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本研究采集了青海湖地区不同季节牧场的主要高山植物物种,分析其常规营养成分,为青藏高原地区家畜养殖饲草料配方和营养标准提供参考,以指导牧民和养殖户等合理利用天然草场、配合补饲饲料,提高青藏高原的畜牧业水平。结果表明,青海湖地区夏季草场主要优势物种为矮嵩草和小嵩草,秋季牧场主要优势物种为苔草和小嵩草。夏秋季草场可食牧草营养价值比较高,夏季草场矮嵩草和小嵩草的粗蛋白含量分别达到9.4%和10.6%,秋季草场苔草和小嵩草的粗蛋白分别为10.6%和9.3%,但夏秋季草场可食牧草生物量比较低,主要可食牧草的干物质生物量为30~45g/m2。冬季草场可食牧草粗蛋白含量比较低,主要牧草粗蛋白含量苔草只有5.4%,地上干物质总生物量为29g/m2。研究结果表明青海湖地区可食牧草的营养价值比较高,在牧草生长季节控制放牧压力,通过放牧可以满足家畜的营养需求,冬春枯草季节需要适当补饲。  相似文献   

2.
余培芝  陈志  冯璐 《青海草业》2015,(1):11-12,30
用索式提取法对祁连高寒沼泽湿地中5种优势种牧草进行不同季节粗脂肪含量测定。结果表明:5种优势种牧草粗脂肪含量7月份最高,8月份其次,9月份含量最低;其中,7月份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 L.)、华扁穗草(Blysmus sinocompressus)、甘肃苔草(Carex kansuensis)、西藏嵩草(Kobresia tibetica)、小钩毛苔草(Carex microglochin)的粗脂肪含量分别为7.32%、5.17%、7.60%、3.61%、6.68%。到9月草地早熟禾粗脂肪含量降低了82.65%,华扁穗草降低了74.08%,甘肃苔草降低了55.66%,西藏嵩草降低了64.27%,小钩毛苔草降低了77.10%。因此,7、8两个月最适合放牧,9月份应适当补充营养。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不同区域可食牧草的营养特征并在后期加以利用,对三江源地区常见可食牧草进行概略养分分析,采用随机取样方法并进行常规分析.结果 表明:(1)莎草科物种以及禾本科垂穗披碱草的养分含量与海拔存在一定的相关,在三江源区域的分布为东部和南部较高而西部北部偏低;(2)两种杂类草以及紫花针茅的综合营养价值为西部高于东部,但主要营养物质粗蛋白的含量为东部高于西部;(3)禾本科牧草在盛草期营养价值较低,加之种子针芒的影响不适合放牧,以紫花针茅和垂穗披碱草为优势种的草地可在开花结种前进行适度放牧;(4)以矮嵩草和黑褐苔草为代表的莎草科牧草营养好又耐牧,对于以此类物种为优势种的草地,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划区轮牧以防止过度放牧.  相似文献   

4.
天山西部高山区夏季放牧草地4种重要牧草营养品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综合评价天山西部高山区夏季放牧草地4种重要牧草的营养品质,本研究设定在具有代表性的天山西部沙尔套山高山区(2800~3400 m)夏季牧场,对分布在该区域的重要优势种牧草线叶嵩草、细果苔草、西伯利亚羽衣草和高山地榆进行分析。通过对其营养价值、消化率的测定及体外产气模型参数的估计。结果表明,各牧草在粗纤维和粗脂肪含量上均无显著差异(P>0.05)。细果苔草的中性洗涤纤维(P=0.048)和酸性洗涤纤维(P=0.005)含量均最高。西伯利亚羽衣草粗灰分(P=0.037)含量最高,延滞时间(P=0.005)较长。高山地榆粗蛋白(P<0.0001)、钙(P=0.001)和磷(P=0.004)的含量均最高,且有机物消化率(P=0.003)、代谢能(P=0.001)、理论最大产气量(P=0.067)和产气速率(P=0.079)也最高。线叶嵩草仅干物质(P=0.001)含量最高。最后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14项指标,评价出4种牧草的综合营养价值,按优劣排序为:高山地榆>西伯利亚羽衣草>线叶嵩草>细果苔草。  相似文献   

5.
了解蜡地的牧草产量是决策草场放牧管理的基础。然而,可用于放牧物牧草产量是随季节变化。在羊茅草地的不同九落内测定了牧草生物量变化,此项研究在Alberta南部两个实验基地进行。在Stavely附近的PorcupineHills,粗糙羊茅、帕里燕麦草一草地早熟禾和草地早熟禾-苔草3个群落上从4-5月开始到9月底逐月取样对生物量变化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粗糙羊茅、帕里燕麦草-草地早熟禾和草地早熟禾-苔草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天然草地磷素营养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蒙古天然草地土壤中速效磷含量低,直接影响草群的磷素营养,绝大部分草地都表现缺磷,而且近年主要牧草的磷含量有明显的下降趋势,都会影响到放牧家畜的营养平衡,不利于草地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合理利用草地、积极利用富磷牧草、适当增加磷肥投入、增加豆科牧草比重是改善内蒙古草地磷营养状况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生态位理论为指导,就广泛分布于青藏高原的嵩草—苔草草地在放牧条件下演替的过程和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类草地在放牧条件下演替有四个阶段:珠芽蓼+线叶嵩草—苔草群落(Ⅰ);线叶嵩草+苔草—垂穗鹅观草群落(Ⅱ);线叶嵩草+苔草—毛茛+甘肃马先蒿群落(Ⅲ);苔草+多茎委陵菜—毛茛+钝叶银莲花群落(Ⅳ);其衰退序列是Ⅰ→Ⅱ→Ⅲ→Ⅳ。封育可使群落中优良牧草的生态体积增大,使草地向进展方向演替。  相似文献   

