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目的]为了研究节水灌溉方式对玉米产量及构成的影响。[方法]2012年在武威荒漠生态与农业气象试验站设计了滴灌、喷灌、漫灌大田试验,并调查玉米整个生育期内的作物生长高度、叶面积指数、株子粒重等指标。[结果]滴灌条件下生物量高于喷灌和漫灌,拔节时差异最明显,滴灌比喷灌重48%、比漫灌重109%;滴灌叶面积指数最高,喷灌次之;在成熟期,滴灌、喷灌株高均较漫灌高22 cm;滴灌和喷灌百粒重分别重于漫灌11.88%、9.95%;滴灌、喷灌株子粒重分别重于漫灌24.8%、21.1%;滴灌理论产量大于喷灌22.59%,大于漫灌35.62%,喷灌大于漫灌10.63%;滴灌实际产量大于喷灌1.68%,大于漫灌6.52%,喷灌大于漫灌4.76%。[结论]3种灌溉技术条件下,滴灌效果最好,喷灌次之。  相似文献   

2.
对闽南旱地3种不同灌溉方式对秋播甜玉米田间群体温湿变化及光分布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孕穗扬花期的日温变化峰值分别是:喷灌33.1℃、滴灌33.2℃、漫灌35.6℃,喷灌和滴灌比漫灌分别低2.5℃和2.4℃,温度峰值低,变幅小,有利于甜玉米的光合作用和生物合成;相对湿度日变化峰值分别是:滴灌50.1%、喷灌52.0%、漫灌49.6%,滴灌和喷灌分别比漫灌高0.5和2.4个百分点,日平均是滴灌44.9%、喷灌45.6%、漫灌43.0%,滴灌和喷灌比漫灌分别高1.9和2.6个百分点,相对湿度提高增强了甜玉米生长高峰期的水分需求及抗旱能力;光截获率日变化峰值是滴灌55.7%、喷灌54.6%、漫灌52.8%,滴灌和喷灌比漫灌分别高2.9和1.8个百分点,日平均是滴灌34.9%、喷灌34.1%、漫灌32.3%,滴灌和喷灌分别比漫灌高2.6和1.8个百分点,光温效应得到改善;(2)全生育期平均温度分别是滴灌24.1℃,喷灌23.8℃和漫灌24.4℃,滴灌和喷灌所处的温度范围更有利于甜玉米授粉灌浆和干物质同化;全生育期平均相对湿度分别是滴灌48.3%、喷灌49.4%、漫灌46.4%,滴灌和喷灌相对湿度较有利于甜玉米的水分代谢和生长发育;全生育期平均光截获率是滴灌39.6%、喷灌40.2%、漫灌36.2%。滴灌和喷灌改善了光分布条件;(3)滴灌和喷灌均能取得显著增产,滴灌对甜玉米的株高、穗长、穗重和根重影响较大,而喷灌对甜玉米的成穗率、秃尖长和绿叶数改善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研究节水灌溉方式对玉米产量及构成的影响。[方法]2012年在武威荒漠生态与农业气象试验站设计了滴灌、喷灌、漫灌大田试验,并调查玉米整个生育期内的作物生长高度、叶面积指数、株子粒重等指标。[结果]滴灌条件下生物量高于喷灌和漫灌,拔节时差异最明显,滴灌比喷灌重48%、比漫灌重109%;滴灌叶面积指数最高,喷灌次之;在成熟期,滴灌、喷灌株高均较漫灌高22em;滴灌和喷灌百粒重分别重于漫灌11.88%、9.95%;滴灌、喷灌株子粒重分别重于漫灌24.8%、21.1%;滴灌理论产量大于喷灌22.59%,大于漫灌35.62%,喷灌大于漫灌10.63%;滴灌实际产量大于喷灌1.68%,大于漫灌6.52%,喷灌大于漫灌4.76%。[结论]3种灌溉技术条件下,滴灌效果最好,喷灌次之。  相似文献   

4.
不同灌溉方式对香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大田试验方法,研究了滴灌、漫灌、微喷灌3种灌溉方式对香蕉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香蕉产量以微喷灌处理最高,分别比漫灌和滴灌处理增产2.3%和4.3%;漫灌处理的香蕉总糖、维生素C含量均显著高于滴灌和微喷灌处理,微喷灌处理的维生素C含量显著高于滴灌处理;可食率以微喷灌处理最高,漫灌处理最低,3种灌溉方式之间差异均显著;干物质含量以微喷灌处理最高,滴灌处理最低,二者间差异显著。在香蕉约100d的生长期内,微喷灌处理的用水量比漫灌少约19%。综合来看,在3种灌溉方式中,微喷灌是在最适宜于香蕉的方式。  相似文献   

