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甘肃拥有全国最大、最具优势的玉米制种基地,已成为全国现代种业三大核心基地之一,是全国种子生产的战略要地。甘肃制种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对全国粮食生产安全和用种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我省制种业取得的成效(一)确保了粮食生产用种安全,为实现粮食九连增提供了有力保障粮食生产九连增,是在资源环境约束加大、农村劳动力短缺等问题日益突出的情况下取得的,种子的数量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甘肃大力发展旱作农业,粮食生产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及全国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走出了一条符合甘肃特色的发展路子。但在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作者在总结回顾甘肃旱作农业和粮食生产发展历程的同时,认真审视和分析了目前面临的问题与困难,就如何进一步转变粮食生产发展方式,推进旱作农业持续发展,确保全省粮食安全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盐城市粮食生产情况及发展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红阳  杨力  赵阳 《江西农业学报》2009,21(8):189-191,194
简介了盐城地区粮食生产的基本情况及全市加强粮食生产的主要措施。总结了健康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主要经验,并根据目前粮食生产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提高盐城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思路与对策以及今后发展粮食生产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省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发展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稳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福建是粮食调入大省,粮食自给率低,稳定粮食生产的难度越来越大,培育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特别是引导和培育种粮大户,发展规模粮食生产经营,将成为今后我省稳定粮食生产的重要任务。一、发展现状根据我们组织开展的全省种粮大户调查,沿海种植规模在50亩以上、山区种植规模在30亩的全省粮  相似文献   

5.
论甘肃省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粮食生产事关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全局。目前 ,甘肃的农业虽解决农民的生存问题 ,但它的发展缓慢 ,劳动生产率很难提高 ,本文就影响我省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几个方面作以阐述。  相似文献   

6.
玉米是我省三大农作物之一,也是我省粮食生产发展的主要作物。近年来,随着市场对玉米需求的不断扩大,在发展粮食生产政策的引导下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经过广大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我省玉米生产已得到快速发展,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但与之相配套的新品种、新肥料和新技术相对滞后,成为制约我省玉米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进一步提高玉米单产和品质,  相似文献   

7.
构筑甘肃粮食安全的长效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粮食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性产业,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保障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甘肃是全国典型的旱作农业区,经济欠发达,生态环境脆弱,粮食生产水平低,结构平衡压力大,但增产潜力也大。近年来,甘肃大力发展旱作农业,粮食生产取得了显著成效,走出了自己的路子。认真总结甘肃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经验,深入分析面临的困难和挑战,研究保障粮食安全的重大问题,构筑粮食安全的长效机制,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浙江现代农业》2006,(1):19-24,45
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和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的推进.我省粮食逐渐由过去的主产区转变为了主销区.产需缺口不断扩大,粮价几度涨跌起伏,极大影响了种粮农户的生产积极性,对我省粮食地区安全提出了严峻挑战。本文试图通过考察绍兴、金华两市粮食生产微观承载主体广大种粮农户尤其是种粮大户的形成发展历程,及其认知和意愿,分析种粮大户形成发展的动力与阻力,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期为政府和有关部门稳定和发展粮食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由于粮价上涨和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的共同作用,农民种粮积极性有所回升,加之农业部水稻高产创建和省粮食生产能力建设等项目的实施带动,隆昌县粮食生产已连续四年获得丰收,基本保证了在家人口的口粮消费和养殖业等生产发展的大部分需求,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如不及时加以解决,势必影响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本文力求通过客观分析我县发展粮食生产的主要困境,提出进一步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由于粮价上涨和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的共同作用,农民种粮积极性有所回升.加之农业部水稻高产创建和四川省粮食生产能力建设等项目的实施带动,我县粮食生产已连续4年获得丰收,基本保证了在家人口的口粮消费和养殖业等生产发展的大部分需求.但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如不及时加以解决,势必影响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本文力求通过客观分析限制我县发展粮食生产的主要瓶颈问题,提出进一步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1.
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确保粮食安全,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历来都受到国家和省上的高度重视和普遍加强。近年来,甘肃的粮食生产持续快速发展,连续七年总产保持在800万吨以上的较高水平,去年总产达到958.3万吨,创历史新高。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粮食生产的目标是突破1000万吨大关,为实现"十二五"农业跨越...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湖南省粮食生产现状,对制约湖南粮食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以及湖南省的粮食增产潜力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粮食持续稳定增产的思路和对策,对湖南省今后粮食的增产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饲料是发展畜牧业的基础。目前河南省所生产的配合饲料,其原料主要是禾谷类籽实,以饼类为辅佐。这种配合结构恐怕在今后仍将持续。由于农业连年增收,作为饲料中用量最大的粮食一时呈现大量贮积。但是考虑到我省人口众多,目前虽对畜产品的消费水平较低,今后必然会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所以从今后增长的需要来衡量,可供饲用的粮食贮备仍然是很不够的。发达国家的粮食生产,每人年平均为1500—2000斤,而我省尚不足800斤。很明显,  相似文献   

