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7 毫秒
1.
长白松(Pinus Sylvestris Linn Var,Sylvestriformis(Takenouehi)又名“美人松”为我国东北长白山特有的珍贵针叶树种。原产在长白山北侧海拔约1000—1300米处的长白松,多与红松,鱼鳞松,长自落叶松和岳桦等树种混生,长白山自然保护局附近东北向  相似文献   

2.
长白松引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白松(Pinus sylvestris L.var.sylvestrformis(Takenouchi)Cheng et C.D.Chu)又名“美人松”,为我国东北长白山特有的珍贵针叶树种。原产在长白山北侧海拔约1000—1300米处的长白松,多与红松、鱼鳞松、长白落叶松和桦树等树种混生。长白山自然保护局附近东北向尚存小片长白松天然纯林。据1964年调查,树龄119年平均胸径40厘米,平均高27.3米,每公顷410株,立木蓄积645立方米,这样高产林在东北林区是罕见的。  相似文献   

3.
长白松干材林时期林木结构特点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白松亦称美人松,系我国长白山林区特有珍贵乔木树种。以其为建群种的天然林分布范围很小,仅见于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和白河林业局境内,面积仅有200公顷左右。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各地方也把旅游当做经济增长点来抓。东北最著名的山为吉林省长白山,是东北最高山。原始森林是长白山旅游核心内容之一(另为天池),最能代表长白山原始森林树种和最具魅力的就是长白松了。长白松是长白山特有树种,仅分布于长白山区二道白河镇。它高大挺拔、伟岸,亭亭玉立,底轮枝少,树干通直,高达30米,树皮金黄色,树冠层次分明,非常美观。  相似文献   

5.
浙江舟山地区马尾松地上生物量模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浙江舟山地区马尾松标准地的调查和几种常用的树木单株生物量估测模型,选择单个因子和多因子组合,分别对马尾松地上总生物量、树干生物量、树枝生物量和树叶生物量进行建模,并对各种模型进行误差分析,从中挑选最优的估测模型,可以在一定精度保证下,用于该地区马尾松生物量估测。  相似文献   

6.
<正> 长白松(Pinus sylvestriformis)系吉林省特有树种,为常绿乔木,树高可达30米;生长比红松和长白落叶松迅速;寿命较长,350年生树仍正常生长。因其树干上部皮色鲜艳,呈金黄或棕黄色,加之树姿挺拔秀丽,又有“美人松”之誉称。长白松天然林仅见于安图县二道自河,地处长白山北坡,海拔500—1,600米,林下土壤为火山灰上发育的轻砂壤和暗棕色森林土。  相似文献   

7.
长白松(Pinus sylveshris var·sylveshriformis(Takenouehi)Cheng ehC.D.Chu)又叫美人松,为我国长白山特有的珍贵针叶树种。原产长白山北侧,在海拔690—1000米分布较多,并有纯林分布,面积不广;海拔1000—1300米与红松、鱼鳞云杉,长白落叶松和岳桦等树种混生,随海拔增高而显著减少;海拔1500米以上几乎绝迹。长白松是常绿高大的乔木,具有干形园满通直,树枝弯曲俊俏,单位面积产量高和木材用途广等优点。此外,在天然更新方面具有明显的两个世代分布特点。在残留的散生高大母树附近都有繁茂的天然幼树,而无其它树种侵入和更替的迹象。  相似文献   

8.
东北红松     
走进长白山,大片森林中一眼可见树形优美、高大挺拔、树干各异的常绿松树。长白山森林里分布的针叶树有红皮云杉、鱼鳞云杉、冷杉、杉松、长白松、长白落叶松、东北红豆杉等10余种。松树中,红松和长白松的叶子细长,红松叶子为5针1束,长自松叶子为2针1束,其他松树叶子短小.叶单片或多针一束。  相似文献   

9.
<正> 美人松(Pinus sylvestris var. sylvestrif-ormis (Takenouehi) Cheng et C. D. chu)又叫长白山松,为我国东北长白山特有的珍贵针叶树种。原产在长白山北侧,海拔约1,000-3,000米,与红松、鱼鳞松、长白落叶松和岳桦等树种混生。在长白山自然保护局附近尚存小片美人松原始纯林。据资料记载,树龄119年平均胸径40厘米,平均高27.3米,每公顷410株,立木蓄积645立方米。目前这样高产林在东北天然林区是罕见的。美人松是欧洲松的地理变种,二针一束,主干笔直,高大(树高可达30米以上)挺拔,  相似文献   

