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祖国各地     
为了发展上海地区的毛蟹养殖生产,上海水产学院养殖系滩涂资源调查组的同志,于1985年2月至5月底,在奉贤海水养殖场室内的三只6平方米的养鳗用水泥池内,用比重为1.0085、盐度为10‰左右的天然海水,不另加盐和盐卤,进行毛蟹人工育苗小规模生产性试验,初步获得成功,顺利育出了蟹苗。他们从亲蟹饲养、交配、产卵,到溞状幼体和大眼幼体培育,进行了全面试验,从而初步摸索了一套利用低盐度天然海水培育蟹苗的操作规程。上海地区的长江口外,本来是我国最大的毛蟹繁殖场所,由于自然蟹苗资源丰富,以往人工育苗工作不被重视;但是,从1982年以来,长江  相似文献   

2.
人工蟹苗养成商品蟹技术的改进人工繁育的河蟹苗(大眼幼体),用常规方法养殖,当年个体一般可长到25g到50g,极少数可达75g。其中40%的个体已达到成熟。这种蟹,如上市则嫌规格小,价格不高,如留作下年继续养殖,则因已达性成熟的个体成活率很低而造成较大...  相似文献   

3.
人工养殖河蟹能否获得高产高效益,蟹苗的饲养成?舌率是关键的一环,实践证明:蟹苗直接投放成活率仅5-8%,而采取暂养的办法,其成活率可提高到25%以上。湖南省汉寿县水产研究所河蟹技术攻关小组于1988年利用网箱进行了蟹苗暂养试验,在水温23--25℃的条件下.  相似文献   

4.
河蟹生态育苗的特点即在整个育苗过程不加温,从布苗到大眼幼体不使用抗生素等药物。生态育苗培育的蟹苗体质健壮,生命力强,成活率高,从大眼幼体培育至扣蟹的成活率可达20%左右。1设施与材料1.1育苗池面积20~40m2,水深1m,每单元育苗面积560m2。育苗池上方用双层塑料薄膜覆盖,中间内隔30cm,可起到保温作用。1.2人工配制海水布苗前半个月开始配制人工海水,配制海水用的淡水直接从池塘中打入配水池,不用沉淀和过滤。1.3循环过滤系统由蓄水池、育苗池、排水沟、过滤池组成封闭循环系统。1.4幼体培育的饵…  相似文献   

5.
在仔蟹培育池(稻田)内栽插一定密度的无霉干稻草,供蟹苗栖息活动,能显著提高仔蟹培育成活率。本省本试验以1250m^2的水稻田,投放大眼幼体7kg,培育20余日,成活率达64.5%,较对照组成活率高出50%以上。  相似文献   

6.
提高蟹苗成活率的一条重要措施:培养基础饵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笔者从1983年开始.每年用蟹苗(即人眼幼体)培育”扣子望”和V朝幼蟹一担大眼幼体在1期幼蟹阶段呶活率都较低.通过{断总结.发现除大眼功体本身质量等问题外.基础饵料起着决定性作用.通过改进使蟹苗成活率大幅度提高。一、大眼幼体前期食性及投饵方人中华城孟蟹在人工育苗过程中,从后状幼体至人眼幼体阶段.主要援食单细胞藻类。轮虫、由虫、烧足类、校的类等浮游动、植物、此阶段在培育他中.形料新鲜适口,投喂量大,一般每2——3小时投喂1次.投喂数最是在他幼体的25倍左右.他巾水质好.溶灵光足.通状幼体能顺利通过到大眼幼体…  相似文献   

7.
远海梭子蟹人工育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远海梭子蟹在水温28~30℃,盐度32~34条件下,从产卵至孵化需要257h,从第1期蚤状幼体发育变态为仔蟹苗(C1)约需11~13d。整个育苗共投放蚤状幼体46.6万尾,培育出大眼幼体10.11万只,成活率为21.7%,培育成仔蟹苗5.14万只,育苗成活率为11.6%。文中还对胚胎和幼体发育时间与温度和饵料的关系以及幼体培育成活率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在6口海水土池(计1.9hm2)中分别按下列密度(万/m3)布苗:3,4,5,3,4和0.27,比较研究了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Ⅰ期氵蚤状幼体(Z1)的密度对幼体变态率和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Z1的密度为4万/m3时,大眼幼体的变态率(大眼幼体密度占Z5密度的%;21.6%)和成活率(大眼幼体的密度占Z1密度的%;2.4%)及产量(42kg/hm2)最高。  相似文献   

9.
一、幼蟹生产的现状安徽宣城市水阳镇2001年幼蟹培育面积1万多亩,培育幼蟹8000余万只,2002年幼蟹培育面积达1.6万亩。全镇以河蟹生产为龙头的特种水产品养殖初趋格局,已初步形成了蟹苗(大眼幼体)培育———幼蟹———成蟹养殖的产业化经营模式,特别是幼蟹苗种的生产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从各地成蟹回捕率高、成蟹规格较大、长势情况良好来看,在各地享有一定的声誉。二、存在的问题1.采购蟹苗(大眼幼体)形势严峻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粮油棉生产效益下滑,全镇去年幼蟹培育面积比上年增加64%。5~6月份,全镇…  相似文献   

