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节节麦是世界性的恶性杂草,1996年节节麦在魏县始见,之后逐年增多,逐渐蔓延到其他各省市地区,一般5~10株/平方米,高者达28株/平方米.该杂草多发生在高水肥麦田,由于适应性强、繁殖量大,防治不力,加之对种子管理不当,致使节节麦发生面积不断扩大,危害逐渐加重,严重影响小麦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2.
永年县麦田野麦子主要有节节麦、野燕麦、雀麦,以节节麦为主,占95%以上。1993年节节麦在永年县始见,之后逐年增多,严重地块节节麦达到500株/m^2,在重发麦区已成为优势杂草。该杂草多发生在高水肥麦田,由于适应性强、繁殖量大,防治不力,加之对种子管理不当,致使节节麦发生面积不断扩大,危害逐渐加重,严重影响小麦生产安全。必须采取有力措施防止节节麦的传播危害。  相似文献   

3.
不同密度节节麦危害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与防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小区定量播种不同密度的节节麦种子(Aegilops squarrosa L.)进行对小麦产量影响试验,在小麦收获时进行小区实际产量测定。试验结果表明,节节麦各密度处理与空白对照处理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密度50株节节麦/m2,可造成小麦减产19.12%;100株节节麦/m2,可造成小麦减产27.50%;150株节节麦/m2,可造成小麦减产41.22%;200株节节麦/m2,可造成小麦减产47.26%。并提出防除对策。  相似文献   

4.
罗盘 《甘肃农业科技》2009,(3):F0003-F0003
2008年4月,我们在宁县早胜镇遇村的冬小麦田发现了节节麦,这在甘肃省尚属首次。节节麦我国以往仅见于陕西、河南、山东等地,宁县发现的可能系一输入种。 该节节麦苗期与小麦极为相似,较难辨认。成株期株高20~40cm,秆丛生、基部弯曲,倾斜向上生长;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平阴县自2002年发现节节麦以来,之后逐年增多,在重发麦区已成为优势杂草。该杂草由于适应性强、繁殖量大,加之防治措施不力,致使发生面积不断扩大,危害逐渐加重,应引起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6.
中国节节麦在中国特有小麦系统演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六倍体普通小麦是由具有AABB染色体的四倍体小麦与二倍体节节麦天然杂交然后通过自然加倍形成的异源多倍体。这一起源过程是自然条件下天然发生的,它的发生需要具备一个条件即四倍体小麦与节节麦获得的天然杂交种子在自然条件(没有幼胚培养等)下能够正常发芽出苗。这一条件受节节麦FHSD基因所控制。本研究发现中国节节麦没有FHSD基因,这表明中国产节节麦没有参与中国特有普通小麦的起源与演化。  相似文献   

7.
小麦田节节麦的识别及防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总结了节节麦的发生特点、特征特性及传播规律,介绍了节节麦的识别办法,并提出了防除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  土壤养分异质性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会对植物间的竞争关系造成影响。分析土壤养分异质性对入侵植物竞争能力的影响,可为其入侵危害研究提供参考。  方法  以入侵杂草节节麦Aegilops tauschii及其主要危害作物小麦Triticum aestivum为试材,设置同质性及异质性养分条件,结合de Wit取代实验方法,依据株高、叶面积及生物量等指标,探讨了土壤养分异质性对节节麦生长发育及其与小麦竞争关系的影响。  结果  ①土壤养分异质性促进了小麦和节节麦幼苗株高、叶面积及单株分蘖数的增加,2种植物总生物量增加显著(P<0.05)。②种间竞争条件下,异质性土壤中节节麦的根冠比降幅最大,表明节节麦通过将更多的生物量分配至地上以加大对小麦的竞争抑制作用。③从竞争平衡指数可知:异质性土壤中节节麦的竞争平衡指数大于0,并较同质性土壤中略有增加,表明土壤养分异质性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节节麦对小麦的竞争作用。  结论  土壤养分异质性促进了节节麦幼苗的生长发育,并提高了其对小麦的竞争抑制作用。因此认为,土壤养分异质性会进一步加剧节节麦对小麦的危害程度。图5表1参46  相似文献   

9.
河北省南部小麦田节节麦发生特点及综合防除措施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观察和总结了节节麦在冬小麦田发生的特点, 描述了节节麦的生物学特征, 并针对节节麦发生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小麦田节节麦的综合防除措施。  相似文献   

10.
岐山县节节麦对小麦影响加重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岐山县地处关中西部,年均种植小麦2.8万hm2,收获小麦15.3万t。然而近年来节节麦(Aegilops tauschii Coss.)发生为害愈来愈重,平均每年因其损失小麦1958.4t,占总产的1.28%,该草已逐渐上升为本地麦田禾本科类第一恶性杂草。1发生现状及对小麦的影响1.1发生现状节节麦在岐山县14个  相似文献   

11.
1小麦田节节麦出土规律调查 调查在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进行,隆尧县全县小麦播种面积60万亩,是冀中南小麦主产区,也是节节麦重发区,全县发生面积1.2万亩,已成为当地麦田主要优势杂草之一。调查地点在隆尧县隆尧镇,该地块节节麦近两年发生较重,小麦种植品种为济麦22,栽培管理条件一致,水肥条件较好,播种时间为10月8日,亩播量10k窑。小麦播种7d后,即10月15日开始调查节节麦出土株数。调查面积667m^2,采取5点取样调查方法,每点调查1m^2,每次调查节节麦出土数量并记录,然后将其拔除;每隔5d调查1次(各点调查记录情况见表1)。  相似文献   

