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淡水养殖池塘水质预警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淡水养殖池塘水质评价指标体系及阈值确定的基础上,建立了淡水养殖池塘水质单因子状态预警模型、多因子状态预警模型、趋势预警模型和鱼类生存指数预警模型,确定了淡水养殖池塘水质预警的警级标准。利用预警模型对淡水养殖池塘水质进行监测,结果表明模型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明EM复合菌与鱼腥草镶嵌模式对池塘养殖水体的净化效果,以期为鱼腥草浮床+EM菌修复系统在池塘养殖水体修复上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鱼腥草为浮床植物,研究7.5%浮床、15.0%浮床、7.5%浮床+EM菌、15.0%浮床+EM菌、EM菌无浮床和无EM菌无浮床(CK)对池塘养殖水体的净化效果。【结果】不同处理池塘pH及水温均在正常范围,处理间变化不明显;但对池塘养殖水体的净化效果存在差异,不同处理水质的pH、DO、TN、NH3-N、TP、CODMn和BOD5平均分别为7.92~8.48、4.44~7.19 mg/L、1.15~1.83 mg/L、0.40~0.61 mg/L、0.09~0.18 mg/L、1.20~2.40 mg/L和1.90~3.23 mg/L,综合污染指数为0.97~1.84,15.0%浮床+EM菌镶嵌处理对池塘水质修复效果最好,对TN、NH3-N、TP、CODMn和BOD5水质因子浓度的削减效果分别为9.66%、5.86%、-25.93%、40.98%和31.33%,其水质污染程度和污染水平分别为尚清洁和标准限量内(达2级标准),其余处理水质均为污染和超出警戒水平。【结论】15%鱼腥草浮床+EM复合菌镶嵌处理对池塘水质修复效果最好,但因“水呼吸”现象影响水体溶解氧浓度,选择15%鱼腥草浮床+EM菌修复模式时需要配备增氧设备辅助增氧,以进一步提升池塘水体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3.
氨水是强碱性溶液,在池塘养鱼时可用于消毒清塘。它又是速效液体氮肥,在传统水产养殖上常用于培肥水质,以培养摄食浮游生物的肥水性鱼类。此外,氨水在防治某些鱼类疾病方面具有较好效果,且使用方便,价格低廉。  相似文献   

4.
针对甘肃地处内陆,夏季短促,池塘养殖鱼类生长期短的问题,就如何充分利用鱼类最佳生长期,作者结合实践,从调控水质、科学投喂、鱼病防治、加强管理和浮头的预防等方面提出了夏季池塘养殖管理技术措施,以期达到池塘养殖高产高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氨水是强碱性溶液,在池塘养鱼时可用于消毒清塘。它又是速效液体氮肥,在传统水产养殖上常用于培肥水质,以培养摄食浮游生物的肥水性鱼类。此外,氨水在防治某些鱼类疾病方面具有较好效果,且使用方便,价格低廉。  相似文献   

6.
家鱼池塘养殖的病害预防是家鱼养殖中的重要工作。基于此,对家鱼池塘养殖中的鱼类病害进行介绍,并详细介绍家鱼池塘养殖的病害预防技术,从池塘管理、水质管理、养殖结构、注射疫苗等方面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7.
水质调控是鱼类养殖生产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项,按照或参考已然成熟了的,可以量化进行的水质调节技术标准来进行水质调控,使之尽可能地满足鱼类在生长过程中所需满足之各类理化因子,将会大幅促进鱼类的生长发育,实现养殖生产的丰收。本文基于多年养殖经验,对池塘鱼类养殖的水质调控技术做了简要介绍,以资参考。  相似文献   

