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昭平县地处桂东山区,属桂东双季稻作区,20世纪90年代水稻复种面积34万亩。近年来随着人口迅猛增长以及工业化、城镇化的提速和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水稻播种面积迅速减少,2009年水稻复种面积下降到30.5万亩,减幅达10.3%。如何在有限的耕地上最大限度地提高水稻单位面积产量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数字·声音     
正123三农大数据96.82亿亩2015年度土地变更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15年底,全国31个省(区、市)农用地面积96.82亿亩,建设用地面积5.79亿亩,未利用地39.57亿亩。与2014年底相比,全国农用地面积净减少426.3万亩(其中耕地净减少89.2万亩),建设用地净增加713.5万亩,未利用地净减少287.2万亩。38.6万个截至2015年底,全国农业产业化组织总数达38.6万个,辐射带动农户1.26亿,农户从事产业化经营户均增收达3380元。在科技带动下,截至2015年底,全国各类龙头企业12.9万个,销售收入9.2万亿元,同比增长6.4%;净利  相似文献   

3.
20.24亿亩     
<正>根据土地管理法及土地调查条例有关规定,国土资源部组织开展了2016年度全国土地变更调查工作。截至2016年底,全国31个省区市耕地20.24亿亩,与2015年底相比,全国农用地面积净减少493.5万亩,其中耕地净减少115.3万亩;建设用地净增加751.1万亩。  相似文献   

4.
闽东地区"八山一水一分田”,地少人多,历来缺粮.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基础设施的改善,建设用地的增加,种粮效益逐年下降,高效益经济作物的迅速发展,引起粮播面积逐年锐减,如赛岐镇原有早稻播种面积730 hm2,因用耕地发展巨峰葡萄500 hm2左右(成为该镇农村主导产业),现实际早稻播种面积只有230 hm2左右.粮播面积锐减,产量大幅滑坡,粮食处于不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5.
我镇从2002年开始试种水稻新品种优粳“5356”,2003年种植面积达3000多亩,今年全镇可达上万亩,占全镇水稻面积1.6万亩的60%以上。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中缅泰老“黄金四角”地区为例,基于地学信息图谱理论,对其土地利用变化态势进行分析。【方法】运用土地利用动态度、景观质心平移度及地图代数运算等模型剖析研究区土地利用时空演变特征及图谱类型与涨落态势。【结果】(1)研究区土地利用以林地、耕地和灌丛为主,形成了以林地、耕地和灌丛为基质,水体为廊道,园草地及建筑用地为斑块的用地景观。(2)随着时间演进,研究区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建筑用地和裸土与未利用地等人类活动相关型地类面积增加,林地和灌丛等自然主导型地类面积总体减小;2000—2018年,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由45.99%降至10.44%,土地利用整体变动速率大幅减缓。(3) 2000—2018年,建筑用地质心整体偏向东南且距离最大,林地质心偏移幅度最小且向正东转移,研究区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发生了明显变迁。(4)在图谱变化模式中,稳定型图谱单元面积最广,最大面积模式为林地—林地—林地(11.37万km2);反复变化型图谱单元面积最小,最大面积模式为耕地—灌丛—耕地(668.65 km2),研究区土地利用与开发程度仍较低。(5)研究区土地利用涨落势特征在20...  相似文献   

7.
我县现有耕地21万亩,农作物播种面积40万亩,其中水稻常年种植面积10万亩。螟虫是我县水稻上的重要害虫,常年发生面积4-5万亩,在不防治的情况下,可造成粮食损失150万公斤以上。过去,在水稻螟虫的防治上,由于农户长期习惯  相似文献   

