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施家坪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建设期为2019—2020年,投资1 455.99万元,规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07 km2。根据小流域基本情况、人口分布状况、规划治理总体要求等,将规划治理区域分为封育保护区、重点治理区和经果林示范区进行分区施策治理。治理后,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流域内水土流失防治体系逐渐趋于完善,植被覆盖率达到74.46%,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77.88%;据调查及估算,待项目区内的经果林达到盛果期时,每年可新增经济产值1 443.71万元;改善了区域内人居环境,增加了群众收入,培育了农村新型经营主体。施家坪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了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2.
武宁县洞口小流域属江西省幕阜山大岭山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2019年其综合治理项目作为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立项。洞口小流域工程建设模式为:在生态自然修复区,实施封育治理;在综合治理区,实施补植经济林、村庄美化工程及坡面小型蓄排水工程;在河(沟)道及湖库周边整治区,实施护岸工程等。工程投产后产生了较好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每年可保土0.88万t、蓄水30.75万m3,减少了水土流失,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每年可产生经济效益97.15万元,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实现了农业高产、稳产,增加了农村就业机会,提高了群众收入;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了村民生活质量,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3.
杨树沟小流域自2003年被国家批准列入大凌河流域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区项目后,截止2007年,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67 hm2,治理程度达76.8%。为了客观评价水土保持措施实际发挥的效益,根据调查观测及有关统计资料,采用静态分析法计算治理期各项措施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结果表明:该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建设的累计经济效益呈现逐渐增加的形势,而且增产幅度随运行期增加产生的效益逐年扩大。由于流域综合治理措施发挥了作用,增强了蓄水保土能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都得到了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4.
麻家沟小流域位于蒲县黑龙关镇,地貌类型为黄土残塬沟壑区。流域总面积1 266.44 hm2,水土流失面积1 142.93 hm2,占90.25%。水土流失严重,年均土壤侵蚀模数为5 200 t/km2。该流域综合治理属2015-2019年规划实施的水土流失重点小流域治理项目。规划期内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0 km2,其中新修梯田16.74 hm2,栽植乔木林74.18 hm2,封禁治理409.08 hm2,新修小型引水提灌工程1处。据测算,规划措施实施后,治理度可达到70.77%,林草植被覆盖率达到52.94%,每年可减少泥沙1.16万t,增加蓄水10.09万m3,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5.
为深入评价小流域综合治理和水土保持措施对土壤侵蚀的影响,制定下一步规划方案提供参考资料。利用聚类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对四川省"长治"五期工程涉及的212个小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和土壤侵蚀状况进行分类并分析其耦合关系,结果表明:水土保持措施聚为4类,以封禁治理、保土耕作措施为主的3类地区有146个小流域,占总量的68.9%。土壤侵蚀聚为4类,以无明显侵蚀、轻度侵蚀为主的4类、一类地区共有158个小流域,占总面积的74.6%。水土保持措施与土壤侵蚀之间的关系为:以封禁治理和保土耕作措施为主的地区无明显流失面积较大,这两种措施防治水土流失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小流域综合治理可以有效改善流域内农业基本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产生活质量,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对墕头流域水土流失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关措施。工程实施后,可实现该流域治理面积1 670 hm2,年保水效益11.11万m3,年减少土壤侵蚀流失量2.6万t,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7.
 在东北黑土区振祥小流域全面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坡面防护、沟道治理等工程措施,配置相应的林草措施,并辅之以适当的耕作措施,对振祥小流域进行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开发,并对治理后产生的效益进行初步评价。经过5a的实践,综合治理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2008年各项措施全部生效,每年拦蓄径流30.65万m3,保土总量1.71万t,水土流失区土壤侵蚀模数由治理前的2350 t/(km2.a)下降到416t/(km2.a),年增加经济收益29.39万元,林草覆盖率由治理前的9.0%增加到12.3%。证明该综合治理措施适用于黑土区,为黑土区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全面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运用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GB/T15774—2008)确定了甘肃内陆河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系统分析了研究区各项措施的调水保土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结果表明:内陆河流域各措施累计调水30.40亿m3,各措施累计保土2.69亿t,调水保土主要来自于坡面措施减蚀效益;内陆河流域梯田、水保林、经济林、人工种草经济效益分别为1.25亿元,195.16亿元,4.35亿元,14.57亿元,合计215.32亿元。通过水土保持措施的布设,治理程度的提高,甘肃省内陆河流域受旱灾程度有了一定的控制,全省年均受灾面积、作物减产面积均呈逐渐减小趋势,并且改善了农村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9.
云贵鄂渝水土保持世行贷款/欧盟赠款项目把防治水土流失和提高当地群众的收入作为主要目标,通过引进世界银行与欧盟在可持续小流域治理方面的成功经验,推广小流域综合治理和管理模式,帮助农村改善生产生活环境,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经过6年建设,项目累计完成181条小流域共2 225.27 km2的综合治理任务,至项目结束时项目区年均土壤侵蚀量由1 340万t减少为978万t,林草覆盖率由治理前的19%提高到治理后的24%,到2012年项目已实现碳汇总量45万t,预计10年后碳汇总量可达580万830万t;项目区土地生产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平均土地净收益从2006年的11 165元/hm2提高到2012年的16 679元/hm2,农户年人均纯收入增加了2 460元,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实现了脱贫致富。  相似文献   

