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 毫秒
1.
为研究海雀稗对镉胁迫的生理响应及其镉积累特性,本研究采用土培法对海雀稗进行镉胁迫,探究了不同镉浓度对海雀稗生长、根系活力、叶片膜透性、膜脂过氧化、保护酶活性以及镉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镉浓度>50.00 mg/kg时,随镉浓度增加,CAT活性显著下降,SOD与CAT的协同作用降低,MDA大量积累和根活力下降,植物生长受到抑制;镉浓度为0~50.00 mg/kg时,海雀稗根系活力未显著下降,保护酶活性(SOD、CAT)增强,MDA积累量和细胞膜透性未明显增加,植物受镉毒害较小。海雀稗根系对镉具有极强的富集能力,镉浓度为200.00 mg/kg时,其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镉含量分别为39.15 mg/kg和1 097.38mg/kg。说明海雀稗对镉胁迫(0~50.00 mg/kg)能做出有效反应,并正常生长,可以作为修复土壤镉污染的备选种植植物。  相似文献   

2.
将0,6.8,13.6,20.4,27.2,34 g/L的海盐同1/2Hoagland营养液混合对海雀稗(Paspalum vaginatum Swartz)进行灌溉处理,研究海雀稗叶片中抗氧化酶活性以及丙二醛、游离脯氨酸含量随胁迫时间延长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随海盐浓度的增大,海雀稗叶片中的SOD,POD和CAT活性呈上升趋势,CAT活性在海盐浓度6.8g/L以上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SOD和CAT活性在胁迫14d后基本稳定,POD活性除海盐浓度34g/L外其他各处理在胁迫21d后稳定;各海盐浓度处理下海雀稗叶片MDA含量随胁迫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大,海盐浓度为20.4,27.2,34g/L的处理,叶片MDA含量在胁迫21 d后趋于稳定,其他各处理在胁迫28 d时叶片MDA含量显著低于21 d水平,35 d时又上升并恢复至21 d水平;海盐处理浓度≥20.4g/L时,游离脯氨酸发生积累,且积累量与海盐浓度成正比.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究海雀稗的耐镉生理基础,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镉浓度(0 mg/kg、1 mg/kg、10 mg/kg、50mg/kg、100 mg/kg、200 mg/kg)胁迫下,海雀稗叶绿素、可溶性糖、脯氨酸及氮、磷、钾含量的变化。在镉浓度为100mg/kg时海雀稗叶片叶绿素含量显著减少,可溶性糖含量明显增加,脯氨酸含量增加不明显,氮、磷积累量减少明显,而钾含量无明显减少。说明,可溶性糖、叶绿素含量的变化可作为评价海雀稗受镉胁迫的重要生理指标;可溶性糖含量和钾积累量保持较高水平有利于增强海雀稗的耐镉性;在利用海雀稗进行镉污染土壤修复治理时应该适当增加氮肥、磷肥的施用。  相似文献   

4.
采用水培法,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10、20、40、60、80、100mg/L)的稀土镨(Pr)对Cd胁迫下水稻根系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0μmol/LCd胁迫下,水稻根系干重、根系活力、SOD、APX和CAT活性明显降低,与对照相比,分别下降了31.6%、46.1%、23.3%、57.6%、40.1%,POD活性、质膜透性、膜脂过氧化产物MDA和脯氨酸含量显著增加,分别为对照的1.61、2.05、1.82、1.63倍.10~80mg/L的Pr处理对Cd胁迫下水稻根系生长有不同程度的缓解效应,可减轻Cd对根系的伤害,Pr缓解Cd胁迫的作用与提高根系活力、增加脯氨酸含量、降低MDA含量和细胞膜透性、维持SOD、APX和CAT活性有关.Pr处理的最适质量浓度为40mg/L,但100mg/L的Pr处理反而加重Cd胁迫.  相似文献   

5.