5.
为了寻找适宜的水肥模式,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大水漫灌+肥料撒施、喷灌+肥料撒施和滴灌水肥一体化对夏玉米叶片衰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和对照相比,不同处理均能提高玉米穗位叶的SOD、POD、CAT活性和增加可溶性蛋白的含量,不同处理之间表现为:滴灌水肥一体化喷灌+肥料撒施大水漫灌+肥料撒施对照;降低MDA的含量不同处理之间表现为对照大水漫灌+肥料撒喷灌+肥料撒施滴灌水肥一体化。滴灌水肥一体化能够显著提高生育后期的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SOD活性、P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降低玉米叶片的MDA含量;同时,滴灌水肥一体化产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较对照、大水漫灌+肥料撒施和喷灌+肥料撒施分别提高40.03%、18.34%和9.32%。  相似文献   

6.
李英 《农家顾问》2014,(5):35-35
<正>为了研究节水灌溉方式对玉米产量及构成的影响,2012年在武威荒漠生态与农业气象试验站设计了滴灌、喷灌、漫灌大田试验,并调查玉米整个生育期内的作物生长高度、叶面积指数、株子粒重等指标。结果表明,滴灌条件下生物量高于喷灌和漫灌,拔节时差异最明显,滴灌比喷灌重48%、比漫灌重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不同灌溉方式下生物质炭添加对土壤硝化及反硝化微生物的调控效应,本研究采用田间小区试验,通过在不同灌溉方式下(常规地表漫灌、滴灌、喷灌和微喷灌)添加不同量生物质炭(0、10、20 t·hm-2),结合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了灌溉方式与生物质炭对华北地区冬小麦拔节期土壤硝化及反硝化微生物相关功能基因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漫灌相比,滴灌、喷灌、微喷灌显著降低了土壤NH4+-N含量,降幅分别为49.30%~68.25%、30.22%~57.19%和43.63%~56.83%(P<0.05),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土壤NO3--N含量,增幅分别为5.14%~62.39%、0~173.50%和0~87.90%。由于滴灌、喷灌、微喷灌等节水灌溉方式的灌水量远低于常规漫灌方式(约为漫灌灌水量的50%),因而会产生有利于硝化反应而抑制反硝化反应的环境,增加土壤硝化微生物功能基因AOA-amoA和AOB-amoA的基因丰度,且均表现为微喷灌>喷灌>滴灌>漫灌。同时,在各灌溉方式下,添加生物质炭可增加AOA-amoA和AOB-amoA的基因丰度,这可能主要归因于生物质炭发达的孔隙结构和良好的水肥吸附能力。与漫灌相比,滴灌、喷灌、微喷灌均降低了土壤反硝化微生物nosZ基因丰度。但在各灌溉方式下,添加生物质炭,尤其是高量生物质炭(20 t·hm-2)可提高反硝化微生物nosZ基因丰度,从而降低土壤反硝化过程的N2O损失风险。综上所述,节水灌溉方式与生物质炭互作可促进拔节期土壤硝化作用,并通过影响反硝化微生物活动调节土壤反硝化过程,微喷灌方式下添加20 t·hm-2生物质炭可有效促进小麦对氮素的吸收利用。  相似文献   

8.
为寻找适宜的水肥模式,通过大田试验,研究大水漫灌+肥料撒施、喷灌+肥料撒施和滴灌水肥一体化处理对夏玉米田土壤酶活性、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不同处理下土壤酶活性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土壤脲酶和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在散粉期达到最大值,而土壤碱性磷酸酶和土壤蔗糖酶活性在灌浆期达到最大值;各指标在不同处理之间表现为滴灌水肥一体化喷灌+肥料撒施大水漫灌+肥料撒施对照,滴灌水肥一体化处理能够显著提高生育后期的土壤酶活性。滴灌水肥一体化处理产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分别较对照、大水漫灌+肥料撒施、喷灌+肥料撒施处理提高40.03%、18.34%、9.32%。  相似文献   

9.
0 引言 2004-2006年,通过对苜蓿大型喷灌与红枣微喷灌、红枣滴灌等各种灌溉方式的不同设计、不同灌头距离进行年用水量分析表明:这三种灌溉方式都具有节水效率较高、配合性强、均匀灌溉等特点,滴灌节水效率最优良,微喷灌次之,大型喷灌节水效率较低,与漫灌对比节水效率分别为60%、54%、40%.  相似文献   