10.
北流市丰村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做法与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走出了一条水土保持产业化开发的新路,截至2005年底,丰村小流域完成营造水土保持林156.9hm^2(含补植127.5hm^2),保土耕作45.4hm^2,封禁治理1027.6hm^2,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34km^2,治理程度达83.44%,土壤侵蚀模数由治理前的1678t/km^2.a降低到500t/km^2.a,小流域水保措施蓄水能力71.07万m^2/a,拦泥沙能力达3.55万t/a,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林草覆盖率达81.04%。主要做法是:成立机构、落实专人专管,因地制宜、精心规划,制定措施,全面开展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1.
乌拉特中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东北部,属阴山北麓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自治区级水土流失局部重点治理区。2021年乌拉特中旗土壤侵蚀模数最高达4 500 t/km2,水土流失面积为16 901.93 km2,占总面积的73.91%,严重影响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将全旗小流域划分为水源区小流域和集镇及重点村庄区小流域两个类型,分别按照生态自然修复区、综合治理区和河(沟)道及水库周边整治区,因地制宜制定防治目标及治理重点,并分区配置防治措施,实施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另外,采取加强组织领导、拓宽资金渠道、强化监测监管等措施,保障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推进全旗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及美丽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12.
赣州市在贡水流域水保重点治理中 ,通过实施“五个一”工程、“猪—沼—果”工程 ,建设生态小流域经济 ,推行股份合作制 ,培育治理专业大户等措施 ,有效地提高了水保治理综合效益。 1998年以来 ,该市贡水流域共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 95条 ,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9 33万hm2 ,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度普遍达到 70 %以上。  相似文献   

13.
湖州市作为“两山”理论诞生地,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编制水土保持规划,深入推进水土保持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十三五”期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1.85 km2,水土保持率达95.36%,治理难度小、工程见效快的水土流失图斑大部分得到了治理。进入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湖州市水土保持工作存在一些短板,针对性提出以下对策:加强管理机制创新,多措并举推进综合治理;加强科技支撑,创新治理方法;加强信息互通共享,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加强新时代水保队伍建设,增强从业人员本领;加强水保法规宣传贯彻,增强保土保水法治观念。  相似文献   

14.
2008—2012年凌源市8条小流域被列为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项目区共实施综合治理面积150km2,占下达指标的101.5%。验收保存面积为137.90 km2,综合治理措施保存率为91.9%。经过5 a治理,林草覆盖度提高18.7%。蓄水效率为59.2%,保土效率为86.1%,土地利用率达到99.5%,土地产出增长率达到69.9%,商品率达到81.2%。各项水土保持措施累计增产值为15 022.47万元,平均净增产值3 004.49万元/a,人均纯收入达到5 515元,比治理前增长54.5%。预计到2022年,累计增加产值将达到160 803.11万元,人均年净增产值2 545.80元,人均收入将比2007年增长2.7倍。治理期效益费用比为2.91。运行期效益费用比为31.1。  相似文献   

15.
山西省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水利水保项目建设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0多年来,山西风沙源治理工程水土保持项目与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相互配合,已建成万亩以上集中连片的生态防护工程130多处;累计完成小流域综合治理1 912 km2,年保水量6 700万t、年保土量95万t;生态环境初步改善、土地荒漠化趋势明显减缓;提高了用水效率、实现了人水和谐;调整了项目区产业结构,加快了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增加了群众收入。其主要经验是: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密切合作;完善管理制度,落实奖惩责任;科学规划布局,优化措施配置;精品工程示范,典型流域引路;运用先进技术、推广科技成果;加强后期管护,巩固治理成果。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有投资标准过低所致的治理力度不足、后续管理难以持续开展等。  相似文献   

16.
石头梁小流域位于北票市娄家店乡北部,1998年被国家批准列入大凌河流域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区。对该流域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经济效益,蓄水保土效益,以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该流域经过5年的治理,各种效益都比较突出,尤其是山杏经济林的营造,不仅使蓄水保土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同时也大幅度地提高了经济效益,更加快了山区人民脱贫致富的步伐。  相似文献   

17.
浅谈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优化规划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小流域综合治理优化规划设置的决策变量必须明确、具体且合乎实际,有关梯田、各项生物措施和沟道工程等主要决策变量不能遗漏。优化模型有净效益、蓄水、保土和生态效益4个目标函数,属多目标非线性规划问题,线性初始解法和约束法是求解该问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凌源市自1981年开始,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到1990年已治理106条,遍布全市29个乡镇.经过综合治理的小流域,现已初具规模,形成了有机的综合防护体系.为了论证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经济效益,探讨发展山区经济的有效措施,本文运用静态计算方法,对全市十年来实施的水土保持措施,包括水平梯田、新建果园、果园低改、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封山育林、工程内种草和闸沟造地等10项措施,进行直接经济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19.
经过5年治理,义县2008—2012年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完成综合治理面积150.01 km2,共治理了10条小流域,治理措施保存面积148.24 km2,完成水土保持总投资5 874.13万元,治理程度达到76.1%。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通过加强组织和监管、注重队伍培养和后期管护、实行内业管理档案化等措施,使项目区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0.
云南马龙县流域治理“六抓”出成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龙县自 2 0 0 1年实施第六期“长治”工程。完成综合治理七条小流域 ,累计完成综合治理面积 6 12 6 .2 7hm2 ,占计划的 94 .2 %。每年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 2 95 .73万元。年减少泥沙 13.74万t,林草覆盖率提高到 4 2 .7%。主要经验加强领导抓管理 ,提高认识抓落实 ,科技培训抓素质 ,科学规划抓效益 ,施工技术抓质量 ,巩固成果抓法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