程飞  张颖  方元平  陈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3):11791-11793,11867
[目的]研究镉对金鱼藻生长的影响和金鱼藻抗氧化酶对胁迫伤害的响应。[方法]用不同浓度的氯化镉溶液(纯镉离子浓度分别为0、0.2、1.0、2.0 mg/L)处理金鱼藻,并分别于处理后1、2、4、8 d测定处理后植株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镉的积累量、抗氧化酶活性以及氧化胁迫参数等指标。[结果]金鱼藻体内镉的积累量随胁迫浓度和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但积累速率随胁迫浓度和时间的增加而降低;抗氧化酶系统对镉胁迫具有应激反应,当镉浓度小于1.0 mg/L时,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先上升,4d后又下降,而当镉浓度大于2.0 mg/L时,上述酶活性下降,同时,H2O2含量、MDA含量上升。[结论]低浓度镉可以诱导抗氧化酶活性,抵御氧化胁迫,但随着隔浓度的增加,抗氧化酶活性降低,植物受到氧化胁迫伤害。  相似文献   

6.
采用水培体系,对幼苗期油菜根系进行不同浓度(1,5,10,25,50 mg/L)的Cd2+胁迫,胁迫1,3,6,9 d后测定其若干相关生理特性指标,研究镉对油菜根系生理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Cd2+胁迫下油菜根系的电解质相对外渗率、MDA和游离脯氨酸的含量都随着Cd2+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并且各处理浓度与对照差异性显著(P<0.05);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随着Cd2+处理浓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低浓度(小于5 mg/L)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且各指标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逐渐上升。SOD酶活性在胁迫3 d后,随处浓度和处理时间的延长先升高后降低,APX、CAT和POD酶活性随着Cd2+胁迫浓度的升高,先升高后降低,但各种抗氧化酶对浓度的敏感性不同,SOD>APX>CAT>POD。综上述,镉胁迫对油菜根系生长有一定的伤害,使得根系细胞膜透性增加,膜脂过氧化加重,根系利用自身渗透调节物质和抗氧化酶活性升高来调节并适应环境,但是高浓度的镉环境使得根系细胞中积累较多的活性氧等自由基而严重伤害细胞,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抗氧化酶活性下降,影响根系生长。  相似文献   

7.
以消落带适生植物双穗雀稗(Paspalum distichum L.)为试验材料,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了Pb胁迫对双穗雀稗生长、抗氧化酶活性及其对Pb富集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400μmol/L)Pb胁迫对双穗雀稗生长有促进作用,根系耐性指数大于1,叶绿素含量明显增加,抗氧化保护酶系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提高;当Pb浓度400μmol/L时,双穗雀稗生长受到抑制,叶尖发黄,根系耐性指数小于1,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SOD、POD、CAT活性均呈下降趋势。在200μmol/L Pb胁迫下,随胁迫时间延长,叶片叶绿素含量及SOD、POD、CAT活性均先升高后降低,在12 d时达到最大。双穗雀稗主要通过地下部和地上部迁移富集Pb,迁移富集量与水体中Pb浓度表现为明显的线性正相关,转运系数小于1,不属于Pb超积累植物,但能明显降低水体中的Pb浓度,因而双穗雀稗既是消落带植被重建的优良物种,也能较好修复水体中的Pb污染。  相似文献   

8.
采用盆栽方法,用50、100、150、200、250、300 mg/kg这5种浓度的镉液处理凤仙花种子,研究丛枝菌根(AM)真菌对镉胁迫下凤仙花生理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AM真菌能入侵凤仙花的根部,且接种AM真菌的凤仙花对不同浓度镉胁迫的生理响应程度不同,随镉胁迫浓度的增加,凤仙花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呈先升后降再升的趋势,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呈先降后升的趋势,丙二醛(MDA)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接种AM真菌时,凤仙花SOD、POD、CAT活性均在镉胁迫浓度为300 mg/kg时达到最大,分别为98.84、100.87、31.33 U/(g·min),MDA含量相对最高,为16.84μmol/g;在200~300 mg/kg较高浓度镉胁迫处理下,接种AM真菌处理的凤仙花抗氧化酶活性高于无AM菌处理的,MDA含量低于无AM菌处理的。在镉胁迫下,凤仙花与AM真菌共同作用可提高其抗氧化酶活性、降低膜脂过氧化,促进凤仙花对重金属镉的吸收。  相似文献   

9.
