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几年,泰安市及周边地区一些平菇种植棚内,不同程度发生核桃肉状菌侵害,造成减产,严重者绝产。经过几年调查与防治试验,现将其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介绍如下。1病原菌核桃肉状菌或又名狄氏裸囊菌。属子囊菌亚门,裸囊菌科。菌丝白色粗壮,有分隔,分枝。分生孢子串生或单生。子囊果由一团疏松交错的菌丝组成,初为奶油色,老熟后为红褐色;形状不规则,表面的网状皱纹似核桃仁,其直经可达1~3cm,群生。子囊排列不规则,短而宽阔,内含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无色,近球形。2侵染症状由于核桃肉状菌丝白色粗壮,侵染初期无法…  相似文献   

2.
1 病原菇床白粒霉菌病的病原菌属于子囊菌纲、曲霉目、甲团囊菌科、小粒霉属。白粒霉菌的菌丝白色纤细透明,在蘑菇培养料内不注意观察,就较少见到菌丝体,而经常看到料内长出白色的小颗粒是它的子囊果,亦称闭囊壳。子囊果圆形,表面光滑,较硬,直径0.5~1.5mm,似蚕卵或鱼子,故大部分地区农民都称之为鱼子菌。子囊果初为白色,而后转为黄褐色,成熟破裂散发出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圆形,有细刺,直径18~20微米。 2 症状该菌发生在菇床培养料基内。被侵染的菇床,通常是在播种十多天后,菇房散发出浓厚的霉味,但菇床表面看不到白粒霉菌,在培养料中下部混  相似文献   

3.
苗立军 《食用菌》2006,28(6):64-65
近两年在平菇生产上发生了一种毁灭性病害——核桃肉状菌。此病害多发生于平菇营养生长阶段。发病初期菌丝为白色很难与正常的菌丝区分,后期子囊果形如核桃状,分布于培养料表面。菌袋受感染,掰开有一种刺鼻的漂白粉味,菌袋一旦被感染很难再出菇,往往引起大面积绝收。  相似文献   

4.
长江淮河流域以南广种的双孢菇 ,近些年迅速北移。滨州市地处黄河末端的鲁北平原 ,双孢菇种植遍布滨州的 7个县区 ,1998~ 2 0 0 0年笔者对上述区域内的菇棚进行调查时 ,发现该区域危害双孢菇的除狄氏裸囊菌外 ,还发现疣孢褐地碗菌这种较少在双孢菇栽培中发生的病原菌。1 疣孢褐地碗菌1.1 生物学特性 这是一种不常见的竞争性杂菌 ,国内未见该菌为害双孢菇的报道。滨州的 7个县区范围内仅沾化县流钟乡菇棚内首次发现此菌为害。疣孢褐地碗菌 (Peziza badiapers)属子囊菌门、盘菌纲、盘菌目、盘菌科、盘菌属 ,子囊盘直径 1~ 3 .1cm,圆形 ,…  相似文献   

5.
斑秃型病害,是生料栽平菇发菌期较为常见的一种侵染性病害。其发生的比率因栽培菇场和季节而异,一般是地下人防菇场>地上菇房>露地菇场,气温较高的秋栽季节发生量较大。 (一)病害的症状:播下的菌种块萌发和定植速度均受到程度不同的抑制,菌床表面的菌丝体呈斑块状和禿点状分布,同时培养料散发出带刺激性的酒酸气味,严重时种块不萌发或生长停止直至死亡,菌床表面成片,甚至整体不长菌丝——即斑秃型,培养料由酸败变质至形成粘臭状的腐料,最终导致栽培失败。 (二)病害的成因:根据栽培实践和观  相似文献   

6.
攀枝花块菌是国内到现在为止发现的唯一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和商业价值的白色块菌新种。对攀枝花块菌与云南松合成菌根苗的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攀枝花块菌孢子接种云南松树苗3个月可形成菌根,菌根呈单轴状和二叉状分枝,菌根尖淡乳色,基部淡黄色、黄褐色,单根菌根平均长4.66mm,平均粗为1.40mm;外延菌丝为透明、半透明直立着生在菌根表面,与意大利白块菌、波氏块菌的外延菌丝相似,菌根表面呈马蹄状的哈蒂氏网结构。  相似文献   

7.
双孢蘑菇覆土材料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双孢菇As2796为试材,采用稻田土添加不同比例的废菌糠进行双孢菇覆土试验。结果表明:稻田土拌废菌糠体积比为50∶50作为双孢菇覆土材料,不仅成本低,而且菌丝生长快,出菇早,产量高,是值得推广的一种理想覆盖材料。  相似文献   

