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近年来,母乳寡糖的体外合成研究发展迅速,但其产业化进程相对滞后。为了探究其原因,笔者综述了数十年来国内外关于母乳寡糖合成的相关研究成果。结果表明,全细胞发酵合成法是当今公认最具有工业化潜力的母乳寡糖生产方法,同时发现,L-岩藻糖的价格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母乳寡糖的产业化发展。如今L-岩藻糖的生产仍以天然产物提取为主,存在着原料单一、提取成本高等问题。今后应开发更多的L-岩藻糖生产方法,如利用生物技术手段构建高产L-岩藻糖菌株,同时从农业废弃物资源中提取L-岩藻糖亦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以PCR为目的的大豆叶片DNA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模板DNA的质量直接影响PCR扩增的结果,而不同提取方法及其缓冲液的成份与浓度对提取DNA的质量有重要影响。本文以5个栽培大豆品种的叶片为材料,比较分析了SDS与CTAB两种提取方法以及不同浓度CTAB提取缓冲液对所提取的DNA质量的影响,并通过PCR进行检验。实验结果表明:用1%(W/V)、2%(W/V)浓度的CTAB提取缓冲液和1.25%(WV)SDS提取缓冲液所提取的大豆叶片DNA的质量较好,均能满足PCR扩增模板的需求,其中以1.25%(W/V)SDS提取得到的大豆叶片DNA质量最好,以其为模板扩增的效果最佳,而4%浓度的CTAB不适宜提取大豆叶片DNA。  相似文献   

3.
大豆色拉油中转基因成分检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金红  程奕  赵昕  王永 《华北农学报》2004,19(1):24-27
针对大豆色拉油中DNA较难提取的问题提出了充分乳化、延长醇沉淀时间和反复富集小片段DNA等措施,有效地从大豆色拉油中提取到DNA,并通过大豆特异内源基因扩增得以证明。从两个不同品种商品大豆色拉油中检测出35S启动子和NOS终止子外源调控序列,并通过增加所用DNA模板用量检测出目的基因EPSPS序列,建立了大豆色拉油中转基因成分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4.
<正>一、氨基寡糖素简介氨基寡糖素,也称为农业专用壳寡糖,是从海洋生物如虾类、蟹类等的外壳提取而来的多糖类天然产物,指D-氨基葡萄糖以β-1.4糖苷键连接的低聚糖,由几丁质降解得壳聚糖后再降解制得,或由微生物发酵提取的低毒杀菌剂。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农药,氨基寡糖素不同于传统农药,它不直接作用于有害生物,而是通过激发植物自身的免  相似文献   

5.
橡胶树C-乳清三种蛋白提取方法双向凝胶电泳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摘要:C-乳清是胶乳的主要组分,就双向凝胶电泳技术而言,目前仍无有效的蛋白提取方法,这严重制约了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在橡胶树蛋白组分析上的应用。本文选取3种方法提取C-乳清蛋白,通过对蛋白产量和提取蛋白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分析系统评价3种方法。就蛋白产量而言,三氯乙酸/丙酮沉淀法产量最高(0.86 mg/ml C-乳清),三氯乙酸沉淀法次之(0.72 mg/ml C-乳清),酚提取法最低(0. 66 mg/ml C-乳清)。双向凝胶电泳图谱分析表明:酚提取法可检测到447个蛋白点,图谱背景较暗且横纵向纹理多;三氯乙酸沉淀法可检测到821个蛋白点,图谱背景居中;三氯乙酸/丙酮沉淀法可检测到1052个蛋白点,图谱背景清晰且基本无纹理。综上所述,三氯乙酸/丙酮沉淀法最适合C-乳清蛋白提取。本文首次系统评价C-乳清蛋白提取方法,必将推动橡胶树C-乳清蛋白研究发展。  相似文献   