8.
当前确保粮食生产安全所面临的问题很多:一是随着人口的增长和非农业用地的增加,以及蔬菜、水果、退耕还林等非粮食作物面积的逐渐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必将进一步减少;二是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大,复种指数高,进一步提高复种指数相当困难和有限;三是在粮食生产中占重要地位的水稻生产已徘徊多年,传统栽培技术和现有组合已无法满足进一步大幅度提高水稻单产的要求。因此,我县于2002年开始研究适合我县推广应用的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当年小面积试验取得了两季(中稻和再生稻,下同)亩(1亩=1/15公顷,下同)产近800公斤的较好效果,初步证明水稻超高产强化…  相似文献   

9.
长汀县三洲镇辖8个行政村,15000多人口。全镇面积64.45平方公里,其中林业用地6.69万亩,耕地1.2万亩。这里是严重水土流失区,水土流失面积在上世纪70年代达4.95万亩,占山地总面积的74%。  相似文献   

10.
耕地问题主要是控制非农业占用耕地的数量和提高土地生产力(单产)二个方面。理想的耕地减少数量,是不致因耕地面积减少,使粮食减少而降低人均粮食数量。这个数字大约每年50万亩左右。预测2000年耕地面积将减少至9580万亩,人均耕地约为1.05亩,在耕地面积日益减少的情况下,要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安排农业用地、处理好非农业用地与农业用地的关系,保护耕地资源,稳定粮田面积,处理好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的关系。各地要建立基本农田,把最好的土地用于农业,用于粮食,以充分发挥土地生产潜力,保证人民基本生活和需要。注意地力培养,用养结合,注意有机肥及化肥的配合应用,抓中产田改造及水利建设,以提高土地生产能力。本省后备资源开发和闲弃地的复垦利用,有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1.
林新 《福建农业》2006,(2):21-21
我国人均土地面积为0.777公顷.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3。特别是近年来,我国每年净减少耕地上千万亩。如何节约用地.成为一个紧迫的课题。以下是一些国家的节约土地的办法,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2.
赛树奇 《新农业》2007,(1):14-14
李纯栋是辽阳县唐马寨镇刘坨子村村委会主任、村党支部书记。他带领全村农民,发展“AA”级绿色食品,使全村“AA”级绿色水稻种植面积达4500亩,占全村耕地的80%。建成了50栋“四位一体”温室大棚,使刘坨子村成为辽阳市绿色水稻第一村和生态能源建设第一村。李纯栋还加强了村务公  相似文献   

13.
新安县地处豫西丘陵浅山区,全县13个乡镇,298个行政村,12.9万户,总人口4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9.2万。全县总土地面积174万亩,其中耕地45万亩(人均耕地1.15亩,旱地面积40万亩,水浇地面积不足5万亩).林地面积43.4万亩,牧业用地9.8万亩,水域面积8万亩,自然地貌有七岭二山一分川之称。其气候特点是十年九旱,百分之九十的农田收成靠天,经济条件相对较差。为了改善新安县基础条件,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新安县农村能源站全体人员,  相似文献   