10.
长白松是我省长白山林区的稀有珍贵树种,主要分布在白河一带。为大量发展长白松造林,于1976年开始对长白松进行全光育苗。一年出圃的长白松苗平均高10厘米,地径0.3厘米,选部分苗上山造林成活率很高。现将全光育苗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1.
2019年4-7月在辽宁省抚顺市对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枯死、濒死树取样调查,发现树体内含有线虫,经形态学比较、测量以及核糖体DNA序列分析,鉴定为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樟子松是欧洲赤松Pinus sylvestris的变种,我国早期的接种试验表明樟子松为人工接种感病树种,但始终未见樟子松自然感染现象,此文是我国自然条件下樟子松感染松材线虫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章古台沙地樟子松、赤松、油松等3种不同针叶树种天然更新对比试验,结果表明,3种针叶树1年生天然更新强度分别为3 594~5 133、20 300~50 000和8 300~13 900株.hm-2;赤松天然更新的强度好于油松,油松好于樟子松;樟子松天然更新1年生幼苗较难越冬,经覆盖后幼苗越冬成活率达66%;赤松、油松1年生幼苗相对较易越冬,越冬成活率分别为17.20%和20%,经覆盖后幼苗越冬成活率分别为54.94%和51.28%。因此,应采取人工促进措施进行樟子松、赤松、油松天然更新。  相似文献   

13.
燕山北部山地干旱阳坡不同造林树种生长状况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燕山山地干旱阳坡人工造林树种生长状况的差异,对人工栽植的油松、樟子松及蒙古栎的生长状况及其幼林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栽植5a后,油松、樟子松和蒙古栎的存活率分别达到了93.79%、87.98%和66.69%,其地径分别为4.68cm、5.34cm、1.52cm,树高分别为1.58m、1.75m、0.80m,油松、樟子松、蒙古栎的单株生物量分别为1 857.36g、2 018.30g、234.35g,形成的人工幼林的密度在867.00~2 183.00株/hm~2之间;立地条件较好的样地幼林的空间分布格局为均匀型,立地条件较差的样地空间分布格局为聚集型。油松、樟子松、蒙古栎均为燕山北部山地干旱阳坡的适宜造林树种,栽植5a后已基本形成稳定的乔木层,人工造林加速了干旱阳坡由绣线菊灌丛向乔木林的更新与恢复。  相似文献   

14.
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碳储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科尔沁沙地樟子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别实地测定了造林10年、18年、25年和30年樟子松人工林树木生物量、枯落物生物量、草本生物量和根系生物量,并研究了各碳库碳储量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樟子松各器官平均碳含量为48.12%;随着林龄的增大,除了林下草本碳库碳储量减小外,樟子松地上部分碳库、枯落物碳库、根系碳库及土壤...  相似文献   

15.
在大兴安岭林区的干旱阳坡火烧迹地进行了整地方式、苗木T/R比、造林季节和保苗剂应用对造林成活率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鱼鳞坑整地能够降低土壤温度,增加土壤含水率,进而提高樟子松苗木造林成活率;随着苗木T/R比的降低,樟子松苗木造林成活率增加;樟子松和落叶松苗木春季造林成活率均高于秋季;使用HRC保苗剂后樟子松和落叶松苗木造林成活率平均增加13.7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6.
呼伦贝尔沙地樟子松分布面积较广,有大面积的疏林地,具有天然落种更新能力,发展潜力巨大。在樟子松基地建设中以封育为主,营造樟子松防风固沙林,强化工程建设后期管护,巩固樟子松基地建设成果,确保樟子松资源总量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沙地樟子松林与天然更新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呼伦贝尔沙地是我国重要的樟子松林种源地。从1955年开始在其他地区进行引种造林并获得成功,但是多数引种地的樟子松人工林天然更新却不能正常进行。本文结合资料论述了沙地樟子松天然林起源与分布和自然更新特点,并分析探讨了引种地沙地樟子松人工林自然更新的障碍、影响因素以及冬季降雪影响更新等可能的关键因子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氮肥对松树苗木生长的影响,以油松和樟子松为试验材料,对这2种松树的高度和生物量的变化及转移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对油松和樟子松高度的生长有显著影响,依次为高氮中氮低氮;低氮肥处理的地上生物量最高,中肥和高肥处理的生物量向根系转移量降低,3种施肥处理均以高氮量处理生物量最低。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东部地区樟子松人工林单木生物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研究以黑龙江东部地区不同年龄、不同密度及不同立地条件的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 )人工林作为研究对象,基于 26块标准地中139株标准木的树干解析和生物量数据,以树木各测树因子为自变量建立樟子松人工林单木的树干、树枝、树叶及全树重的生物量预测模型;并研究了不同年龄樟子松林分的生物量结构.研究结果表明:樟子松人工林单木各分量生物量的最优模型形式均为CAR模型,各最优模型的变量主要为胸径(D)和树高(H)因子,D2H能够很好地反映树干的干重,胸径和树高能够很好地反映树枝、树叶及全树重的变化;樟子松单株生物量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加,树干的生物量占全树重的比例随年龄的增大而增大,枝和叶的生物量变化趋势与树干相反,都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减小.文中研究的不同年龄阶段樟子松人工林的生物量结构变化规律及相应的预测模型,可为进一步了解樟子松人工林生物量的积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沙地樟子松天然更新与降水因子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沙地樟子松人工固沙林的天然更新在大部分引种地不能很好地进行,其天然更新存在着某些障碍因子。通过对辽宁省昌图县傅家林场樟子松天然更新情况的调查,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的方法,对更新与降水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更新产生的当年12月和翌年1,2月的降水量,即冬季降雪情况与天然更新关联最大。说明了冬季降雪是影响樟子松天然更新的一个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