明显抑制作用,对峙培养抑菌率达67.75%,分生孢子萌发数目仅为对照的24.4%,对病原菌的持续抑制作用达49.3%。综上,S6在西瓜促生和防治西瓜枯萎病两方面的综合效果最好,且其菌株对西瓜枯萎病菌生长和孢子萌发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采用平板培养方法研究了碳源、氮源对绣球菌(Sparassis crispa)菌丝生长的影响,并用二元二次正交回归实验对绣球菌的母种培养基配方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适宜绣球菌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氮源为葡萄糖和鱼粉蛋白胨,优化后的母种培养基配方为:马铃薯20%,葡萄糖2.10%,鱼粉蛋白胨0.32%,琼脂2%.  相似文献   

17.
黄瓜靶斑病药剂防治持效期的离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离体条件下研究了7种杀菌剂对黄瓜靶斑病病菌防治的持效性。结果表明,不同药剂对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的持效期不同。福美双对病菌的抑制效果最好,持效期达15 d以上,15 d后抑菌率仍达85%以上;溴菌腈、苯醚甲环唑、异菌脲对病菌菌丝生长也有较好的抑制效果,持效期也可达15 d;腈苯唑、烯肟菌酯对病菌的抑制效果较差,持效期为7 d;甲基托布津的抑菌效果最差,对病菌菌丝生长几乎没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从国家种质武汉水生蔬菜资源圃茭白田分离出引起胡麻叶斑病的病原真菌,对该菌进行了形态学观察、致病性测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引起该病的病原菌为Bipolaris zizaniae。其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病菌菌丝最适宜在PDA和PSA培养基上生长,最适宜在燕麦培养基上产孢;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范围为25~30℃;最适pH值6~8;光照有利于菌丝生长;病菌能够利用多种碳源和氮源,碳源以可溶性淀粉和乳糖利用效果最好,氮源以硝酸钾和硝酸钠利用效果最好;菌丝及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5℃10 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