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澄城县苹果花期冻害特点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新娟 《陕西农业科学》2009,55(6):96-96128
采用1963-2008年澄城县气象站的终霜冻气候资料,介绍了澄城县终霜冻气候状况,分析了澄城苹果花期冻害的特点及影响苹果花期冻害的因素,并提出了预防苹果花期冻害的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2.
苹果花期低温冻害风险区划与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陕西省关中东部11个县市区30 a气象资料,以苹果为例,从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易损性以及抗灾能力等四个方面,综合评估陕西省关中东部苹果花期冻害风险程度。结果表明,关中东部苹果花期冻害高风险区位于北部的白水、澄城和合阳县,低风险区主要集中在南部沿渭河的临渭区、华县、华阴和潼关。建议关中东部苹果种植一定要避开高风险区,才能将灾害风险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3.
陇南山区农业低温冻害气候特征及灾害风险区划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从陇南市1971—2010年低温冻害资料分析得出,陇南山区农业低温冻害主要集中在春季3—5月和秋季9—11月,一般春季低温冻害发生频率较秋季多,农业灾损严重。结合人口、GDP、耕地比等资料,利用ArcGIS软件,得到低温冻害灾害危险性图层,再与承灾体易损性评价及灾害的孕灾背景进行叠加、合并以及等级划分操作,最后得到低温冻害灾害的风险评估及其区划。结果表明,陇南市的低温冻害危险性等级由高到低,自北向南,自西向东递减,宕昌、武都及文县海拔1 800 m以上的高半山区低温冻害危险性等级较高,徽成盆地及武都、文县海拔1 200 m以下的浅山区低温冻害危险性等级较低。低温冻害风险由高到低、自北向南、自西向东递减,宕昌和礼县西北部、武都西北部、文县西南和西北部高海拔区为低温冻害高风险区;康县、两当、成县、徽县以及武都、文县海拔1 200 m以下区域为低温冻害低风险区。  相似文献   

4.
冰雹灾害风险区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永红  葛徽衍  郭建茂 《安徽农业科学》2013,(31):12385-12386,12391
采用陕西渭南市11个气象站1961~2010年的降雹资料、冰雹灾害资料和经济发展资料,基于ARCGIS平台,从冰雹的孕灾环境敏感性、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易损性、防灾减灾能力4个因子进行分析,形成了渭南市冰雹风险灾害区划。结果表明,渭南市冰雹灾害高敏感区在南北两端山地,冰雹灾害高危险区在白水和澄城,冰雹灾害的高易损区在澄城、合阳及韩城的西南部;渭南市冰雹灾害的防御能力自西北向东南递减,白水、富平和澄城的防灾减灾能力强;冰雹灾害的高风险区在澄城、合阳、白水和韩城的西南部、富平的北部。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分析研究了香蕉冻害的致灾气象因子及气候风险区域化、低温胁迫对香蕉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香蕉防寒栽培技术。其中,针对香蕉冻害致灾气象因子的部分,主要分析了气象因子分析与产量的关系以及广西的气候风险区域划分;从香蕉和粉蕉幼苗外部形态、细胞膜稳定性、渗透调节物质、抗氧化能力四个方面研究了低温胁迫对香蕉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宁夏酿酒葡萄冻害风险评估与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宁夏24个站点1961—2006年越冬期气象数据、1∶250 000的地理信息数据、社会经济数据以及宁夏区域土壤资料,采用层次分析法以及加权综合评价法,从孕灾环境敏感性、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脆弱性以及防灾减灾能力等4个方面对宁夏酿酒葡萄冻害风险进行分析,以此构建冻害综合风险评估模型。同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宁夏酿酒葡萄冻害风险进行区划。结果表明,宁夏酿酒葡萄冻害风险分布自西南向东北呈高-低-高的趋势,其中青铜峡市、中宁县、吴忠市、同心县等区域属于酿酒葡萄种植适宜区。