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香港土壤研究Ⅱ.土壤硒的含量、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香港地区51个剖面土壤和44个表层土壤中总硒量的分析,对香港土壤硒含量、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香港土壤总硒量变幅在0.07~2.26 mg kg-1,平均含量为0.76 mg kg-1,在湿润铁铝土中的硒含量最高,平均为1.05 mg kg-1,含量最低的为旱耕人为土,平均为0.45 mg kg-1;在土壤剖面中硒主要分布在心土层和底土层.林地土壤硒含量(1.36 mg kg-1)较高, 农业土壤较低(0.36 mg kg-1).影响香港土壤硒含量及其分布的因素主要是成土母质.土壤pH值、有机质、粘粒和Fe、Al的含量也是影响土壤硒富集与分布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土壤硒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黑龙江省处于全国缺硒带的始端,为研究黑龙江省土壤全硒(Se)的含量、分布及其与土壤性质的关系,在全省采集400余个农业土壤0~20 cm耕层样品及主要类型土壤剖面样品(共21个剖面各发生层次土样71个),分析了土壤全硒含量、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土壤全硒含量变幅为0.008~0.660 mg kg~(-1),平均值为0.147 mg kg~(-1),总体上处于缺硒及潜在缺硒土壤范畴,几乎不存在高硒土壤与硒毒土壤。不同类型土壤中以盐碱土含硒量最低(0.097 mg kg~(-1)),而泥炭土最高(0.273 mg kg~(-1));硒在土壤剖面中主要呈现表聚型分布,也有少数呈现双峰型和心土聚集型分布;不同区域以大兴安岭地区为最低(0.115 mg kg~(-1)),小兴安岭山地最高(0.198 mg kg~(-1));不同行政市以大兴安岭地区最低(0.115 mg kg~(-1)),黑河市为最高(0.228 mg kg~(-1))。回归分析表明:土壤全硒含量与土壤有机碳(SOC)、黏粒含量具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pH呈极显著负相关。研究区表土层土壤SOC、黏粒含量与pH是影响土壤硒含量的主要因素,此外土壤母质也是影响硒分布的重要因素;而土壤SOC含量对硒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与富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方正县土壤硒的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性质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正县是黑龙江省水稻主产区,为研究方正县土壤全硒(Se)的含量、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性质的关系,在哈尔滨市所属方正县境内采集127个0~20 cm耕层土壤样品,分析了方正县土壤全硒含量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方正县土壤全硒含量变幅为0.030~0.496 mg kg-1,算术平均值为0.228 mg kg-1略低于全国土壤平均硒含量,总体上处于中等、边缘及缺乏水平。在不同类型土壤中,泥炭土硒含量相对较高(0.267 mg kg-1)而沼泽土硒含量相对较低(0.153 mg kg-1)。不同成土母质中,以坡积物为母质发育的土壤硒含量较高(0.276 mg kg-1)而以冲洪积物为母质发育的土壤硒含量较低(0.207 mg kg-1)。在土地利用方面,稻田土壤全硒含量略高于旱地土壤。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SOC)与土壤粒径分布(PSD)是影响研究区表土层土壤硒含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张丽  张乃明  张玉娟  邓洪  杨浩瑜 《土壤》2021,53(3):578-584
为了解云南耕地土壤硒含量状况,采集了640个云南代表性耕地表层土壤样品,对土壤硒含量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云南省耕地土壤硒总量变幅在0.05~7.12 mg/kg,平均含量为0.51 mg/kg,达到富硒水平;(2)不同成土母质发育的土壤硒含量差异较大,基型结晶盐类的玄武岩等发育的土壤硒含量最高,平均为0.77 mg/kg;(3)土壤类型对硒的含量影响明显,其中棕壤硒含量平均为1.24mg/kg,显著高于其他土壤类型,石灰(岩)土硒含量最低仅为0.21mg/kg;从行政区看位于滇东的曲靖市和昭通市土壤硒平均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州市;(4)相关分析表明,土壤硒含量与土壤p H之间的相关性均没有达到显著水平;而土壤硒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性(r=0.110,P 0.001),说明有机质影响土壤硒的含量。  相似文献   

