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选用70%氧乐果、48%毒死蜱、4.5%高效氯氟氰、40%辛硫磷对小麦吸浆虫进行成虫期(穗期)防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选用高效药剂在小麦吸浆虫成虫羽化出土始盛期开展防治,能够收到理想的防治效果,特别是选用70%氧乐果乳油每667m2用药30ml,或48%毒死蜱乳油每667m2用药30ml,防治效果优异、可靠,能够较好解决吸浆虫的危害,具有较大推广价值。但应在加强监测预报的前提下,切实掌握小麦吸浆虫的发育进度,在成虫羽化始盛期施药才能收到优良的防效。  相似文献   

2.
小麦吸浆虫发生特点和成虫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吸浆虫在当地1a发生1代,一般小麦抽穗盛期,即为成虫羽化盛期开展成虫期防治可达事半功倍的效果。防治技术关键是把握虫口达标田块,选择轴抽扬花的麦田,采用对路农药实行统防统治。  相似文献   

3.
根据太和县多年小麦吸浆虫测报工作实践,提出要搞好小麦吸浆虫的系统调查和大田普查,特别是蛹发育进度调查,同时减少每块田淘查样方数,增加普查田块数,并对成虫发生期和防治适期的预报方法以及温度、降雨对蛹发育进度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根据太和县多年小麦吸浆虫测报工作实践,提出要搞好小麦吸浆虫的系统调查和大田普查,特别是蛹发育进度调查,同时减少每块田淘查样方数,增加普查田块数,并对成虫发生期和防治适期的预报方法以及温度、降雨对蛹发育进度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小麦红吸浆虫是为害麦类作物的世界性害虫,2004年在北京市顺义区首次发现,通过3年的系统监测及普查,摸清了小麦红吸浆虫的发生规律。通过不同药剂、不同配方、不同方法、不同虫态防治试验示范、总结出了适宜全区防治吸浆虫的方式方法。根据物候法找出了在小麦抽穗达到50%~70%时为最佳防治时期。筛选出了春季小麦起身拔节期防蛹,可用3%辛硫磷颗粒剂,每667m25kg均匀撒施或40%辛硫磷EC每667m2250ml加细沙15kg拌毒土均匀撒施(撒药后必须及时浇灌)。成虫防治用4.5%高效氯氰菊酯EC30ml+80%敌敌畏EC50ml用机动喷雾器或手压喷雾器喷雾防治。通过在全区开展技术培训、广泛宣传、试验示范带动等措施,推动全区小麦吸浆虫防治。全区3年累计培训2000多人次,发放宣传材料4000多份,累计防治1.12万hm2,增加小麦产量1078.2万kg,增加纯收入1420.4万元,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6.
通过喷雾施药法进行不同杀菌剂防治小麦赤霉病与条锈病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赤霉病偏重至大发生年份,或偏重至重发病田块,667 m~2施用15%井冈·戊唑醇60 mL、30%唑醚·戊唑醇40 mL、50%多菌灵100 g于始花期喷施1次,不足以控制赤霉病;而在始花期、盛花期各喷施1次,可基本控制其为害损失或达较满意防效。在小麦条锈病偏重发生年份或偏重发病田块,667 m~2施用15%井冈·戊唑醇60 m L,30%唑醚·戊唑醇25、40 mL,在初病期喷施1次,可基本控制其发生为害。  相似文献   

7.
董超 《河南农业》2018,(34):30-31
小麦吸浆虫是小麦生长过程中的一种毁灭性的害虫.近年来,舞阳县小麦吸浆虫发生为害程度逐年加重,一般年份减产10%-20%,重度发生年份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为害舞阳县小麦的主要是麦红吸浆虫,成虫体长约2mm,蛹橘红色.幼虫3个龄期,主要以幼虫在小麦灌浆期吸食麦浆为主.研究表明,3头幼虫就可以将1粒小麦浆液吸食干净.吸浆虫有隔年羽化或多年休眠现象,老熟幼虫可以在地下常年存活,发生条件适宜时会暴发成灾.  相似文献   

8.
1 生活规律与危害特点 小麦吸浆虫一年发生一代,以老熟幼虫在土层内休眠越冬,历经夏、秋、冬三季,长达十一个月之久,来年5月中旬小麦拔节期,土温上升到10℃时,越冬幼虫破茧上升至地表2厘米左右的土层结茧化蛹,蛹期8-12天,5月下旬为化蛹盛期,6月上中旬小麦抽穗扬花期为成虫盛发期,羽化后的成虫将卵散产于麦穗护颖与外颖、小穗与小穗轴之间,7-10天孵化为幼虫,从内外颖的缝隙侵入麦壳内吮吸麦浆,幼虫危害盛期为6月下旬至7月上旬。2 防治原则及防治适期 根据历年淘土检查及防治示范,小麦吸浆虫的防治原则  相似文献   

