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对虾新品种“黄海2号”的培育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选取中国对虾“黄海1号”、“即抗98”2个养殖群体,朝鲜半岛南海群体、乳山湾群体、青岛沿岸群体及海州湾群体4个自然群体,采用不平衡巢式交配设计方案,于2005年建立了中国对虾育种的基础群体.设计并建立了中国对虾的多性状复合育种技术,选育的目标性状为生长速度、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感染后的存活时间及养殖存活率.结果显示,养殖170 d收获体质量的遗传力为0.22,抗WSSV存活时间的遗传力为0.14,存活率的遗传力为0.03.采用BLUP法估算个体育种值,通过百分比加权的形式,分别赋予生长速度、抗WSSV存活时间和存活率的加权值为80%、15%和5%,并对性状育种值进行标准化,获得综合选择指数;按照每个家系及个体的综合选择指数大小进行家系间及家系内留种,并根据系谱信息,设计交配方案,将每代的近交系数控制在1%以内.选育4代后的统计结果表明,平均每代的遗传进展为生长速度,13.56%;抗病力,6.76%;存活率,5.05%.3个性状中,收获体质量的遗传力最高、加权最大,每代获得的遗传进展稳定在12%以上;抗WSSV存活时间与存活率遗传力较低,每代获得的遗传进展相对小且不稳定.实验培育的新品种“黄海2号”于2009年通过全国水产原良种委员会审定,可在适合中国对虾的养殖区进行推广养殖.  相似文献   

2.
选取中国对虾“黄海1号”、“即抗98”2个养殖群体,朝鲜半岛南海群体、乳山湾群体、青岛沿岸群体及海州湾群体等4个自然群体,采用不平衡巢式交配方案设计,于2005年建立了中国对虾育种的基础群体。设计并建立了中国对虾的多性状复合育种技术,选育的目标性状为生长速度、白斑综合症病毒感染后的存活时间及养殖存活率。为最大限度消除环境差异对遗传方差的影响,在中国对虾家系构建过程中采用标准化程序培育苗种,经过对体长为3cm左右的幼虾进行荧光标记,每个家系标记后混合养殖测试。随机从每个家系中抽取同等数目的标记对虾分成2组,一组共同养殖在养殖池中,测试生长速度和养殖存活率,另一组在封闭的水泥池中进行WSSV感染实验,测试病毒感染后的存活时间长短。中国对虾遗传参数的估计结果表明,养殖170天收获体重的遗传力为0.22,抗WSSV存活时间的遗传力为0.14,存活率的遗传力为0.03。采用BLUP法估算个体育种值,通过百分比加权的形式,分别赋予生长速度、抗WSSV存活时间和存活率的加权值为:80%、15%和5%,并对性状育种值进行标准化,获得综合选择指数;按照每个家系及个体的综合选择指数大小进行家系间及家系内留种,并根据系谱信息,设计交配方案,将每代的近交系数控制在1%以内。选育4代后的统计结果表明,平均每代的遗传进展为:生长速度,13.56%;抗病力,6.76%;存活率,5.05%。三个性状中,收获体重的遗传力最高、加权最大,每代获得的遗传进展稳定在12%以上;抗WSSV存活时间与存活率遗传力较低,每代获得的遗传进展相对小且不稳定。实验培育的新品种“黄海2号”于2009年通过全国水产原良种委员会审定,可在适合中国对虾的养殖区进行推广养殖。为更快地培育抗病新品种,解决对虾养殖病害问题,进一步的研究需查明对虾抗病的遗传机制,提高抗病性状的选择强度,快速培育对虾抗病新品种。  相似文献   

