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 在小兴安岭的原始红松林内,极少能发现天然更新的红松幼苗、幼树。而距红松林很远的云冷杉林内及云冷杉、白桦和落叶松混交林内,天然更新的红松幼苗幼树都很多,而且生长良好。红松球果大而重,成熟后果鳞亦不开裂,种子不飞散,凭借风力不可能有那么远距离的传播。为探明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我们在黑龙江省红星林业局红旗林场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发现,是动物在吃食和搬运松籽的过程中,为红松传播了种子。其中,星鸦就是主要传播者之一。  相似文献   

2.
小兴安岭红松种群天然更新的特点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在红松种子库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近千个样方,7块样地和388株天然更新红松苗木的调查与分析,对红松幼苗幼树的分布格局及其演化;红松种群幼年阶段的年龄结构;红松幼苗幼树的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对红松天然更新的过程,尤其是对红松在阔叶树发生的条件下而更新的“更新复合体”学说进行了机理上的阐述。从一个方面揭示了红松这一古老种群自我维持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红松种群的天然更新一直是植被生态学家关注的重要问题,为了深刻了解红松天然更新过程,从红松土壤种子库、幼苗库、种群结构和动态以及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等方面,对其天然更新状况及影响因子进行了综述和探讨,认为:红松的种子库和幼苗库可能由于松果采摘,其储藏量在减少;红松种群天然更新主要受鸟兽、林分郁闭度、林窗、森林采伐等生态因子的影响。建议采取控制松果采摘,保护野生动物,适度采伐或择伐,栽针保阔等措施来保护和维持红松林群落的发展和稳定更新。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红松的生长指标(树高、胸径、冠幅、侧枝长、侧枝粗、活枝下高)以及结实性状指标(种子长、种子宽、千粒质量、出仁率、球果长、球果宽、出种率、单株产种量)调查,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方法对不同林龄红松人工林优树选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红松人工林选优的最佳林分的林龄为50~70a。  相似文献   

5.
通过向次生林引入红松种群扩散林,对目标林分形成持续的红松种源供给,建立红松种群及阔叶红松林生态系统恢复的高效、低碳有效途径和长效机制。次生林红松天然更新受林分平均胸径和林分密度的显著影响,松鼠搬运松塔的活动主要集中在半径120~160 m范围。实现红松种群700株/hm2的恢复目标,需要红松种群扩散林的密度是74株/hm2,红松种群扩散林的面积约为目标林分面积的18.5%。  相似文献   

6.
辽东山区长白落叶松天然更新调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调查辽东山区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的长白落叶松天然更新数量、幼苗的存活和生长状况以及其幼树出现的生境.结果表明:在结实的长白落叶松人工林内均有1年生落叶松幼苗,其数量与人工林种子库落叶松种子数量有关,其存活和生长(高生长和叶片数量)状况明显受林分开阔度、地面植被盖度和枯落物的影响.1年生长白落叶松幼苗在林内生长缓慢,一般高生长不超过6 cm,地径生长不超过0.1 cm,叶片数量不超过25针.长白落叶松天然更新幼苗4月末开始出现,6月份幼苗数量最多,9月份林内大部分幼苗死亡.这表明长白落叶松幼苗在林下不能正常存活和生长,而影响其存活和生长的主要因素是光照、草本灌木和地面枯落物.另外,长白落叶松林下很难见到幼树,只有在有种源、光照充足、草本灌木和枯落物少,以及土壤较湿润的生境中能见到其幼树.  相似文献   

7.
次生林内红松幼树的恢复及其状况的量化表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天然次生林下人工更新红松幼树的恢复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在红松幼树生长的不同阶段进行适当的透光伐调整林分结构 ,有利于红松幼树的生长恢复。同时 ,研究中还利用大小比数 (U)、混交度 (M)和角尺度(W)等先进的林分空间结构参数 ,来分析不同经营阶段林下红松幼树的生长状况 ,以及红松周围相邻木的混交和分布状况 ,并将研究结果用数量化的形式表达出来。当红松幼树为优势木 ,周围相邻木为中度混交且呈随机分布时可表示为 :U =0或U =0 2 5 ,M =0 5 ,W =0 5。  相似文献   

8.
辽东山区红松人工林不同密度管理培育大径材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辽宁省森林经营研究所68年生的红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密度管理(间伐)对林分生长及大径材出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伐调整密度能有效促进红松人工林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的生长,缩短大径木的培育年限。但间伐强度过大林分株数减少,降低了林分活立木总蓄积量及大径材出材量,中度间伐红松人工林的大径材出材量最大(243.79 m3·hm-2),其次是强度间伐和弱度间伐,但均高于对照。综合考虑,红松人工林大径材培育以中度间伐效果最佳,68年生适宜保留密度为310株·hm-2。  相似文献   

9.
红松坚果园建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优树选择建立红松坚果园的主要目的是满足人们经济需要,优树选择工作不仅要求树木生长突出,更注重的是种子丰产与稳产。优树选择工作,可以在人工林内进行,也可以在天然林内进行,最好是在伐区内结合生产进行。1 1选择优树的林分人工林在30a以上,结实龄8a以上;天然林120~160a,结实龄10a以上。1 2选优标准建立红松坚果园是以生产种子为目的,选优应以结实数量指标为主,兼顾形质指标。1 2 1结实数量指标结实是优树选择的重要指标。红松球果硕大,成熟脱落后留有果痕,仔细观察近8a内的结实数可以测得,但不易操作,定期结实年数容易测得。经研究,近…  相似文献   