8.
五台山山地草甸资源及其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山西省五台山山草甸资源的类型、分布特点、牧草产量及营养价值、并提出了合理利用的意见。五台山草甸总面积为84391公顷,高山草甸主要分布在海拔2700米以上的山地,产草量较低、营养在丰富;亚高山草甸包括苔草草甸及野青茅草甸,主要分布在海拔2000-2700米的山坡,其牧草种类丰富、营养完善、产草量高,是理想的夏季放牧地。  相似文献   

9.
两种放牧制度下的牧草营养价值及绵羊对营养的摄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比分析了在短花针茅荒漠草原划区轮牧与连续放牧2种放牧制度下草地牧草营养及绵羊对牧草营养的摄食情况。结果表明:划区轮牧草地牧草生产力较高,且能够提供较多的牧草营养;在牧草供应充足时,连续放牧绵羊能够摄营养物质含量较高的牧草,但牧草短缺时,由于采食量的不足,会导致家畜摄营养的不足。  相似文献   

10.
农牧交错区不同牧草时期放牧奶牛采食量与食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饱和烷烃法对不同牧草时期放牧奶牛的采食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放牧奶牛在牧草幼嫩期、旺盛期、枯黄期3期的采食量结果分别为:绝对采食量(kg/d)为11.54±0.66、13.83±0.55、5.75±0.32,采食量在牧草旺盛期时达到最高.采食组成幼嫩期以苔草为主、旺盛期以隐子草为主、枯黄期以赖草为主,这与草场植物的生长和奶牛的喜好有关.  相似文献   

11.
在人工放牧地上研究了鸡脚草、牛尾草体内糖分含量的积累与放牧后再生速度、温度的关系;糖分含量的积累与化学成分含量的关系等。研究结果表明:两种牧草的茎叶部和根部糖分含量的积累均随着温度升高,放牧后再生速度加快而减少;随着温度降低,再生速度缓慢,糖分含量积累显著增加。两种牧草茎叶部糖分含量均高于根部。鸡脚草茎叶部糖分含量略高于牛尾草,而牛尾草根部糖分含量高于鸡脚草。两种牧草体内糖分含量的积累与化学成分含量尚未发现明显规律性的变化。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合理利用人工草地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放牧家畜的采食量和对不同牧草的选食性是制定草地放牧管理的基本参数。本研究选取内蒙古典型草原,在相同放牧强度下比较绵羊、山羊和牛的采食量及牧草选择性。结果表明:在相同放牧强度下,夏秋季节放牧牛的平均日采食量为9.64 kg·(头·天)-1,喜食大针茅、黄囊苔草和一些非优势种牧草(选食系数1 < SI≤1.5),而对羊草和糙隐子草表现为可食(0.5 < SI≤1);绵羊的平均日采食量为1.87 kg·(头·天)-1,喜食羊草、黄囊苔草和其它非优势种牧草(1 < SI≤1.5),而对大针茅和糙隐子草表现为可食(0.5 < SI≤1);山羊的日均采食量为1.65 kg·(头·天)-1,嗜食其它非优势种牧草(SI>1.5),喜食黄囊苔草和糙隐子草(1 < SI≤1.5),而对羊草和大针茅表现为可食(0.5 < SI≤1)。本研究意味着不同家畜或多种家畜混牧可更高效的利用草地资源,如放牧绵羊和牛可能分别减少羊草和针茅在草地中的丰度,因而采用不同家畜放牧或多种家畜混牧有利于草地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3.
用饱和烷烃法对不同牧草时期放牧奶牛的采食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放牧奶牛在牧草幼嫩期、旺盛期、枯黄期3期的采食量结果分别为:绝对采食量为(11.54±0.66)、(13.83±0.55)、(5.75±0.32)kg/d,采食量在牧草旺盛期时达到最高.采食组成幼嫩期以苔草为主、旺盛期以隐子草为主、枯黄期以赖草为主,这与草场植物的生长和奶牛的喜好有关.  相似文献   

14.
本实验研究在轮牧条件下,草高对奶牛产奶量的影响。选择两组放牧前牧草高度不同的草场:一组草高(GH)20cm,另一组草高30cm。在整个放牧季节通过调节休牧时间来维持牧草高度。从5月至10月,在载畜量7.5头/ha条件下,每天放牧5小时。与草高为30cm时相比,草高为20cm时牧草具有较高粗蛋白和较低纤维素含量。但草高为30cm时牧  相似文献   