镉胁迫对一年生黑麦草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浓度镉(0、50、100、200、300 mg/kg)胁迫对一年生黑麦草(Tagetes patula L.)成年植株叶绿素和丙二醛(MDA)含量及抗氧化酶(SOD、CAT、P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镉(50mg/kg)胁迫叶绿素含量略有减少,但随着胁迫浓度的升高,叶绿素含量与对照显著减少;MDA含量随着镉胁迫浓度增加呈现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300mg/kg时达到最高值;SOD、CAT、POD活性随镉浓度升高,均表现出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可见,一年生黑麦草对重金属镉具有一定的耐受性,为植物重金属修复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赵娜  周米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1,(10):5821-5823
[目的]研究镍(Ni2+)胁迫对玉米(Zea mays L.)根系生长及膜保护系统的影响。[方法]以玉米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Ni2+胁迫对玉米幼苗根系生长、根系活力及根系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Ni2+处理对玉米幼苗根系具有低浓度的促进效应和高浓度的抑制效应,且随着浓度的增加抑制效应逐渐增强。根系长度、鲜重、根系活力、SOD活性、POD活性、MDA含量在3个处理阶段(10、30、30 d)变化趋于相同;随着玉米幼苗的生长,各项指标变化更加明显。根系活力在Ni2+浓度为50 mg/kg(土)时最强,随着Ni2+浓度的升高而逐渐减弱;根系保护酶系统中SOD和POD活性随着Ni2+浓度的增加而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在Ni2+浓度为50 mg/kg(土)时出现峰值;根系细胞内MDA含量在低Ni2+浓度处理下增幅较小,Ni2+浓度在100~800 mg/kg(土)时增加显著。[结论]Ni2+浓度低于50 mg/kg(土)时对玉米幼苗期根系的生长有促进作用,而超过该浓度则表现为抑制作用,Ni2+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11.
镉处理对水稻镉安全材料的镉积累及转移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土培试验,以前期筛选出的水稻Cd安全材料D62B为试验材料,普通材料Luhui17为对照材料,研究水稻Cd安全材料对Cd的转移特性以及不同叶位对Cd的积累差异。结果表明:在不同Cd处理浓度下,D62B生长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且各器官生物量均随Cd处理浓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在分蘖期、抽穗期和成熟期,当Cd处理浓度为8 mg·kg~(-1)时,D62B生物量分别较1mg·kg~(-1)Cd处理降低了43.74%、45.72%和40.24%。D62B地上部各器官Cd含量在不同生育期均显著低于Luhui17,且成熟期穗部Cd含量仅为Luhui17的44.52%~54.59%;D62B根系对Cd的滞留率在不同生育期均大于Luhui17,茎叶-穗的转移系数显著低于Luhui17。抽穗期,D62B上部3片功能叶(简称3片功能叶)的Cd含量在不同Cd处理下均显著低于普通材料Luhui17,其积累量则在4 mg·kg~(-1)和8 mg·kg~(-1)Cd处理浓度下显著低于Luhui17,分别为Luhui17的72.10%和78.00%,且倒2叶Cd积累量差异最大。