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山西省南部小麦品种品质现状及其改良建议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1998~ 2 0 0 0年 ,以山西省南部麦区主要推广的小麦品种 (系 )为材料 ,对品种的品质性状、品质性状的年际变化及品种品质分类等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 ,近年山西省南部推广的小麦新品种 (系 )的千粒重、容重属中等 ;蛋白质、面筋含量较高 ,但其品质较差 ;多数品种沉降值偏低 ,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较短 ;同一品种在不同年际间主要品质性状表现出较大差异。优质小麦品种 (系 )中以引进的品种较多 ,这一问题应引起育种部门和品种审定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以12个西藏小麦品种(系)为研究材料,分析了小麦籽粒湿面筋、粗蛋白含量、沉淀指数等品质特性及与藏面评分关系,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11. 43%~14. 16%,平均值12. 66%;湿面筋含量23. 30%~30. 70%,平均值26. 21%;沉淀指数33. 00~72. 00 m L,平均值49. 92 m L;形成时间0. 9~3. 8 min,平均值2. 13 min;稳定时间0. 90~4. 40 min,平均值2. 14 min;藏面评分68. 50~87. 80分,平均值83. 97分。评分≥85分的品种(系) 7个,≥75分且85分的品种(系) 4个。藏面评分与小麦籽粒品质相关性大小排序为蛋白质含量稳定时间形成时间,与湿面筋含量、弱化度、沉降值呈弱负相关;藏面对小麦粉品质要求,11. 0%≤籽粒蛋白质含量≤12. 5%,36. 0 m L≤沉降值≤43. 0 m L,28%≤湿面筋含量≤32%,5. 0 min≤稳定时间≤8. 0 min。  相似文献   

3.
为全面了解山西省审定小麦品种类型与品质状况,为优质小麦品种的选育和品质改进提供参考,对2002—2020年山西省审定的176个品种的籽粒粗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面团稳定时间进行分析,并对品种进行聚类分析。品质分析表明,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的平均值较高且较为稳定,分别为14.86%和32.05%;面团稳定时间较低且以0.207 min/a的速度呈下降趋势,平均为4 min; 3项指标均达强筋麦、中强筋麦、中筋麦和弱筋麦标准的比例为5.7%、4.5%、25.0%、0.6%。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优质品种与其他品种差异大,且亲本单一。因此扩大优质亲本选择,增强品质性状间协调性是山西省品质改良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4.
山西省小麦主要栽培品种(系)的品质现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采用国际或国家标准分析方法 ,对 1999年山西省种植的或参加区试的 31个小麦品种 (系 )进行了品质测试 ,各性状的平均值为 :千粒重 36 0g ,容重 76 9 5g/L ,角质率 58 7% ,出粉率 6 1 0 % ,蛋白质含量 13 7% ,湿面筋 4 4 3% ,干面筋 14 5% ,沉降值 36 6ml。参照小麦品质分类标准 ,目前山西省种植的小麦品种的容重、出粉率、沉降值中等 ,蛋白质和面筋含量较高 ,但面筋质量较差 ,大多小麦品种属于中力小麦 ,个别品种达到强力小麦标准 ,无弱力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具有相同HMW-GS组合小麦品种的品质差异情况,本研究利用山东农业大学品质育种实验室保存的种质资源和黄淮冬麦区新育成的小麦品种(系)230份,用SDS-PAGE电泳分析材料的亚基类型并筛选鉴定具有相同HMW-GS组合的小麦品种。结果表明:①在Glu-A1位点具有3种亚基类型(N、1、2*);Glu-B1位点具有5种亚基类型(6+8、7+8、7+9、14+15、17+18);Glu-D1位点具有2种亚基类型(2+12、5+10)。并筛选鉴定出具有相同HMW-GS(1、7+9、2+12)组合的小麦品种(系)12份。②对具有相同HMW-GS的小麦品种(系)进行了主要品质指标测定,其粗蛋白含量、湿面筋含量和吸水率变异较小,变异系数分别为4.5%、7.5%和4.4%;沉淀值、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变异均较大,其中稳定时间变异最大,平均为3.7 min,变幅为1.6~15.1 min,变异系数为99.8%,由此表明,相同HMW-GS组合小麦品种(系)间主要品质指标存在较大差异,这为进一步研究HMW-GS对小麦品质的影响和小麦品质育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新疆专用馒头、拉面、饺子小麦品种品质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对新疆种植和选育的120份品种(系)进行全面品质测试,从中选出新疆目前广泛种植的12个小麦品种(系),对其籽粒品质、面团流变学特性和面食制成品品质进行了全面评价,初步提出新疆专用饺子、馒头、拉面小麦品种品质指标.即拉面专用小麦品种品质指标为湿面筋含量大于28.0;,稳定时间3.0~6.0 min,弱化度80~100 BU、延伸性大于180 mm;饺子专用小麦品种品质指标为湿面筋含量大于30.0;,稳定时间5~8 min,弱化度小于90 BU、最大抗拉阻力300~400 EU;馒头专用小麦品种品质指标为湿面筋含量大于28.0;,稳定时间3.5~7.0 min,弱化度小于90 BU,最大抗拉阻力在250~350EU,延伸性大于160 mm.  相似文献   

7.
