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前,根据地域分布可以将汉画像分为山东地区,河南地区,江苏、浙江、安徽地区,山西、陕西地区、四川地区五大板块,每个区域内部画像的表达题材十分多样,在表达方式上既有共同因素,也有因地域而异的特色。其中牛耕题材在已发现的汉代画像中数量并不多,但不同的表达方式却映射出不同地域文化的差异,除了能够直观看出的耕作方式之外,其背后隐含的社会制度、社会经济等内容也是汉画像研究价值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2.
中国有句古话:"民以食为天."吃饭是老百姓天大的事,是联系着个人、国家乃至社会的头等大事.而所谓的饮食文化就是把饮食赋予文化的形式和内涵,即一个国家及民族的食物、饮食器具、食品的加工方法及烹饪技艺、饮食方式、食物营养学研究以及以饮食为基础的哲学、伦理、礼仪、习俗、心理、文学、艺术等的总称.(1)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也开始走出为满足生理需要、单纯追求物俗的初级阶段,并以此为基础,逐渐升华为具有更多精神享受的高级阶段.  相似文献   

3.
汉代人们一方面兴修水利,保证农业灌溉,同时在大自然无常的状态下,原始的巫术情绪仍存留在人们的记忆中,在汉画中主要表现在通过祭祀、祈雨来祈求风调雨顺和对旱巫的憎恶。在汉代石画像中常见的"河伯出行图",反映出劳动人民对于神话传说中主宰黄河水患的水神的迷信和敬畏。  相似文献   

4.
李会娥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7):1469-1470
次级加工是指从食品原料到食品的加工,该加工过程又可分为2大类:与火有关的次级加工,即烹饪;与火无关的次级加工,即生物技术(主要表现为酿酒)。笔者从火的发明及意义、陶器出现前的烹饪技术、陶器的发明及意义、生物技术几大部分论述了原始社会饮食之次级加工。  相似文献   

5.
作为举世皆知的世界三大烹饪王国之一,法国人十分讲究饮食,不仅在于饮食的烹饪以及制作上面,还表现在饮食礼仪上面。法国的餐饮讲究细致创意,所以在岁月长河的流逝中,法兰西人也形成了一套自己国家独具特色的礼仪。这种礼仪的存在使得我们可以更加了解法国的饮食文化,取长补短,将法国的饮食礼仪和我们国家的礼仪可以更好地融入在一起。  相似文献   

6.
从全国出土的汉画像石内容来看,汉画题材的选择不仅受到中国整个文化氛围的影响,还与当地的风俗民情、社会习俗等有着紧密的关联。南阳作为中国出土汉画最多的地区,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很强的地域性。从内容上来看,南阳地区反映农业生产场景的画像石则相当稀缺,主要原因,一则因为汉代的农业政策致力于农业的发展,但农民的生活水平与农业的发展不相称;二则是因为农业政策与商业发展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三则是受到楚文化与汉文化交融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7.
周保平 《农业考古》2008,5(1):128-139
汉代画像中有许多动、植物图像,这些图像大部分隐含着吉祥寓意。笔者曾对汉画中的吉祥动物进行过初步探讨,但其中的吉祥植物至今未有论及者。今不揣浅陋,试探讨之,敬请达者指正。  相似文献   

8.
汉画像中体现汉代物质文明的图式资源非常丰富,建筑、服装、农耕生产等汉画像图像就显示了汉代较高的物质创造水平。建筑中的门、阙、楼阁、庭院,服装中的深衣、襦、袴,农耕生产中的耘、籽、耧、耱等物质资源在汉画像中都有丰富的形态和内涵。它们或是对前世创造的承传,或是对前世成果的创新,文明传统在这些物质图式资源中转变成内涵丰富的图像符号,影响后世物质文明的创造。在当下图像时代,它们能够成为多种图像创意产业和设计行业的民族个性化资源。  相似文献   

9.
食品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食品分析是研究和评定食品品质及其变化的一门科学,是食品生产和食品科学研究的"眼睛"和"参谋",是食品工作者必备的技术手段.它是一门应用学科,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和实践性.我校动物检疫与食品卫生检验、食品营养与烹饪、农产品贮运与加工和食品加工等专业均开设此课程.近几年来,我们根据该课程特点和高职高专教育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目标,以强化基本能力培养和基本技能训练为中心,对该课程进行了一些探索性的改革,并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河南农业》2012,(12):66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食品工程系创办于1985年,现有食品加工技术、食品营养与检测、食品质量安全、烹饪工艺与营养、餐饮管理、农畜特产品加工等专业,在校生1400多名。目前已形成涵盖食品加工技术、农畜产品加工、食品营养与检测、食品生物技术、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的食品类专业群,是教育部高职高专食品类专业  相似文献   