据此认为,D62B根系对Cd较强的固持作用以及抽穗期3片功能叶低Cd积累量是其籽粒Cd含量较低的主要因素之一,这为后期水稻Cd低积累品种的培育及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水稻镉安全亲本材料对镉的吸收分配特性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筛选获得水稻镉(Cd)安全亲本材料,研究水稻Cd安全亲本材料对Cd的吸收分配特性,为稻米安全生产提供优良的种质资源。【方法】以56份水稻亲本材料为研究对象,在Cd污染农田土壤上进行大田试验,以糙米Cd含量为筛选指标,通过聚类分析筛选出水稻Cd安全亲本材料,并分析其在不同生育时期对Cd的吸收及分配特性。【结果】(1)当大田土壤Cd含量为13.89 mg·kg-1时,56份水稻亲本材料地上部Cd含量和积累量在分蘖期(CV=44.05%和CV=50.21%)、孕穗期(CV=23.57%和CV=28.62%)和成熟期(CV=44.98%和CV=44.69%)材料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糙米Cd含量的变幅为0.15―1.77 mg·kg-1,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达11.80倍,其中Cd含量最低为0.15 mg·kg-1,低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0.2 mg·kg-1。(2)以糙米Cd含量为筛选指标将供试材料划分为安全材料、普通材料和高积累材料3类,其中安全材料的糙米Cd含量平均为0.20 mg·kg-1,显著低于普通材料(0.65 mg·kg-1)和高积累材料(1.57 mg·kg-1),且谷壳中的Cd含量以及籽粒分配系数也以安全材料为最低。(3)3类材料地上部Cd含量均随着生育时期的推进显著降低,且安全材料地上部Cd含量在分蘖期、孕穗期和成熟期均显著低于普通材料和高积累材料,特别是成熟期普通材料和高积累材料较安全材料高1.35和3.39倍。(4)安全材料地上部Cd积累量在3个生育时期均显著低于普通材料和高积累材料。其中安全材料在成熟期地上部的平均Cd积累量与普通材料相差2.23倍,与高积累材料相差3.86倍,成熟期材料间差异在3个生育时期为最大。且其地上部的Cd阶段性积累量在分蘖期―孕穗期积累能力最强,孕穗期―成熟期最弱。但普通材料和高积累材料则在3个生育时期阶段性积累量差异不显著。(5)安全材料糙米中Cd含量较低,与其向籽粒中较低的Cd分配转移能力有关。安全材料糙米中Cd的分配量仅占地上部Cd积累总量的8.11%,而普通材料和高积累材料糙米Cd积累量占地上部Cd积累总量的11.60%和17.59%。【结论】通过筛选获得的安全材料D62B、IRBN95-90和GRlu 17/ai TTP//lu 17_2在大田试验中其糙米Cd含量均低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0.20 mg·kg-1),这3份材料可作为Cd安全亲本材料,为中轻度Cd污染农田水稻生产提供Cd安全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3.
污泥中镉的形态分析及蚯蚓对镉的富集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BCR三步分级提取法研究了污泥中镉的形态,并利用饲养法研究了蚯蚓对污泥中金属镉的富集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各种污泥中Cd的含量并不高,工业污泥中Cd主要以迁移性较强的可还原态和酸溶态形态存在,而市政污泥中Cd主要以残渣态存在。蚯蚓对Cd有较强的富集能力,富集程度随污泥中Cd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富集系数甚至高达16。蚯蚓对金属镉有一定的耐受性,当蚯蚓体内达到一定量的镉浓度后,金属镉会通过粪便排出体外。  相似文献   

14.