10.
红松由于球果硕大(一般长12cm、宽7cm),由数个乃至数十个围生在当年生主枝和树冠顶部侧枝的新梢基部。每个球果的果柄如同小枝一样通过皮部,深入到木质部。球果发育期长达18个月,发育旺盛期与树高生长同步。特别是红松人工纯林,林木开始结实的年龄较天然林提早60—110年。这样使有些关心红松人工林的同志,把结实视为影响林木生长的主要因子之一。在红松天然资源日趋枯竭,人工更新或人工促进天然更新迫在眉睫的情况下,了解和掌握红松人工林林木结实与生  相似文献   

11.
次生林下红松幼树的最佳生长条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全文对杨桦次生林下红松幼树的最佳生长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林下无灌木或少灌木,距离立木1.5m以外,林冠郁闭度0.5-0.6为红松幼树更新的最佳条件。同时,提出了通过胸径与林分密度的关系对林分郁闭度进行控制的直接方法。  相似文献   

12.
红松幼树生长与上层阔叶树开敞度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红松人工林内,保留天然更新的多种阔叶树,是培育以红松为主的的阔叶红松林的极为重要的途径,也是培育高质量红松人工林的有效措施。许多研究证明,阔叶树与红松伴生不仅为红松生长塑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而且抑制早期结实,减少病虫灾害,减少早期分叉,从而有利于红松形成高大干材,提高经济效益。红松在成林以后,尤其是在10一15龄之后,需光量和对空间的要求日益增多,过密的阔叶树又成为抑制红松幼树生长的关健因子,  相似文献   

13.
抚育间伐对红松人工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红松人工林45a的定位观测数据,分析不同间伐强度对林分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抚育间伐能促进红松人工林平均胸径的生长,提高大径材的比例,缩短大径材的培育年限。2012年极强区林分平均胸径达到35.8cm,大径材株数比例达到90.32%。适度地抚育间伐能提高林分活立木蓄积量连年生长量,过度地抚育间伐降低了林分活立木蓄积量连年生长量。林分自然稀疏强度随间伐强度的增大而减少,极强区枯损率最低,仅为0.125%。抚育间伐能提高林分总蓄积量。2012年中度区林分总蓄积量最大,为603.991 5m3/hm2。极强区大径材蓄积量最大;强度区大径材株数最多,中度区次之。综合考虑,中度区最有利于提高林分生产力,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东北地区红松Pinus koraiensis人工林面积的增加和采摘球果等人为干扰活动的加剧,红松球果及枝梢害虫危害日趋严重,红松球果受害率可达40%左右,种子损失率达到25%以上,对森林生态环境和林业经济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作者对红松球果及枝梢害虫的种类、区系、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等相关研究进行总结评述,以期为该类害虫的综合治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林分结构对辽东山区蒙古栎林天然更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林分结构与林下更新幼苗之间的关系,为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辽东山区蒙古栎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拟合模型和Pearson相关分析法,研究了林分空间结构对蒙古栎天然更新的影响。[结果 ](1)林分断面积对更新幼苗密度影响显著,随林分断面积的增加,幼苗密度呈增加趋势,当断面积达到31 m2·hm-2,幼苗密度增加逐渐放缓;(2)林分断面积与幼苗基径和苗高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 0.05);(3)林分竞争指数和密集度均与幼苗密度之间存在典型的抛物线关系,与密集度相比,竞争指数对幼苗密度的影响更显著;(4)林分空间结构对更新幼苗的物种多样性影响显著,林分的混交度越大,垂直结构越复杂,更新幼苗的种类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越高。(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林分断面积、竞争指数和密集度是影响蒙古栎林更新幼苗密度的主要因子。[结论 ]人工促进蒙古栎林天然更新,改善林下物种多样性,可通过调控林分断面积、竞争指数和密集度的经营方式来实现。  相似文献   

16.
就天然次生林冠下人工更新红松的生长及单株树干、枝、叶、根生物量分布情况进行了测定与分析,旨在为辽东山区现有天然次生林林分结构调整及低产、低质林改造林,冠下人工更新红松诱导阔叶红松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基于红松生长影响因子、林分空间结构调整以及经营现状,分析了当前次生林下栽植红松经营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次生林下栽植红松经营的可行性建议,以期为次生林下栽植红松的经营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红松人工林结实规律及影响结实量因素进行分析可知:红松人工林结实量与林龄关系密切,红松人工林9 a左右开始结实,随林龄增长其结实株率和结实量逐渐增加,35 a后结实量达到高峰且种子质量优良,结实的周期变化为每间隔2~3 a丰收1次。林分密度对红松结实量影响较大,适宜的林分密度能提高红松人工林的结实量。  相似文献   

19.
以长白山南部地区次生林冠下栽植的红松(Pinus koraiensis)为试验对象,通过对林分树种组成的调查和对开敞度、大小比数、混交度等量化指标的比较,开展了该区次生林冠下红松人工林空间结构调整的研究,结果表明:柞木林和杂木林下红松高生长模型分别为y=1.013 0 x+0.033 5和y=1.042 7 x+0.050 8,R~2分别达到0.990和0.992(P<0.001);通过树高生长模型,确定柞木林下栽植的红松应该在生长第13年末进行第1次上层林木的调整,生长到第17年末进行第2次上层林木的调整;杂木林下红松应该在红松生长第13年末进行林分调整。  相似文献   

20.
以油松皆伐迹地天然更新的散生油松幼苗和人工栽培的红松幼苗为砧木,采用18年生2代嫁接红松母树林作接穗,进行油松嫁接红松(异砧嫁接)和红松嫁接红松(同砧嫁接),经过3年的研究结果发现,油松嫁接红松亦可以成活,但成活率低于红松嫁接红松,且生长较慢,还存在"小脚"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