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花槐亦称毛刺槐、江南槐,为豆科刺槐属植物.其茎、小枝、花梗均具有红色的刺毛,故名"毛刺槐".蝶形花冠,粉红色或紫红色,花朵繁多,色彩绚丽,可群植或孤植用于园林配景.红花槐为阳性树种,耐寒性强,耐旱又耐瘠薄,在微酸或盐碱性的土壤中均能生长.其生长快,耐修剪,萌蘖力强,抗烟尘及有害气体如氟化氢、臭氧等能力强,是优良的绿化观赏树种.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水分条件下铅胁迫对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的叶水势、细胞膜透性、植物水分代谢的影响,揭示土壤水分、铅以及二者共同作用对刺槐生理代谢的影响规律。【方法】以苗龄1年、长势一致的刺槐幼苗为供试材料,采用盆栽控水试验,测定不同水分条件下(土壤相对含水量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40%,60%,80%,100%)、铅胁迫(土壤中铅含量分别为0,300,500,1 000,2 000,3 000 mg/kg)处理刺槐苗木的叶水势、细胞膜透性和叶片相对水分亏缺的变化。【结果】土壤水分对刺槐苗木叶水势、细胞膜透性和叶片相对水分亏缺的影响明显,其中刺槐叶水势在土壤相对含水量为40%时最小;当土壤中铅含量为300~3 000 mg/kg时,刺槐细胞膜透性随着土壤相对含水量的增大呈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刺槐叶片相对水分亏缺随土壤相对含水量的增加呈先降低后增大的趋势。相同水分条件下,铅胁迫对刺槐叶水势和叶片相对水分亏缺无显著影响,而细胞膜透性随土壤中铅含量的增加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变化趋势。不同水分条件下,随着土壤中铅含量的增加刺槐叶片铅含量表现不同的变化趋势,但总体上呈上升的趋势。【结论】水分胁迫对刺槐各项生理指标影响较大,而铅胁迫只对刺槐的细胞膜透性有影响,对其他指标没有明显的影响,并且刺槐叶片可以富集土壤中的铅,说明刺槐对铅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3.
黄土高原常见树种比叶重及其与光合能力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鲜叶重与叶面积之比得出叶比重,对刺槐、紫穗槐、柠条、山杨、沙棘、狼牙刺和黄蔷薇等7个树种的比叶重及其与光合能力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7个树种各自的叶鲜重与叶面积之间都显著相关,比叶重随生长发育节律的变动而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说明不同树种之间养分利用及贮藏方式存在差异.生长季平均比叶重沙棘>柠条>刺槐>狼牙刺>紫穗槐>山杨>黄蔷薇,不同树种及同树种不同季节比叶重变化速率不同,反映了树种之间及不同季节叶片发育过程的差异.刺槐、柠条、山杨和紫穗槐的比叶重(x)与光合速率(Y)相关显著,光合速率随比叶重的增加而提高,模拟回归方程刺槐呈指数函数型,山杨为一次线性函数.柠条和紫穗槐的相关曲线呈二次抛物线型,临界点之前光合能力随比叶重的增加而提高,超高临界点则光合速率下降.黄蔷薇、狼牙刺和沙棘的比叶重与光合速率之间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额尔齐斯河天然杨树林叶面积指数及比叶面积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对额尔齐斯河流域河岸两侧天然分布的4种杨树:欧洲黑杨(Populus nigra)、苦杨(P.laurifolia)、额河杂交杨(P.×jrtyschensis)、银白杨(P.alba)的叶面积指数和比叶面积进行了测定.研究了不同径阶各树种的比叶面积和叶片生物量的关系,以及各树种叶面积指数与其叶片生物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本试验区内各种杨树的叶面积指数变动范围为0.243~4.463;2.各树种的单株叶面积与其叶生物量均呈正相关直线,模拟方程为y=ax-b,呈线性递增趋势(r2=0.917 8~0.972 5);3.各径阶植株的平均比叶面积和叶片生物量在植物种之间差异显著,各树种的比叶面积和叶片生物量均呈显著负相关(p<0.01).  相似文献   

5.