以Cd抗性不同的四个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0、25 mg·kg~(-1)和50 mg·kg~(-1)三个CdCl2添加浓度进行盆栽试验。通过对小麦成熟期形态指标、多个生育时期生理指标、成熟期各器官中总Cd含量及各化学结合形态Cd占比的研究,旨在探讨小麦对Cd胁迫的形态和生理响应、小麦Cd吸收积累特性以及抗Cd机理。结果表明,株高、叶面积对Cd胁迫敏感程度低,25 mg·kg~(-1)Cd处理下对M1019的株高和西农20、许农186和M1019叶面积有促进作用;而同化物质的积累对Cd胁迫敏感,叶片干质量最为敏感,50 mg·kg~(-1)Cd处理下下降20%以上;高浓度Cd处理对小麦各生长指标均表现为抑制。25 mg·kg~(-1)Cd胁迫下能提高叶片POD酶活性,而50 mg·kg~(-1)Cd胁迫下POD酶活性降低,随胁迫时间增加POD酶活性降低;叶片SOD酶活性随着胁迫浓度和时间的增加而降低;脯氨酸含量则随着胁迫浓度和时间的增加而升高;叶绿素含量随胁迫浓度的增加而降低。随Cd处理浓度的增加小麦各器官Cd含量增加,各器官积累量表现为:根叶片茎秆籽粒,许农186和M1019整株Cd含量低于西农20和漯麦0603。50 mg·kg~(-1)Cd处理下漯麦0603叶片和籽粒的Cd转运系数最低,分别是21.2%和2.2%;叶片Cd转运系数最高的品种是西农20,系数为26.4%;籽粒Cd转运系数最高的是许农186,转运系数为3.0%。各化学结合形态中以氯化钠提取态和醋酸提取态占比最大,随Cd处理浓度增加而增加,活跃态Cd含量占比以许农186和M1019较低。结果表明不同形态和生理指标对Cd胁迫的响应不同,不同小麦对Cd的吸收积累特征有共性也存在品种间的差异,抗性品种与敏感型品种相比Cd的吸收积累量较低,活性高的Cd占比较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筛选耐Cd品种且Cd高累积的苜蓿品种。[方法]通过盆栽试验,研究Cd胁迫下20个紫花苜蓿品种生物量、株高及植株体内Cd含量和Cd累积量的差异。[结果]20个紫花苜蓿品种生长对Cd的响应存在显著差异,Cd胁迫下,品种德钦的株高最高,为35.71 cm,最低的品种是草原1号,为17.56 cm;Cd胁迫下生物量最高的品种是金黄后,为3.52 g/株,最低的品种是草原1号,为1.07 g/株;不同品种对Cd的累积能力存在显著差异,Cd累积量最高的品种是中苜1号,为33.576 mg/kg,Cd累积量最低的品种是陕北,为3.620 mg/kg。[结论]通过株高、生物量和Cd累积量分析得出,对Cd耐性较高的品种有3个,Cd高积累的品种有3个;综合分析,最终筛选出甘农1号为耐Cd品种且Cd高累积品种。  相似文献   

16.
硅对镉胁迫下水稻生物量及镉的化学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盆栽实验,研究外源添加硅对水稻生物量及镉的化学形态的影响.选取对镉积累不同的水稻品种:‘沈稻18’和‘沈农315’,外源添加0、0.5 mg/kg镉及0、0.1、0.5g/kg硅,灌浆期收获.结果表明,外源添加硅对2种水稻根和茎叶的干物质重均有影响,茎叶的干物质重随着硅含量的增大而增加;镉含量为0.5 mg/kg时,随硅含量的增大根干物质量先增大后降低;供试水稻根和茎叶中,氯化钠提取态镉所占比例最大,其次分别是醋酸提取态镉、离子水提取态镉、乙醇提取态镉,盐酸提取态镉含量最低.与‘沈农315’相比,‘沈稻18’中迁移性较强的去离子水提取态和乙醇提取态镉的比例较高,醋酸提取态和盐酸提取态比例较低;硅使水稻中迁移性较强的乙醇提取态和去离子水提取态的镉的含量降低,使难迁移的醋酸提取态和盐酸提取态的镉的含量升高,因此降低了水稻中镉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17.
