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张维瑞  周修赵 《食用菌》2002,24(6):31-31
滑菇是一种低温性的菌类 ,产区主要在东北 ,而南方由于气候的原因栽培较少。近年来 ,笔者在南方的高海拔地区 (海拔 80 0 m以上 )采用袋栽模式栽培滑菇取得成功。现将有关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栽培季节 滑菇制袋期宜在 2月至 5月上旬 ,太早制袋温度低 ,发菌慢 ;制袋太晚 ,因夏季温度高易污染杂菌。菌种使用中晚熟品种。出菇季节为当年的 11月至翌年的 5月。2 制作菌筒2 .1 培养料配方 实践表明 ,许多培养料均可用于栽培滑菇 ,比较理想的配方 :1木屑 89% (适当添加或完全用污染的香菇废菌料 ) ,麦麸 (米糠 ) 10 % ,石膏 1% ;2木屑 40 % …  相似文献   

2.
蘑菇脓疱菌     
蘑菇细菌性脓疱病在世界上许多种菇国家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澳大利亚几个菇场普遍发现了这种病害.以往几年,曾做过病原的鉴定和筛选,探讨了病害的化学和生物控制以及环境的影响.但对病原(脓疱菌)在培养料、覆土或蘑菇子实体中的习性并没有作详细的研究.本文阐述了脓疱菌(Pseudomonos tolaasii Paine)在菇床和商品蘑菇中的生活习性.  相似文献   

3.
平菇是我们喜爱的食用菌,它适应性广,容易栽培.但要获得高产效益却不容易,往往会因栽培过程发生异常现象而减产.笔者根据多年的栽培实践,将几种常见的异常现象及其发生原因和解决办法介绍如下,以供同行参考.(一)只发菌不出菇菌丝长满培养料后迟迟不出菇,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气温超过或低于出菇温度;培养料过干或料面长期积水;通风不良等.预防办法:根据季节、环境和市场需要选择适宜的菇型,安排好播  相似文献   

4.
以4个香菇菌株(Lentinula edodes)申香16号、申香18号、申香215和L808为研究对象,以常规木屑麸皮培养料(79%木屑,20%麸皮,1%石膏)为对照,采用工厂化生产刺芹侧耳(Pleurotus eryngii)采收一潮菇后的菌渣不同比例替代木屑和麸皮进行栽培,比较栽培效果.结果表明:相对于对照培养料,申香18号在菌渣培养料A(69%木屑,20%刺芹侧耳菌渣,10%麸皮,1%石膏)和B(59%木屑,30%刺芹侧耳菌渣,10%麸皮,1%石膏)上的单菇重显著下降,菌柄长度和直径均变小,菇型改善,棒产量也显著增加;申香16号在A、B配方培养料上较对照培养料虽产量显著增加,但菇柄变长,菇型变差;菌株L808在B配方培养料上较对照培养料菌盖直径和单菇重显著下降;而申香215在培养料A、B上的各考察性状均与对照培养料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胡桃肉状菌(Diehliomyces microsporus)又叫狄氏裸囊菌、脑菌、假块菌,是高温期发生在双孢蘑菇菇床上的毁灭性杂菌。出菇前发生此菌,双孢菇将减产50%以上,出两潮菇后发生此菌,将减产40%左右。1发病症状胡桃肉状菌发生初期,在培养料或覆土表面产生白色或淡黄色的浓密菌丝,会强烈抑制双孢菇菌丝的生长,使菌丝萎缩变黑,发病后一般不出菇或只出零星几个菇。在生长后期,覆土表面会出现大量红褐色、形似胡桃肉的子囊果。发病严重时,菇床表面覆土凹凸不平,培养料暗褐色,粪草无韧性及弹性,呈湿腐状,闻之有浓烈的漂白粉气味。菇房内有漂白粉气味是诊断胡桃肉状菌感染的依据。2病原特征胡桃肉状菌属子囊菌亚门、子囊菌纲、裸囊菌目、裸囊菌科、假块菌属。其菌丝白色粗壮,生长速度快。子囊果直径0.5~5厘米或更大,群生,形状不规则,表面呈脑状皱纹,形似胡桃仁,淡黄色或奶油色,后期红褐色。子囊卵圆形或球形,有柄,(12~25)微米×(8~16)微米,内含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圆球状,直径5~7微米,平滑无色。3发生条件胡桃肉状菌属于土壤真菌,但其子囊孢子能在菇房内生存。病菌孢子随感病培养料、菌种等进入菇房,可随气流、人、工具等在菇...  相似文献   

6.
山东夏津县新圣店镇新圣店食用菌厂科技人员研制出一种培养料二次补充水分的专用器械——SC-102型培养料补水器和简易手动机动原料搅拌机,最近已通过了主管部门技术鉴定。 SC-102型培养料补水器改变了繁重的浸泡补水法,彻底解决了食用菌栽培中菌块出菇(耳)后二次补水难的问题。简易手动机动原料搅拌机,多半是木制结构,成本只  相似文献   