15.
对比分析了在短花针茅荒漠草原划区轮牧与连续放牧2种放牧制度下草地牧草营养及绵羊对牧草营养的摄食情况.结果表明划区轮牧草地牧草生产力较高,且能够提供较多的牧草营养;在牧草供应充足时,连续放牧绵羊能够摄入营养物质含量较高的牧草,但牧草短缺时,由于采食量的不足,会导致家畜摄入营养的不足.  相似文献   

16.
以青藏高原高山嵩草草甸优势植物高山嵩草(Kobresia pygmaea)和紫花针茅(Stipa purpurea)为对象,研究不同放牧强度对其营养成分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优势种对放牧响应不同,放牧有利于高山嵩草草甸优势植物钙和磷的吸收,高山嵩草重度放牧下钙与磷含量显著高于适度放牧与对照(零放牧)(P<0.05),且适度放牧与对照差异不显著(P>0.05)。紫花针茅钙含量依次为重度放牧>适度放牧>对照,磷含量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出现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放牧家畜的啃食促进了植物的补偿性生长,放牧粗纤维含量显著低于对照(P<0.05);同时放牧增加了高山嵩草草甸优势植物粗脂肪和粗蛋白含量。放牧家畜对草地的影响,加速了牧草-土壤氮循环,促进了牧草对土壤氮的吸收,进而增加了牧草的粗蛋白含量,改善了牧草品质。  相似文献   

17.
基于藏北高原的3个围栏与自由放牧试验样地,探讨了高寒草地牧草营养品质对放牧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在一个高寒草原化草甸冷季牧场,冷季放牧分别减少了24.29%和18.98%的杂草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并增加了41.05%的杂草粗灰分含量,从而增加了杂草营养品质;而没有改变群落和优势牧草营养品质。在一个高寒草原化草甸暖季牧场,暖季放牧分别减少了31.82%和27.45%的群落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并分别增加了137.35%和24.73%的群落粗灰分和粗脂肪含量,从而增加了群落营养品质;暖季放牧分别减少了22.04%和22.50%的优势牧草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并增加了202.19%的优势牧草粗灰分含量,从而增加了优势牧草营养品质;而没有改变杂草营养品质。在一个高寒草甸暖季牧场,暖季放牧分别减少了37.18%和25.10%的杂草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从而增加了杂草营养品质;增加了26.55%的优势牧草粗蛋白含量,从而趋于增加了优势牧草营养品质;而对群落营养品质无影响。植物群落营养品质与植物群落α和β多样性相关,优势牧草营养品质主要与土壤变量相关,杂草营养品质与土壤变量和杂草α多样性有关。因此,藏北高寒草地牧草营养品质对放牧的响应因草地类型和放牧季节的不同而不同,高寒草地应该采取分类放牧管理。  相似文献   

18.
国内外对放牧绒山羊的补饲方案的研究甚少。而荒漠放牧场由于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表现出年际间、季节间绒山羊营养供给的极不平衡性,干旱与多雨年产草量相差达1—4倍,有时绒山羊需忍受5—6个月的极端困难的枯草期。不仅草量变化大,草质也有差异。冬春牧草蛋白含量为幼嫩期的25%,粗纤维却增加60%以上,枯草期消化率显著降低。绒山羊身体热能以9月下旬最高,5月上旬降至最低,约低5─6KJ/g;牧草热值也以牧草盛期最高,返青时降至最低,两低相遇更需补充热值。加之对资源利用集约程度低,粗放的管理投入极少,在植被覆盖率只有20%的荒…  相似文献   

19.
用盐酸不溶灰分(AIA)作内源指示剂,对不同放牧强度下藏系绵羊的牧草干物质、有机物质和粗灰分的消化率动态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藏系绵羊对牧草的消化率以草盛期最高,返青期最低;在草盛期,随放牧强度的增加,牧草消化率降低;放牧草场植物群落中禾本科牧草增加使牧草的消化率提高。这对了解藏系绵羊生产转化效率、营养需要和高寒草甸草场合理的放牧强度,以及实行季节性畜牧业生产等问题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利用样方法对西藏高山嵩草(Kobresia pygmaea)草甸群落进行实地调查,分析了2010-2012年不同强度的牦牛放牧试验对植物群落动态和地上生物量的影响,以期为高寒牧区退化草地的恢复及草地高效利用提供理论指导。结果表明:适度放牧能提高物种多样性、丰富度、均一度和地上生物量,降低植物群落盖度;重度放牧降低植物群落的多样性和生物量;重度延迟放牧能缓减重度放牧对草地的不良影响;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植物群落盖度与均匀度、丰富度、植物密度、多样性和地上生物量成正相关。高山嵩草草甸的功能群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而显著变化,其优势功能群多年生根茎型牧草高山嵩草和苔草(Carex moorcroftii)、多年生丛生型牧草紫花针茅(Stipa purpurea)的盖度和地上生物量随着放牧强度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