14.
基于遥感数据和GIS空间分析技术,以荔波樟江风景名胜区为研究对象,利用土地利用转型、人为干扰指数等研究方法,分析了不同阶段土地利用变化的强度和趋势,研究了近40年来其旅游发展与土地利用互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1980~2018年间,研究区的耕地和草地面积减少,林地增加,建设用地增幅较大。(2)2000年以来草地面积减少和林地面积增加较大;2010年后耕地减少、建设用地增加较大。耕地主要向建设用地和林地转化,草地主要向建设用地、林地和耕地转化。(3)2005年前旅游发展缓慢,土地利用变动速度较小;2007年和2015年分别进入旅游快速发展时期和转型时期,土地利用变动较大;人类干扰程度呈上升趋势。贵州南部喀斯特山区土地利用转型变化与旅游发展阶段有很好的耦合关系,其中旅游发展政策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基于遥感数据和GIS空间分析技术,以荔波樟江风景名胜区为研究对象,利用土地利用转型、人为干扰指数等研究方法,分析了不同阶段土地利用变化的强度和趋势,研究了近40年来其旅游发展与土地利用互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1980~2018年间,研究区的耕地和草地面积减少,林地增加,建设用地增幅较大。(2)2000年以来草地面积减少和林地面积增加较大;2010年后耕地减少、建设用地增加较大。耕地主要向建设用地和林地转化,草地主要向建设用地、林地和耕地转化。(3)2005年前旅游发展缓慢,土地利用变动速度较小;2007年和2015年分别进入旅游快速发展时期和转型时期,土地利用变动较大;人类干扰程度呈上升趋势。贵州南部喀斯特山区土地利用转型变化与旅游发展阶段有很好的耦合关系,其中旅游发展政策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以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林芝县2000年和2010年土地利用资料为基础,通过Arc GIS 10.0平台对土地利用类型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得出林芝县在10年间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2000—2010年,林地大量转化为草地和耕地,导致林地面积急剧减少,而耕地和草地面积大量增加;建设用地有扩张趋势;水域面积和未利用地面积不断减少。建议严格控制林地向草地和耕地的转化,保证林地面积的不减少;建设用地的增长要有明确的规划,既要发展经济也要避免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对水域进行保护,避免水域的进一步减少。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3S技术,采用景观生态学方法对东胜区2000年-2010年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城镇工矿用地、林地面积持续增长,耕地、沙地和其它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减少,草地和水域面积2000年-2005年增加、2005年-2010年减少,其中城镇工矿用地、林地面积增加和沙地面积减少变化显著。景观指数变化特征是:斑块数量(NP)和斑块密度增(PD)加、平均斑块面积(AREA-MN)减少,破碎度指数(CI)持续增高,景观格局逐年破碎化;香农多样性指数(SHDI)和香农均匀度指数(SHEI)增加,景观异质性提高;平均形状指数(SHAPE-MN)增加,斑块的形状由复杂趋于简单,环境资源斑块逐渐减少,引入性斑块将增加。景观类型转移主要特征是:①耕地转向草地、城镇建设用地和林地,转移面积分别是3 806.6hm2、3 679.1hm2和2 109.8hm2;②草地转向林地、城镇建设用地、耕地和未利用地,转移面积分别是3 456.9hm2、3 136.4hm2、2 552.8hm2和1 374.6hm2;③沙地和其他未利用地转向草地,转移面积分别是2 882.9hm2和3 327.3hm2;④还有638.3hm2水域转移成未利用地,1 064.5hm2林地转移成草地。  相似文献   

18.
东至县地处安徽省西南角,长江南岸,境内山、丘、岗、圩、洲、湖均有,地形复杂.成土母质主要有泥质页岩,下蜀系黄土,山河、长江冲积物和湖相沉积物,现有耕地约68万亩,中低产土壤面积约50万亩,占总面积73.1%,常年种植作物有水稻(51万亩)、棉花(12万亩)、油菜(23万亩)、茶叶(12万亩),水稻平均亩产351千克,棉花54.3千克,油菜籽61.4千克,茶叶20千  相似文献   

19.
正本报讯日前,山东省政府出台创建国土资源节约集约示范省实施意见,将强化耕地保护,健全耕地保护补偿激励机制,推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田长制",实施土地综合整治,探索多种治理模式,解决建设用地规模与耕地占补平衡矛盾突出的问题。据山东省国土资源厅相关负责人介绍,2014年~2016年,山东省全省共审批建设用地110.9万亩,其中新增建设用地95.6万亩。用地规模虽逐年减少,但总量仍然较大。目前,山东省耕地占补平衡库存数量为40.9万亩,仅能满足近2  相似文献   

20.
云南省文山市现有耕地40.95万亩,其中水田10.5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25.6%。2015~2018年全市水稻种植面积累计44.26万亩,总产量22.7万t。水稻是文山市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为确保文山市粮食安全,政府及农业部门把实现粮食供需平衡纳入农业发展的总体规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