引种刺槐无性系形态及叶片营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便于研究推广引种刺槐,通过生长季节观察统计3年生林分的形态特征和采样分析叶片营养含量,并结合根插生根能力和田间生长的株高、地径调查数据,对国外引种刺槐初步筛选出的11个无性系(2个来源于匈牙利,9个来源于韩国)及国内2个无性系的形态特征、根插生根能力、生长性状和叶片营养含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无性系间存在明显的形态和生长差异,但叶片粗蛋白和粗纤维含量均差异不显著(P005);无性系B和G的株高和地径生长最快,而无性系H1最慢;无性系H2具有最大的叶面积,为其他无性系的3倍;而无性系K4由于叶厚最大,其百叶干质量也最大;这13个无性系根据小叶枚数大致可分为1~3枚、13~17枚、15~23枚和21~25枚4类;无性系间的托叶刺大小区别明显,具有最大的叶面积的无性系H2托叶刺最小;所有无性系均能生根,无性系2N、K5和B的不定根数多,而无性系K3、K4和H1的不定根数少;各无性系之间的叶片粗蛋白含量与叶长×叶宽显著正相关(P0.05),与小叶枚数、复叶柄长和刺长均显著负相关(P0.01);株高和地径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且均与刺基宽显著负相关(P0.05)。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分析北京平原地区主要造林树种叶片氮(N)和磷(P)再吸收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探讨不同树种对平原造林地生境的生态适应及养分利用机制。  方法  以刺槐、千头椿、旱柳、毛白杨、白蜡和油松等主要造林树种为研究对象,测定其新鲜叶、凋落叶的N、P含量,计算叶片N、P再吸收率并分析其与叶片、土壤养分指标的关系。  结果  刺槐的叶片N含量最高,旱柳的叶片P含量最高;白蜡叶片的N∶P显著高于其他树种(P < 0.05),毛白杨叶片的N∶P最低,刺槐、千头椿、旱柳和油松之间叶片N∶P差异不显著。不同树种凋落叶N、P含量及N∶P与新鲜叶养分相关性不同。刺槐叶片N再吸收率和千头椿叶片P再吸收率显著高于其他树种,多数树种的叶片N再吸收率或P再吸收率与其凋落叶养分含量表现出显著负相关。  结论  刺槐、旱柳、白蜡和油松的生长受到 P 限制,千头椿和毛白杨生长受到 N 限制。树种能通过叶片N、P再吸收来适应养分限制环境。建议在平原林养护中加强林分结构调整、凋落叶归还林地、人工补植补造等措施以改善平原林养分限制状况。   相似文献   

7.
香椿叶总黄酮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不同的方法提取香椿(Toona sinensis)叶的总黄酮,比较不同提取方法的提取率及提取物中总黄酮的含量,从而探讨最佳提取方法.用70乙醇作溶剂,测定了不同生长期香椿叶的总黄酮含量.  相似文献   

8.
微波法提取香椿叶总黄酮的工艺条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运用微波提取法提取香椿叶中总黄酮的工艺条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用正交试验法对香椿叶总黄酮的微波提取工艺进行优选,选用L9(34)进行正交试验,以总黄酮的得率为指标,考察乙醇浓度、固液比、微波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对香椿叶总黄酮提取量的影响.得到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60%,固液比1∶8(g.mL-1),微波提取时间25 m in,提取温度70℃,提取次数2次.在最佳参数组合下,每克香椿叶可提取总黄酮14.248 1 mg.  相似文献   

9.
植物功能性状之间的不同组合和权衡决定了植物的生活史对策,反映了植物对环境变化的适应,个体 水平功能性状的变异更是其能量投资策略的体现。为获取随树高变化叶功能性状的变化,对蛟河阔叶红松林两个主 要树种白桦和青杨的5 个叶功能性状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除青杨氮磷比外,两个树种的比叶面积、叶干物 质含量、氮含量、磷含量及白桦氮磷比均与树高存在显著相关性,且多数相关系数高于0.5。对树冠进行分层比较,除 氮含量外,白桦比叶面积、叶干物质含量、磷含量和氮磷比在树冠不同层次间差异显著,中层氮磷比小于14,上下层 氮磷比大于14,但未超过16;青杨叶片主要生长在树冠中上层,且除氮磷比外,其他功能性状指标在树冠不同部位 也有显著差异。叶功能性状随树高变化而变化可以认为主要由光照在树冠垂直变化引起的,体现了植物对光环境的 适应及资源的分配差异。  相似文献   

10.