10.
自行研制的高分子吸附剂装置,在两处中等规模的中国对虾育苗场进行了应用实验。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一致的情况下,应用装置与使用自然海水育苗对比,卵子的孵化率平均提高11.8%,无节幼体到蚤状幼体变态率平均提高10.2%;应用装置与使用EDTA(2.0mg/L)比较,卵子的孵化率平均提高7.5%,无节幼体到蚤状幼体的变态率平均提高3.6%。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1995年6月1日至15日江苏省如东县东凌河口船挑网采集的海水蟹苗大眼幼体作了连续观察,发现海水蟹苗主要为中华绒螯蟹、天津厚蟹和一小型蟹类三种,其平均体长分别为480mm、385mm、165mm。比较了三种大眼幼体头胸甲、尾部、胸足等部位的形态特征差异。中华绒螯蟹蟹苗出现的时间为6月8日至13日,历时6天,以6月11日比例最高,达61%。同时,对海水蟹苗进行了淡水驯化试验,蟹苗变态率约为50%,中华绒螯蟹蟹苗的存活率约为80%,淡水驯化时间最长不得超过一周。  相似文献   

12.
报刊要闻     
<正> 河蟹大眼幼体当年养成技术 1.池塘条件:在池塘中用20目聚乙烯做成网箱,或做成网片隔离水体,规格为30~50m~2。2.蟹苗来源和运输技术:试验蟹苗是长江亲体人繁蟹苗,5月11日晚装苗,用蟹苗箱运输,成活率达99%。3.培育V期幼  相似文献   

13.
蟹苗如何养成商品蟹人工繁育的河蟹苗(大眼幼体)如何养成商品蟹?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用常规方法养殖,当年繁殖的大眼幼体,年终蟹的个体一般可长到25克到50克,极少数可达75克,检查蟹的性腺,其中有40%已达到成熟。这种蟹,如上市则嫌规格小,价格不高...  相似文献   

14.
河蟹人工育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淡水渔业》1978,(6):1-7
我所在河蟹人工繁殖获得小试成功的基础上,于1978年投入中试,以深入研究河蟹幼体饵料及有效控制培育池水质为主攻方向,进一步完善河蟹人工繁殖技术和操作规程,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幼体培育成活率,达到试验池平均亩产蟹苗126-140万只,幼体培育成活率5-7%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地处高寒地区,冰封期长达6个月,河蟹养殖一直没能形成规模和产业化,扣触培育几乎被认为是不可能。2000件对高寒地区河触大眼幼体的长距离运输和扣蟹的培育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大眼幼体的运输成活率为100%,扣蟹培育也取得了成功,在2000年严重干旱少雨的情况下,1330m^2池塘产蟹苗100.6kg。  相似文献   

16.
在6口海水土地(计1.9hm^2)分别按下列密度(万/m^3)布苗,3,4,5,3,4和0.27,比较研究了中华绒螯蟹I期溲状幼体(Z1)的密度对幼体变态率和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Z1的密度为4万/m^3时,大眼幼体的变态率(大眼幼体密度占Z5密度的%;21.6%)和成经(大眼幼体的密度占Z1密度的%,2.4%)及产量(42kg/hm^2)最高。  相似文献   

17.
温室培育幼蟹为什么成活率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幼蟹培育指大眼幼体培育成Ⅲ期Ⅴ期幼蟹的生产过程。生产中为了提高成蟹上市规格,采用温室培育早苗,以获得大规格幼蟹。早苗培育因时间早(大部份在3月初)、水温低、技术难度大,幼蟹成活率普遍较低,一般只有10%左右,影响养殖效益。笔者通过调查,认为主要原因是:l蟹苗质量差表现为蟹苗淡化不彻底,出池时水体盐度高,出地规格不均匀,杂质多,活力差,进人温室培育,直接影响幼蟹培育成活率。选购蟹苗要求规格均匀,爬动敏捷,淡化6-7日龄,盐度在2%。以下的蟹苗。用手捞取少量蟹苗,轻握成团,松手后能迅速散开的苗为好苗。蟹苗…  相似文献   

18.
人工繁殖蟹苗淡化方法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工繁殖蟹苗淡化方法的初步研究陆开宏,徐如卫,江锦坡(浙江水产学院养殖系,宁波315010)河蟹(Eriocheirsinensis)系海水繁殖、淡水生长的洄游性甲壳动物,人工繁殖的蟹苗(大眼幼体)由于自身调节渗透压的需要,一般均需淡化后才移入淡水放...  相似文献   

19.
河蟹幼蟹培育技术小结近年来,随着河蟹养殖业迅速发展.苗种紧缺显得尤为突出,为此,笔者从1993年开始进行了河蟹大眼幼体(俗称蟹苗)培育幼蟹(俗称蟹种、扣子蟹)的试验和推广工作.取得了成功,为成蟹养殖提供了一定数量的优质廉价的苗种,同时也积累了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20.
通过产前强化培育增强亲蟹体质,提高成活率和抗病力,所抱卵发育速度快且一致。对天然海水池塘要进行改造使之符合生态育苗的要求。通过饵料的培养与补充,保障幼体的营养。利用生态育苗技术在天然海水池塘培育蟹苗,667m^2水体可生产蟹苗40—50kg,用此蟹苗1kg平均可培育成150—200只/kg的扣蟹200~500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