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九八一年,笔者于《农业考古》创刊号上介绍了赣南的大余、于都等地出土的南朝、隋、唐时期铁农具。近年来,随着考古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又相继在赣南境内的赣县自鹭、全南县社迳、大余县梅关、赣州市沙河、南康县赤土等乡、镇的南朝墓和唐墓中出土了一批铁农具。上述赣南出土的这些古代铁农具,主要是锸、钁、镰三种。其中锸最为常见,是赣南这个时期墓葬中重要的随葬品,特别是唐代土坑墓尤以为盛。(见图177页)  相似文献   

2.
山东枣庄出土的铁农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山东枣庄出土的铁农具山东省枣庄市博物馆石敬东建国以来,枣庄市陆续出土了一批汉代铁农具,对探讨汉代冶铁工艺和农业生产水平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现简述如下:五十年代,滕县长城村出土汉代铁农具十余件(1),其中有大小犁铧、、长柄小铲等。皇殿岗村出土了有“山...  相似文献   

3.
略论江西新干的青铜农具江西省文物局彭明瀚1989年冬,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为了配合农田基本建设,在新干县大洋洲清理了一处商代晚期遗存,共出土青铜器484件,其中工具类十六种127件,可以肯定为农具的就有犁铧、锸、耒、耜、、镰、等10种36件(1)。其...  相似文献   

4.
2004年冬,山东省济南市泉城路东首黄河河务局院内施工中,发现了一处与冶铁有关的遗存,出土一批铁器及陶制铸范.铁器种类包括生产工具和日用杂器等,其中出土农具6件,器形包括直口锸、铧冠、锄板和竖銎镢,笔者参加了部分整理工作.本文主要对这批器物作简单介绍,对济南地区出土的战国汉代铁制农具材料略作梳理,为同仁研究提供一些基本材料,就济南地区战国汉代农业研究问题提出几点粗浅想法,请专家学者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5.
根据考古发掘,中国炼铁的历史开始于春秩晚期,到了汉代,铁器的制造和使用已经很普遍,可以说,在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都离不开铁器。犁、镬、锸、铲、锄、镰等农具,在全国范围内被广泛使用,使得当时的农业生产力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6.
论吴越时期的青铜农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在苏州出土了一批吴越时期的青铜农具。计有1977年9月,城东北某厂至距地表约1.5米深处的游泥中挖出青铜鼎,鼎中放着杯、锸、锄、镰、斤、矛、镞、耨等。共出土铜器陶器五十六件。铜锄12件,大小不一,形制特征是长方形銎,锄身一面有方孔,一面开口,刃呈弧形(图二)。铜锸五件,形以马蹄,弧刃(图一)。铜斤六件,长方形鉴,刃  相似文献   

7.
从陶俑看四川汉代农夫形象和农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四川历年来出土的汉代劳动俑甚多,它们对于研究四川当时农业生产的状况颇有价值。现将其中较典型者,简略概述如下。一、执锸俑:此种劳动陶(石)俑很多,出土地区亦广。如成、渝两市和广汉、新津、郫县、灌县、乐山、彭山,资阳等地均有发现。执锸俑多为执镭提箕,佩刀。其衣着打扮全然一付古代农人形象。如1957年成都、新津出土的东汉持锸箕俑(图一)和1955年、1977年郫县,峨眉出土的执锸石俑皆保存较为完整,多数头戴平顶小帽,身穿短衫,不少脚穿草鞋,平均高约80厘米左右,有的达一米以上。  相似文献   

8.
把古文字“■”认作农具耜的象形,由来甚久。大致从半个世纪以前一直沿用到今天,已成通论。其实,这是颇多商榷余地的。由于当初考古发掘出的古代农具很少,缺乏实物印证;古书记载农具又没有对它们形制的描写,描写或图样的出现在汉代以后;传世或出土的农具上又没有铭文,因此当时考订古代农具形制只能用汉代及其以后的说解,而用古文字资料作考证,还是一门新的学问。这样,根据后世的描述来考订商周以前的农具形制,自然多一层困难,其结论就不可能完满,甚至出现差错。以(?)字形来定耜形,再回过来用“园头平叶式”或短柄叶子形去寻求耜这类农具,结果极少数的实例巧合了,而大多数出土的农具  相似文献   

9.
浙江舟山地区出土的青铜农具和破土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 一九八二年春,舟山岛西部的定海县石礁公社东方大队窑厂附近发现东周青铜鎒和青铜锸二件农具,在该处地点中还发现许多夹沙陶及印纹硬陶片。我们继而对这一出土现场进行了调查,该处原是一处周代文化遗址,但这处文化遗址已大部份被控掉,幸存的完整器仅二件青铜农具。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赣州博物馆在赣南各地古墓葬清理和古窑址的调查中,陆续发现了一些南朝、隋唐和宋元时期的铁质农业生产工具和石质粮食加工工具。现将这批古农具按时代顺序予以介绍。一、南朝铁农具铁农具 3件。分锸和镰两种。铁锸 2件。均呈凹字形。一件高15.4、刃宽10.5、深9厘米;一件高16.5、刃宽11.1、深9.5厘米。二器刃部作弧形,一件刃残。刃部比(?)部微宽,刃深8厘米处为实心。铁镰 1件。镰刃端前部作弧形。长21、最宽处3.3厘米。套木柄(?)部呈方形,刃部还依稀可见镰齿痕迹。以上铁农具是一九七九年六至九月间,先后在大余县青龙公社二塘附近土名和尚岭的两  相似文献   