新疆冬小麦区试新品种(系)品质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以2005~2006年度新疆冬麦区域试验15个参试小麦品种(系)为材料,采用AACC及国标分析方法对磨粉品质、面粉品质及面团流变学特性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1)新疆小麦新品系的品质性状有了明显提高,表现为面粉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淀值、稳定时间、延展度高的特点,但存在面粉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与面团流变学特性不协调的问题,面团流变学特性需进一步提高.(2)新疆小麦新品系的的灰分含量、沉淀值以及形成时间、稳定时间、软化度、评价值、拉伸面积、最大拉伸阻力等面团流变学特性的变异系数均较高,具有较大的遗传改良潜力,是今后小麦品质改良的重点性状.(3)经综合比较和评价,仅有品种(系)CA0203、200502达到国家强筋小麦品质标准.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小麦新品种(系)品质性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2009-2010年度河南省水地区试70个参试小麦新品种(系)的品质性状。结果表明:河南省70个小麦新品种(系)平均籽粒容重803.3g/L,蛋白质含量14.94%,湿面筋含量32.2%,沉淀值60.0mL,吸水率59.1%,形成时间4.1min,稳定时间5.3min,弱化度119FU,出粉率69.3%。不同组小麦新品种(系)各品质指标变化趋势存在差异,其中容重、吸水率、形成时间、弱化度呈现冬水组>春水组,而沉淀值、稳定时间、出粉率呈现冬水组<春水组,其中蛋白质、湿面筋含量较接近。综合品质性状达到强、中、弱筋小麦品质标准的分别有7个、63个和0个品种。提高小麦品种的吸水率、筛选合适的形成时间、提高稳定时间、降低弱化度、提高出粉率是今后河南小麦品种品质育种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长江中下游麦区小麦品种品质现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了解长江中下游麦区现有小麦品种的品质现状,以该区近10年来审定推广的58个小麦品种为试材,对其主要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品种间品质性状的差异较大,其中变异最大的是面团稳定时间,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变异较小。2)品质性状的平均值为:蛋白质含量13.3%±1.8%,湿面筋含量29.3%±5.7%,面团稳定时间(4.4±4.1)min。3)不同省份间小麦品种的品质有差异,安徽省小麦品种的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稳定时间要高于湖北、江苏和浙江。4)该区绝大部分品种属中筋类型,扬麦10号和安农92484达到优质强筋二等标准,宁麦9号、扬辐麦2号、扬麦13和扬麦15达到优质弱筋小麦标准。同时,提出了长江中下游麦区小麦品质改良策略、品质区划以及重点推广品种的意见。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2009-2010年度河南省水地区试70个参试小麦新品种(系)的品质性状,结果表明:河南小麦新品种(系)各品质性状的平均值为:籽粒容重803.3 g/L、蛋白质含量14.94%、湿面筋含量32.2%、沉淀值60.0 ml、吸水率59.1%、形成时间4.1 min、稳定时间5.3 min、弱化度119 Bu,出粉率69.3。不同组小麦新品种(系)各品质指标变化趋势存在差异,其中容重、吸水率、形成时间、弱化度呈现冬水组〉春水组,而沉淀值、稳定时间呈现冬水组〈春水组,蛋白质、湿面筋含量较接近。综合品质性状达到强、中、弱筋小麦品质标准的分别有7个、63个和0个品种。提高吸水率、找到合适的形成时间、提高稳定时间、降低弱化度是今后河南省小麦品种品质育种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