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抗营养因子的抗营养作用及消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抗营养因子(ANF)普遍存在于植物性饲料及部分动物副产品中,主要包括蛋白酶抑制因子、植物凝集素、非淀粉多糖、植酸、单宁、抗维生素因子等。文章分析了不同ANF的抗营养机制,并针对各种ANF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灭活,以提高养分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2.
就蛋白酶抑制因子、植物凝集素、植酸等几种主要抗营养因子的抗营养作用及其消除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大豆中的抗营养因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冯立志 《饲料工业》1993,14(1):21-22
<正> 大豆是人畜所需蛋白质的宝贵来源。其营养价值之所以较高,主要是因为其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比较完善。但这种丰富的营养潜力只有通过合理的加工以消除或钝化自然存在于其中的抗营养因子才能获得。大豆的抗营养因子可分为两类,即热不稳定性抗营养因子(如蛋白酶抑制因子、外源凝集素、促甲状腺肿素和抗维生素)和热稳定性抗营养因子(如抗原成分、皂角甙、雌激素、氰类化合物、植酸盐、低聚糖类和细胞溶素丙  相似文献   

4.
1物理方法 1.1加热法 加热法的原理是通过加热破坏饲料中对热不稳定的抗营养因子,如蛋白酶抑制因子、外源凝集素、抗维生素因子、脲酶等。例如,大豆中的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在常压蒸汽处理30min左右,其活性可降低90%左右。秦贵信等(1995)报道,全脂大豆在120℃蒸汽加热7.5min,胰蛋白酶抑制因子从20.6mg/g降到3.3mg/g。Schmidt(1987)报道,采用炒烤处理,  相似文献   

5.
饲料抗营养因子机理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满足现代畜牧业蓬勃发展的需要,饲料原料在不断拓宽。但其中许多植物性资源在生长、加工、贮存过程中常产生一些降低饲料营养价值的物质──抗营养因子,使饲料的利用率下降,且影响畜禽的生长性能和产品品质。当前人们已发现有数百种抗营养因子,并研究出一些消除方法,但对抗营养因子对动物的作用机理还研究得不够深入。本文就目前研究的一些结果作一介绍,供深入研究参考。l饲料抗营养因子1.1蛋白酶抑制因子蛋白酶抑制因子(ProteaseInhibitors)因主要抑制蛋白酶活性而得名。蛋白酶抑制因子存在广泛,对它的研究也最多,该抑制因子…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不同益生菌固态湿发酵对豆粕营养品质的影响,选择地衣芽孢杆菌(Bac-l)、凝结芽孢杆菌(Bac-c)、罗伊氏乳杆菌(Lac)、米曲霉(Asp)、酿酒酵母(Sac)、沼泽红假单胞菌(Pho) 6种益生菌,固态发酵48 h,以粗蛋白、酸溶蛋白、蛋白酶、抗营养因子等为指标,从发酵豆粕营养指标、酶活性、抗营养因子含量等方面进行评定。结果表明:沼泽红假单胞菌发酵豆粕粗蛋白含量增加至31.55%(P<0.05);酿酒酵母和沼泽红假单胞菌发酵豆粕后酸溶蛋白含量提升至12.98%(P<0.05);罗伊氏乳杆菌能够有效降低pH(P<0.05),提高干物质回收率达到94%(P<0.05);发酵豆粕时,沼泽红假单胞菌的酸性蛋白酶活性最高,酿酒酵母的中性蛋白酶活性最高,地衣芽孢杆菌的碱性蛋白酶活性最高(P<0.05),酿酒酵母的植酸酶和纤维素酶活性最优;米曲霉分解大分子蛋白质的能力最强,对3种抗营养因子(大豆球蛋白、β-伴大豆球蛋白、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的降解率也最高,分别达到64.71%、78.94%和98.07%(P<0.05)。说明益生菌发酵可以改善豆粕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7.
在用做饲料原料的植物和籽实中,普遍存在着各种不同的抗营养因子。凡采食后影响动物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利用或引起动物中毒的物质,均属饲料的抗营养因子。1抗营养因子的种类蛋白酶抑制因子主要存在于豆类及其饼糊和某些块根块茎类中。它抑制胰蛋白酶、胃蛋白酶、糜蛋  相似文献   