8.
水体是鱼类生活的环境,优良的水体是鱼类健康养殖的基本保证。氧气作为一种生态因子,是保证鱼类生理功能健康的必需物质,是鱼类赖以生存的必要的基本条件之一。养鱼池塘中溶解氧的含量是水质好坏的重要指标,适宜的溶解氧可以提高鱼塘饲料的利用率,促进池塘鱼类的健康生长,溶氧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鱼类的健康。基于此,本研究分析影响池塘溶解氧低的因素,并提出生态增氧法,以期为养殖者提供参考,为提高养殖产量和品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淡水混养鱼塘水质对周围水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淡水混养鱼塘养殖水质对周围水环境的影响,于2012年5~10月对广西武鸣县淡水鱼类主养区的3口池塘进行水质监测.测定养殖周期内TN、TP、高锰酸钾指数(CODMn、NH4+-N、DO、NO2--N含量,分别以地表水环境功能标准和淡水养殖废水排放标准对养殖池塘以及排水口水质进行综合水质标识指数评价.结果表明,武鸣县混养鱼塘养殖周期内池塘水质地表水环境Ⅲ类水达标率为72.1%,出水口水质达到我国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中的一级标准.说明武鸣县淡水混养鱼塘水环境综合水质基本达到地表水环境功能区要求,池塘废水排放符合标准.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种小型鱼类,黄颡鱼肉质鲜嫩、营养全面,具有经济效益高、水质要求较低的养殖优势,因此近年来黄颡鱼池塘养殖技术颇受关注。鉴于此,本文首先介绍黄颡鱼的基本特征,然后分析黄颡鱼池塘养殖技术要点,如池塘的选择、鱼种选择、投喂方式等,为黄颡鱼池塘养殖提供创新性技术思路。  相似文献   

11.
低碳·高效的池塘循环流水养殖系统模块建设及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设计、建设一套满足我国当前水产养殖业工业化、节约化需求的养殖系统。[方法]对现有养殖池塘进行改造,结合工程化施工,建造3条流水槽;利用气提式推水装置营造流水养鱼的效果;通过沉淀池及微滤器作用将养殖鱼类代谢废物收集、压缩、重新利用;在套养鱼区利用滤食性鱼类进行水质净化。[结果]每条流水槽均可单独饲养不同种类、不同规格的鱼类;养殖池塘水循环利用,整个养殖周期内达到污水零排放;经处理后的水质达到水源水标准。[结论]该养殖系统具有养殖水体循环利用、可进行高密度精养、降低生态环境压力等优点,是一种高效、生态、环境友好型的养鱼新技术。  相似文献   