深入认识黔西北地区优势树种叶片功能性状特征,分析比较不同物种叶片经济谱,对于揭示植物与环境的关系,进一步阐明群落构建途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以黔西北地区14种优势植物为对象,测定其功能性状特征。结果表明:叶片厚度为0.12~0.60 mm,叶面积为0.006~0.400 dm~2,比叶面积为1.07~195.99 dm~2·g~(-1),叶干物质含量为27.41%~54.45%,相对水分亏缺为11.09%~44.58%,δ~(13)C为-3.12%~-2.71%。叶面积与叶干物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其他指标之间相关性不显著。叶片性状主要受叶干物质含量、相对水分亏缺和δ13C支配。验证了黔西北地区优势树种叶片经济谱的存在,乔木树种倾向于缓慢投资-收益型,灌木树种更倾向于快速投资-收益型。说明该区植物可以通过权衡经济性状之间的关系而采取不同的适应策略,研究结果为喀斯特高原山地区森林生态系统恢复和保护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1.
对分布于银川植物园毛刺槐居群生物学特征、开花动态和花粉与柱头活性等进行观察研究,分析其传粉生物学特性,以探讨毛刺槐只开花不结实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毛刺槐子房败育,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最佳时期不相吻合导致毛刺槐只开花,少结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植物叶片是生物环境变化的指示器,研究叶功能性状可以深入探究植物自身的调节机制,为选择适宜的地区树种栽培提供参考。【方法】以黄山学院校园内7种樟科植物: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天竺桂(Cinnamomum japonicum)、紫楠(Phoebe sheareri)、乌药(Lindera aggregata)、山胡椒(Lindera glauca)、檫木(Sassafras tzumu)和浙江楠(Phoebe chekiangensis)为试材,对其叶片长、宽、鲜重、干重、SPAD值、叶面积及相应的土壤指标进行测定,并计算叶形指数、比叶面积、比叶质量和叶干物质含量,比较探究同科不同种间植物叶片功能的差异性,同时分析各叶功能性状间以及性状和土壤因子间的相关性。【结果】(1)紫楠和浙江楠虽在外观形态上表现相似,但紫楠的叶功能性状均值普遍大于浙江楠,且浙江楠种内叶功能性状变异系数(CV)为0%~10%;(2)乌药和山胡椒虽同为林下栽培,但乌药叶片SPAD值、叶干物质含量显著高于山胡椒,而山胡椒的比叶面积、叶面积却显著高于乌药;(3)檫木属落叶乔木,其变异系数普遍...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不同植物叶片滞尘能力及影响因素,在晋中地区山西农业大学选取20种常见绿化树种为研究对象,通过水洗静置法测定叶片滞尘量,并分析叶片形态参数及叶表微结构对滞尘能力的影响,揭示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20种植物按滞尘能力分为3类,最强的是冬青卫矛、国槐、水栒子3种,平均滞尘量为1.49 g/m~2,其次是金叶连翘、火炬树、华北珍珠梅等12种,平均滞尘量为0.81 g/m~2,最弱的是鸡树条、望春玉兰、龙爪槐等5种,平均滞尘量为0.50 g/m~2;树种叶片形态(叶片长轴、短轴、平均单叶面积)与单叶滞尘量在0.01水平呈显著正相关,但叶片形态与叶片单位面积滞尘量不存在相关性;树种叶表面具有长短适中的绒毛、宽度和深度均适中的沟槽、突起或气孔等粗糙结构有利于滞尘,且树种滞尘能力与粗糙结构的密集程度成正比。由此可见,不同树种滞尘能力差异明显,且叶片形态、叶片表面结构是影响叶面滞尘量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鹿科动物食性,探讨树叶用作鹿科动物饲料的可能性,以黇鹿为试验对象,选取北方常见榆树、刺槐、垂柳及毛白杨等4种树种新鲜叶片作为饲料,对其适口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黇鹿对4种叶片喜食程度依次为榆树叶、刺槐叶、垂柳叶和毛白杨叶;通过对叶片粗蛋白质含量(CP%)、酸洗纤维(ADF%)、中洗纤维(NDF%)等7种生化指标测定发现叶片中的CP含量(P=0.001)、ADF含量(P=0.025)及NDF含量(P=0.032)是影响其对叶片选择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5.