3.
李素红 《水产学报》2007,31(1):68-75
中国对虾杂交优势对自然感染白斑综合征病毒的抗病力分析=Analysis of the resistance of heterosis in Fenneropenaeus chinensis to natural infection with 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 [刊,中]/李素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青岛 266071),张天时,孟宪红,孔杰//水产学报,—2007,31(1).-68~75 一个包括42个全同胞家系的中国对虾选育群体,荧光标记后每个家系各取40尾健康个体混养,自然发病并确认感染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syndrome virus,WSSV)。发病1周后将所有个体取出,统计各家系的存活率,并对活体利用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进行WSSV检测。对存活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4个家系的存活率在60%以上,7个家系的存活率在20%以下;存活率与第一次扩增阳性率、第二次扩增阳性率呈不显著负相关。第一次扩增阳性率与第二次扩增阳性率呈极显著正相关。结合两次扩增的阳性率分析得出:青岛野生群体内自交产生的一个家系和韩国群体养殖家系与乳山野生群体杂交产生的一个家系在抗病力上显著优于其它家系;经独立样本t检验表明,群体间交配组合的存活率差异不显著,因此家系选育可能是进行抗WSSV品种选育的重要途径。多重比较结果发现:韩国群体养殖家系(♂)与乳山野生群体(♀)杂交后代的存活率(56.20%±8.75%) 显著高于韩国群体养殖家系自交后代(22.50%±2.50%) (P<0.05),说明该杂交后代在抗WSSV方面有一定程度的杂种优势。而韩国群体养殖家系 (♂)和乳山野生群体(♀)的杂交后代所表现的杂种优势(26.95)与其反交后代(3.85)差异显著。图3表5参15 关键词:中国对虾; 巢式PCR; 白斑综合征病毒 E-mail:kongjie@sina.com  相似文献   

4.
《水产科学》2011,(1):10
中国明对虾"黄海2号"系采用群体、家系与多性状BLUP复合育种技术,经过10代连续选育获得的品种,具有生长快、个体大、发病少的特点。为做好"黄海2号"健康养殖技术推广,2010年初,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牵头并联合黄海水产研究所、河北、辽宁、江苏、浙江、福建、山东等6省水产技术推广站,实施"黄海2号"健康养殖示范推广项目。  相似文献   

5.
中国对虾"黄海2号"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从4个中国对虾自然群体及2个选育群体中选育出的新品种,2009年2月通过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获水产新品种证书,具有生长速度快,抗病能力强 及养殖存活率高等优良性状.经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组 织,我站2011年在辽宁省营口、锦州、盘锦三市推广了中 国对虾"黄海2号"健康养殖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基于表型值和育种值的中国对虾生长、抗逆性状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单性状动物模型估计中国对虾170d的体重、抗WSSV存活时间和存活率3个性状的育种值,在家系水平上进行性状间表型值和育种值相关分析。估计的3个性状的遗传力分别为:0.22±0.16、0.14±0.12和0.03±0.021,并据此计算各性状个体育种值。家系性状表型值的相关分析表明,家系170d体重和抗WSSV存活时间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相关(r=0.35,P<0.05),其余性状间相关系数很小,且差异不显著。3个性状家系育种值间的相关系数均较小,170d体重与抗WSSV存活时间的相关系数最高(0.038),170d体重与存活率,抗WSSV存活时间与存活率之间为负相关(r=-0.24,r=-0.027),并且统计检验未达到显著性水平。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多性状复合育种技术,培育综合性状优良的中国对虾新品种是一个正确而必要的育种策略。  相似文献   

7.
<正>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是我国海水鱼类养殖的主导品种之一,目前牙鲆养殖业中存在病害严重的问题,其中由迟缓爱德华氏菌引起的腹水病经常造成大批死亡。为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联合山东海阳黄海水产有限公司,分别选育出快速生长品系和抗迟缓爱德华氏菌病家系,再将这2个品系进行交配,获得具有抗病力强、养殖成活率高、生长快速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牙鲆"鲆优2号"(品种登记号:GS-02-005-2016)。  相似文献   

