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冬小麦新品种农大211在南疆地区的引种示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对引进的冬小麦新品种农大211在南疆地区的综合表现进行研究,探讨该品种的适应性及丰产性,旨在为南疆冬小麦提供可替代的储备品种.[方法]以冬小麦新品种农大211、喀什地区新冬20号、阿克苏地区新冬22号为试验材料,对生育期和产量等农艺性状进行研究.[结果]冬小麦新品种农大211生育期比新冬20号晚熟2~3d,比新冬22号早熟3d,产量比新冬20号和新冬22号分别增产7.95;和10.56;.[结论]冬小麦新品种农大211可作为搭配品种在南疆地区进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
北疆冬小麦新品系丰产性和稳产性的非参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小麦区域试验资料分析提供科学合理、全面的评价方法,为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优良小麦新品种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非参数统计分析方法,对2006~2007年度新疆冬小麦北疆组区域试验的参试品种的丰产性和稳产性进行了分析.[结果]丰产性和稳产性均较好的小麦品种是04/2127,其丰产性指数Pi、Pi′、分别为82.9;、37.1;,优于对照新冬18号(V14)的64.3;、12.9;和新冬22号(V15)的48.6;、8.9;;其稳定性指数在各品种的产量稳定性同μ总体的情况下优于对照,与生产上品种实际表现相一致.[结论]非参数统计法具有分析简单、直观、实用的特点,适合于评价区试资料的品种表现.  相似文献   

3.
为全面评价冬小麦新品种庆农9号的丰产、稳产特性,以1999-2002年度甘肃省陇东片冬小麦区域试验结果为资料,通过产量、变异系数和回归系数分别对庆农9号和对照品种(蓝天4号)的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进行比较、分析,以促进该品种在生产中的推广应用。结果表明:庆农9号是一个丰产、稳产性好,适应性较广的优质冬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4.
[目的]客观、准确评价区域试验中冬小麦新品系的丰产性和稳定性,探明适合新疆冬小麦区域试验分析的统计模型.[方法]利用AMMI模型和GGE双标图分析2010、2011年北疆冬小麦区域试验中5个试点、12个新品系的产量结果.[结果]基因型、环境及基因型×环境互作的平方和分别占总平方和的6.96;、32.62;和26.82;,均达到极显著水平.通过模型分析,垦冬杂1号和垦冬00(2)号具有较好的稳产性和丰产性,适合在伊宁、塔城和奇台等地区种植;08/7148在安宁渠点和塔城地区种植可获得高产.同时,GGE双标图对新品系丰产性分析结果与田间试验结果趋于一致,相对于AMMI模型能够直观、简单提供新品系的稳定性和适种区域.[结论]GGE双标图法比较适合分析北疆冬小麦区域试验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小麦是阿克苏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2019年引进疆内外已审定和推广的14个中(强)筋冬小麦新品种开展品种比较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宜在阿克苏地区推广种植的优质、高产冬小麦新品种。试验结果表明:新冬22号表现高产稳产,仍可作为主栽品种推广种植;邢麦18号、垦冬杂4号、新冬55号、新冬60号4个冬小麦新品种表现适应性、丰产性较好(尤其是邢麦18号表现早熟高产),可作为重点品种进一步做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新疆北疆包蛋麦冬性小麦、春性小麦品种间干物质积累、灌浆特性及产量的差异.[方法]田间采用包蛋种植方式比较冬、春性小麦品种的干物质积累、灌浆特性及产量的差异.[结果]冬性品种包蛋以新冬41号产量较高,为7812.3 kg/hm2,春性品种包蛋以新春6号产量较高,为7935.6 kg/hm2.冬性品种总干物质积...  相似文献   

7.
中熟耐旱高淀粉玉米杂交种新玉41号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选育适宜新疆种植的中熟高淀粉玉米品种.[方法]选择中熟玉米自交系502作母本,588作父本,进行品种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结果]新玉41号区试产量907.15 kg/667 m~2,比对照新玉13增产8.86;,生产试验产量860.6 kg/667 m~2,比对照增产10.38;,增产达极显著水平.生育期126.6 d,比对照晚熟2.9 d,所需≥10℃有效积温2 600℃.耐旱指数1.39,超过1级耐旱水平,具有极强的耐旱性.籽粒容重730 g/L,淀粉含量75.96;,千粒重330 g,籽粒半马齿,金黄色.抗玉米黑粉病、丝黑穗病和青枯病.适宜种植密度为4 500~5 000株/667 m~2.[结论]新玉41号中熟耐旱高产高淀粉粮饲兼用玉米新品种,2007年2月通过新疆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新审玉2007年31号).2008年9月申请国家植物新品种权(20080475.8).适宜新疆北疆地区春播、南疆地区套播种植.  相似文献   