7.
苗立军 《食用菌》2006,28(6):64-65
近两年在平菇生产上发生了一种毁灭性病害——核桃肉状菌。此病害多发生于平菇营养生长阶段。发病初期菌丝为白色很难与正常的菌丝区分,后期子囊果形如核桃状,分布于培养料表面。菌袋受感染,掰开有一种刺鼻的漂白粉味,菌袋一旦被感染很难再出菇,往往引起大面积绝收。  相似文献   

8.
在大面积草菇生产中,都是使用草菇栽培种。但生产草菇栽培种要有设备条件,这对一般的个体户来说有一定的困难。为此,我们用采完菇的大床菌块和菇根作菌种,进行栽培试验,初步结果表明,其产量接近栽培种的水平。 (一)处理与方法:试验设五个处理,①采菇后的菇根、菇脚及其基部附着的菌丝块;②头潮菇采后的菌块中间层:③两潮菇后的菌块中间层;④头潮菇后的菌块混合菌丝;⑤栽培种(对照)。  相似文献   

9.
魏生龙 《蔬菜》2003,(6):20-21
二、子实体病害1.子实体侵染性病害 子实体侵染性病害依病原分为细菌病害、真菌病害、病毒病害。前两种病害经常发生且危害严重(见表1)。2.子实体生理病害(1)CO2中毒 在其他条件基本正常的情况下,若出现出菇难、不出菇、出菇不整齐,或出菇后子实体畸形的情况,如:平菇菌盖向上反卷呈勺状,展开受限,边缘波浪状;灵芝只长菌柄,不长菌盖,菌柄分支形似握,保证空气对流畅通、新鲜。(2)水分供应失衡 培养料含水量超过70 %,因得不到足够的O2,菌丝代谢能力降低或死亡,导致菌柄基部软腐,大量死菇;培养料含水量低于50 %,子实体因得不到足够的水分而…  相似文献   

10.
较高海拔床霜姬松茸失败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去年 ,我地海拔 50 0m左右山区床栽姬松茸出现菇床上有长菌丝但不出菇的奇怪观象。笔者经过初步调查研究后 ,认为关键是料发酵不良与栽培期不适 ,以致原基无法形成 ,导致几乎不长菇。因此要求菇农栽培时要掌握各环节的技术关键 ,做到防患于未然。1 症状表现 笔者调查了 10个不长菇乡镇的 6 9个菇棚 ,发现大部分菇床培养料均有不同程度的偏湿现象 ,有的料甚至变黑发臭 ;覆土层均有不同程度的偏干现象 ;观察培养料发菌情况 ,绝大部分菌床上菌丝长势不旺盛 ,有的局部菌丝尚未定植 ;有的菌床杂菌、病虫害处处蔓延。故大多数菇床不出菇 ,极少…  相似文献   

11.
栽培金针菇的培养料因养分耗尽,弃掉实在可惜,用其来栽培毛木耳,可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一)原料准备 出过三期金针菇的培养料,继续出菇效益不高,此时可将无污染无霉变的料挑出并将袋两端的菇毛清理干净,破碎晒干。 (二)栽培季节 5月初至10月初是毛木耳适宜的生长期,金针菇生长后期一般在4月上中旬,正是毛木耳菌袋的适宜制作期。  相似文献   

12.
日本北海道林产试验场,在木屑培养料中添加一些捣碎的胡萝卜,然后接种蜜环菌,能提早萌发定植,而又不受杂菌污染。 蜜环菌既是树上的病害菌,又是一种可吃的食用菌。不过在栽培接种时,往往容易出现菌种块萌发定植迟,在菌种块萌发前容易受霉菌污染。 培养料接种蜜环菌后,其根状菌丝束向四周延伸,对于这种现象的产生,通过胡萝卜与乙醇两种物质为诱导进行对比试验。先将胡萝卜捣碎,置于高压灭菌锅里杀菌,再添加在木屑料中,铺床再接种蜜环菌,结果  相似文献   

13.
金针菇属低温型食用菌 ,很适合在北方地区栽培 ,华北地区有充足廉价的适合金针菇栽培的培养料 ,而半地下式菇棚栽培金针菇更是造价低廉 ,温度、湿度、通风和散射光易于控制 ,是一种操作简单、投资少、效益高、适合单个农户家庭的栽培方式。1 栽培菌种与栽培季节的选择 在华北地区各地可根据当地习惯选用适宜的菌种 ,如杂交 19号、金针菇高产 70 7等菌种。栽培季节可有以下两种方案 :①发菌期安排在9月中下旬到 10月上旬 ,出菇期在 11月下旬到 12月上旬。②接种发菌期在 12月初到 1月上旬 ,出菇期在第二年的 2月到 3月份。2 菇棚的建造 …  相似文献   

14.
六至七月是我区蘑菇栽培种大生产季节,经常出现接种块不萌发,或刚萌发后即死亡。在原种生活力正常的情况下,一般有以下原因: 1.培养料中夹有相当数量未腐熟的小粪块和粪沫或尿素等离氮化肥添加量超过标准。由于氮肥足,又加上培养料含水量高(超过62%),造成培养料氨气过重,或瓶内培养料灭菌后游离氨循瓶内打洞孔挥发至瓶口,伤害了原种块。  相似文献   