本研究结果可为宁夏酿酒葡萄种植区划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临安国家基本气象站近65年低温冻害资料及各乡(镇、街道)20个自动气象站近十年的低温冻害资料,对低温冻害风险评估及其区划,为林果经济作物种植区域合理分布和规划提供依据和支撑。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罗源县气象站1986-2015 年逐日气温数据,结合罗源县以乡镇为单位的农业经济 资料,对罗源县主要农业经济作物茶叶低温冻害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易损性、防 灾抗灾能力等指标分析,得出罗源低温冻害风险评估及区划,为防灾减灾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采用陕西省铜川市宜君、王益(印台)区、耀州区国家气象观测站、乡镇区域自动站逐日气温观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宜君县、王益(印台)区4月核桃低温冻害日总体呈增多趋势,耀州区呈现减少趋势,宜君县出现低温冻害的风险最大,达到年均1. 6 d;低温冻害日期最早出现在4月1-2日,最晚出现在4月27-29日,37 a中发生在5-15日期间的低温冻害日占总数的56. 6%,宜君县出现中等强度及以上低温冻害风险较大,王益(印台)区风险较小,耀州区没有中等强度及以上低温冻害风险;全市低温冻害高风险区位于宜君县棋盘镇和哭泉乡,较高风险区位于耀州区的瑶曲镇。研究铜川市核桃花期冻害特征及风险,为政府规划核桃种植提供可靠的气象条件分析数据,同时也为果农趋利避害的做好核桃花期防冻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对常山胡柚(Citrus paradisi cv.Changshanhuyou)冻害进行风险评估,为常山县胡柚种植提高产量及冻害防灾减灾提供科学指导。通过自然灾害风险指数及层次分析法,综合考虑常山县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脆弱性和防灾减灾能力4个方面的影响,确定常山县胡柚冻害的风险分布情况。常山县胡柚冻害地区分布不均匀,从西南到东北冻害风险有递增趋势。西南部是遭受冻害的低风险区,更适宜胡柚的种植,而东北部及南部的山地丘陵地带是遭受冻害的高风险区,不适宜胡柚的种植。冻害区划可以为今后胡柚的种植及防灾减灾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1.
核桃花期冻害是核桃生长中影响座果最主要的因素。利用自然灾害风险理论的评估手段,结合GIS技术,对河北省核桃花期冻害风险进行评估与区划,是减少核桃花期冻害对其产量造成损失的有效手段。本文采用河北省32个核桃主要种植县的国家一般气象站的气象资料、核桃种植的基础信息和地理信息数据。从"致灾因子的危险性"、"孕灾环境的敏感性"、"承载体的易损性"和"防灾减灾能力"4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建立冻害综合风险指数,创建核桃花期冻害风险评估模型,并依此为依据进行河北省核桃花期冻害风险区划。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科学厘定露地大白菜低温冻害保险费率提供方法,为其他气象因子指数保险的保险费率厘定提供参考,为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助力。【方法】将1957—2018年每年初、终霜冻日期转化为儒历日,计算平均初、终霜冻日期,将平均初、终霜冻日期设定为低温冻害指数保险中的时间起赔阈值,并利用标准差分级法,对起赔阈值设置的合理性进行检验。精确统计大白菜各生长期投入成本,根据灾损率进行加权计算得出赔付比例。通过计算发生概率、灾损率与赔付比例3个因子综合得出露地大白菜低温冻害保险费率,并对种植区域进行加权计算,得出区域内的露地大白菜低温冻害保险费率。【结果】设计了露地大白菜低温冻害气象指数保险中时间和气温起赔阈值的计算方法,并制定了时间起赔阈值的检验方法。设计了低温冻害保险费率3个决定因子发生概率、灾损率和赔付比例的计算方法。【结论】经过检验,将平均初、终霜冻日期设定为丰宁满族自治县地区露地大白菜低温冻害气象指数保险的时间起赔阈值是合理的。露地大白菜在遭受轻、中、重三级低温冻害时的灾损率分别为0.3、0.7和1.0;发芽期赔付比例最高为45%,秧苗期赔付比例最高为75%,莲座期以后赔付比例最高为100%。各乡镇露地大白菜低温冻害气象指数保险费率为2%~3%,经过加权计算得出丰宁满族自治县地区低温冻害保险费率为2.14%。  相似文献   

13.