5.
通过实地调查,研究了江苏省22个典型茶园表层土样和12个剖面土样的全硒含量,分析了土壤全硒含量分布特性、有效硒含量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江苏省典型茶园土壤全硒含量在0.10~1.78mg·kg-1之间,平均为0.50mg·kg-1,高于全国平均值。其中,宜兴地区土壤全硒平均含量为0.88mg·kg-1,明显高于其他地区的0.25mg·kg-1,但前者土壤硒活化率仅为4.94%,明显低于江苏省平均值9.04%。宜兴地区虽然土壤供硒潜力巨大,但要充分利用富硒土壤开发、生产富硒茶必须提高土壤中硒的活化率和可利用度。土壤有效硒与土壤pH值、CEC呈极显著正相关,在实际生产中可通过提高土壤pH值等改善土壤环境条件的方法来提高土壤硒的有效性,从而提高茶叶中硒的含量。研究区内硒在表层土壤中的相对含量趋向增加,生物积累大于淋溶作用。  相似文献   

6.
香港土壤研究 Ⅳ.土壤中有机氯化合物的含量和组成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香港地区46个代表性土壤表层样品的8种有机氯农药(OCPs)和6种多氯联苯(PCBs)含量及其组成的分析,初步揭示了香港土壤中有机氯化合物的分布及残留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香港土壤中有机氯农药主要是一些相对难降解的化合物如β-HCH和P,P’-DDE,两者在土壤中的平均含量分别为6.12μg kg^-1和0.41μg kg^-1,远低于荷兰的土壤修复目标值。PCBs在土壤中的检出率很低,且含量基本均小于0.1/μg kg^-1。此外。六六六(HCH)在目前的残留状态下,可能受到土壤pH(KCl)和总有机碳(TOC)的影响,而其他有机氯农药的含量并未呈现出与土壤的理化性质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采用GC—ECD分析了北京东南郊污灌区土壤剖面中有机氯农药(OCPs)的垂向分布特征,并通过SPSS统计分析软件,分析了土壤理化参数与总有机氯含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3个剖面表层总有机氯的含量分别为20.18、30.94、20.19ng·g^-1,检出最高浓度未超出《土壤环境质量标准》限定的50μg·kg^-1,表层以下0.5~5.5m内,有机氯含量基本上不超过1ng·g^-1,表明该研究区有机氯主要累积层位为表层土壤,表层以下各层位间检测浓度相差不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理化指标CEC、粘粒含量和粘土矿物含量两两之间有极高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746、0.815、0.851;TOC和含水率是影响有机氯农药垂向迁移的主要因素,回归方程为Y=0.569XTOC-0.632X含水率。  相似文献   