8.
长期或短期喂给畜禽生大豆产生不利影响,归于大豆中的主要抗营养因子蛋白酶抑制因子和凝集素所致(Liener,1989)。蛋白酶抑制因子包括Kunitz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和BowmanBirk糜蛋白酶抑制因子,前者仅抑制胰蛋白酶的活性,后者既抑制胰蛋白酶又...  相似文献   

9.
1 抗营养因子抗营养因子普遍存在于豆类及饼粕、谷实及糠麸等饲料原料中 ,同一种饲料中可以含有多种抗营养因子 ,同一种抗营养因子也可能存在于多种饲料中。下面介绍几种主要抗营养因子 :1 1 蛋白酶抑制因子 蛋白酶抑制因子主要存在于豆类及饼粕和某些块根块茎类中 ,能抑制  相似文献   

10.
徐奇友  许红 《中国饲料》2006,(16):36-37
本文论述了大豆中抗营养因子及膨化对其影响。蛋白酶抑制因子可抑制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活性,降低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大豆抗原可引起断奶仔猪的消化道过敏反应。膨化可失活大豆蛋白酶抑制因子,降低大豆抗原含量。  相似文献   

11.
大豆中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的生化性质和抗营养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生大豆中含有许多抗营养因子影响其营养价值与利用效果,其中最主要的是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本文总结了大豆中两大类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即Kunitz类和Bowman-Birk类抑制因子的主要生化性质,以及含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的日粮对不同种类动物的饲喂效果和生理反应。另外还介绍了胰腺分泌的蛋白酶与抑制因子的识别与反应机理,以及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因子阻碍动物生长和引起胰腺增大的作用方式。最后讨论了在研究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的抗营养作用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通过硫酸铵沉淀、阴离子交换和凝胶过滤及FPLC层析从印度柞蚕(Antheraea mylitta)5龄幼虫血液中纯化得到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真菌蛋白酶抑制因子并命名为AmFPI-1。纯化的产物用双向电泳作了分析。SDS-PAGE电泳表明纯化的抑制因子分子量为10.4kDa。测出了该蛋白质N端的15个氨基酸残基序列,并依据这个序列合成了寡聚核苷酸,构建了印度柞蚕全长cDNA文库,用这些寡聚核苷酸和CDS作引物,通过PCR方法扩增了蛋白酶抑制因子的部分cDNA;用PCR扩增出的DNA作探针,筛选cDNA文库,获得了抑制因子cDNA克隆的序列。对序列分析表明:cDNA由543个核苷酸组成,包含一个315bp的ORF。编码一个105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该序列与Bombyx mori的几个EST相似,N端氨基酸序列尤其与蜡蛾(Galleria mellonella)的诱导型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因子(ISPI-1)相似,表明两者存在高度的近缘关系。血液中存在的这种蛋白酶抑制因子可能在蚕体对抗微生物入侵的天然防御体系中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3.
饲草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及其对畜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营养因子(anti-nutririon faetor,ANF)是指某些牧草和饲料作物在正常生长代谢过程中所产生,并通过不同机制对畜禽营养过程产生负效应的一类物质。一般来讲,它可引起畜禽生长减慢、饲料转化率降低、体内激素水平改变和器官损伤等,严重者可导致死亡。1.降低畜禽对饲料蛋白质消化利用1.1 蛋白酶抑制剂蛋白酶抑制剂广泛存在于植物界,特别是豆科植物,并以果实中居多(大豆叶子中含量也很高)。已经证实,蛋白酶抑制剂分为二种:即胰蛋白酶抑制剂和胰凝乳蛋白酶抑制剂。  相似文献   

