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邵珠山 《农业工程》2013,3(3):33-35
玉米联合收获技术是利用玉米联合收获机收获玉米的机械化技术。装备类型主要有背负式玉米联合收获机、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和玉米割台3种。介绍了作业注意事项、提高机械作业效率的方法、常见故障排除方法、不同环境因素下玉米收割机的操作技术以及安全生产要求,以期为用户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2.
吉林省玉米收获机发展现状 玉米是吉林省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达2800多千公顷,占全省粮食种植面积的68.2%。吉林省玉米种植机械化水平较高,整地、播种、中耕以及植保等生产环节已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作业,而收获环节机械化却进展缓慢,成了阻碍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瓶颈。2005年全省销售玉米收获机50多台,2006年玉米收获机保有量超过100台,  相似文献   

3.
近日,阿勒泰地区农机局引进首台4YWQ型全幅玉米联合收获机,该机由天津市富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开发生产,与40kW以上轮式拖拉机相配套,可一次完成玉米的摘穗、集穗和秸秆、根茬粉碎还田等作业。实现了在收获机割台割幅范围内任意种植行距的玉米收  相似文献   

4.
随着现代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进步,液压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应用越来越多,收割台是收获机的关键部件之一,摘取果穗的工作主要是收割台完成的,收割台的设计对收割效率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介绍了一种自行走式玉米收获机液压割台。  相似文献   

5.
玉米联合收获机摘穗装置比较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穗装置是玉米联合收获机和玉米摘穗割台的核心部件之一,其技术性能优劣直接影响玉米联合收获机和玉米摘穗割台的作业质量.针对现有玉米联合收获机和玉米摘穗割台的摘穗装置,存在的收获损失大、籽粒破碎严重、适应性不强的问题,对摘穗装置性能进行比较分析,改进了优化玉米摘穗装置的技术性能,提高了玉米联合收获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前,玉米机械化收获是玉米全程机械化的瓶颈,由于玉米联合收获机故障率较高,影响其发展。针对割台主要部件的故障现象,分析故障原因,提出检修方法。  相似文献   

7.
玉米收获机械化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玉米收获机械化存在的问题目前玉米收获机械化存在三大问题:一是机具问题;二是机械使用问题;三是农艺与农机结合问题。1.1机具问题机具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适应性较差。玉米收获机械的适宜行距为600~700mm,而有的地方行距350~400mm。由于收获机的行距是不可调的,作业时不可避免地将部分玉米株推倒,而无法进入割台,结果被收获机连同植株上的玉米穗一起被粉碎,造成玉米收获后,地里成片地撒落着玉米粒。二是损失率过大。主要表现在:(1)割台的升降方式和升降尺寸不合适。前两年背负式玉米收获机割台多为不可调,现在很多厂家进行了改进,改为手…  相似文献   

8.
进入21世纪,经济发达国家的玉米机械化收获已经实现,玉米收获机械的研究与生产技术已经成熟。法国、德国、乌克兰、俄罗斯等国家,玉米的收获(包括籽粒和秸秆青贮)已基本实现了全部机械化作业。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由于其种植地块大、且多为一年一季种植,收获时玉米籽粒的含水率很低,一般是在谷物联合收获机上换装玉米割台,采用直接脱粒的收获方式。对于大部分国家,玉米的种植行距是统一的,例如,美国玉米的种植行距为760mm,玉米割台设计基本不用考虑不对行收获问题。统一的行距不仅有利于收获机性能的充分发挥,更有利于收获机的定型和通用化,…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玉米收获机在我国农村得到了广泛应用,大大减轻了农民在收获玉米时的劳动强度,标志着我国农村、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得到大幅度提升。然而在这种机械化程度大幅提升的同时,玉米收获机伤人事故也时有发生,有些玉米收获机使用者付出了血的代价,在玉米收获机伤人事故中,以玉米收获机割台伤人最为常见,伤害后果也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穗茎兼收鲜食玉米收获机割台仿形存在的问题,基于超声测距原理,研制了一种穗茎兼收鲜食玉米收获机的割台自适应仿形系统。该系统中,超声波测距传感器安装在割台分禾器前端,用于实时检测割台分禾器与地面高度差,将高度差信号传输至玉米收获机的中心控制终端,由控制终端发出相应调整指令,控制割台调整液压系统进行割台高度调整,实现玉米收获机在作用过程中的割台自适应仿形。以190kW四行的穗茎兼收鲜食玉米收获机为样机,搭载所研制的割台自适应仿形系统,开展仿形系统验证试验,玉米机作业行走平均速度4km/h,割台转速400r/min,安装在2个超声波测距传感器,割茬高度控制在90-110mm范围内,试验结果显示,在累计作业8小时的整个过程中,割台调整平稳,割台无触地现象,试验结果验证了所研制的割台仿形系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业机械化技术不断进步,谷物联合收获机使用率不断提高,割台作为收获机重要装置对收获质量有显著影响,但国内传统收获机在收获作业中对割台智能化控制存在明显缺陷,导致实际工作中产生较高割台损失,严重限制高效低损收获机的发展,因此提高割台智能化水平以降低割台损失成为研究重点.结合割台结构及工作原理,通过对割台仿形和高度智能...  相似文献   