10.
在宁夏石嘴山地区漫灌、喷灌、滴灌农田分别采集0~20、21~40、41~60、61~80、81~100 cm土层土壤样品,分析3种灌溉方式对土壤盐渍化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漫灌和喷灌下不同土层盐分质量比均值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喷灌下表层土壤脱盐和下层土壤积盐现象明显,滴灌下土壤盐分表聚现象明显。(2)石嘴山地区(除平罗县外)现有耕地发生不同程度盐渍化的面积为542.47 km2,占耕地总面积的52.33%,根据土壤盐渍化分级标准,漫灌下土壤无盐渍化,喷灌、滴灌下土壤均为轻度盐渍化。(3)喷灌和滴灌对土壤中阴、阳离子质量比的影响明显,漫灌基本无影响,其中SO42-、Na+质量比受灌溉方式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1.
地面灌溉是我国一种传统的灌水方法,占全国灌溉面积的90%左右,它的最大优点是灌溉投资少、管理费用低,不需要能源.因此,在我国目前水资源日趋紧缺的情况下,在大力发展喷灌、滴灌、渗灌、微灌等高新灌水技术的同时,还应重视地面灌溉,加强地面灌溉的研究,提高地面灌水技术要素,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2.
北方果区由于果园生产力水平限制和水源缺乏.节水灌溉技术应用显得尤为重要.现在果园常用的灌溉方法有畦灌(漫灌)、管道灌溉、滴灌、喷灌、微喷灌和沟灌等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不同灌溉方式和灌水量对棉花冠层叶铃配置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分析膜下滴灌和传统漫灌对棉花叶铃配置关系的影响,研究膜下滴灌棉花高产原理,寻求增产新途径。【方法】设置膜下滴灌和传统漫灌两种灌溉方式,并设两个灌水量:3 900和6 000 m3/hm2,共4个处理。测定棉花叶面积、光吸收率、干物质累积和棉花产量构成因子等指标,分析不同灌溉方式对棉花叶铃配置关系及产量的影响。【结果】盛铃后期,相比传统漫灌,膜下滴灌棉花叶面积指数高出30.66%,冠层上部叶面积指数维持在2~2.5,中下部在1~1.5,冠层各部位光吸收量均匀;同时不同冠层结铃比例适中,与各层光分布比例耦合良好,有利于光合产物生产。3 900 m3/hm2灌水量下,膜下滴灌棉花相对传统漫灌棉花增产25.07%;而6 000 m3/hm2灌水量下,膜下滴灌棉花相对传统漫灌棉花减产6.74%,过量灌水不利于膜下滴灌棉花产量形成。【结论】相比传统漫灌,膜下滴灌棉花叶铃配置更合理,光合生产力更强,有利于光合产物向生殖器官转运和产量形成  相似文献   

14.
不同灌溉方式节水控盐效果及对枸杞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节约水资源,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率以及预防灌溉引起的土壤盐碱化问题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滴灌、沟灌、漫灌3种灌溉方式对宁夏银北盐碱地区枸杞进行灌水处理,探索各处理土壤含水量、全盐、产量变化以及水分生产效率高低。[结果]枸杞萌芽前,漫灌0~100 cm平均土壤含水量最大,沟灌次之,滴灌略低;土壤pH沟灌>滴灌>漫灌;土壤全盐漫灌>滴灌>沟灌。随着枸杞的生长发育以及灌水的实施,秋果采摘后,滴灌0~100 cm平均土壤含水量最大,沟灌次之,漫灌最低;土壤pH仍表现为沟灌>滴灌>漫灌;滴灌表层0~20 cm出现盐分表聚现象,20 cm以下漫灌土壤全盐含量最大,滴灌次之,沟灌最低。沟灌产量最高,其次为滴灌,漫灌虽灌水量大,但水分利用率最低,枸杞产量最低。[结论]在盐碱地栽植枸杞实行沟灌、滴灌灌溉方式在节水控盐的同时,还可以提高枸杞产量,是经济、高效、可行的灌溉方式。  相似文献   

15.
节水灌溉是实现苹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为筛选苹果最佳的灌溉供水模式,以树盘漫灌为对照,在9 a生烟富10/八棱海棠上研究了滴灌和喷灌对树体生长、果实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树盘漫灌相比,滴灌和喷灌的苹果春梢显著增长、秋梢明显缩短,其中,春梢长度分别增加了14.8%和9.1%且滴灌处理的指标值明显高于喷灌处理,秋梢长度分别缩短了11.7%和8.8%;叶面积略有增大,叶绿素含量和百叶重显著提高,其中,叶面积分别增加了3.0%和1.9%,叶绿素含量分别提高了13.9%和11.5%,百叶重分别提高了5.8%和5.1%;单果重和果形指数略有增加,着色指数、光洁指数和全红果比例明显提高,其中,平均单果重分别提高了3.2%和1.9%,着色指数分别提高了6.1%和4.1%,光洁指数分别提高了4.7%和2.8%,全红果比例分别提高了4.2%和2.2%;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增加,分别提高了13.0%和2.6%,其中滴灌处理的指标值明显高于喷灌处理;果实硬度增大,分别提高了7.9%和2.2%,其中滴灌处理的果实硬度增加明显;产量显著增加,分别提高了12.1%和8.2%。滴灌和喷灌均能显著促进苹果树体生长、改善果实品质、提高产量,其中滴灌的效果优于喷灌。  相似文献   