12.
温室池塘高密度循环水养殖系统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一种经济可行的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设计了一种将温室大棚养殖与水质净化设备以及增氧设备涌浪机等合理搭配的简易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以加州鲈鱼为养殖对象,分析了养殖期间系统水质指标、鱼类生长状况以及系统经济前景。结果表明,经过4个月的养殖,该系统鱼类养殖密度由初始2.12 kg/m3增加到5.86 kg/m3,成活率达到95.1%。水质监测结果表明,养殖期间氨氮、亚硝氮和溶解氧平均浓度分别为(0.66±0.35)mg/L、(0.19±0.089)mg/L和(6.64±0.25)mg/L;水温维持在27.34~28.00℃,pH为6.73~7.34。经济分析表明:每667 m2池塘养殖利润可达17.42万元/年,投资回报期为2.75年,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若选取价格更高的海水鱼类,市场前景更广。该研究表明,温室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是一种经济可行、高效、节能减排的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13.
青鱼是我国淡水养殖"四大家鱼"之一,属肉食性鱼类,是长江中、下游和沿江湖泊里的重要渔业资源和湖泊、池塘中的传统养殖鱼类。青鱼个体较大,肉质细嫩,营养价值高,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近年来,江苏省金湖县在渔业科技入户工程项目实施中,将青鱼作为主推养殖品种之一,现将主要技术方法介绍如下。一、池塘条件池塘应选择在靠近水源、水量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源、电力配套完善、能排能灌、交通便利的地方。池塘面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一些池塘养殖效益不好,甚至亏损。其主要原因是养殖户对池塘消毒、水质调节,养殖鱼类,苗种放养密度及饲料等池塘养殖技术的不很了解造成养殖的成本浪费。作者在实践中总结了池塘养殖应注意以下六大误区,供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15.
淡水养殖池塘水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淡水养殖池塘水质评价指标体系。[方法]通过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调研法及DELPHI法,在综合分析淡水养殖池塘水质各影响因子的基础上,对14个淡水养殖池塘水环境因子的重要程度进行了排序,选择其中5个因素作为指标建立了淡水养殖池塘水质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了各指标的阈值。[结果]淡水养殖池塘水质因子重要程度排序为溶解氧〉pH〉浮游植物量〉透明度〉总氮〉浮游动物量〉水温〉生化需氧量〉水色〉盐度〉总硬度;根据重要程度的大小,确定溶解氧、pH、透明度、浮游植物量、总氮5个指标为池塘水质评价的指标体系。对淡水养殖池塘水质等级进行5级划分,并采用专家问卷方法获得鱼类对各指标的耐受程度范围。[结论]为淡水养殖池塘水质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池塘淡水养殖水质模糊综合评价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瑞梅  傅泽田  何有缘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007-18010
以池塘淡水养殖水质为研究对象,在综合分析池塘水质各影响因子的基础上,通过专家问卷调查法和德尔裴法对水质因子的重要程度进行了排序,建立了池塘水质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用重要程度法和实测值相对隶属度法确定了指标权重,建立了池塘水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设计和实现了淡水池塘养殖水质模糊综合评价系统。将该系统应用于某企业淡水养殖池塘水质的评价,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池塘分区集群式清洁养殖新模式的概念、原理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一种新的养殖模式———池塘分区集群式清洁养殖的概念、原理与方法进行了论述。池塘分区集群式清洁养殖( partition cluster clean aquaculture in ponds, PCCA)模式是一种不同于传统混养的池塘养殖新模式,即在健康养殖条件下将人工投喂的鱼类集群圈养于池塘小范围区域(即集群养殖区)中,通过控制鱼类粪便的排泄区域(沉淀排污区),做到及时将粪便清除到池塘外污水处理区,以降低鱼类粪便、残饵等对水体的污染及溶解氧消耗,使池塘中大部分水体区转变为水质净化区域,并通过该种养殖模式的实例,对其存在的问题和开发前景进行了讨论。研究表明,采用池塘内分区、养殖鱼类集群、精确投饵和及时清除粪便及残饵的池塘清洁养殖新模式,产量高于传统养殖模式,可达到节水减排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以池塘淡水养殖水质为研究对象,在综合分析池塘水质各影响因子的基础上,通过专家问卷调查法和德尔裴法对水质因子的重要程度进行了排序,建立了池塘水质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用重要程度法和实测值相对隶属度法确定了指标权重,建立了池塘水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设计和实现了淡水池塘养殖水质模糊综合评价系统。将该系统应用于某企业淡水养殖池塘水质的评价,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糯扎渡鱼类增殖站水源以及丝尾鳠、叉尾鲶、巨魾和中国结鱼驯养池塘水质理化因子的检测,了解池塘水质的变化。结果表明,水源、养殖池氨氮含量较高,特别是2014年9月,各池非离子氨浓度均超过渔业水质标准,超标倍数在0.55~0.80倍;由于实行机械增氧并适时加水和换水,全年溶解氧维持在6.5 mg/L以上;p H值仅在2013年4月中国结鱼养殖池达8.89,超过渔业水质标准;亚硝酸盐、磷酸盐未检出或含量较低。在氨氮、p H值较高的池塘水质环境下,未导致土著鱼类发病,仍能正常生长,说明土著鱼类对氨氮、高p H值有一定的耐受力,土著鱼类能适应池塘较差的水环境,作为池塘养殖品种具有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淡水养殖池塘水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英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淡水养殖池塘水质评价指标体系。[方法]通过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调研法及DELPHI法,在综合分析淡水养殖池塘水质各影响因子的基础上,对14个淡水养殖池塘水环境因子的重要程度进行了排序,选择其中5个因素作为指标建立了淡水养殖池塘水质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了各指标的阈值。[结果]淡水养殖池塘水质因子重要程度排序为溶解氧>pH>浮游植物量>透明度>总氮>浮游动物量>水温>生化需氧量>水色>盐度>总硬度;根据重要程度的大小,确定溶解氧、pH、透明度、浮游植物量、总氮5个指标为池塘水质评价的指标体系。对淡水养殖池塘水质等级进行5级划分,并采用专家问卷方法获得鱼类对各指标的耐受程度范围。[结论]为淡水养殖池塘水质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