14.
<正> 水稻是我省粮食生产中播种面积最大的高产稳产作物,自70年代以来,常年占粮食面积的三分之一,总产稳定在二分之一以上,尤其在沿江稻区所占比重较大,面积占80%,总产占90%以上。因此,水稻在我省的粮食及整个农业生产中,都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为实现水稻生产在“七五”期间再上新台阶,现将我省“六五”以来的水稻生产形势及经验作一分析和总结,并对今后全省水稻生产的发展提出几点初步意见。  相似文献   

15.
<正> 水稻占我省粮食总产一半以上,增产稻谷对我省粮食生产有特别重要意义.近几年我省水稻生产发展缓慢,远远不能适应日益增长的稻米需求.查其原因除粮价偏低挫伤稻农积极性外,主要是:中低产田面积大,改造缓慢;农田水利不配套,管修不善;偏施氮肥,化肥紧缺;杂交稻组合单一,种子主要靠外购调运;常规稻种子混杂退化,栽培技术落后等.今后我省发展水稻生产,需狠抓这些薄弱环节,促全省均衡增产.我们建议:  相似文献   

16.
余干县是我省经国家确定的五个商品粮基地县之一,它位于鄱阳湖滨,有一定的粮食生产优势。建国以来,余干县粮食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1984年总产达59027.82万斤,比1949年的14778万斤增长了近三倍。继续抓好粮食生产,保持和发展粮食优势,仍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因此,有必要对今后五年、十年余干县粮食生产发展到什么样的水平进行预测,对2000年的远景加以估计,供领导决策和计划时参考。  相似文献   

17.
泰兴市粮食生产主要以稻麦两熟为主,近年来粮食生产呈稳步上升态势,但也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本文分析并总结了近年来泰兴市粮食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今后粮食生产对策,以期提高泰兴市粮食生产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8.
在回顾和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宁夏回族自治区平罗县粮食生产历史的基础上 ,提出今后粮食生产发展的建议是 :提高对稳定发展粮食生产重要性的认识 ;制定有利于促进粮食生产发展的政策 ,保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保护耕地 ,稳定粮食种植面积 ;增加对粮食生产的投入 ;采取各种农业增产措施 ,提高粮食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19.
促进福建粮食产业化经营的若干途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是缺粮省份,除口粮能够基本自给以外,饲料粮、工业用粮需要大量外调.长期以来,由于粮食品种单一,品质不高,生产规模小,管理粗放,导致粮食生产效益低下.特别是近年来,我国粮食持续几年丰收,出现了粮食供求的基本平衡,局部地区出现了结构性的粮食剩余.我省也不例外,粮食出现了大量的压仓现象.积压的粮食主要是劣质粮.因此,我省在加大发展优质粮食,实行优质优价的同时,还必须扎扎实实地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努力扩大规模经营,发展加工业,提高农民种粮经济效益,促进我省粮食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发展粮食产业化经营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正6月27日,全省水田高效植保机械技术推广现场会在长春市九台区召开,会议的主要目的是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绿色农业发展,进一步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实施藏粮于技战略,加快推进我省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建设。省农委副主任包维国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他指出当前我省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大力发展高效植保机械化不仅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粮食生产全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