11.
苏东坡作为饮食文化史上著名的烹饪艺术家、美食家,其饮食观在明代王如锡编纂的《东坡养生集》中有集中体现。本文通过对《东坡养生集》中饮食观的系统梳理与研究,可以看出,其中记录的饮食生活、饮食理论、饮食原料、烹饪技法及饮食意境等方面均体现出浓厚的道家文化色彩,这对于研究道家饮食文化、宋代文人饮食及苏东坡的饮食思想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顾颖 《农业考古》2012,(3):360-362
汉画是汉代劳动人民在漫长的农业化社会发展进程中,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石刻类艺术,汉画中种类繁多的图案都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它以绘画、雕刻的艺术形式记录和反映了汉代的社会生活和意识形态,蕴含着深刻的寓意、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可以说它是汉代民俗文化的形象载体,是民间生活习俗的象征性体  相似文献   

13.
四川汉画像砖中树木图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是汉画像砖分布较为集中的地区之一,该区汉画像砖内容生动、题材丰富,其中有一类刻画着树木图像的汉画存在于各类题材中,且在整个画面中占有重要位置。本文以四川地区汉画像砖中树木图像为研究对象,结合历史文献,对其图像内涵、组合和象征意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红外线烹饪食品保鲜加工,能直接代替蒸汽锅炉提供热能烹饪食品的灭菌保鲜加工处理,生产设备与加工成本大幅度下降,操作简单,易于维护,生产过程无三废产生,是食品灭菌保鲜的一项重大突破。在电脑控制下,可在3秒~5秒钟的瞬间内将各种细菌全部杀灭,可有效地保证食品的品质和营养成分、食品原有的口感,外观和色香味不变,经灭菌后的食品不加任何保鲜剂,可在常温下保存和流通长达6个~12个月。 这种保鲜加工技术,可广泛应用于大、中、小型食品、医药制造业,尤其适用于加工肉类、禽蛋类、水产品、蔬菜、水果和主食等多种烹调食品或食…  相似文献   

15.
本书共收编与食品及食品生产有关的条目1200条,内容涉及食品加工工程、植物学、生物化学、细菌学、遗传学、营养学等方面。较详细地介绍了最新食品生产设备、食用添加剂及化学品;提供了123种果、蔬、20种谷物和主要牲畜、禽类、鱼类等食品原料的最新资料;对一些主要食品行业(如焙烤、乳品、肉制品、饮食等)作了较详尽的叙述;并较详细地评  相似文献   

16.
汉代画像石是中国石砖画像的经典之作,在中国美术史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画像石发展到汉代达到一个巅峰的阶段,出现了很多技术精湛,图像内容清晰的画像石。济宁作为汉代画像石的一个重要的产地,在汉画像石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这些画像石不仅技术精湛、故事内容详细、深受现代人们的喜爱,目前已经成为中国画像石的一个全新的标本,本文以济宁汉代画像石的分布及区域特点为出发点,重点分析济宁汉代画像石的画面特点。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烹饪技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有着精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它是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辛勤劳动的成果和智慧的结晶,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烹饪在古汉语里,“烹”作烧煮解释,“饪”指食物煮熟到适宜的程度。随着时代的发展,烹饪的含义已引伸扩大到食品加工的一切技术,包括主食(面、饼、馒头、包子、糕点等)、副食(各种热、冷、荤、素菜肴)和饮料(酒类、冰淇淋等)等的制作。烹饪技术与现代食品工艺学所研究  相似文献   

18.
王玲 《农业考古》2008,(6):230-233
汉代音乐文化是中国封建社会音乐文化发展的第一个高潮时期,其在音乐理论形成、乐器种类、制作工艺等诸多方面,都为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汉画考古资料,结合文献记载,对汉代音乐文化发展、转型做初步梳理.  相似文献   

19.
"QS"是质量安全Quality safety的英文缩写.它是中国最新实施的食品安全标志,是国家质检总局按照国务院批准的"三定"方案确定的职能,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试行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产品质量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的有关规定,制定的对食品及其生产加工企业的监管制度.QS认证主要包括三项内容:(一)是对食品生产企业实施食品生产许可证制度.  相似文献   

20.
农副产品深加工前景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茶制食品。一种新的饮食时尚已在国内盛行起来,即从过去的"饮茶"发展到现在的"吃茶"。其方法是将乌龙茶、绿茶的茶末、茶粉添加到食品中,从而加工出一种全新的茶制食品。在我国山西、广东、福建及四川等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