纳米羟基磷灰石对土壤镉化学形态 和水稻镉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吸附等温试验和盆栽试验,研究了nano-HAP 对镉的吸附行为和对土壤镉化学形态及水稻Cd 吸 收的影响。吸附等温试验结果表明,nano-HAP 对镉离子有很高的吸附能力,且其吸附行为可用Langumir 方程和 Freundlich 方程很好地描述;盆栽试验结果表明,nano-HAP 明显提高了土壤溶液中pH 值,显著降低了土壤Cd 的生 物有效性,0.5%、1%和2%施用量的nano-HAP 处理下生物有效态Cd 含量分别下降63.21%、80.62%和92.32%。nano- HAP 对Cd 污染下的盆载水稻生长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并显著降低了盆栽水稻籽粒中Cd 的含量,且全部达到国家 规定的可食用标准。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短期Cd胁迫对水稻各部位营养元素(Zn、Mg、Cu)、叶绿素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从而为控制稻米Cd含量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采用水培试验,探讨了在不同Cd浓度(0、1.25、2.5、5μmol/L)和不同处理时间(0、6、12、24、36、48、72 h)下水稻各部位Cd含量及其吸收速率,以及短期(72 h)Cd胁迫对水稻各部位营养元素、叶绿素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幼苗期水稻根系Cd含量远远大于茎和叶,各部位对Cd的吸收速率均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而下降。Cd由根部向地上部分的转运呈现"低促高抑"的现象,处理72 h后低浓度(1.25μmol/L)胁迫下Cd的转移系数是高浓度(5μmol/L)的2.05倍。在5μmol/L Cd胁迫72 h后水稻叶中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分别下降23.5%、33.3%,CAT和ApX活性分别上升19.11%、28.07%。说明Cd胁迫会抑制水稻对营养元素Zn、Mg、Cu的吸收,抑制叶绿素的合成,引起CAT和ApX活性升高。  相似文献   

19.
作物吸收Cd的影响因素分析及籽实Cd含量的预测   总被引:7,自引:8,他引:7  
我国许多大的江河流域冲积平原土壤普遍存在重金属Cd异常,食用生长在其上的粮食是人体摄入Cd的一个主要途径。作物吸收Cd量受很多土壤因素的控制,为了确定影响作物籽实Cd含量的土壤理化指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采自江苏省南京、扬州和苏州郊区的水稻和小麦籽实及相对应的土壤样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总Cd含量和pH值是影响农作物籽实Cd含量的两个主要因子,虽然其他土壤理化性质指标对作物吸收Cd量也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影响程度均没有达到极显著水平,在忽略这些因子的情况下,水稻和小麦籽实的Cd含量、土壤总Cd含量和土壤pH值之间具有以下相关关系:log(水稻Cd)=-0.369—0.068pH+0.153log(土壤Cd);log(小麦Cd)=0.624—0.164pH+0.421 log(土壤Cd)。这两个模型对水稻和小麦籽实Cd含量的预测能力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0.
为探明Cd胁迫下喷施杀菌剂福美双对小麦幼苗Cd积累及生理特征的影响,本研究以常规冬小麦品种为供试作物,采用水培法,在不同浓度Cd胁迫下,于小麦苗期分别喷施高(400倍稀释液)、低(800倍稀释液)两个剂量的福美双制剂,研究福美双对小麦幼苗Cd积累、分布以及抗氧化系统和光合作用等生理特征的影响。结果显示:在Cd积累方面,施用福美双提高了小麦地上部Cd和S的含量,最高增幅分别为73.8%和151.2%。同一Cd浓度胁迫下,随着福美双施用剂量的提高,Cd在小麦亚细胞各器官中的含量增加,在细胞壁中的占比升高,在细胞可溶性组份中的占比减少; Cd由氯化钠提取态向乙醇提取态和水提取态转变。喷施福美双对麦苗地上部鲜质量和根系长度无显著影响。在光合作用方面,Cd胁迫下喷施福美双提高了小麦叶片光合速率、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最高增幅分别为62.7%、36.0%和89.5%。在抗氧化作用方面,Cd胁迫下喷施福美双提高了小麦叶片MDA、H2O2和CAT含量,最高增幅分别为27.1%、123.6%和464.3%; SOD含量下降,最大降幅为20.1%。研究表明,施用福美双促进了小麦幼苗地上部Cd积累,提高了植株的光合作用,但降低了植株的抗氧化能力并加剧了Cd胁迫,高剂量条件下的施药效应更加显著,建议在镉污染麦田防治病害尽量不施用或少施用福美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