8.
肖广侠  孔杰  孟宪红  罗坤  栾生  曹宝祥  刘宁 《水产学报》2013,37(7):1009-1014
为评估中国明对虾生长及抗WSSV能力与中国明对虾WSSV携带量之间的相关性,实验对130个中国明对虾家系进行生长及抗WSSV性能测试,对收集到的中国明对虾生长和抗病数据,输入“水产动物育种分析与管理系统”数据库,利用综合选择指数法估计中国明对虾各个家系的育种值。根据分析结果,选择出生长育种值最大的5个家系和最小的5个家系、抗WSSV育种值最大的5个家系和最小的5个家系,分别检测上述20个家系的亲虾、养殖50 d及170 d中国明对虾的WSSV携带量。结果显示,亲虾、50 d中国明对虾及170 d中国明对虾的WSSV携带量分别为0.190 8、0.286 6和0.232 9 copies/ng DNA,三者之间差异均不显著。亲虾、50 d中国明对虾和170 d中国明对虾的WSSV携带量与中国明对虾的生长育种值相关系数分别为 0.021、0.363和0.185,亲虾、50 d中国明对虾和170 d中国明对虾的WSSV携带量与抗WSSV育种值相关系数分别为0.033、0.048和0.019。研究表明,中国明对虾的生长育种值和抗WSSV育种值与中国明对虾体内的WSSV携带量均无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正刺参因其具有极高的营养保健功能和医用价值,被列为"海产八珍"之一。刺参"参优1号"(品种登记号:GS-01-016-2017)是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和青岛瑞滋海珍品发展有限公司完成选育。刺参"参优1号"选育的总体策略是以抗灿烂弧菌侵染能力和生长速度作为选育性状,利用群体选育方法构建刺参抗逆选育系,采用致病原半致死浓度(LD50)胁迫驯化  相似文献   

10.
近交对中国明对虾生长、存活及抗逆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中国对虾遗传育种中心"2个近交家系为基础培育近交群体,近交系数为0375;以"中国对虾遗传育种中心"选育的核心群体做对照群体.将实验对虾养殖60 d,每隔20 d测量体长与体质量.通过体长、体质量、存活率、耐盐力、耐温力和抗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感染能力6个指标来评价近交对中国明对虾生长、存活和抗逆性的影响.方差分析表明,近交群体和对照群体在体长、体质量和存活率这3个性状上差异显著(P<0.05),近交衰退系数分别为-4.027 0%、-7.300 0%、-5.803 3%;而近交群体和对照群体在耐盐力、耐温力和抗WSSV感染能力3个抗逆性状上差异不显著(P>0.05),近交衰退系数分别为0.084 1%、-0.739 4%、1.911 0%.研究结果表明,近交使中国明对虾生长、存活等性状产生显著的衰退,而对抗逆性这-性状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对虾"黄海5号"新品种(GS—01—002—2008),是黄海水产研究所在中国对虾"黄海2号"和野生群体基础上采用多性状复合育种技术,经6代选育而成。在相同养殖条件下,与未经选育的中国对虾相比,白斑综合征病毒抗性平均提高30.1%,生长速度提高26.5%。该品种是农业部2018年主推品种之一。2018年,河北省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特色海产品创新  相似文献   

12.
福瑞鲤于2011年获得了水产新品种证书,品种登记号为GS-01-003-2010,是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董在杰研究员及其团队从1998年起,以生长速度及体型体色为主要选育指标,以建鲤和野生黄河鲤为基础群体,通过1代群体选育和连续4代BLUP家系选育后获得的杂交新品种。从2008年起,陆续在山东、江苏、四川等地进行了生产性养殖对比试验,试验得出"福瑞鲤"的生长性状良好,具有生长  相似文献   

13.
南珍1号     
正"南珍1号"是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培育,以广东徐闻、广西北海和海南三亚3个合浦珠母贝养殖群体为亲本来源构建基础群体,以生长速度为选育指标,采用家系选育技术,经连续4代选育而成的合浦珠母贝(又称马氏珠母贝)。2015年经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新品种,命名为"南珍1号",品种登记号为GS-01-005-2015。  相似文献   