8.
为探明白银市平川区土壤硒分布规律和影响土壤中硒含量的因素,为保护和开发富硒土壤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我们在白银市平川区共采集土壤样本59个、农作物可食部分样品36个,通过检测分析土样全硒含量、土壤化学性状(铅、汞、镉、pH、有机质、有效硅、有效硼、有效铜、有效锌、有效铁、有效锰)与农作物可食部分全硒含量,研究了白银市平川区土壤与农作物全硒含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平川区土壤全硒平均含量为0.29 mg/kg,高出甘肃省土壤全硒平均含量45.0%,且富硒土壤母质均为冲洪积物。土壤全硒含量与土壤有机质(R2=0.32*)、有效硅(R2=0.35**)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平川区各农产品全硒含量大小依次为胡麻、枸杞、藜麦、菊芋、玉米、马铃薯。平川区土壤硒含量有区域差异,西北部高于东南部,且灌区高于旱作区。土壤母质、有机质含量、有效硅含量是决定土壤富硒的主要因子,富集系数是各农产品全硒平均含量产生较大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遵义市土壤硒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进行土壤硒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对掌握区域硒空间分布现状、区域农产品安全以及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在遵义市采集了701个表层土壤样本,分析了样品中的硒含量。利用GS+软件构建半变异函数模型,采用克里格法预测了遵义市土壤硒含量空间分布特征,并进一步探讨土壤pH值、全氮、有机质、海拔高度和成土母质等因素对硒含量及其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遵义市土壤硒含量变幅为0.10~2.90 mg·kg~(-1),平均值为0.56 mg·kg~(-1),总体上处于足硒和富硒土壤范畴,缺硒与少硒土壤较少,西北部和南部边缘存在明显的土壤富硒带,中部和东部地区土壤硒含量较低。土壤硒含量与pH值无相关关系,与土壤全氮、有机质和海拔高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此外,遵义市富硒岩层和广泛出露含硒量高的煤矿层可能也是影响土壤含硒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南宁市土壤硒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以南宁市土壤为对象,系统采集了2 767个表层土壤(0~20 cm)和711个母质样(150~200 cm)。用AFS原子荧光光谱法进行了样品全硒含量质量分数分析;研究了南宁市土壤全硒含量的分布特征及其与成土母质、土壤类型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南宁市土壤全硒含量变幅为0.09~1.34 mg kg-1,算术平均值为0.57 mg kg-1。土壤类型中,新积土全硒含量最高,平均为0.89 mg kg-1;紫色土全硒含量最低,平均为0.37 mg kg-1。成土母质中,全硒含量以二叠系碳酸盐岩母质发育土壤为最高,平均为0.79 mg kg-1;以下白垩系紫红色碎屑岩母质发育土壤为最低,平均为0.39 mg kg-1。影响南宁市土壤硒含量的主要因素是成土母质,土壤pH、有机碳及铁和铝的含量对土壤全硒含量的富集与分布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1.
若尔盖高原湿地土壤硒的数量、形态与分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连续浸提的方法研究了若尔盖高原4种湿地土壤(风沙土、草甸土、沼泽土和泥炭土)中硒的含量、形态、剖面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该区人、畜缺硒症的防治积累科学资料。结果表明,该区土壤属于低硒环境,表层土壤全硒含量范围为65~260μg/kg。在各种形态硒中,水溶性硒仅占土壤全硒含量的1.12%~3.08%,交换态硒占2.91%~6.03%,有机态硒占10.28%~45.63%,酸溶态硒、硫化态硒和残余态硒3种无效态硒共占60%以上。在土壤有机态硒组成中,胡敏酸结合态硒(HA-Se)占有机态硒的57.84%,富里酸结合态硒(FA-Se)占42.16%。土壤总硒和有机态硒的含量与分布主要受土壤有机碳的影响,且其影响程度随着深度的不同而改变,湿地土壤丰富的有机碳有利于土壤有机态硒和总硒的积累。土壤总硒含量低、有机态硒的比例较高以及胡敏酸结合态硒占优势导致硒的生物利用率低,可能是该区域人、畜硒缺乏症发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弄清宜章县耕地土壤硒含量及其空间分布和影响因素,对掌握区域内耕地富硒程度、开发特色富硒农产品和保障人体健康具有重大意义。采用网格布点、野外调查采样、分析测定、GS+半方差函数模型、克里金插值研究了宜章县耕地土壤硒含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结合SPSS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和方差分析,揭示了土壤硒含量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宜章县耕层土壤硒含量平均值0.64mg/kg,变幅为0.13~2.80mg/kg,变异系数为44.57%,属中等变异程度,耕地土壤富硒面积占比达到97.8%,;(2)土壤硒含量呈聚集性分布,中部有一条自东北向南从玉溪镇经梅田镇、浆水镇、长村乡、一六镇、笆篱镇、天塘乡的中高富硒带,块金效应值为0.505,说明宜章县土壤硒空间自相关性程度为中等,土壤硒含量受空间结构因素(自然因素)和随机因素(人为因素)共同影响;(3)不同成土母质发育的土壤硒含量差异较大,板页岩发育的耕地土壤硒含量最高,平均硒含量达到0.76mg/kg;(4)不同土壤类型对硒含量有明显影响,潮土和黑色石灰土的土壤硒平均含量最高,均达到了0.68mg/kg,紫色土和黄壤硒含量较低,平均硒含量分别只有0.54mg/kg和0.53mg/kg;(5)相关分析表明:土壤硒含量与pH呈显著负相关,与有机质、锰、铜、锌和CEC显著正相关;在富硒农产品开发时,需考虑土壤硒含量分布特征,并结合相应土壤管理、科学施肥、农艺措施等进行。  相似文献   