12.
山西省临汾市冬小麦田恶性杂草节节麦的危害与防除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冬小麦田恶性杂草节节麦的来源及形态特征的认识,剖析了节节麦在山西省临汾市发生的原因及对小麦生产带来的严重危害,明确了其有效防治措施,为防治节节麦恶性传播蔓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背景】节节麦(Aegilops tauschii)是小麦的野生近缘植物,是世界公认的十大恶性杂草之一,可安全有效防除节节麦的除草剂品种很少,目前只有ALS抑制剂类除草剂甲基二磺隆作为苗后茎叶处理剂能够应用,该药剂在小麦田应用多年,部分区域发现效果下降,这可能与抗性有关。【目的】明确山东省冬小麦田节节麦扩散蔓延规律以及对甲基二磺隆的抗性水平和抗性机理,为制定山东省冬小麦田节节麦精准区域防控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于2009—2010、2013—2014、2018—2019年3次田间调查节节麦在山东省冬小麦田的分布,分析其扩散蔓延规律,室内采用整株生物测定法测定62个节节麦种群对甲基二磺隆的抗性水平,对中等抗性种群进行靶标基因序列检测。【结果】节节麦在山东省冬小麦田10年间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分布区域逐渐扩大,相对优势度逐渐增大。2009—2010年度,节节麦主要分布在山东西北平原区、中部山区和北部滨海区,平均相对优势度为3.18,在所有杂草中位列第8位;2013—2014年度,节节麦已在山东西北平原区等5个区域广泛分布,平均相对优势度达到7.33,位列第5位;2018—2019年度,节节麦在山东省全境大面积发生,平均相对优势度为11.38,位列第4位。62个节节麦种群中有20个种群对甲基二磺隆产生一定程度的抗性,这些抗性种群分布在节节麦发生早且用药时间长的西北平原区、西南平洼区和中部山区,其他区域未见抗性种群。其中低抗、中抗种群分别为16个(相对抗性指数在5.00—10.00)、4个(相对抗性指数在10.00—15.00),分别占种群总数的25.81%和6.45%,最高相对抗性指数达到12.63,无高抗种群。对4个中抗种群进行靶标位点突变测定,未检测到位点突变。【结论】节节麦已在山东省7大种植区域大面积分布,且分布区域和相对优势度逐年提高。未有对甲基二磺隆高抗的节节麦种群产生,但已有32.26%种群产生低等或中等程度的抗性,未检测到靶标位点突变,可能是代谢酶引起的非靶标抗性。生产中应避免过分依赖甲基二磺隆进行节节麦防控,建议推广深翻、土壤封闭和苗后茎叶处理相结合的节节麦综合防控策略,延缓节节麦抗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
山西麦田节节麦的发生、防除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对节节麦在山西冬麦田的初发时间、分布、为害情况及防除措施进行了调查分析,结合研究工作的开展,针对性地提出了新的防除技术对策。调查发现,节节麦在山西冬麦田最早出现为害的时间是2001年,截止目前,全省节节麦的发生面积已超过6000hm2;节节麦在山西主要分布在运城、临汾的平川麦田,晋城城区和泽州一带也有零星发生;节节麦为害小麦,一般造成小麦产量损失5%~8%,个别严重地块甚至毁种绝收。现有的防除技术成本高,效果差;采用播前种子处理、深翻压草、适时拔除及科学化防等技术措施,可有效解决节节麦防除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主要阐述了陕西关中地区麦田节节麦发生现状及危害特点,分析了危害加重的主要原因,结合多年节节麦防除实践,针对目前生产实际情况,提出防治策略和防除技术。  相似文献   

16.
除草剂对节节麦的防效及小麦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明确不同除草剂、不同施药时期对节节麦的防效和小麦生长的影响,以节节麦株率10%为研究对象,选用世玛、阔世玛、穗安3种除草剂分3个时期进行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三叶期前施药,虽能有效抑制节节麦的生长,但对小麦的鲜质量也具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因而施用除草剂应于小麦三叶期后进行;大田药效试验分析表明,小麦分蘖初期和小麦拔节初期施药对节节麦的防效均极显著高于小麦分蘖盛期,但小麦拔节初期施药会显著影响小麦产量的提高;世玛、阔世玛对节节麦的防除效果优于穗安,二者防效均在95.7%以上,施药后小麦产量较对照分别增产17.6%和17.3%。田间可根据阔叶杂草的多少有选择性地施用世玛或阔世玛。  相似文献   

17.
坚持“节节麦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对节节麦实行冬前化学除草与人工拔除等措施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8.
麦田中被农民称为"野麦子"的恶性禾本科杂草,主要有节节麦和雀麦,在冬小麦种植区普遍发生,尤其是在一些高产地区,野生麦株率高达15%~20%左右,使用一般的除草剂几乎没有防治效果,严重影响小麦高产。一、野生麦的形成途径野生麦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由小麦生物特性和生态条件限制引起的分离退化而产生,因此其生物特征具有明显的野生性。在连作麦田这种现象发生更为普遍,其他茬口麦田较少。连作麦田多年种植小麦,一些野生麦种子成熟后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新疆与黄河流域节节麦的传播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微卫星分子指纹方法分析了来自新疆和黄河流域(陕西、河南)节节麦的亲缘关系,探讨中国节节麦的传播问题。结果表明:①至少有两个不同的节节麦居群由中东传入了中国;②中国节节麦的传播路径可能是由中东经丝绸之路的北道传入新疆,然后传入黄河流域。但是,也不能排除中国节节麦由丝绸之路传入黄河流域,然后再传入新疆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节节麦SQ-214衍生系的抗条锈性状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高抗条锈CIMMYT节节麦衍生系川05W4578与Sy95-71构建的F2群体,对川05W4578成株期的抗锈性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川05W4578的抗条锈性状受两对基因控制,可用于抗条锈病育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