9.
《福建农业》2013,(8):28-28
在小麦吸浆虫的防治期。要防止以下几个误区: 误区一:重成虫期喷药防治,轻虫蛹期撤毒土防治。小麦吸浆虫的每个生长发育阶段,与小麦的生长发育相一致,即小麦孕穗期,吸浆虫出土化蛹,小麦抽穗期吸浆虫羽化,小麦灌浆初期幼虫孵化。防治吸浆虫要坚持虫蛹期和成虫期防治并重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六种药剂对小麦赤霉病防治效果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30%戊·福90 g·667 m-2与当地防治小麦赤霉病的几种常用药剂品种进行防治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30%戊·福90 g·667 m-2、50%多菌灵80 g·667 m-2、70%甲基硫菌灵50 g·667 m-2、30%己唑醇10 g·667 m-2、43%戊唑醇6 g·667 m-2防效较好,均在80%以上,且对小麦安全,可作为当地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替代药剂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小麦吸浆虫2009年在秦都区马庄镇天阁村、正宏村严重发生,发生面积200 hm2,发生严重田块产量45-150 kg/667 m2,小麦品质变差,不能食用,为此,笔者经过连续4 a的调查,发现全区发生面积逐年扩大,危害逐年加重,2012年发生面积已经达0.65万hm2,分析重发原因一是地理、生态环境适宜小麦吸浆虫发生,二是温、湿度适合,三是品种的抗虫性差,四是农民对吸浆虫的识别及防治知识欠缺,五是吸浆虫成虫迁飞自然传播性,六是人为机械传播,收割机的广泛应用,所以导致吸浆虫传播广范。  相似文献   

12.
《农技服务》2019,(4):66-67
为富平县小麦吸浆虫的防治提供依据,在对富平县小麦吸浆虫的发生情况、危害特点、发生原因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蛹期防治为辅,成虫期防治为主的防控策略;全面推行系统监测,穗期保护,分级化学防控的路径;实施兼防一般田块,普防达标田块,统防重发田块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3.
豫西丘陵山地小麦吸浆虫发生规律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吸浆虫的发生和当地温、湿度条件关系密切。豫西丘陵山地3月、4月份的地温适宜成虫活动,4月份降水较多时,很适宜吸浆虫发生。防治措施以播期预防为主、穗期成虫防治为辅,严把麦播期、孕穗期和抽穗期防治。  相似文献   

14.
小麦吸浆虫近年来,小麦吸浆虫在我市呈上升趋势发生,已经严重危害到小麦产量。预计2006年小麦吸浆虫仍为中等发生年,个别田块产量损失可能达到50%以上。小麦吸浆虫在我市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结圆茧越夏,越冬。翌年早春气候适宜时,破茧为活动幼虫上升土表化蛹、羽化。成  相似文献   

15.
2011年小麦吸浆虫在陕西省中等发生,局部重发生,发生面积和为害程度为20a来最重的一年。综合品种、基数及历史资料等分析,预计小麦吸浆虫在陕西将进入新一轮高发期,成为影响和制约陕西小麦丰产丰收的一个重大隐患。根据试验示范结果并结合陕西省的实际情况,吸浆虫防治策略应为"系统监测、分类指导、成虫期药剂防治为主,兼防一般发生田块,普抓达标田块,突出重发田块,大力推行专业化统防统治"。  相似文献   

16.
3%甲拌磷颗粒剂防治小麦红吸浆虫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目前,生产上推广的防治小麦吸浆虫的药剂,一般用量较大、成本高,且多使用不便。而甲拌磷具有杀虫广谱、残效期长之特点,作者通过本试验探讨其防治吸浆虫的效果及应用技术。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①3%甲拌磷颗粒剂(铜山农药厂,40%甲基异柳磷乳油(信阳化工厂)。②供试小麦品种为豫麦11。2、方法:3%甲拌磷颗粒剂分别于小麦播种期、拔节期每亩1.5公斤处理土壤。蛹初期(4月15—18日)、蛹盛期(4月21日)和成虫高峰期每亩1公斤,对细干土20公斤撒  相似文献   

17.
以许昌1999—2008年10年的气象资料和吸浆虫资料为研究基础,通过分析许昌地区10年内吸浆虫的各个生育期:化蛹开始期、化蛹盛期、成虫开始期与气象因子的关系,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建立了吸浆虫气象预测预警模型。结果表明:影响许昌小麦吸浆虫关键发育期发生发展的主要因子是温度和水分;吸浆虫越冬基数的大小,与上年冬(12月至次年1月)热量条件、9月平均最低气温和5月上旬降水量有关,低温限制吸浆虫越冬数量,降水多增加越冬基数,9月平均最低气温是预警越冬基数的首选因子;1月极端最低地温和6月中旬至7月上旬平均气温是发生面积前期和后期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8.
小麦吸浆虫属双翅目瘿蚊科昆虫,是小麦上一种毁灭性害虫,专门吸食麦粒内浆液,造成麦粒空瘪。中等发生可使小麦减产2~3成,重发生可减产5~6成,甚至绝收。1.防治指标小麦拔节期淘土查虫达到2头/样方;小麦抽穗期扒麦查成虫,一眼可见成虫1~2头。2.防治适期蛹期撒毒土防治适期:4月  相似文献   

19.
小麦吸浆虫防治适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不同杀虫剂在不同时期对小麦吸浆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秋季麦播前进行土壤处理,防效不理想;在吸浆虫蛹期、羽化高峰期防治虽能获得较好的防治效果,但需要专业技术人员掌握发育进度,不适合指导群防群治;而小麦抽穗70%~80%时,正值吸浆虫产卵始盛期,此期防治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一物候现象群众容易掌握,因此把小麦抽穗70%~80%作为吸浆虫的防治适期符合当前的生产现状。  相似文献   

20.
小麦后期是病虫发生为害盛期,除防治锈病、白粉病外,还要注重防治赤霉病、吸浆虫等多种病虫害。在小麦赤霉病常发区,如果花期有阴雨天,应抓紧在齐穗至盛花期喷药防治,一般每667m2用80%多菌灵50克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克或70%甲基托布津50~70克兑水60千克喷雾,也可兑水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