13.
土壤硒富集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揭阳市土壤为对象,系统采集了表层土壤样(0~20 cm)1 330个和深层土壤样(150~200 cm)331个,并利用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方差分析及GIS空间分析技术等方法对土壤硒的含量分布、富集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揭阳市表层土壤Se含量处于0.02~2.01 mg/kg之间,几何平均值为0.48 mg/kg,是中国土壤Se平均含量的1.66倍。揭阳市土壤总体呈足硒及富硒特征,不存在硒过剩,极少区域土壤呈硒缺乏特征,表层与深层土壤表现基本一致,富硒土壤主要分布于普宁市、惠来县及北部边缘。表层土壤中Se富集面积达到52.03%,但在空间上分布零散,这可能与母质、土壤类型等因素有关。强富集区域集中分布于花岗岩与粉砂岩为母质的土壤区,而大部分由第四纪冲积物形成的土壤无富集。方差分析表明:不同母质、土壤类型及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Se的含量及富集水平均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影响揭阳市表层土壤Se含量的主要因素为成土母质。除此之外,土壤理化性质及海拔也是影响揭阳市表层土壤Se富集的重要因素。回归分析表明表层土壤Se与pH值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并且分别与有机碳、Fe_2O_3及Al_2O_3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广西桂中南部地区富硒土壤的硒含量及其分布特征,明确土壤硒与主要土壤性状指标的关系,选择水田和旱田,分别于0~20 cm和150~200 cm深度取样,测定土壤全硒含量及主要理化性状。结果表明,桂中南部地区农田表层土壤(0~20 cm)全硒平均含量(算术平均值)为0.77μg g-1,93.76%的农田表层土壤属于富硒土壤(0.4~3μg g-1),深层土壤(150~200 cm)全硒平均含量为0.62μg g-1,79.04%的深层土壤属于富硒土壤,研究区内的表层和深层土壤全硒都达到足硒标准(0.175~3.000μg g-1)。广西桂中南部研究区内农田土壤硒含量与土壤的Al2O3、Fe2O3、有机碳呈正相关,与pH值呈负相关,旱地土壤相对于水田土壤富Al2O3、Fe2O3、有机质,低pH值,导致旱地土壤的硒含量高于水田土壤。据此表明,广西桂中南部地区农田土壤有利于种植富硒作物。  相似文献   

15.
钒在土壤中的含量分布和影响因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汪金舫  刘铮 《土壤学报》1994,31(1):61-67
本文较系统地研究了我国一些主要类型土壤中的全钒和可溶态钒的含量,剖面分布特征以及地带性分布规律,并对影响其含量分布和化学变化过程的一些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土壤中的全钒含量平均为86μg/g,南部地区土壤全钒含量多高于平均值,北部地区土壤全钒量低于平均值,中部地区土壤全钒量与平均值接近;在剖面分布中,有底层富集型、表层聚积型和均匀型三种类型。影响土壤全钒量和可溶态钒含量的主要因素是土壤全铁  相似文献   

16.
山西小麦主产区土壤中钴含量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分析研究了山西省小麦主产区之一——运城市土壤中钴的含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运城市4县区土壤全钴含量为1.65~17.85mg/kg,平均6.00mg/kg,略高于缺钴临界值5.0mg/kg,而低于全国平均值11.2mg/kg;土壤有效钴含量为0.060~2.235mg/kg,平均0.694mg/kg。在34个土样中,大约有60%的样品有效钴含量低于均值.而含量高于均值的土样仅占总样品数的40%。试验区主要土类褐土和潮土全钴含量分别为6.17mg/kg和4.73mg/kg,有效钴含量分别为0.708mg/kg和0.589mg/kg。影响土壤中全钴含量的因素主要是成土母质、成土过程和铁锰含量,影响有效钴含量的因素主要是成土母质、成土过程和有机质。  相似文献   

17.
贵州开阳地区土壤中硒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李娟  龙健  汪境仁 《土壤通报》2004,35(5):579-582
以贵州开阳地区典型土壤为对象,研究了开阳地区土壤中硒元素的含量、分布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开阳地区土壤中硒的背景值高,其含量远高于全国土壤背景值;硒在土壤剖面上的分布存在空间差异,总体趋势是硒在表土层聚集;土壤中硒含量受土壤成土母质的控制。同时,表生地球化学作用、生物作用以及人类活动也深刻影响它们在土壤中的重新分配。  相似文献   