14.
<正>去年5月份开始,我们在唐山市丰南区黑沿子镇涧河村沿海高速南选择了4个池塘共13.3hm2,将"黄海1号"中国对虾与毛蚶进行混养,构建了一个全新的生态养殖模式。"黄海1号"中国对虾是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培育出来的,是我国第一个通过人工选育成功的海水养殖动物新品种,其性状优势明显。在试养殖过程中对比日本对虾、南美对虾等养殖品种表现出明显的抗逆性强、成活率高,生长快等特点。毛  相似文献   

15.
现代遗传育种技术初析及启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6月,在农业部财政专项的资助下,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黄海水产研究所与挪威国家水产研究所AKVAFORSK签订了合作协议,在黄海水产研究所遗传育种中心,实施了“水产养殖动物多性状复合育种技术的引进与示范”项目,主要改良中国对虾的生长速度、存活率和抗病力3个性状。为进一步了解挪威大西洋鲑良种生产体系,项目组于2006年6月赴挪威进行了实地考察并与挪方进行了学术交流。本文主要介绍了当前国际上先进的现代育种技术特点,以挪威大西洋鲑良种生产体系为例,研究并分析了我国水产原良种体系现状、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王彬 《河北渔业》2012,(8):37-37,46
“黄海1号”中国对虾是黄海水产研究所培育出的我国第一个通过人工选育成功的海水养殖动物新品种,具有抗逆性强、成活率高、生长快等优良性状.目前该品种已在山东、河北、辽宁等沿海地区进行了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7.
<正>罗非鱼"壮罗1号"(品种登记号:GS-01-004-2018)是针对罗非鱼养殖业抗病品种紧缺的发展需求,由广西水产科学研究院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合作,以吉富罗非鱼养殖群体为亲本,经连续4个世代选育,培育出的抗无乳链球菌病感染能力强、生长速度快、养殖成活率高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18.
<正>利用云纹石斑鱼适温范围广、肉质鲜美的特点,鞍带石斑鱼生长快的优良性状,山东省莱州明波水产有限公司、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福建省水产研究所、厦门小嶝水产科技有限公司以及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联合开展杂交育种工作,培育出具有生长快、适温范围广和肉质优良的杂交新品种云龙石斑鱼(品种登记号:GS-02-002-2018),俗称"云龙斑"。  相似文献   

19.
左振喜 《河北渔业》2012,(4):18-18,32
中国对虾"黄海2号"是采用群体、家系与多性状复合育种技术,经过十年连续选育获得的品种.其优良性能体现在:生长快,个体大,发病少.为了拓展丰南区中国对虾养殖途径,更好更快地促进渔业增效,渔民增收,2011年,我们在黑沿子镇毕家(鄄)村进行了"黄海2号"高产养殖试验,并一举成功,效益显著,取得了单产6 225 kg/hm2 的好收成,创效益149 625元/hm2.现将主要养殖技术和养殖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为利用杂种优势培育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优良新品种,本研究以4个不同养殖群体[黄岛(HD)、荣成(RC)、日本(JP)、大连(DL)]的皱纹盘鲍为亲本,设计4×4完全双列杂交,建立了4个自交家系和12个正反杂交家系,在利用微卫星标记进行亲子鉴定的基础上,对各家系的F1在1、5、13、17月龄时的生长性状、杂种优势率、生长速度和存活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杂交效应。结果表明,在各个生长阶段均有部分杂交家系与自交家系相比表现出显著的生长优势;HDRC、HDDL和JPDL家系的生长速度较高;HDDL、HDJP、RCDL、JPRC及RCHD家系有着较高的存活率;在杂种优势方面,HDRC、HDDL与DLHD家系在各生长参数与生长速度上有明显的杂种优势,HDDL、RCDL、DLHD家系在存活率上表现出明显的杂种优势。本研究筛选出的具有优势的交配组合,可作为皱纹盘鲍生产上种苗来源的参考,也为利用杂种优势培育皱纹盘鲍新品种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