GIS支持下的广西龙眼冻害区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龙眼生长状况、受害程度与低温冻害强度的关系,确定龙眼冻害的等级指标;利用广西90个气象台站30年的气候资料和台站地理信息,建立冻害指标的空间分析模型;根据龙眼冻害分级指标,运用GIS的空间分析能力,分析广西龙眼低温冻害的空间分布特征,得出无冻害、轻度、中度、严重冻害等4个区域的分区结果,为广西龙眼生产趋利避害和优化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刘可群  杨文刚  刘志雄  刘敏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22):4617-4621,4625
建立客观的冬季大棚蔬菜气象灾害灾损评估模型与气象灾害预警指标,有利于提高防灾减灾科学性,稳定蔬菜市场。试验对1998~2009年武汉城市圈大棚蔬菜风灾损失数据与当地气象条件、2005~2010年冬季大棚蔬菜冻害实际监测资料与大棚内外的气温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大棚风灾灾损率与瞬间极大风速的平方值呈显著的相关关系,大棚蔬菜低温冻害灾损率与低温过程的极端最低气温相关不明显,与低温及其持续时间即累计小时负积温的相关极显著;由此分别建立了竹棚和水泥钢筋大棚风灾、雪灾灾损模型及冻害灾损模型,利用模型对2008年年初的低温冰雪灾害过程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人为干预越少,即救灾不力,则会使实际的灾害损失越接近理论值;试验通过灾损模型建立了风灾、雪灾、冻害的预警指标,为灾害客观评估、气象防灾减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广西香蕉寒害冻害等级指标及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2008年初极端低温胁迫对广西香蕉产业造成严重影响为启示,针对各地香蕉寒冻害危害情况调查标准不统一,对寒冻害造成损失的评估存在差异等问题,将香蕉寒冻害划分为5个等级,并在等级划分的基础上进一步确定综合灾损,最终完成了广西香蕉寒害冻害等级指标及其灾损评估标准的制定。对广西各地可能发生寒冻害的时间和概率进行具体分析,统计情况表明,广西香蕉主产区开始发生1级、2级寒害的时间分别为11月上旬和12月上旬,平均发生概率达到50%以上,并造成10%~20%的综合灾损;12月下旬至1月下旬期间还可能出现3至4级的严重冻害,综合灾损大于30%。  相似文献   

16.
玉溪烤烟低温冷害风险评价与区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究玉溪复杂地形下烤烟种植的低温冷害风险,规避气象灾害带来的影响和损失,利用玉溪七县二区13个烤烟气象观测站2009—2018年常规气象观测资料、社会经济数据等,综合危险性、敏感性、易损性、防灾减灾能力4个评价因子构建玉溪烤烟低温冷害风险评估模型,借助GIS平台进行风险评价和区划。结果表明:1)灾害因子危险性表现为东北部较高、西南部较低,成熟采烤期较移栽伸根期危险性高。2)孕灾环境敏感性由西南向东北递减,大部区域敏感性在中等偏上;西部、北部地区承灾体易损性较高,中部地区较低;防灾减灾能力呈东高西低。3)综合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大部分区域在中等及中等气象风险以下,对比不同县区,江川区、澄江县、新平县东部、华宁县北部为中风险-高风险区;易门县、红塔区、通海县、峨山县为低-次高风险区。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象山县33个自动气象站多年气象观测资料,根据“红美人”柑橘生长发育所需的气候条件,提取和分析处理年平均气温等气候区划指标20项,编制“红美人”柑橘种植气候区划和气象灾害风险区划。结果表明,象山全域气候条件总体适宜种植“红美人”柑橘,仅有约不到10%的区域为不适宜,象山高品质“红美人”柑橘主产区均为气候适宜区。气候种植适宜区的定塘、高塘岛等部分区域存在一定的低温冻害风险区域。象山西北部的西周部分区域易受高温热害及低温冻害影响,高风险区域重合度较高,综合气象灾害风险较高,不适宜种植“红美人”柑橘。本文研究结果有助于科学利用农业气候资源,合理规划种植,为防御自然灾害、安排农业生产等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8.