18.
江西省丰城市是典型的富硒土壤分布区,基于丰城市2015—2016年采集的699个表层(0~20 cm)土壤样点数据,运用地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地理探测器等方法,系统分析了丰城市土壤硒的含量、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土壤硒的涵养与富硒土地的生产功能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结果表明:丰城市土壤硒含量在0.13~0.69mg·kg~(–1)之间,平均值为0.33mg·kg~(–1),是全国土壤硒元素背景值(0.29mg·kg~(–1))的1.14倍,变异系数为27.27%,呈中等程度变异性。经半方差函数分析,土壤硒变程为12.86km,空间自相关范围较大;块金效应值为44.30%,表明土壤硒空间变异主要受结构性因素影响。在空间分布上,热点区(高值聚集)主要分布在泉港镇西部、董家镇东南部、尚庄街办中部、上塘镇西南部、曲江镇西北部、洛市镇中部和南部以及秀市镇西南部。砷、铜、汞、氧化钾、氧化钙、pH、成土母质和高程对土壤硒空间变异均有显著影响(P0.05),但影响程度不一。其中,砷的独立解释能力最高,为29%,对丰城市表层土壤硒的富集与迁移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六道沟小流域地形序列土壤碳剖面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更好地理解黄土高原植被恢复与生态重建过程对土壤碳循环过程的影响,研究选取位于黄土高原六道沟小流域的典型土壤地形序列(东北坡NE序列,西坡W序列),分析了不同坡向间及同一坡向内随植被类型变化土壤有机碳和无机碳的剖面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六道沟小流域地形序列土壤有机碳含量在0—50cm土层内随土层深度增加而显著降低,50cm土层以下基本趋于稳定,且剖面上层(0—50cm)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剖面下层(50—200cm,p0.05),但在同一深度土层(0—50,50—200,0—200cm)不同坡向林地和草地土壤有机碳平均含量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与有机碳相比,无机碳含量相对较高并且主要在剖面下部(50cm以下)不同深度土层富集。NE序列林地和草地剖面无机碳平均含量接近(p0.05),而W序列林地剖面无机碳平均含量显著高于草地(p0.05);不同坡向草地剖面无机碳平均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但不同坡向林地剖面无机碳平均含量表现为W序列显著高于NE序列(p0.05)。0—50cm土层有机碳含量与pH、容重和土壤含水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而与土壤总孔隙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50—150cm土层无机碳含量与pH和土壤总孔隙度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而与容重、黏粒含量和土壤含水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NE序列和W序列2 m土体总碳密度相当,分别为15.2~47.4kg/m~2和18.3~51.3kg/m~2,其中无机碳密度占78%~94%,1—2m土层总碳密度占2m土体总碳密度的35%~74%。若只考虑土壤有机碳库或只考虑浅层1m土壤碳库,六道沟小流域2m土体总碳储量平均将被低估88%和51%。  相似文献   

20.
紫阳县土壤硒的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土壤通报》2017,(6):1404-1408
为了探讨紫阳县土壤硒含量水平及分布特征,采集了859个表层土壤样品,用原子荧光分析了其硒含量,在GS+软件中构建了变异函数,用GIS软件绘制了紫阳县土壤全硒含量分布图,同时分析了该区土壤硒含量水平、分布特征及与地层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最低土壤硒含量0.0015 mg kg~(-1),最高硒含量36.6854 mg kg~(-1),平均值0.9429 mg kg~(-1),变异系数2.21,土壤硒含量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变程3900 m,块金值为0.0273,空间异质性指数为0.108,说明研究区土壤硒含量的变异主要是由结构性因素引起的,空间自相关性强。土壤中硒含量变化范围大,分布不均匀,中间较低,南北高,呈现出两条连续分布的富硒区,占紫阳县总面积的71.7%,富硒区分布与寒武-奥陶-志留系(除梅子垭组)的黑色含碳岩系分布一致,是富硒区土壤硒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