15.
1 病原菇床白粒霉菌病的病原菌属于子囊菌纲、曲霉目、甲团囊菌科、小粒霉属。白粒霉菌的菌丝白色纤细透明,在蘑菇培养料内不注意观察,就较少见到菌丝体,而经常看到料内长出白色的小颗粒是它的子囊果,亦称闭囊壳。子囊果圆形,表面光滑,较硬,直径0.5~1.5mm,似蚕卵或鱼子,故大部分地区农民都称之为鱼子菌。子囊果初为白色,而后转为黄褐色,成熟破裂散发出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圆形,有细刺,直径18~20微米。 2 症状该菌发生在菇床培养料基内。被侵染的菇床,通常是在播种十多天后,菇房散发出浓厚的霉味,但菇床表面看不到白粒霉菌,在培养料中下部混  相似文献   

16.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二极管阵列检测器(PDA)和液相二级质谱(LC/MS/MS)方法测定多菌灵在添加浓度范围分别为0.025~1 mg/kg和0.05~10 mg/kg 时在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子实体和培养料中的残留量,结果表明:多菌灵在子实体和培养料中的平均添加回收率分别为93%~99%、93%~101%,相对标准偏差(RSD)均为3%~6%。在0.1%、0.3%多菌灵有效成分用量下拌料施用后,糙皮侧耳第一和第五潮菇(菇柄、菇盖和全菇)中多菌灵残留量分别为0.089~0.077、0.533~0.485 mg/kg,低于欧盟关于多菌灵在新鲜菇类中的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多菌灵在子实体各个部位的富集能力由强到弱为菇脚>菇柄>全菇>菇盖。培养料中多菌灵的消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菌袋部位、菌丝和灭菌对培养料中多菌灵消解均有影响:菌袋上部(距离栽培袋底部22 cm处)的培养料中的多菌灵消解快,半衰期33 d短于中部(距离栽培袋底部11 cm处)的36.47 d和下部的63 d;培养料中菌丝生长有利于多菌灵消解,高压灭菌(0.1 Mpa 压力下,121℃灭菌2 h)可以有效地促进农药消解。灭菌后降解率达91.8%和85.9%,未灭菌时培养料中多菌灵含量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17.
我们在实践中摸索出“地上做块发菌,地道促进出菇”相结合的平菇生料块二次栽培法,使地道栽平菇由春、秋两季成为四季栽培。在没有地道的地方,可采用夏季做菌块,菌丝发满后掀膜晾干贮存,待秋凉时摆开菌块喷水即可出菇。菌块如摆成“人”字或“工”字形,可周身出菇,提高产量。具体方法如下: (一)备料:我们是选用棉籽壳做培养料,棉籽壳要绒长、干燥、新鲜、无霉变。如果用杂木锯末、玉米芯、花生壳、禾草、树叶做培养料,要掺合5~20%的新鲜麸皮或米糠、豆饼、玉米粉等。每100斤干棉籽壳要加130斤稀释的甲醛和敌百虫(用量为0.1~0.2%),拌匀后含水量为65%。拌料后用塑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平菇柱状立体栽培,在发菌期栽培袋内各菌种层发菌速度不一致,发菌期过长,污染率过高,在出菇期菌墙稍高易倒,采收二茬菇后出菇袋失水严重且补水困难等问题,我们和有关直属食用菌推广站一起,摸索出了平菇微孔发菌渗灌出菇栽培技术,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现介绍如下: 一、微孔发菌培养料的选择、配料、拌料同常规。根据不同的栽培季节选用低温型晋平、539、广温型佛罗里达平菇菌株。栽培袋选用的薄膜筒规格同常规,不同点在于在薄膜筒上做  相似文献   

19.
方法与目的:应用液体菌种工厂化生产白玉菇,测量菌丝体生长阶段培养料的pH、含水量、观察物理性状变化,确定变化规律,为栽培瓶培养质量检测提供快捷、简单的检测方法;通过培养周期试验、搔菌时不同pH试验、环境条件试验三个方面,研究原基形成与子实体生长的内在和外在条件,解决应用液体菌种块出菇难的问题。结果:白玉菇菌丝体生长阶段培养料pH、含水量、培养料颜色、松软程度以及栽培瓶外壁、培养料表面的菌丝体变化等状况,具有一定的变化规律;出菇的条件为,培养60~70d,培养料pH值5.2~5.6,含水量72%~74%,颜色淡黄、质地松软,搔菌后6~8d给予12h的间隙式光照刺激,促进扭结和原基形成。结论:根据菌丝体生长阶段培养料理化性质变化规律,能够快速地判断白玉菇的培养质量;培养时间与环境条件,决定能否扭结、形成原基;培养料的腐熟程度,决定子实体能否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20.
864菌株是我室1986年从草菇培养料分离所得,经人工培养回接于培养料中,在多种菇(如草菇、蘑菇、姬松茸菇等)的生料栽培上均收到了提高菇的产质量、节省成本的显著效果。1994年将该菌在金针菇栽培上作试验,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