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工营造梭梭林接种肉苁蓉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阿拉善生态环境恶劣,沙尘暴日渐频繁,许多牧民沦为生态难民。为了维护阿拉善脆弱的生态平衡,结合退耕还林工程科技支撑项目,阿左旗林业局退耕办在孪井滩地区试行"人工营造梭梭林接种肉苁蓉"技术的试点试验。该文对人工营造梭梭林的育苗技术、整地、苗木处理,抚育管理及肉苁蓉接种的时间、接种方法、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挖、晾晒等技术特点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退耕还林工程县 (区 )的现场调研 ,充分肯定了湖北省退耕还林工作 ,同时对退耕还林工程中“年度计划”、“生态林比例”、“项目管理费”、“幼林抚育和退耕地套种”及“生态移民”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2003年11月1日,溆浦县林业局30名林业科技人员在局长贺国祥、局党委书记唐政良的带领下,分别深入到该县重点生态林区和退耕还林区,与30家股份制林场和退耕还林大户通过双向选择,开展为期100天的联林场、联林农的“百日双联”活动,向他们免费提供整地打穴、种苗培育、苗木栽植、林种结构调整、病虫害防治和抚育管理等技术服务,帮助他们解决造林管护中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对云南省薄壳山核桃产业发展和低效林改造现状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云南省薄壳山核桃低效林成因,提出抚育管理、高接换种、接后管理、修剪、病虫害防治等改造措施,加大薄壳山核桃低效林改造技术成果推广应用,促进云南省薄壳山核桃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为预防、阻隔外山火蔓入,营造生物防火林带是一项重要措施。文章介绍了维西县生物防火林带的设置、树种选择、种植抚育、病虫害防治、管理措施,并分析了其效能。  相似文献   

6.
叙述了在退耕还林中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原因、目的和意义;并同只有从源头抓起,采取系统性营林技术措施,才能有效地遏制森林病虫害的发生,保证退耕还林的顺利实施并达到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实行天然林保护 ,应重点在生物多样性、森林病虫害防治和森林防火等方面加以保护 ;对天然林的经营 ,应采取封山育林、飞播造林、人工造林、幼林抚育和残次林改造。  相似文献   

8.
对丹江口市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退耕还林政策补助陆续到期,针对解决退耕农户长远生计问题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2007年8月,国务院以(国发[2007]25号)发出了《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通知》,制定了继续对退耕农户给予适当补助,建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的政策,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解决退耕农户生活困难和长远生计问题。根据我市实际,结合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建设,对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解决退耕农户长远生计等方面提出了部分建议。  相似文献   

9.
《云南林业》2011,(5):27-27
文山州紧紧抓住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以天然林保护工程为依托,加大现有资源的保护管理,积极开展森林防火、林政管理、森林病虫害防治、农村能源建设;抓好天保工程各项目的实施,将全州森林资源保护和林业产业发展推向分类经营的轨道;林业产业得到有效优化和有序调整,全州实行以生态建设  相似文献   

10.
该文简要介绍了石家庄市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情况及建设成果,指出了工程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进一步巩固全市退耕还林建设成果,从加强林木抚育、调整种植结构、延伸产业链条、维护封育成果、规范工程管理等层面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通过调查分析表明,宾川县退耕还林工程造林成效难以达到预期目标,林农经济收益较低,究其原因之一是森林病虫危害,特别是地下害虫的危害.分析病虫危害发生的自然及人为因素,提出退耕还林工程中加强病虫防治工作,建立无检疫对象苗圃,强化营造林技术措施,加强森防队伍建设,严格检疫,强化抚育管理,优化退耕还林林分、树科结构,搞好工程区病虫害的监测预报工作等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2.
自2002年实施退耕还林以来,泾县在条件较好的坡耕地营造了0.5万亩经济林,但由于经济林初植密度小,易滋生杂草,抚育管理费工费时。如何进一步提高退耕林地产出率,增强退耕区  相似文献   

13.
为改进豫北太行山区森林火险综合治理模式,有效阻隔森林火灾无序蔓延,利用太行山区域乡土树种黄连木的抗火性能,营造了黄连木防火林带。从林带设置要求、营造技术、抚育管护、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提出了技术要点,以促使防火林带建设发挥较好的阻隔效果,减少森林火灾损失。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扩大退耕还林还草范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提供信息支持,基于辽宁省12个县区的农户退耕意愿调研数据,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了退耕农户退耕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户的退耕意愿不高,对现有退耕政策补偿满意度低;退耕地有零碎分布的特点,生态林比例大,林木长势较好。退耕地林木长势和退耕政策补偿满意度是影响农户退耕意愿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大退耕还林生态保护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户的环保意识、加强退耕林地的经营管护、完善退耕补偿政策,是有效增强农户的退耕意愿,切实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并进一步扩大退耕还林还草范围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15.
退耕地栽植杂交榛子前期没有经济效益,间作东风菜,不但能增加农民收入,而且能改善生态环境,调整产业结构,减少病虫害发生。该文从整地施肥、杂交榛子栽植与东风菜播种、采收及管理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坡耕地退耕还林杂交榛子间作东风菜技术。  相似文献   

16.
岑伯军 《华东森林经理》2009,23(1):26-28,62
结合江西省退耕还林工程阶段验收情况,分析退耕地还经济林保存状况,研究影响抽查样本保存状况中的主要原因:抚育不力、树种选择不当、人畜破坏、发证率不高等。提出了加强管护,提高管护水平;追求生态经济的最佳组合效益;加快退耕地还林确权发证工作等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7.
对云南省退耕还林工程后续产业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省自2002年全面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取得了明显成效:自然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退耕农户收入明显增加;增收致富门路明显拓宽;产业结构调整明显加快;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分析云南塔退耕还林工程后续产业的培植情况及存在的不足,从“补植补种”的树种选择,发展生态养殖业和生态旅游产业,培植经济林果加工龙头企业,将退耕还林的生态林纳入公益林生态补偿,加快林地抵押贷款和林权流转的建设步伐等几方面探讨了云南省退耕还林工程后续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湖北省竹山县宝丰镇秦家河村近几年紧紧抓住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先后将950亩坡度在25度以上的退耕地种上杉树、板栗,使全村生态面貌大为改善。为使退下的林地“退得下、不反弹、能致富”,全村退耕农户每年夏秋两季,自觉组织劳力进行抚育管理,从而使退耕还林保持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从提高认识、尊重科学、加强抚育管理、加大科技培训力度以及加大地方财政投入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郑州市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退耕还林后续产业是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实现退耕还林最终目标的主要途径和重要保障。文章在分析郑州市退耕现状及后续产业发展的基础上,针对当前后续产业发展存在问题,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郑州市发展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对策,为巩固郑州市退耕还林成果以及促进郑州市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