6.
花生是一种重要的蛋白食用作物。进一步提高花生蛋白质含量,对增强我国花生的出口竞争力,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具有重要意义。大豆、花生同为豆科作物,但大豆子仁蛋白质含量高于花生。如有的大豆资源蛋白质含量高达40%以上,远高于一般花生(26%左右)。这为选育高蛋白花生品种提供了优异的基础材料。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建豆适宜大豆的DNA提取流程,并将大豆总DNA通过一定方法导入花生,研究导入后代内外性状变异,探讨大豆总DNA导入对花生主要品质指标的影响。本文报道高盐低pH法提取大豆总DNA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种子》2019,(3)
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大豆种子醇溶蛋白进行提取,并进行SDS-PAGE体系优化。结果表明:在所设置的2个提取体系中,提取时间是影响大豆种子醇溶蛋白提取的最大因素,提取温度为影响提取的最小因素;提取体系Ⅰ为大豆种子醇溶蛋白SDS-PAGE较优化体系。  相似文献   

8.
以从牛蒡根中提取的牛蒡果寡糖作为饲料添加剂,探讨其对绵羊生产性能和氮平衡的影响。选用3-4月龄体况良好,体重32 kg道赛特和小尾寒羊 F2代杂交公羔40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饲喂4种添加不同剂量牛蒡果寡糖(分别为0、3.2、6.4、9.6 g/d)的日粮。试验结果表明,添加牛蒡果寡糖对绵羊生产性能及氮平衡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表现出提高日增重、饲料报酬和减少氮出量、提高氮消化率及利用率的趋势。当牛蒡果寡糖添加量为9.6 g/d时,生产性能及氮平衡表现最佳。  相似文献   

9.
小麦麸皮和大豆皮的综合开发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麦麸皮是小麦加工中的副产物,含具有生理活性的膳食纤维、低聚糖和酶等成分。大豆皮是大豆制油厂的加工副产品,其富含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类物质,是人类膳食纤维的理想来源,同时也可从中提取过氧化物酶;大豆皮经高温处理后,得到的豆皮碳可作为油脂精炼过程中应用价值较高的吸附剂等。综述了小麦麸皮和大豆皮的用途,以及提取其内容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一、绪言从大豆中提取分离旦白质的研究工作始于一八八三年,美国一九三九年开始应用大豆分离旦白质作为加工纸的胶粘剂。我国于一九五七年开始研究大豆分离旦白质的工业应用问题,一九六○年正式应用于生产中。一九六五年吉林省粮  相似文献   

11.
壳寡糖处理对天麻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麻采收后分别用0.5%、1.5%、3.0%壳寡糖溶液浸泡处理40~50min,在常温条件下(25℃)贮藏180d,研究壳寡糖处理对天麻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壳寡糖处理的天麻还原糖含量显著高于对照;过氧化氢(H202)及丙二醛(MDA)含量较对照低;过氧化氢酶(CAT)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下降减慢;天麻素含量高于对照。表明壳寡糖可通过提高果实抗氧化防御系统的能力来延缓天麻衰老.保持其良好品质,其中以1.5%浓度的壳寡糖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以小麦麸皮为原料采用生物技术制备新型寡糖,论述国内外功能性寡糖的研究进展和应用。【方法】采用还原糖的测定寡糖含量,讨论寡糖的主要生理功能及其提取、分离纯化和结构分析的方法。【结果】以小麦麸皮为原料制备寡糖具有生产成本低,易实现工业化生产的特点。开发出的寡糖具有明显的双歧杆菌增殖效果,是一种低热值新糖源。【结论】寡糖对机体有独特的生理功能,应用范围广,保健效果明显。尤其是双歧杆菌制品的广泛应用,使得人们重视寡糖对双歧杆菌在机体肠道内存活、定植和增殖的功效;用小麦麸皮为原料可用于生产寡糖的原料广泛,可以变废为宝,还能减轻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3.
乳清中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可以将乳清加工再利用,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又能提供营养物质。分析乳清的营养价值、乳清及乳清酒的应用现状,同时对乳清及乳清酒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得出乳清及发酵型乳清饮料的开发利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壳寡糖油菜种衣剂剂型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陆引罡  钱晓刚  彭义  马国瑞 《种子》2003,(4):38-39,92
利用壳聚糖酶降解壳聚糖而得的壳寡糖为基本成分,配以化肥、微量元素及防腐剂等成分,进行混合,调制成较稳定的胶体溶液后拌种,对油菜种子发芽和出苗均无明显影响,但可促进油菜生长,提高壮苗率,增加产量,增产幅度在4.33%~9.67%,增产以增加每角果粒数为主。壳寡糖拌种可明显抑制油菜菌核病的发生,3个油菜品种的防治率分别为34.19%~44.1%。室内测定,较高浓度的壳寡糖(0.5~0.75mg/ml)对油菜菌核病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表明壳寡糖对油菜菌核病菌有抗性。  相似文献   

