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银耳,又名白木耳,自古以来被视为名贵山珍,是我国医药库中的一味良药和滋补品。近年来随着生产的发展,它已成为大众化的菜肴,畅销国内外市场。 银耳新人工栽培的主要培养料为木屑。此外,棉籽壳、棉花秆、甘蔗渣,玉米芯等均可利用,培养料来源十分广泛。人工室内栽培银耳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2.
对不同含水量培养料(50%、56%、63%)栽培银耳期间料理化性状进行分析,并对银耳产量及效益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料降解速度、胞外基质降解酶分泌量、菌丝生长速度随着培养料含水量的提高而加快(63%56%50%);培养料含水量对银耳菌丝生长及其农艺性状具有显著影响,含水量56%培养料栽培银耳产量及农艺性状最优。  相似文献   

3.
银耳是中温型食用菌,菌丝生长适宜温度25℃~28℃,子实体生长适宜温度20%~25%,生长周期为35d-40d。从银耳栽培季节的选择、培养料配方、栽培室的设置、菌草栽培银耳工艺及其子实体采收与加工等几个方面探索温室菌草袋栽银耳技术。  相似文献   

4.
赵同庆 《蔬菜》2006,(2):16-17
银耳(Tremella fuciformis)又称白木耳,是人们喜爱的保健食品。银耳原是野生于枯木上的胶质菌,分布于我国广大地区,目前几乎全国各地都有人工银耳栽培,实践证明,室内层架栽培银耳法,比一般方法增产25%,每100kg培养料可收干银耳16~20kg,现将其高产栽培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5.
夏季银耳不同培养料配方的筛选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爱靖 《食用菌》2010,32(5):36-37
以棉子壳为主要组分,添加不同配比的菌糠和麸皮,进行夏季银耳培养料配方的筛选。试验表明高海拔地区夏季栽培银耳培养料配方以棉子壳61%,菌糠20%,麸皮18%,石膏1%最佳,银耳干耳直径平均达到16.2 cm,每袋平均产干耳达89 g,投入产出比达到1∶1.85。  相似文献   

6.
银耳(Tremella fuciformis)又称白木耳,是人们喜爱的保健食品.银耳原是野生于枯木上的胶质菌,分布于我国广大地区,目前几乎全国各地都有人工银耳栽培,实践证明,室内层架栽培银耳法,比一般方法增产25%,每100kg培养料可收干银耳16~20 kg,现将其高产栽培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7.
摘要:详细介绍银耳栽培及出耳管理技术,包括原料准备、培养料配制、装袋、灭茵、接种、发茵管理、出耳管理等内容。  相似文献   

8.
为了实现银耳工厂化生产的标准化,降低银耳工厂化栽培成本,采用从福建引进的银耳菌株,进行栽培袋装量、含水量、p H、通气、加湿方式等对其产量和质量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栽培袋装干料650 g,银耳品质好,生物转化率高。培养料含水量53%时,产量最高,平均每袋产量达516.7 g。接种后10 d将胶布一角揭起,不仅可缩短原基分化时间和生产周期,还可加大产量;采用加湿器雾化的方式进行保湿不仅可避免采用传统盖报纸喷水方式而出现的栽培袋现原基期黄水分泌多、产量低、杂菌污染的问题,还可以提高产量,节省成本。  相似文献   

9.
1.耳房设置。银耳栽培的房屋可利用空屋,但须考虑按照银耳生长发育所需的光线、空气,同时应提前扎好放置支架,房内应消毒备用,除此之外还应有接种培菌室和塑料袋筒。 2.原料配制。培养料的好坏直接影响银耳产量和质量,因而必须认真把好配制培养料这一关。通常配方有: 木屑培养基:木屑70%,麸皮25%,石膏3%,糖2%,硫酸镁0.3%,水1:1,pH5.5~6.4。棉籽培养基:棉籽60%,木屑15%,麸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秸秆沼渣在食用菌栽培上的利用潜力,以棉籽壳为主的常规配方作为对照,研究不同比例的秸秆沼渣替代棉籽壳对银耳菌丝、子实体生长及绝对生物转化率的影响,并监测了培养料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供试培养料配方中,随着秸秆沼渣比例增加,培养料的C/N递减,而EC值递增,银耳菌丝生长速度渐增,成耳率和绝对生物转化率渐减;秸秆沼渣替代量为20%与40%的处理2、处理3的绝对生物转化率与CK差异不显著。但在银耳的生长过程中C/N和EC值都是逐渐下降的,而pH均在6~7之间。由此可见,秸秆沼渣可以部分代替棉籽壳进行银耳栽培,培养料中添加秸秆沼渣可促进菌丝生长,但配制培养料时必须调节好C/N,才能获得更高的产量。秸秆沼渣在食用菌生产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用棉子壳为主料栽培银耳,具有生产周期短见效快的优点.但如果管理技术不当,易导致出耳率不高、耳基大、耳片伸长不透、杂菌污染率高,而影响到产量质量和经济效益.本文是笔者对近几年来梁山大面积栽培银耳丰产技术及经验的一个总结,着重从培养基的配比、装袋灭菌、选种和接种、科学管理等方面进行阐述,试图对从事银耳生产者提供一点帮助.(一)配制培养料理想的配方为:棉子壳100kg,麸皮25kg,黄豆粉3kg,石膏3kg,KH_2PO_4200g.MgSO_4500g,水100~110kg.将能溶于水的原料先用水溶  相似文献   

