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4YB-Ⅰ型甘蓝收获机的总体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我国甘蓝收获的机械化,降低农民的劳动强度,本设计从实际需要出发,应用Pro/E软件,对4YB-I型甘蓝收获机整机及主要部件进行了三维实体设计,并对其主要工作部件收集机构、圆盘割刀、压顶导正机构、提升机构等进行了设计计算,确定了主要技术参数.模拟结果表明:该收获机可实现对整棵甘蓝的收集、拔取、切根及运输.  相似文献   

2.
为了能及时将拔取的甘蓝运送到切割器,切除根及烂叶,降低运送过程中的机械损伤和功率损耗,运用Pro/E软件对4YB-Ⅰ型甘蓝收获机提升装置进行了三维实体建模,确定了主要技术参数;对主要部件输送带进行了应力分析,输送过程中承受的最大应力是6.024 MPa;通过试验确定的提升输送装置的合理运行速度为0.5 m/s;在试验台上对该装置进行测试,运行结果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3.
在甘蓝机械化收获过程中,拔取和切根是2个关键环节,其性能优劣直接影响到机械化收获的作业效率和质量。针对现有机械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以提高甘蓝的拔取和切根效果为目标,提出了一种将曲面双圆盘切割刀和V型切割刀相结合的拔取切根结构设计方案,并对其进行了主要参数设计和力学计算。该方案具有结构简单、安装调整方便、拔取切割高效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我国甘蓝机械化收获无适合机型的实际问题,结合西北地区甘蓝种植模式,通过理论分析,应用CAD技术,设计了4YB-Ⅰ型单行甘蓝联合收获机,研究了该机的整体结构和工作原理,确定了关键部件的结构参数.结果表明:4YB-Ⅰ型甘蓝联合收获机的作业速度为0.3m/s,圆盘割刀切割速度为6m/s,生产率为0.04~0.05hm2/h.说明该机结构简单、性能可靠,能为我国甘蓝收获的机械化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针对丘陵山区前胡收获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无专用机型等问题,设计了一款联合式前胡收获机。在阐述前胡收获机整机结构和工作原理的基础上,结合前胡收获农艺要求,对挖掘装置、输送装置的结构及工作参数进行了理论分析与结构设计,确定收获机挖掘装置和输送装置的结构与工作参数。对振动装置、分离装置工作过程的临界状况进行受力分析,确定收获机振动筛和圆筒筛工作参数范围。以工作效率、损失率、损伤率和含杂率为指标,对收获机样机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收获机以最小前进速度0.8 m·s-1和最大前进速度1.2 m·s-1作业时,工作效率分别为0.19和0.28 hm2·h-1,损失率分别为3.56%和3.62%,损伤率分别为2.83%和2.79%,含杂率为3.28%和3.67%。前胡收获机各项工作指标符合行业标准。研究结果可为根茎类作物收获机械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甘蓝包叶剔除装置设计与参数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制甘蓝包叶剔除装置并分析工作原理,确定甘蓝包叶剔除主要结构与工作参数。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中心组合优化试验方法,以输送速度、剥皮辊转速、剥皮间距及剥皮角度四个因素为影响因子,甘蓝剥皮率为目标函数,探究甘蓝包叶剔除装置结构与工作参数最优组合。结果表明,各影响因子对剥皮率贡献率依次为剥皮辊转速、输送速度、剥皮间距和剥皮角度;当输送速度1.82~2.05 m·s-1,剥皮辊转速194~210r·min-1,剥皮间距40 mm,剥皮角度40°时,甘蓝剥皮率为78%~80%。可为甘蓝收获机包叶剔除装置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决酿酒葡萄机械化收获作业的输送难题,设计了1种酿酒葡萄收获机输送装置,阐述了该装置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主要对装置的导轨结构、戽斗及驱动装置进行了设计;该输送装置采用导轨支撑双铰接输送链,戽斗收集采收的酿酒葡萄粒,并将其在双铰接链的带动下输送至料箱。  相似文献   