16.
通过在新疆拜城县开展滴灌春小麦不同灌水量试验,研究适宜当地滴灌春小麦生产的最佳灌水量,达到节水增产的目的.结果表明:在滴灌条件下,拜城县春小麦随着滴灌量的增加,产量呈增加趋势,但灌水达到一定量后产量反而会降低,确定拜城县滴灌春小麦灌水量以280 m3/667 m2为最佳,产量可达426.30 kg/667 m2,较常规漫灌增产32.63 kg/667 m2,尚有49.1%的节水潜力.  相似文献   

17.
压力灌溉节水50%-70% 随着工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以色列在积极挖掘水资源的同时,还不断地开发出新的节水农业灌溉技术与方法,农业灌溉技术经历了大水漫灌、沟灌、喷灌和滴灌的几次革命,每次革命都是农业节水技术的一次大飞跃.20世纪50年代,以喷灌技术代替了长期使用的漫灌方式.到了1965年,由于塑料工业技术的发展与普及...  相似文献   

18.
为了寻找马铃薯适宜的水肥管理模式,通过大田试验,以大水漫灌+肥料条施为对照(CK),研究了喷灌+肥料条施、滴灌+肥料条施和滴灌水肥一体化对马铃薯土壤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滴灌水肥一体化、滴灌+肥料条施、喷灌+肥料条施处理均不同程度地提高了马铃薯土壤酶活性,其影响程度为滴灌水肥一体化滴灌+肥料条施喷灌+肥料条施,滴灌水肥一体化能够显著提高马铃薯生育后期的土壤酶活性。滴灌水肥一体化处理下马铃薯的产量和商品薯率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其中,产量较CK及喷灌+肥料条施、滴灌+肥料条施处理分别提高49.07%及27.94%、14.91%,商品薯率较CK及喷灌+肥料条施、滴灌+肥料条施处理分别提高19.41个百分点及10.36、4.7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春玉米干物质积累、转运及产量的差异,以及其在浅埋滴灌条件下的适宜灌水量,以郑单958为供试品种,采用大田试验方法,共设置6个灌水量水平,即浅埋滴灌条件下每次灌水量分别为0、13、26、39、52 mm,传统漫灌条件下每次灌水量80 mm。结果表明,随灌水量的增加,吐丝前干物质积累量增加,吐丝后先升后降;从完熟期物质积累构成来看,茎、叶、茎+叶+籽粒以浅埋滴灌条件下每次灌水量52 mm处理最大,而籽粒则以浅埋滴灌每次灌水量39 mm处理最大。随着灌水量的增加,干物质转运量、转运效率和对籽粒的贡献率总体上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以浅埋滴灌每次灌水量39 mm处理最高。在产量构成因素中,穗长、穗粗、穗粒数、千粒重与产量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水平。浅埋滴灌每次灌水量39 mm处理比当地传统漫灌每次灌水量80 mm处理增产6.03%,灌水量节约26.56%,经济效益增长6.78%。在试验地区,浅埋滴灌每次灌水量39 mm既增产又节水、节膜,是春玉米高产栽培中适宜的灌水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苜蓿种植适宜的灌溉方式。【方法】设计滚移式喷灌W1、指针式喷灌W2、浅埋滴灌W33种灌溉方法,并对比研究各种灌水方法对土地水分和紫花苜蓿产量以及灌溉用水效率等的定量影响。【结果】浅埋滴灌处理在苜蓿生长期内0~100 cm土壤含水量都显著高于滚移式喷灌处理和指针式喷灌处理(P<0.05),浅埋滴灌能够有效提高土壤水分含量。浅埋滴灌四茬总产量为15 094.10 kg/hm2,较滚移式喷灌和指针式喷灌提高了7.15%、6.67%。四茬平均灌溉水利用效率提高了40.59%、41.29%。浅埋滴灌的纯利润为6 263.56元/hm2,较滚移式喷灌、指针式喷灌分别提高了37.86%、34.69%。【结论】浅埋滴灌可以明显改善土壤水分状况,提高紫花苜蓿产量和灌溉水利用效率,增加种植紫花苜蓿的利润,水资源短缺地区选用浅埋滴灌作为灌溉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