8.
为了全面了解小麦新品种沧麦15的生产特性,以2 a的区域生产试验产量结果为依据,通过产量、变异系数、高稳系数和回归系数分别对参试品种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沧麦15表现为较好的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通过抗性鉴定沧麦15表现为较好的抗旱性,是一个比较理想的高产冬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9.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保大麦8号的生产特性,以2001年至2003年保山市啤饲大麦区域试验结果为资料,通过产量、变异系数和回归系数分别对保大麦8号和对照品种(V0)6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进行分析比较,以促进该品种在生产中的推广应用。结果表明:保大麦8号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优于对照品种,是一个比较理想的高产大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10.
为了更全面详细地了解小麦新品种临麦4号的生产特性,以2005—2006年度山东省小麦高肥1组区域试验的结果为依据,通过产量、变异系数、高稳系数和回归系数分别对临麦4号和对照品种潍麦8号的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进行比较、分析,以促进该品种在生产中的推广应用。结果表明,临麦4号丰产性能高、稳定性能好、适应范围广,是一个比较理想的高产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11.
【目的】发掘冬小麦品种抗旱种质资源,在两种灌水处理条件下,田间筛选小麦抗旱资源,拓宽新疆冬小麦抗旱遗传育种选择范围。【方法】以4份新疆、16份黄淮麦区冬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分别在5次灌水和3次灌水处理条件下,对小麦单株成穗数、株高、穗长、穗基部不育、穗顶部不育、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产量等9个农艺性状和产量指标进行分析。【结果】两种处理下,20份材料的9个农艺性状总体差异较大,5次灌溉处理下大部分性状的均值高于3次灌溉处理;各个性状的变异系数差异较大;各性状抗旱系数变化在0.75~1.13;产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两种灌水处理下产量都在前7位之内的有山农15号,烟农23号、新冬20号、新冬22号和新冬18号共5个品种;产量都在后6位之内的有山农12号、泰山22号、石4185号、石新616号和石麦18号共5个品种。【结论】适当增加灌水次数可以增加冬小麦产量。尤其是幼苗分蘖和籽粒灌浆成熟期保持充足的水分,对提高冬小麦产量有促进作用。相对黄淮麦区的冬小麦品种,新疆自育的冬小麦品种表现出较强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小麦新品种平安7号丰产性、稳定性及适应性。[方法]根据2006—2007年度、2007—2008年度河南省小麦区试试验汇总资料和2008—2009年度河南省小麦生产试验汇总资料,利用变异系数、高稳系数、回归系数、适应度、品种稳定性与适应性(Cosolin)对平安7号的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平安7号表现出丰产性突出、稳产性好和适应性广的特点,具有广阔的推广空间。[结论]该研究为平安7号在生产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全面了解国审小麦新品种连麦2号的育种价值和生产特性。[方法]以2002~2005年度黄淮南片小麦和江苏省区域试验的结果为依据,通过产量、变异系数和适应度对该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广适性进行研究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国审小麦新品种连麦2号具有丰产、稳产、抗逆、广适的特点,其群体结构合理,在较高肥水力水平下产量表现良好。[结论]连麦2号在黄淮南片麦区具有广阔的推广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张玉坤  朱卫生  蔡世舫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6):12838-12839
[目的]为了揭示小麦新品种宿553(Triticum aestivum Linn.)的生产利用和育种价值。[方法]以2007~2011年安徽省淮北片区试、生产试验、黄淮南片冬水组区试、生产试验试验结果为依据,通过与区域试验对照相比较的方法进行分析,采用Shulka分析方法和变异系数(CV)对品种稳定性和适应性进行分析。[结果]宿553小麦丰产稳产性好、适应性较强,品质指标达到国家强筋小麦标准,有广阔的应用发展前景。[结论]该研究可为宿553在黄淮南片麦区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陇春24小麦品种的丰产性和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苟作旺  杨文雄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3):7123-7124
[目的]为了全面了解陇春24小麦品种的丰产性能。[方法]依据2004~2005年甘肃省水地春小麦区域试验资料,运用联合方差分析法和高稳系数法(HSC),对陇春24和其他21个品种的丰产性和稳产性进行了分析,同时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2004 ̄2005年小麦区域试验中相同地点的4个品种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联合方差分析结果表明,2004年区域试验中,陇春24平均产量为8624.40 kg/hm2,较对照高原602增产6.65%;2005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7 627.35 kg/hm2,较对照增产11.65%。HSC分析表明,陇春24、91043的高稳系数与产量间的相关系数为-0.8515,高稳系数与变异系数的相关系数为0.7845,高稳系数与标准差间的相关系数为0.4806。[结论]陇春24小麦品种丰产稳产性好,具有较大的增产潜力,在甘肃河西及沿黄灌区适应性较好。  相似文献   

16.
国审小麦新品种漯麦8号的选育及其丰产性稳产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漯麦8号是漯河市农科院1998年选用鲁麦14为母本、豫麦41为父本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2007年通过国家审定,审定号为2007008。为了更全面详细了解漯麦8号的生产特性,对其选育过程、特征特性进行了论述.并以2004~2005年度国家冬小麦品种试验黄淮南片水地B组区域试验汇总结果为依据,通过产量、变异系数、高稳系数等参数分别对漯麦8号和对照品种豫麦49进行比较分析,以促进该品种在生产中的椎广应用。结果表明,漯麦8号丰产性能高、稳定性能好,是一个比较理想的优质高产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选育出高产、稳产、优质、多抗、适应性强的大豆新品种。[方法]依据2012年河南省大豆区域预备试验结果,采用通用高产稳产性参数估算、高稳系数法和回归系数法对商豆1201的高产稳产性及适应性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商豆1201的特征特性、品质及抗性鉴定进行了阐述。[结果]商豆1201具有较好的高产性和稳产性,是一个比较理想的高产稳产大豆新品种,且属于优良环境特殊适应性品种。[结论]该研究为商豆1201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镇稻12号在水稻生产中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2006~2008年江苏省水稻新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结果为分析资料,采用高稳系数法,结合产量变异系数和适应度,对镇稻12号和对照武运粳7号进行比较。[结果]在2006~2007年区域试验、2008年生产试验中,镇稻12号的平均产量分别为9225.0、8865.0、9379.5kg/hm^2,分别比对照增产2.07%、7.70%、6.50%;高稳系数分别为88.79%、94.48%和93.86%,均大于对照;产量变异系数分剐为4.32%、3.55%、3.07%,均小于对照;适应度分剐为75.0%、100.0%、66.7%,均大于对照.[结论]镇稻12号是一个高产稳产、丰产性好的晚粳稻新品种,具有较好的广适性,增产潜力大,适宜在沿江和苏南等中高产地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