15.
预警是排警的基础,传统的预警是建立在预测的基础上,针对大豆预警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决策树预警。从中国大豆生产的实际出发,运用预警的相关理论,首先针对近18 年的中国大豆市场,建立了预警指标体系;然后利用决策树的方法从各警兆指标对警情指标的影响中提取了若干规则集,建立了中国大豆进口依存度预警体系,结果表明:2002年至今,中国大豆进口依存度一直处于重警的状态。  相似文献   

16.
乳清是乳品加工业中的一种副产品,它保留了牛奶中55%的营养成分。目前乳清多用于生产乳清粉、乳清蛋白或乳糖,但在其生产过程中存在能量消耗大、成本高等问题。若用乳酸菌发酵乳清,不但可避免脱水干燥中的能量消耗,而且还可分解乳清蛋白释放出免疫调节肽、抗氧化肽、抗高血压肽和必需氨基酸,同时将乳糖转化为乳酸或乙醇,增加乳清产品的生物活性和适口性。因此,利用乳清生产发酵型饮料具有可观的应用价值。主要阐述了乳清的利用现状,总结了乳清发酵后产物的生理活性,分析了发酵型乳清饮料的原料选择、发酵剂特性、工艺要点等,探讨了利用全乳清生产发酵饮料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玉米大豆混作系统氮素转移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不同氮水平土壤上用15N同位素稀释法对玉米大豆混作系统氮素转移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低氮和高氮土壤上均发生了固氮产物的转移。低氮土壤混作玉米从大豆固氮产物中获得14.94%~26.96%的氮,在高氮土壤上仅获得2.56%~21.13%的氮;混作大豆固氮率的提高率,低氮土壤为—10.36%~—21.14%,高氮土壤为29.10%~32.69%;混作玉米和混作大豆的植株含氮量,在低氮土壤中均比单作降低,而在高氮土壤上则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玉米大豆混作系统在低氮土壤上主要消耗土壤速效氮,在高氮土壤上主要消耗土壤全氮。  相似文献   

18.
采用化学方法从大豆豆渣中提取水溶性膳食纤维,研究了碳酸钠溶液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和提取液用量4个因素,以及不同沉淀剂对水溶性膳食纤维提取量的影响,并确立了制备水溶性膳食纤维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碳酸钠质量分数3%,浸提温度80℃,提取液用量25 m L/g,提取时间60 min。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是我国大豆主产区,常年种植大豆253万~300万hm^2,占全国大豆总播种面积的1/3,大豆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37%,商品率达60%~70%。由于特殊的气候条件,黑龙江省生产中使用的大豆种子,一般年份水分为13%~15%,个别年份达16%。依照法律,这些种子水分没达到国家标准不大于12.0%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浙江省194份秋大豆品种资源的品质和抗病性,结果表明,本省秋大豆资源中粗蛋白含量普遍较高,平均为44.66%,最高达48.3%,粗脂肪含量在14.4%~21.8%之间,但资源中抗大豆花叶病毒病和锈病材料缺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