8.
乔炳海 《食用菌》2007,29(6):4-4
1症状该菌在平菇菌丝生长阶段和出菇阶段均可发生。在菌丝生长阶段因其菌丝白色很难和平菇菌丝区分。当菌丝长满培养料后,料面出现白色核桃状物,似乎是平菇原基。随着时间的延长,颜色由白变黄变暗,形似礓石,菇农称之为礓石菌,平菇稀稀拉拉出1潮后基本不出。在出菇阶段,当培养料出1~2潮  相似文献   

9.
以莜麦秸和双孢菇为试材,研究莜麦秸作为双孢菇栽培主料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莜麦秸秆基本成分适合双孢菇菌丝的分解利用,莜麦秸1 500kg、干牛粪1 125kg、尿素15kg、过磷酸钙50kg、石膏25kg和石灰25kg为适宜双孢菇栽培的培养料配方。与双孢菇栽培常规培养料进行对比发现,莜麦秸栽培主料发菌速度快,菌丝生长势好,其菌丝产量与稻草主料的接近,高于以麦秸主料。从农艺性状来看,莜麦秸培养料子实体菌盖较小,菌柄长度、菌盖厚度和单菇重中等。综合来看,在莜麦产区,莜麦秸可作为双孢菇栽培新原料。  相似文献   

10.
黑孢块菌(Tuber melanosporum Vittad.)是经济价值较高的菌根食用菌。通过对黑孢块菌与华山松(Pinus armandii Franch.)合成菌根苗的技术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用黑孢块菌孢子液接种华山松树苗后,第7个月可观测到黄褐色外生菌根。外生菌根为单轴状或二叉分支状,单根菌根长0.3 mm~4 mm,直径为0.3 mm~0.5 mm,表面呈马赛克镶嵌结构,其外延菌丝为透明、半透明,呈近直角的分枝。菌根老化后变红褐色或萎缩。菌根表面呈马赛克镶嵌结构、外延菌丝有近直角的分枝是黑孢块菌与华山松形成菌根的最重要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1.
食用菌常见杂菌的无公害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常见杂菌主要症状1.1木霉又称绿霉,是食用菌栽培中极为常见、致病力强、为害最大的一种杂菌,几乎所有的食用菌在不同生产阶段都会受到侵染。食用菌受木霉侵染后,先产生白色棉絮状菌丝,并向四周扩展呈浅绿色,最后转为深绿色的粉状物。菌丝受害后呈褐色,死亡,子实体受害后先在柄部出现褐色水渍状病斑,逐渐扩展到菌盖呈褐色凹陷,菌盖表面出现绿色霉层,最后整个菇体腐烂。木霉可由培养料和覆土带入,多年使用的生产场所及作业工具是初侵染源,高温高湿、通气不良、培养料偏酸性时更易滋生。1.2青霉主要在菌丝生长阶段为害,青霉侵染培养料初期,菌…  相似文献   

12.
张健 《现代园艺》2001,(6):30-30
1 链孢霉 又名脉孢霉。无性阶段属丝孢目 ,球壳菌科 ;有性阶段是一种子囊菌。危害菇的是粗糙脉纹孢霉和面包脉纹孢霉。菌丝白色 ,疏松 ,有分枝和隔。分生孢子梗为双叉状分枝。分生孢子串生 ,球形至卵圆形 ,桔红色或粉红色。子囊壳簇生或散生 ,近球形或卵形。链孢霉分布广泛 ,空气、土壤、腐烂植物、谷物等可传播。培养料过湿和棉塞受潮时将严重发生 ,可污染所有菇的母种、原种、栽培种及香菇、木耳、银耳的耳棒。被污染的菌种及培养料 ,初期长出灰白色纤细菌丝 ,生长迅速 ,几天后在瓶袋外形成桔红色粉状孢子团 ,明显高出料面。常常引起成…  相似文献   

13.
双孢蘑菇高产栽培技术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双孢蘑菇双核菌丝进行诱变处理及碱性驯化获得高产优良菌株.采用不同覆土的方法,对高产菌株1次覆土和2次覆土(CK)培养菌丝及栽培双孢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次覆土处理双孢菇菌丝生长优于对照,但存在差异,1次覆土0.5 min诱变菌株效果最佳,表现为菌丝生长快、菌丝健壮、出菇早、子实体性状优良、抵抗杂菌能力强、产量高.  相似文献   

14.
魏生龙 《蔬菜》2003,(6):20-21
二、子实体病害1.子实体侵染性病害 子实体侵染性病害依病原分为细菌病害、真菌病害、病毒病害。前两种病害经常发生且危害严重(见表1)。2.子实体生理病害(1)CO2中毒 在其他条件基本正常的情况下,若出现出菇难、不出菇、出菇不整齐,或出菇后子实体畸形的情况,如:平菇菌盖向上反卷呈勺状,展开受限,边缘波浪状;灵芝只长菌柄,不长菌盖,菌柄分支形似握,保证空气对流畅通、新鲜。(2)水分供应失衡 培养料含水量超过70 %,因得不到足够的O2,菌丝代谢能力降低或死亡,导致菌柄基部软腐,大量死菇;培养料含水量低于50 %,子实体因得不到足够的水分而…  相似文献   