8.
<正>甘蓝具有耐寒、易贮耐运、产量高、品质好等特点,在我国各地普遍栽培,是东北、西北、华北等地区的主要蔬菜之一。近年,随着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以前研究较少的蔬菜机械化领域已经逐步成为重点和热点。国内甘蓝收获作业全部由人工完成、费时费力,甘蓝的机械化收获成了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1 总体结构及工作原理针对我国北方普遍的结球甘蓝种植模式以及农艺要求,研究设计的甘蓝收获机为半悬挂、单行一次性收获结构,收获输送部件侧向配置,整机结构如图  相似文献   

9.
为满足玉米收获机摘穗辊等主要工作部件的设计和室内试验的需要,在对国内玉米收获机结构、工作参数和收获工艺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新型多功能玉米收获实验台.试验台主要由台架、植株喂入装置、电气控制等部分组成,台架可安装玉米割台和剥皮装置,植株喂入装置包括支架、输送链、夹持板等.通过改变摘穗辊间隙、转速以及植株株距、行距、喂入速度等,测试不同工况下的功耗、收获质量;在台架上更换剥皮装置,调节工作参数,还可以测试剥皮作业功耗和质量.经过试验验证,试验台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0.
玉米联合收获机的割台装置是玉米收获机的核心部件,其技术性能优劣,直接影响玉米联合收获机的作业质量,为了更好地改善玉米收获机割台装置所存在的损失大,易堵塞,适应性差的问题,对割台装置结构参数进行更深入的数学和物理分析并进行相应的田间试验比对,从而获得更加科学的结构和运动参数,为板式割台的设计制造提供科学的参数依据,从而提高玉米收获机的作业质量和技术水平。研究的基本方法是建立数学计算模型和数学试验模型,通过数学计算和模型试验得出更加科学可靠的运动参数。  相似文献   

11.
大豆联合收获机清选装置与关键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选装置是大豆联合收获机完成脱粒混合物清选分离的主要设备,其工作性能决定大豆机收的清选作业水平。目前,中国专用于大豆机收的清选装置较少,联合收获机主要采用筛子-气流式清选装置,但该类清选装置与大豆特性的匹配性较低,导致大豆机收清选损失率和含杂率较大。从清选装置与关键技术2个方面综述大豆联合收获机清选装置的研究现状,结合当今世界联合收获机清选装置的先进技术进行总结,分析现阶段中国大豆机收清选装置研究的不足之处,并展望大豆联合收获机清选装置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针对油葵收获时存在脱净率低、破损率大等问题,本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油葵联合收获机的油葵脱粒装置.【方法】首先论述油葵联合收获机的总体结构与工作原理,并对该机中脱粒装置的关键部件进行设计与分析,得到各部件的重要关键参数,最终使用油葵联合收获机进行田间试验,验证脱粒装置的工作性能.【结果】通过对油葵联合收获机中脱粒装置关键部件的设计分析,得到了脱粒滚筒的转速为280 r/min,脱粒间隙为24 mm,最后使用油葵联合收获机进行田间试验验证:该机的脱净率为98.56%,籽粒的破损率为2.12%.【结论】该油葵脱粒装置有效地提高了油葵脱净率,降低籽粒破损率,具备良好的脱粒性能.  相似文献   