利用平凉7县(区)气象资料、6个县(区)的苹果物候观测资料和产量资料,对苹果花期冻害指标、因冻减产情况及不同等级冻害发生频率进行了分析。根据平凉近年来苹果花期冻害实地调查,将花期冻害分为三种强度等级即重度(T≤-3.5℃)、中度(T≤-1.5℃)和轻度(T≤0℃),不同冻害等级对应不同的减产率。 在平凉7个县(区)中,华亭花期冻害发生最严重,不同等级的冻害发生1年1~2次,崇信花期冻害则最轻,不同等级冻害3年1次,其他县(区)1~2年1次,全市不同等级冻害的频率分布表现出轻度>中度>重度的特点。在此基础上,以冻害灾损率作为风险区划指标,将苹果花期冻害风险分为3个区:高风险区、中风险区和低风险区。本市多数区域属于中风险区和低风险区,重度冻害发生较少,但中度冻害和轻度冻害发生仍较频繁。建议全市在目前果园布局的基础上,应进一步加大中东部低风险区的苹果种植。  相似文献   

19.
在总结国内外关于灾害风险研究的基础上,以滇东北地区为案例,通过分析农业低温冷害自然致灾风险值和承灾体易损度指数,构建滇东北地区农业低温冷害综合风险度评价模型.对农业低温冷害综合风险度进行分级,并利用GIS技术绘制滇东北地区农业低温冷害综合风险区划图;最后,借用交通网络结构的测量参数对自然致灾风险区、易损度等级区及综合风险区进行空间结构分析,且对低温冷害系统内部一些要素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滇东北地区缺失农业低温冷害综合风险的较高风险区,存在极高风险区、高风险区、中风险区、低风险区4个风险等级区;综合风险度呈现自中部分别向北部、南部逐渐减弱的空间态势;从各级风险区空间结构分析,分散指数越小,表明区域内部不同等级区之间的破碎性越小、连通度越高,同一等级区的连片分布特征越明显.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冬小麦生育期内不同灾害发生规律,以河北省冬小麦主产区为研究区域,基于1990—2018年灾情数据分析各灾害时空特征,估算主要灾害减产比例。结果表明:1)冬小麦旱灾发生频繁,拔节期和抽穗期旱灾频率最高分别为0.7和0.6;研究期内风雹灾共计54次,主要发生在抽穗期(21次)、乳熟期(11次)和成熟期(19次);低温冻害共计27次,主要发生在分蘖期(10次)和拔节期(14次);干热风主要集中在抽穗期、乳熟期和成熟期;病虫害多出现在抽穗期。2)1990—2018年,冬小麦生育期内旱灾发生频率呈下降趋势,风雹灾次数与干热风日数呈现增长趋势,低温冻害次数与病虫害受灾程度持续下降。3)小麦生育期内旱灾频率均处于较高水平,中南部更易出现旱灾;风雹灾随冬小麦生育期由南向北推进;西部地区全生育期内低温冻害次数较多,南部地区拔节期低温冻害次数较多;干热风年均日数由北向南递增;南部地区病虫害年均发生率较高。4)旱灾减产贡献率最大,低温冻害贡献率较低,中南部冬小麦减产水平较高,石家庄市和廊坊市减产比例均在6%以上,其他地区在5%左右。因此,为降低冬小麦灾损率,各地应根据灾害发生规律在现有减灾措施基础上进一步重视风雹灾及干热风对冬小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