12.
为综合利用农副产品下脚料,笔者进行了黄豆秆粉栽银耳的试验。供试银耳菌种为古田02。培养料为:黄豆秆粉10公斤,麸皮3公斤,石膏粉400克,硫酸镁20克,水13公斤;对照培养料为:棉籽壳10公斤,麸皮3公斤,石膏粉400克,硫酸镁20克水13公斤。培养料拌和均匀装袋(长50厘米,  相似文献   

13.
对瓶栽银耳瓶装料量、含水量、pH以及加湿方法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每瓶干料260 g,银耳生物学效率最高为130.4%;培养料含水量61%时,产量最高,平均每瓶产量达331.5 g;培养料pH为6.5时,生物学效率最高为127.9%;采用空气加湿器加湿可以有效降低杂菌污染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4.
银耳是中国的特产,野生银耳数量稀少,一般采用人工栽培。银耳的人工栽培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该文综述了我国银耳的研究历史,并对栽培、加工、药用、育种等方面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以期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银耳工厂化栽培中关键技术的研究,并对银耳工厂化栽培与传统栽培模式进行对比分析,集成银耳工厂化栽培的关键技术,为银耳的优质高产栽培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6.
根据实践经验,介绍银耳工厂化周年化生产技术。内容涉及银耳厂房构建,培养架配置,生态调控设施,配套机械,培养料配制,料袋接种,发菌培养,开口诱耳,成耳管理和采收加工等10个技术环节。  相似文献   

17.
银耳的食疗     
顾智章  陈瑛 《蔬菜》2000,(1):33
银耳又名白木耳,雪耳,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含胶质较多的珍贵食用菌。子实体色白如银,半透明,状似人耳,可供食用。银耳野生分布于中国20多个省区,现可进行人工栽培,以福建、浙江、江苏、山东等地栽培较多。银耳是中国传统的食药两用保健品。据《本草再新》记载,银耳...  相似文献   

18.
车海忠 《北方园艺》2011,(3):188-190
通过几年的努力,初步总结出了一套适合西北高寒冷凉地区银耳栽培技术,包括银耳制种、发菌管理、栽培管理及采收等过程,突破了近年来西北高寒地区无成功栽培银耳的历史,为西北高寒地区人工栽培银耳提供了准确的理论数据,以期在今后的银耳栽培中取得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通江银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屈朝晖 《食用菌》2008,30(5):39-40
通江银耳,历史悠久,驰名中外。通江县许多耳农靠栽培银耳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但也有部分耳农在生产上因诸多因素,造成减产或绝产。为此,笔者从1997年以来通过10年时间的栽培实践,研究探索出通江银耳段木栽培优质高产技术,供广大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银耳的主要产量是来自袋裁。实践证明银耳不是木腐菌,栽培银耳时一定要用银耳菌和耳友菌的混合物,即银耳混种进行接种,才能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现就银耳袋栽技术和应该注意的主要问题简述如下: 一、银耳袋栽的培养基在我国可以用来栽培银耳的原料极为丰富,例如木屑(木器厂、木梭厂、铅笔厂、地板厂、玩具厂等各种杂木屑)、柴粉(林区木材下脚料、枝桠条切片粉碎后的木材粉)、麦皮、米糠、棉籽壳、甘蔗渣等均可作为银耳袋栽的原料。上述原料按一定比例进行搭配,组成较理想的银耳袋栽培养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