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4 毫秒
1.
鲍鱼菇又叫黑鲍菇、台湾平菇,是我国新推广的一种名贵珍稀的食用菌.鲍鱼菇是适于春末夏初和夏末秋初季节栽培出菇的食用菌,菌柄粗壮,菌肉肥厚,脆嫩可口,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因而,在其它鲜菇紧缺的情况下,鲍鱼菇成为一种深受消费者欢迎的美味佳肴.  相似文献   

2.
用补肾益寿胶囊药渣、木屑为主要原料栽培鲍鱼菇,筛选最适栽培配方并测定鲍鱼菇的营养成分。结果表明,栽培鲍鱼菇的最佳配方是补肾益寿胶囊药渣40%、木屑40%、麦麸18%、石膏1%和蔗糖1%。此时,鲍鱼菇菌丝体的日均长速为0.34 cm/d,生物学效率为55.8%。鲍鱼菇碳水化合物、粗蛋白、粗纤维、灰分和粗脂肪的含量分别为48.80%、19.76%、8.12%、9.21%和13.25%。  相似文献   

3.
利用果树枝条木屑栽培鲍鱼菇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利用以果树木屑为主及辅以其它原料栽培高温珍稀食用菌鲍鱼菇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以熟料栽培方式,根据不同配比的培养基,依据鲍鱼菇生物学特性制定相应管理方法,鲍鱼菇生物转化率可达110%以上。  相似文献   

4.
鲍鱼菇又名台湾平菇,属担子菌亚门,属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鲍鱼菇野生分布于我国台湾、福建、浙江等省,在气候炎热的夏季发生于榕树、刺桐、凤凰木、番石榴、法国梧桐等朽木上,由白色黑头孢子梗发育成硕大的子实体. 鲍鱼菇和特耐高温蘑菇一样,在干燥炎热的夏季,其它食用菌无法生长的情况下,可以正常生长,而且菇体肉厚,菌柄粗壮,脆嫩可口,营养丰富,风味独特.我国台湾70年代开始栽培,并进入商品化生产.我们于1972年开始进行鲍鱼菇开发研究,通过20多年的驯化栽培和菌种的选育,获得栽培成功.  相似文献   

5.
鲍鱼菇又名黑鲍菇,柄粗短、黑褐色.菇体营养丰富,肉质脆嫩,味道鲜美,是近年刚从我国台湾引进的一个珍稀品种.据试验,鲍鱼菇粗生易长,在多种培养基上都能出菇,在花生壳培养基上栽培,最高生物学效率达125%,投入与产出达1:5~7,经济效益显著.现将其栽培要点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6.
1.栽培季节。鲍鱼菇是一种高温型菇类.适宜出菇温度为20-33℃,一般出菇季节在5-9月,生产菌袋在3-6月。夏季栽培鲍鱼菇能够填补食用菌市场淡季短缺,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2.栽培场所。要求选择干净、通风好、夏季不被阳光强烈照射的地方.可利用一般的菇房。也可用人工搭建的草棚栽培。草棚菇房易保湿,夏季高温季节降温、通风效果好,是栽培鲍鱼菇的理想场所。  相似文献   

7.
一、栽培技术 1.栽培季节鲍鱼菇是中高温型菌类,一般在5~8月栽培.各地应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合理安排,出菇温度为20℃~32℃.  相似文献   

8.
鲍鱼菇富硒栽培适宜菌株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鲍鱼菇菌株的生产性能、耐硒能力不同。本试验比较了10个鲍鱼菇菌株的生产性能与耐硒能力。结果表明,鲍鱼菇1号的综合品质、耐硒能力均较好。将鲍鱼菇1号用于富硒栽培,在培养料中添加10 mg/kg的Na2SeO3,获得子实体的生物转化率及硒回收率均最高。  相似文献   

9.
鲍鱼菇又名黑鲍菇,柄粗短、黑褐色。菇体营养丰富,肉质脆嫩,味道鲜美,是近年刚从我国台湾引进的一个珍稀品种。据试验,鲍鱼菇易生长,在多种培养基上都能出菇,在花生壳培养基上栽培,最高生物学效率  相似文献   

10.
以闽牧42、稻草、蔗渣、木屑为主料栽培鲍鱼菇,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经方差分析,以闽牧42、蔗渣为主料比以稻草、木屑为主料栽培达极显著水平,且以闽牧42、蔗渣为主料栽培菇蕾多,生长整齐,产量较高,出菇早,呵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闽牧42、蔗渣为主料栽培鲍鱼菇。  相似文献   

11.
酒糟及秸秆栽培鲍鱼菇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利用酒糟及作物秸秆类综合培养料栽培高温珍稀食用菌鲍鱼菇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采用生物发酵结合物理灭菌法处理培养料和头潮菇立体袋栽、后潮菇覆土畦栽出菇配套技术,鲍鱼菇生物转化率可达120%以上。  相似文献   

12.
鲍鱼菇是我国近年推广的一种珍稀食用菌,其肉质肥厚,菌柄粗壮,清脆可口,营养丰富,是一种食、药兼用的理想食品,很受人们喜欢。经笔者近三年的栽培试验,确定其为适合海南栽培的一个珍稀食用菌品种。生长调节剂在植物上应用广泛,增产效果显著。因此我们在2004年10月21日开始尝试在鲍鱼菇栽培时施用,以期拓宽其使用范围,提高鲍鱼菇产量。  相似文献   