11.
农具变迁是农业发展状况的表现形式之一.文章通过对近年来江淮地区出土青铜镰的统计和考古类型学梳理、分析,对商周时期安徽的农业发展状况有一个初步认识,同时通过对比材料分析,对锯齿镰、有銎镰的地域分布及演变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2.
福建崇安城村汉代城址出土的铁农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崇安城村汉代城址自1958年文物普查时被发现后,曾于1959年进行了一次试掘。而后从1980年至86年以来,又进行了第二次大规模的探掘。经过先后的发掘,在古城内外的遗址中,出土了大批的建筑材料及陶、铁、铜器等汉代遗物。其中铁器出土的数量之多,尤其引入注目。而在这些铁器中,铁农具又占了很大的比重。现将崇安城村汉城遗址到目前为止先后出土的铁农具的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一九七四年十月陕西省永寿县监军公社西村大队第九生产队在平整土地中发现一批汉代铁器,其中铁农具有:V形铧冠、铧、铲形锄、凹口锸、刀形器等三十二件,还有正齿轮、铁权、六角承器、钩形器、曲形器、环器、铁箍、锛、辖形器和铁矛等十六件。现将铁农具,以及与农具有关的铁器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4.
四川汉代陂塘水田模型考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成都平原为中心的川西地区是我国著名的农业经济发达区域之一。早在秦汉时期,这里河渠密布,岷江等水系成放射状流经各处。盆地气候温暖湿润,如左思《蜀都赋》云:“邛竹缘岭,菌桂临崖;旁挺龙目,侧生荔枝。布绿叶之萋萋,结朱实之离离;迎隆冬而不凋,常晔晔以猗猗。”优越的地理条件和气候极有利于水生作物的生长,这决定了四川汉代农业具有水田陂塘众多这一特征。历年来在成都平原出土的水田陂塘陶(石)模型,就反映了四川汉代农业的一个主要方面。笔者将历年来出土的汉代水田陂塘实物介绍于下,并结合文献材料对四川汉代的水田陂塘的状况作一考述。  相似文献   

15.
汉代稻作遗存和稻作农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刘兴林 《农业考古》2005,(1):197-200
汉代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汉代农业考古资料的出土一直伴随着今天田野考古工作的开展,是田野考古资料中的大宗。单就水稻来说,其种植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提高,社会地位上升等等,都有充分的考占资料来说明。出土材料无疑对深化汉代稻作的研究发挥了重大作用,本文仅就汉代稻作考占资料的出土情况作一初步梳理,对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值得注意和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以及汉代稻作的专用农具提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6.
古代越国的农耕工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解放以来,在越国故都绍兴,陆续出土了一批青铜农耕工具和少量的铁农具。这对探讨越国的青铜冶炼工艺和农业水平,提供了实物依据。1959年3月,在绍兴城东面的西施山旁开凿河道,发现了一批相当重要的生产工具和武器,其中铜制的农业工具有犁、锄、(钅矍)和镰刀。1973年10月,陶堰乡张家坟地方又出土青铜犁铧。此外,历年来在绍兴市郊都泗门,稽山门外下畈、禹陵、亭山,县区坡塘、平水、浬渚、福全、南池、袍谷等地共出土了青铜镰二件、锄二十五件、铲形器十七件、绍兴邻县  相似文献   

17.
二、吴越的农业上文已就江浙出土的吴、越农业生产工具,诸如耕具中的铜犁及犁铧,起土器中的铜铲、铜(铁)钁,中耕或除草器类的鎒、镈、锸、锄,收割器类的钩镰、锯镰、铚等农具进行初步整理,我们将不难发现当时的吴越已有了一整套系统而齐全的农具,这是生产力水平发达的一个缩影,可见吴越农业并非落后不堪。实际上,无论是吴,抑或是越统治者,对农业都相当重视,如《齐民要术·杂说》曾引有越国重臣范蠡之言,“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即是其证。现择其要者略作讨论于下:1.铜犁与吴国的牛耕一般说来,从犁具发展演变的角度分析,我国的犁具应是先有石犁,再有铜犁,最后才有了铁犁,其器形也应是从小到大,构造由简易到日臻完备,这已为众多的考古发现所证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业考古资料索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说明一、本索引按内容分为农作物、生产工具、农田水利、农作图、家畜家禽等五编,每编再分为若干类。本编“农业工具”已在《农业考古》1981年2期至1983年2期发表。从1988年1期起发表耒耜、犁、铲、锸、锄、耧、銍、镰等耕垦收获农具的续编,主要是1981年至1987年的材料,本期刊登加工农具杵臼、碾碓、磨盘、圆磨的续编。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新干农具及相关出土实物的分析与对比,论证新干农具非实用工具,而是礼器,并尝试解读这种礼器背后的内涵。在此基础上,对《吴城文化研究》中青铜农具已经在吴城地区大量使用的说法表示疑惑,并从铜矿、商代社会结构以及青铜的机械性能三方面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汉代遗址和墓葬中,出土了不少铁农具,但有准确年代可考者为数不多。满城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和其妻窦绾墓所出的铁农具,时代明确,种类也较多,是一批研究西汉中期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资料。满城铁农具(包括农具铁范)出土于刘胜墓的甬道和中室,窦绾墓的墓道、北耳室、中室、后室和墓门外堆积中。所出农具都属于挖土、翻土的工具,计有镢、铲、二齿耙、三齿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