14.
日粮中营养物质的缺乏或不足及其比例不当是导致营养代谢病的主要病因。环境污染,土壤、饲料、牧草内营养物质相对性缺乏,动物机体对营养物质需要量增加。特定生长发育期的畜禽需要量增加。慢性疾病时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障碍。日粮中存在抗营养因子、蛋白酶抑制因子、植物凝集素、植酸、非常淀粉多糖、游离棉酚、抗维生素因子、单宁、生物碱等都会导致动物营养代谢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抗营养因子及其消除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营养因子广泛存在于饲料中,它们是饲料本身固有的化学成分,这些成分是植物正常生长、抵御天敌和适应环境的结果。它在动物体的消化道内干扰养分消化、吸收、利用。研究抗营养因子对于提高动物饲料的利用率和饲料报酬,开发饲料新资源,减少环境的污染,意义重大。消除抗营养因子的处理方法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技术法。本文拟对抗营养因子的种类和作用以及消除方法作一论述。1抗营养因子种类、分布以及作用目前没有统一的ANFs分类的标准。根据对饲料和动物的作用大致分为5类。1.1抑制蛋白质消化的物质(1)蛋白酶抑制因子分为…  相似文献   

16.
本文阐述了大豆饼(粕)中的主要抗营养因子——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的种类、理化性质及其对猪禽生产性能的影响,以及破坏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7.
抗营养因子是指饲料本身含有或从外界进入饲料中的阻碍营养的消化吸收的微量成分。抗营养因子可影响能量、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的消化吸收。有些抗营养因子毒性很强,可造成动物中毒和死亡。1 影响蛋白质消化的抗营养因子1.1 主要抗营养物质:包括蛋白酶抑制因子、植物凝集素、皂素、单宁等。1.2 副作用:抗营养因子与消化酶结合,使其失去活性或减弱其活性。可与蛋白体结合,使粘膜发育异常。可与金属元素形成不溶性复合物。影响蛋白质、能量消化的抗营养因子、来源、抗营养作用及加工处理等详见表1。2 影响矿物质消化的抗营养因子2.1 …  相似文献   

18.
全脂大豆中抗营养因子及其钝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明峰 《饲料工业》1998,19(4):18-19
<正> 1 全脂大豆中的抗营养因子及其特点大豆中抗营养因子有: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抗维生素因子(脂肪氧化酶)、甲状腺肿大因子、胀气因子(低聚糖、皂角苷)、植物凝集素、血球凝集素、尿酶、植酸等。其中在大豆中含量较高,对大豆营养效价、生物效价、适口性及动物危害较大的主要是: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抗维生素因子、胀气因子和尿酶。目前,对其  相似文献   

19.
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因子(STI)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欣  冯杰 《广东饲料》2005,14(6):39-40
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因子(STI)是大豆中的主要抗营养因子之一。据报道,STI能引起各种动物生长抑制作用如引起老鼠、小鸡的胰腺肿大和增生.还导致仔猪对日粮能量和氮的利用率降低,刺激胰脏蛋白酶和糜胰蛋白酶的合成,增加体液因子(如胆囊激素)的形成和释放。因此,钝化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对改善和提高大豆食品与饲料的营养价值和食用安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抗营养因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营养因子普遍存在于植物界 (Liener ,1 980 ;Cheeke和Shull,1 985;Friedman ,1 986;Huisman ,1 989;Savage和Dio ,1 989) ,这是自然界长期选择的结果。一种植物可以含有多种抗营养因子 ,如大豆中含有蛋白酶抑制因子、植物血凝素、尿素酶等多种抗营养因子 ;同一种抗营养因子也可以存在于多种植物中 ,如单宁存在于高粱、油菜籽、稻子豆等植物中。抗营养因子作为一种“生物农药” ,可以保持植物株及其种籽免受霉菌、细菌、病毒、昆虫和鸟类的侵害(Sequerira ,1 978;Liener和Ka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