15.
蘑菇死菌丝发生初期,一般多见于培养料表层。开始菌丝萎缩,生长停止,出现线状菌丝,料呈黑褐色,散发出霉气味或氨气味,最后腐烂自溶,严重的只菇不收。现将蘑菇死菌丝的发生原因及防止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双孢蘑菇覆土出菇机理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栽培双孢蘑菇不覆土很少或不出菇,其机理还不清楚。研究应用离子色谱法和稀释平板计数法(采用1-氨基环丙烷-1-羧酸即ACC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分别测定了双孢蘑菇培养料、覆土及鲜土中的ACC含量与ACC脱氨酶产生菌的数量。结果表明,离子色谱法测定双孢蘑菇培养料、覆土及鲜土中的ACC含量简便快速。双孢蘑菇培养料及覆土中的ACC含量显著高于鲜土,双孢蘑菇培养料及覆土中ACC脱氨酶产生菌的数量及其占细菌总数的比例同样明显高于鲜土。双孢蘑菇可能具有乙烯合成的ACC途径。覆土中ACC脱氨酶产生菌利用ACC,消除了双孢蘑菇菌丝合成高浓度乙烯对子实体形成和发育的抑制作用可能是双孢蘑菇覆土出菇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代料香菇的转色与出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料香菇 (包括花菇、保鲜菇、覆土地栽菇 )的经济效益决定于制袋接种成品率 ,产品质量和产量及市场销路和价格 ,但许多菇农缺乏栽培管理技术而影响经济效益 ,不能如愿以偿 ,甚至劳而无功 ,即使成品率较高的也未必有高效益 ,关键在于是否掌握培菌转色和出菇管理技术。1 培菌转色香菇菌种接入菌袋后 ,其菌丝在适宜温度条件下 ,经恢复萌发定植后 ,逐渐向四周培养料蔓延伸长。其生长的速度 ,取决于香菇品种特性 ,温度高低 ,培养料营养优劣、装料的松紧度和培养料的含水量等因素 ,其中温度是影响菌丝生长速度最关键因素 ,香菇菌丝生长最佳温度…  相似文献   

18.
较高海拔床霜姬松茸失败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去年 ,我地海拔 50 0m左右山区床栽姬松茸出现菇床上有长菌丝但不出菇的奇怪观象。笔者经过初步调查研究后 ,认为关键是料发酵不良与栽培期不适 ,以致原基无法形成 ,导致几乎不长菇。因此要求菇农栽培时要掌握各环节的技术关键 ,做到防患于未然。1 症状表现 笔者调查了 10个不长菇乡镇的 6 9个菇棚 ,发现大部分菇床培养料均有不同程度的偏湿现象 ,有的料甚至变黑发臭 ;覆土层均有不同程度的偏干现象 ;观察培养料发菌情况 ,绝大部分菌床上菌丝长势不旺盛 ,有的局部菌丝尚未定植 ;有的菌床杂菌、病虫害处处蔓延。故大多数菇床不出菇 ,极少…  相似文献   

19.
3人工栽培技术虎奶菇的栽培工艺,主要由菌种制作、培养料配制、装料、灭菌、接种、发菌(培养)、覆土出菇管理的环节组成。3.1茬口安排虎奶菇属典型的高温性恒温型品种,菌丝生长温度范围20~30℃,最适温度为22~26℃,菌丝抗杂性强;子  相似文献   

20.
1999年 ,我县蘑菇种植区受食菌瘿蚊的危害 ,受害面积达 4 0 0 0 0m2 ,轻者减产 30 %~ 50 % ,重者绝收 ,我地菇农称之为“退菌病” ,据我们取样、分离、镜检 ,确认为蘑菇食菌瘿蚊为害所致。因此 ,务必提醒制种者及菇农应十分注意菇意环境卫生。1 症状识别 笔者于 1999年 11月上旬到南胜镇欧辽村林亚面菇房 ,此时 ,菌丝已走透培养料 ,并已覆土半个月 ,喷重水时 ,发现菌丝在 1~ 2d内全部没有 ,培养料呈褐色 ,我们取样、分离发现每 10g培养料有瘿蚊幼虫 2 98头 ,此幼虫呈灰白色 ,长筒形 ,手拿培养料对着太阳光 ,可见指缝间有很多幼虫在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