13.
科技短波     
《新农村》2012,(12):49
我国专家创新"棉秆收获切碎压捆联合作业"技术最近,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等单位完成"棉秆收获切碎压捆联合作业技术及装备的研究与开发"项目。据南京农机化所农业资源开发与设施农业工程技术中心主任陈永生介绍,自2009年以来,项目组创新研发了4MGB-237型自走式棉秆拔秆切碎联合收获机,改进优化了9YL-40型直立式棉秆液压打包机。据了解,创新后的棉秆联合收获机突破了棉秆高效整株拔取、强制平顺输送、低耗切碎集箱等关键技术,可一次性完成拔秆、输送、切碎、集料,大大提高了棉秆收获效率,降低了收获成本;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目前我国中小规模大蒜种植户比例较大,适用小型大蒜联合收获机较少等问题,设计了一款单行大蒜联合收获机。该机主要由行走装置、传动装置、扶禾分禾装置、振动挖掘装置、柔性夹持装置、切割装置、收集装置等组成,可以一次性完成单行大蒜振动挖掘、夹持输送、切秧切根、收集蒜头等工作。该机具备体积小巧、操作方便、维修成本低等特点,大田试验表明,该机型作业性能良好,作业效率达到0.036 m2/h;未成功切头率为1.81%,损失率为1.37%,漏收率为1.72%。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玉米籽粒收获机的脱粒分离装置进行了关键部件的创新设计与优化改进,达到降低玉米脱粒过程中的籽粒破碎率,降低未脱净率,减少脱粒损失的效果,实现玉米脱粒分离装置高效、高性能的脱粒分离作业。为我国玉米籽粒联合收获机的研制与设计提供参考,促进玉米籽粒收获技术的发展,推动国内玉米籽粒收获模式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为研制茎秆粉碎机前置穗茎兼收型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保证割台和茎秆粉碎机可以互不干扰的进行工作,且能在一定范围内运动以达到合适的离地高度;利用三维设计软件的建模以及分析功能,设计茎秆粉碎机的悬挂装置;通过运动仿真和应力分析,获得悬挂架受力最大位置的等效应力、位移、安全系数分布云图。结果表明,悬挂架设计合理,可以达到作业要求;最后通过样机试制验证了该设计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设计了一种收获装置前置的履带式花生联合收获机,其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提高了在潮湿松软土地作业的适应性.采用复合式果粒输送排杂机构,提高了排杂及清选效果;其变速箱后置,花生收获装置位于机器正前方,收获时履带跨一垄行走,一次可收获一垄两行,提高了收获作业适应性及作业效率.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毛叶苕子种子收获时遇到的无专用作业机具以及借用其它收获机具时损失率大、含杂率高等问题,研究设计了一种毛叶苕子收获机。介绍了毛叶苕子收获机的整体结构、工作原理和基本参数,并利用Solid Works软件对关键零部件进行了设计,同时确定了毛叶苕子收获机的基本作业参数。通过田间试验表明:毛叶苕子收获时损失率为15. 6%,含杂率为4. 5%,作业效率为0. 32 hm~2/h,均达到了设计的基本要求。该研究可为其它绿肥作物种子收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当代农业》2014,(21):27-27
南京农机化研究所和星光农机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4LZD-2.0大豆联合收获机,配置大豆低割装置,对地面适应性好,损失率低,受到大豆种植大户的一致好评。长期以来,在我国大豆收获主要采用稻麦联合收获机作业,据田间测量表明,由于机器参数、部件结构不适合收获大豆等原因造成的收获损失高达10%。自2013年起,经过课题组成员的努力,成功设计试制出了4LZD-2.0大豆联合收获机,在普通稻麦联合收获机基础上,设计了适合于大豆收获的低割装置,保证割台随地面仿行,对割台参数进行优化,减少割台损失。对脱粒清选系统进行参数优化,减少破损率。通过田间试验表明,该机能实现大豆低创要求,损失率小,破碎率低。  相似文献   

20.
大蒜联合收获机田间作业性能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自行开发研制的自走式大蒜联合收获机进行田间作业性能试验,测试在不同作业条件下其扶禾装置及对齐切秧装置的作业效果。并通过对不同作业速度时该机的损失率、伤蒜率、清土率、生产率等主要性能指标的测试,考核该机的田间作业性能,分析影响其作业性能的主要原因及解决办法,为机具的进一步优化设计与改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