12.
玉米收获机割台是收获机的核心,本文介绍了立式割台结构选择、结构设计,能够实现玉米秸秆完整保留.同时便于实现秸秆捡拾机械化。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山东、河南、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及新疆等地的2010年农机购置补贴目录的统计,玉米收获机共有背负式玉米收获机、自走式玉米收获机、自走式互换割台型玉米收获机、穗茎兼收玉米收获机和玉米收获机专用割台5大类,生产背负式玉米收获机的生产企业有50多家,生产玉米收获机专用割台生产企业有10多家,生产穗茎兼收玉米收获机的生产企业有10多家,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随着玉米收获机的发展,静液压技术开始广泛地应用于玉米收获机,全液压驱动玉米收获机主要用于玉米的联合收获作业,可一次完成玉米的摘穗、输送、剥皮、收集、秸秆粉碎还田等一系列作业,属于一种综合性的联合作业大型农机具。行走采用静液压驱动方式,割台、升运器、剥皮机、振动筛均是由液压驱动。  相似文献   

15.
正目前国外玉米收获机的研究与生产技术已经成熟,如美国、德国、乌克兰、俄罗斯等西方国家,玉米的收获已基本实现了全部机械化作业。由于其种植方式多为一年一季种植,收获时玉米籽粒的含水率很低,大多数国家均采用玉米摘穗并直接脱粒的收获方式。绝大部分是在小麦联合收获机上换装玉米割台,并通过调节脱粒滚筒的转速和脱粒间隙进行玉米的联合收获。随着劳动力资源的紧缺,我国玉米收获的机械化推广越来越普及,作业也越来越细化,对于玉米成熟早  相似文献   

16.
在消化吸收国内外现有的玉米收获机及玉米青贮机技术的基础上,创新设计了青贮型玉米收获机,该玉米收获机能够一次完成果穗摘取、剥皮、集箱及茎秆切断、输送、切碎、集车回收等功能。整机包括摘穗割台和茎秆回收割台,其中重点对茎秆回收割台进行了设计。田间性能试验表明,整机的性能参数满足设计要求,符合玉米收获机及玉米青贮机的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7.
发展玉米收获机械化势在必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北省玉米播种面积258万hm^2,是仅次于小麦的第二大粮食作物,目前河北省小麦生产全程机械化已基本解决,而玉米收获已成为制约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瓶颈。2004年,河北省仅有玉米联合收获机500台左右,完成作业面积1.85万hm^2,占全省种植面积的0.7%,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为此,加快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在国家对玉米产业各项惠农措施特别是购机补贴政策的支持下,农民购买、使用玉米收获机的积极性持续高涨。据统计,2010年山西省玉米收获机保有量达到了4255台,预计到2015年,山西省玉米收获机拥有量将发展到1.55万台。农民是玉米生产机械化发展的主体,农机操作手是新型农民的中坚力量,而数量如此庞大的农业机械能否在生产中发挥其最大的效益,全依赖于农机手操作水平的高低。为此,我们特地邀请厂家以4YZ—3B型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为例,从机具结构、安全操作方法、维修保养方法、故障的判断和排除方法等方面做了详细解说,希望能提高农机手们安全、规范操作玉米联合收获机的能力,提高作业质量与服务水平,同时希望有更多的农机技术人员、农民来了解、熟悉、掌握、运用这些技术,加快推进玉米收获机械化。  相似文献   

19.
玉米是我国广泛种植的粮食作物,随着玉米生产逐渐向全程机械化发展,相关农业机械的工作能力和作业品质成为了玉米粮食稳产和优产的重要保障。玉米收获机作为玉米收割的重要机械,只有明确机械收获过程对玉米品质的影响因素,并加以解决和规避,同时做到按规范要求完成机械化生产任务,才有利于玉米生产的保质保量完成。  相似文献   

20.
明德 《当代农机》2006,(4):69-69
XDNZ-2008型自走式青贮饲料收割机是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现代农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担的国家计委“九五”重大装备科技攻关项目之一。该机可由主机分别配带牧草割台和玉米割台,用来收获大麦、燕麦、牧草和玉米、高粱等青贮作物,在田间能连续完成对作物的收割、切碎、抛送至拖车中等项作业,省时省力,切碎质量好。XDNZ-2008型自走式青贮饮料收获机的主要技术参数:发动机功率为150千瓦,留茬高度为50毫米 ̄70毫米,喂入量为7千克/秒 ̄8千克/秒,玉米割台行数为3行,牧草割台幅宽为2.5米,机组作业速度为3公里/小时 ̄5公里/小时。科技入户X…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