13.
鲍鱼菇,又名台塆平菇、黑鲍耳,属草腐性珍稀菌类。子实体肉质肥厚,菌柄粗,清香可口,营养丰富。南阳市内乡、邓州等县先后引进鲍鱼菇新品种,一举获得成功并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其栽培管理要点总结如下。1郾合理安排栽培季节:鲍鱼菇是一种高温型的草腐性菌类,菌丝生长适宜温度为20℃~30℃,最适温度为25℃~28℃,子实体生长温度为20℃~32℃,最适温度为25℃~28℃,接近30℃时子实体生长较快。低于20℃和高于35℃完全不能长出菇蕾。基于此条件,鲍鱼菇在河南省的季节宜安排在7月上旬、8月下旬至9月上旬出菇。2郾栽培料配比:①棉子壳70%、玉…  相似文献   

14.
鲍鱼菇(Pleurotus abalonus),又名台湾平菇,属层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它常与美味侧耳、凤尾菇、盖囊侧耳、糙皮侧耳等侧耳属菌类相混淆.鲍鱼菇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台湾、福建、浙江等省,是一种夏季高温季节发生的菌类.栽培鲍鱼菇适用的原材料广泛,可利用废棉、棉籽壳、木屑、玉米芯、稻麦草、甘蔗渣等,可获得生物转化率100%以上,采用"代料袋式畦床二段法栽培技术"可获得生物转化率150%以上.  相似文献   

15.
由于北方菇农习惯于栽培中低温型食用菌,对高温型食用菌了解甚少,故我国北方市场冬、春、秋季食用菌种类及数量较多,而夏季市场食用菌比较缺乏,价格偏高。鲍鱼菇[Pleurotus abalones]又名台湾平菇,其风味与海鲜鲍鱼相似,是一种高温季节发生的珍稀食用菌,适台于我国北方夏季栽培,对于丰富北方夏季食用菌市场的种类和数量、提高菇农的经济效益能够起到良好的作用。现将鲍鱼菇在北方夏季的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问:丁经理,在高温多雨的夏季,栽培哪些食用菌能获得较好的产量和经济效益?栽培技术要点有哪些? 答:食用菌一年四季都可以生产,只是不同季节所生产的品种不同.春季和秋季是最佳生产季节,夏季也可以生产,即反季节栽培.能够栽培的品种有黑木耳、草菇、鲍鱼菇、秀珍菇、白灵菇等.在夏季栽培食用菌要想获得高产,需注意以下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7.
多年来,海南食用菌品种单一,市场疲软,经济效益滑坡,要使海南食用菌产业走出低谷,就必须调整食用菌生产品种结构,增加食用菌的附加值。因珍稀鲍鱼菇子实体肥大,菌肉致密,质脆,味清香,风味似鲍鱼,鲜菇耐贮藏,适于鲜销,也是优良制罐品种,为亚热带地区著名食用菌。于笔者2003年特从广东微生物研究所引进鲍鱼菇在海南省进行栽培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适宜在海南栽培。现将其室内袋料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充分利用广西丰富的蚯蚓粪和桑枝秆资源。【方法】采用桑枝秆为秸秆培养基,并按适当比例添加蚯蚓粪替代麦麸,分成三组栽培配方进行鲍鱼菇栽培试验。【结果】各组配方茵袋的茵丝色泽没有差异,使用蚯蚓粪全部代替麦麸的配方三组菌丝生长速率最快,达到6.8mm/d,比全麦麸对照组稍快;蚯蚓粪部分替代麦麸的配方一组与配方二组的菌丝生长速率略慢;添加蚯蚓粪的三组配方,都能够较好地栽培鲍鱼菇,但产量上有所差异,添加10%蚯蚓粪的配方二组生物学效率最好,为68.27%,比不加蚯蚓粪的对照组产量高8.3%。【结论】蚯蚓粪适宜替代麦麸用于栽培鲍鱼菇,添加10%的蚯蚓粪配方最好。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ER IC-PCR技术在平菇栽培菌株鉴定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在22个供试平菇菌株和对照香菇菌株中,ER IC-PCR扩增出的条带清晰,重复性好,多态性高.聚类分析表明,在聚类重新标定距离为15的水平上,23个菌株聚类成8大类群:糙皮侧耳栽培菌株分别归属第1和第2大类群;秀珍菇5号、4011、白灵菇2号、杏鲍菇、鲍鱼菇和香菇分别独立地聚类为不同的大类群.在聚类重新标定距离为20时,鲍鱼菇和香菇聚类在一起,其他平菇菌株聚类在一起.这表明ER IC-PCR技术可以应用于平菇栽培菌株的鉴定,但也说明该技术在食用菌分类鉴定应用上的局限性,同时也说明食用菌需要多相分类鉴定.  相似文献   

20.
鲍鱼菇是一种高温季节发生的珍稀菌类新品种,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鲍鱼菇的菇体形态优美,色泽诱人,肉质肥厚,菌柄粗壮,脆嫩可口.特别是在干燥炎热的夏季,大部分食用菌品种已无法生长,而它却一枝独秀,占领市场,独领风骚,成了人们极好的美味佳肴.而且营养十分丰富,固有其独特的鲍鱼风味,颇受消费者的欢迎与青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