从叶保水力及维持膨压两个方面,对21个不同耐旱机理树种的耐旱生理特点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高水势延迟脱水耐旱树种具有很强的保力水力和维持膨压的能力;低水势忍耐脱水耐旱树种则表现出较弱的保水力和维持膨压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刺槐可燃性强,热值高、火力旺,耐干旱、适应性强、容易繁殖、萌芽能力强、越砍越旺,所以是适生地区很受欢迎的薪炭林树种。刺槐叶片小而薄、羽状复叶、叶柄长、耐沙地地面高温,抗生长季节的大风,不怕沙打、沙埋和裸根,是优良的防风固沙树种。在黄土地区是优良的保护破树种,可用于水土保持护坡林。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5个龙船花品种的叶片功能性状特征,对其叶形指数、比叶面积、叶干物质含量和叶片SPAD值等特征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叶形指数在龙船花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在品种内具有相对的同一性和稳定性,可作为龙船花品种的鉴别依据之一;叶片SPAD值与比叶面积、叶片干物质含量间的相关性不显著,且存在品种间差异;比叶面积和叶片干物质含量间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依据比叶面积大小排序得知,5种龙船花的生产力和截获光的能力大小排序为黄花龙船花龙船花密花龙船花黑猫龙船花宫粉龙船花。  相似文献   

18.
黄红英  邓斌  周芸  余瑞金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1):5879-5881
[目的]研究香椿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技术,以期为香椿叶在食品和医药领域的进一步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以芦丁为标准品,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香椿叶中的总黄酮含量。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了乙醇浓度、料液比、浸取温度与浸取时间4个主要因素对香椿叶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设计法优化了香椿叶总黄酮提取工艺条件。[结果]香椿叶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浓度为70%乙醇作为提取溶剂,料液比1∶50,浸提温度70℃,浸提时间2.0h,此条件下香椿叶总黄酮的提取率可达5.84%。[结论]在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下重复5次试验,总黄酮的平均得率为5.84%,故该方法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9.
香椿叶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世俊  胡永金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2):6807-6808,6810
[目的]为了研究香椿叶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方法]用热水、95%乙醇及75%丙酮分别提取香椿叶中的抗氧化物质,比较了3种溶剂的提取物对O2-.、OH.、亚油酸、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结果]香椿叶提取物对O2-.、OH.、DPPH自由基具有直接清除作用,对亚油酸脂质过氧化反应也有抑制作用。随着提取物浓度的增加,其清除、抑制作用也增强,并呈现明显的量效关系。95%乙醇的香椿叶提取物对O2-.、OH.、亚油酸、DPPH4种体系的抗氧化活性显著高于热水及75%丙酮的提取物(P<0.05)。[结论]香椿叶提取物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其添加浓度与抗氧化活性呈正相关。95%乙醇提取香椿叶中的抗氧化物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在室内进行了3种水分处理条件下棉株生理指标变化情况的盆栽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土壤含水率的减少,叶片的自然饱和亏缺加大,叶片保水力减弱,叶水势变小,说明当水分处于亏缺时,棉株根系供给地上部分水分及养料的能力下降,致使棉株生理特性下降。对叶水势与土壤体积含水率进行了定量分析发现,两者之间均呈二次多项式关系,相关系数在0.8以上,同时也测得植株总生物量及根冠比在不同水分处理下的变化。综合以上各指标的分析,为达到节水目的,从整个生育期内来看,棉株的灌溉下限应使土壤含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的6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